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LED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470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灯具,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LED灯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LED又称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用银胶或白胶固化到支架上,然后用银线或金线连接芯片和电路板直接把电转化为光,LED灯最大的优点就是节能环保。光的发光效率达到100流明/瓦以上,普通的白炽灯只能达到40流明/瓦,节能灯也就在70流明/瓦左右徘徊,所以,同样的瓦数,LED灯效果会比白炽灯和节能灯亮很多,1瓦LED灯亮度相当于2瓦左右的节能灯,5瓦LED灯1000小时耗电5度,LED灯寿命可以达到5万小时,LED灯无辐射。

但是LED由于光亮度特别大,很容易使得光能变成热能,使得LED灯很热,这时,如果LED等不能尽快散热,它的寿命就会大大的减少,当下使用较多的LED散热技术是在灯条的外侧设置有金属鳍片进行散热,此类散热技术散热速度慢,无法满足LED灯的长时间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LED灯具,可做到快速消散LED灯条因工作产生的热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LED灯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外罩,所述外罩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槽,所述冷却槽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管,所述冷却槽的顶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顶部设置有密封口,所述密封口的一侧设置有灯罩,所述灯罩的内部设置有灯条,所述灯条的顶部设置有灯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灯条的一端设置有电线,所述电线的外侧设置有加固块,所述电线的一端设置有插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槽与灯条通过导热管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灯条与插头通过电线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灯条两段均设置导热管,并将导热管接入冷却槽,依据二者之间的温差可通过导热管快速传导灯条因工作而产生的热量,使LED灯条工作时温度不会过高,通过设置密封口可将冷却液通过密封口导入冷却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外罩;3、冷却槽;4、导热管;5、密封圈;6、密封口;7、灯罩;8、灯条;9、灯盖;10、电线;11、加固块;12、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LED灯具,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外罩2,外罩2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槽3,冷却槽3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管4,冷却槽3的顶部设置有密封圈5,密封圈5的顶部设置有密封口6,密封口6的一侧设置有灯罩7,灯罩7的内部设置有灯条8,灯条8的顶部设置有灯盖9。

进一步的,灯条8的一端设置有电线10,电线10的外侧设置有加固块11,电线10的一端设置有插头12,加固块11可稳固电线10防止其脱落而导致LED灯具无法正常工作。

冷却槽3与灯条8通过导热管4相连接,灯条8因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管4传输至冷却槽3,冷却槽3内的冷却液将导热管4传输过来的热量冷却。

灯条8与插头12通过电线10电性连接,插头12连接电源后通过电线10将电力传输至灯条8。

具体的,通过密封口6将冷却液倒入冷却槽3,将插头12连接电源,电力通过电线10传输至灯条8,灯条8进行照明工作时产生热量,导热管4将热量传导至冷却槽3内的冷却液中,冷却液对高温的导热管4进行降温,通过冷却液与灯条8之间的温差作用,使灯条8将自身产生的热量不断传输至冷却液内,灯条8因此不会因温度过高而出现故障,保证了LED照明工作的顺利进行,底座1、外罩2、灯罩7和灯盖9连接形成严密的保护罩,保护LED灯条8不因外部原因而出现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灯条8两段均设置导热管4,并将导热管4接入冷却槽3,依据二者之间的温差可通过导热管4快速传导灯条8因工作而产生的热量,使LED灯条8工作时温度不会过高,通过设置密封口6可将冷却液通过密封口6导入冷却槽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