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投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0890发布日期:2019-10-08 23:1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光线投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线投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应用于车灯装置上的光线投射装置。



背景技术:

首先,现有技术不论是车灯装置(远灯或是远灯辅助灯)或是探照灯等的诉求都是要求聚光,以达到远距离照射的目的。

接着,如twm536630号专利案所揭露的“车灯装置”中,光源s的发光面是与光轴i呈平行设置,此外,如图3a所示,可以发现第一反射部810的第一反射面811与第二反射部820的第二反射面821并没有完全遮盖住光源s,而使得光源s所产生的光线无法完全被第一反射面811及第二反射面821所反射,而形成投射至透镜200上的光线。换句话说,现有技术的光线投射装置的聚光效果并不佳,也就是说,现有的光线投射装置的收光效率不佳。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利用能够具有高效率集光效果的光线投射装置,以克服上述的缺陷,已然成为该项所属技术领域人士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线投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线投射装置,其包括一基座单元、一发光单元、一第一反射单元以及一透镜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座单元上,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一第一发光结构,且所述第一发光结构具有一第一发光面。所述第一反射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座单元上,且所述第一反射单元对应于所述发光单元设置。所述透镜单元对应于所述第一反射单元,所述透镜单元具有一透镜光轴。其中,所述第一发光面与所述透镜光轴呈倾斜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面为一朗伯光源,所述朗伯光源至少能产生负80度至80度之间的一第一光线,且所述第一反射单元至少覆盖所述朗伯光源的负70度至70度之间的所述第一光线。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单元包括一第一反射结构以及一第二反射结构,所述第一反射结构与所述第二反射结构的曲率不同。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单元包括一第一反射结构,所述第一反射结构具有一第一焦点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焦点的一第二焦点,所述透镜单元还具有一透镜焦点,且所述透镜焦点位于所述透镜光轴上;其中,所述第一反射结构的所述第二焦点对应于所述透镜焦点。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单元包括一第一反射结构以及一第二反射结构,所述第一反射结构与所述第二反射结构的曲率不同。

更进一步地,所述光线投射装置还包括:一遮板单元,所述遮板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座单元上,所述第一发光结构所产生的一第一光线通过所述遮板单元的遮挡而投射出一具有明暗截止线段的轮廓的光型。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单元还包括一第三反射结构,所述第一反射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反射结构与所述第三反射结构之间,且所述第一反射结构、所述第二反射结构及所述第三反射结构的曲率彼此不同。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结构能产生一第一光线,所述第一光线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反射结构的方向投射的一第一投射光线以及朝向所述第二反射结构的方向投射的一第二投射光线;其中,所述第一投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反射结构的反射而形成朝向所述透镜单元的方向投射的一第一反射光线;其中,所述第二投射光线通过所述第二反射结构的反射而形成朝向所述透镜单元的方向投射的一第二反射光线。

更进一步地,所述遮板单元包括一遮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遮板本体上的一余光反射板;其中,所述第三反射结构包括一第一反射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一第二反射部,且所述第一反射部与所述第二反射部的斜率不同;其中,所述第一发光结构能产生一第一光线,所述第一光线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反射结构的方向投射的一第一投射光线以及朝向所述第一反射结构的方向投射的一第三投射光线;其中,所述第一投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反射结构的反射而形成朝向所述透镜单元的方向投射的一第一反射光线;其中,所述第三投射光线通过所述第二反射结构的反射而形成朝向所述第三反射结构的所述第二反射部的方向投射的一第三反射光线,所述第三反射光线通过所述第三反射结构的所述第二反射部的反射而形成朝向所述遮板单元的所述余光反射板的方向投射的一第四反射光线,所述第四反射光线通过所述遮板单元的所述余光反射板的反射而形成朝向所述透镜单元的方向投射的一第五反射光线。

更进一步地,所述遮板单元包括一遮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遮板本体上的一余光反射板;其中,所述第三反射结构包括一第二反射部;其中,所述第一发光结构能产生一第一光线,所述第一光线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反射结构的方向投射的一第一投射光线以及朝向所述第三反射结构的所述第二反射部的方向投射的一第五投射光线;其中,所述第一投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反射结构的反射而形成朝向所述透镜单元的方向投射的一第一反射光线;其中,所述第五投射光线通过所述第三反射结构的反射而形成朝向所述遮板单元的所述余光反射板的方向投射的一第九反射光线,所述第九反射光线通过所述遮板单元的所述余光反射板的反射而形成朝向所述透镜单元的方向投射的一第十反射光线。

更进一步地,所述光线投射装置还包括:一遮板单元以及一第二反射单元,所述遮板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座单元上,所述第二反射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座单元上,且所述第二反射单元设置在所述遮板单元与所述第一反射单元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反射单元还包括一第三反射结构,所述第一反射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反射结构与所述第三反射结构之间,且所述第一反射结构、所述第二反射结构及所述第三反射结构的曲率彼此不同;其中,所述第三反射结构包括一第一反射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结构能产生一第一光线,所述第一光线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反射结构的方向投射的一第一投射光线以及朝向所述第二反射结构的方向投射的一第四投射光线;其中,所述第一投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反射结构的反射而形成朝向所述透镜单元的方向投射的一第一反射光线;其中,所述第四投射光线通过所述第二反射结构的反射而形成朝向所述第三反射结构的所述第一反射部的方向投射的一第六反射光线,所述第六反射光线通过所述第三反射结构的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反射而形成朝向所述第二反射单元的方向投射的一第七反射光线,所述第七反射光线通过所述第二反射单元的反射而形成朝向所述透镜单元的方向投射的一第八反射光线。

更进一步地,所述光线投射装置还包括:一第三反射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还包括一第二发光结构,其中,所述第三反射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座单元上,所述第二发光结构具有一第二发光面,所述第二发光面与所述透镜光轴呈倾斜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光结构能产生一第二光线,所述第二光线包括朝向所述第三反射单元的方向投射的一第六投射光线,所述第六投射光线通过所述第三反射单元的反射而形成朝向所述透镜单元的方向投射的一第十一反射光线。

更进一步地,所述透镜光轴通过所述第一发光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透镜光轴通过所述第二反射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面为一朗伯光源,所述朗伯光源能产生一第一光线,且所述第一反射单元至少涵盖所述朗伯光源的60%以上的所述第一光线。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线投射装置,其能利用“所述第一发光面与所述透镜光轴呈倾斜设置”的技术方案,而能提高光线投射装置的集光效率。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其中一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其中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另外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另外一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再一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再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又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其中一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其中一光线投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另外一光线投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另外一实施方式的光线投射示意图。

图12为图9的xi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其中一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其中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另外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其中一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其中一光线投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另外一光线投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再一光线投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又一光线投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另外再一光线投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另外又一光线投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其中一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其中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另外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其中一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其中一光线投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另外一光线投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公开有关“光线投射装置”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予以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应理解,虽然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或信号等,但这些元件或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乃用以区分一元件与另一元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或”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所有组合。

第一实施例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图1至图7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立体剖面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线投射装置u,其包括一基座单元1、一发光单元2、一第一反射单元3以及一透镜单元4。举例来说,光线投射装置u可应用于车用前照灯,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承上述,请复参阅图1至图8所示,值得说明的是,基座单元1也可以包括多个散热结构(图中未标号),且多个散热结构可例如为一散热鳍片,以提升光线投射装置的散热效率。另外,发光单元2可设置在基座单元1上,发光单元2可包括一第一发光结构21,且第一发光结构21可具有一第一发光面21s,以本发明实施例而言,第一发光结构21可设置在基座单元1的第一承载面11上。另外,举例来说,第一发光结构21可为一发光二级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因此,第一发光面21s的发光型态为均匀面光源。以本发明实施例而言,第一发光结构21可以为一朗伯辐射体(lambertradiator)或近似朗伯辐射体,第一发光面21s可为一朗伯光源,且第一发光面21s的朗伯光源至少具有负80度至80度之间的一第一光线l1,优选地,第一发光面21s的朗伯光源可具有负90度至90度之间的第一光线l1。另外,需特别说明的是,朗伯光源的0度方向可以为第一发光面21s的法线方向,且朗伯光源的负90度及90度分别为第一发光面21s的切线方向。以本发明实施例而言,第一发光面21s的负90度的位置定义为较远离透镜单元4的一侧,第一发光面21s的90度的位置定义为较邻近透镜单元4的一侧。

承上述,第一反射单元3可设置在基座单元1上,且第一反射单元3对应于发光单元2设置。此外,透镜单元4可对应于第一反射单元3,以第一实施例而言,透镜单元4可设置在基座单元1上。另外,以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其中一实施例方式而言,第一反射单元3可包括一第一反射结构31以及一第二反射结构32,且第一反射结构31与第二反射结构32的曲率不同。举例来说,第一反射结构31可由多个不同曲率的曲面或单一曲面所组成,例如可为通过以椭圆为基础的曲面或曲率组成反射结构。另外,第二反射结构32也可以由多个不同曲率的曲面或单一曲面所组成,例如可为一自由曲面或者是以椭圆为基础的曲面或曲率组成反射结构,本发明不以第二反射结构32的型态为限。另外,须特别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第一反射单元3也可以不具有第二反射结构32,也就是说,第一反射结构31与第二反射结构32的曲率相同或为曲率连续的设置方式。

承上述,进一步来说,光线投射装置u还可进一步包括一遮板单元5,遮板单元5可设置在基座单元1上,第一发光结构21所产生的一第一光线l1(请参阅图9所示)通过遮板单元5的遮挡而投射出一具有明暗截止线段的轮廓的光型。换句话说,遮板单元5为一明暗截止线遮板(cut-offplate),且通过遮板单元5的遮板本体51上的截止边缘(图中未标号)形状上的设计,而产生符合法规的光型。另外,值得说明的是,遮板单元5可以为一固定式的遮板(无法转动,图中未示出)或者是一活动式的遮板,当遮板单元5为一固定式的遮板时,光线投射装置u可产生符合汽车前照灯近灯法规的光型。另外,当遮板单元5为活动式的遮板时,遮板单元5可沿着一旋转轴i来回摆动地设置在基座单元1上,以产生符合汽车前照灯近灯法规及远灯法规的光型。也就是说,遮板单元5能于一第一位置(近灯状态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远灯状态位置)之间往复摆动,借此,通过遮板单元5的转动(如图9及图10所示),以切换汽车前照灯的近灯及远灯状态。须说明的是,本发明以遮板单元5为活动式的遮板作为举例说明,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接着,请复参阅图1至图8所示,并请一并参阅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其中一光线投射示意图,另外,图9为遮板单元5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进一步来说,透镜单元4可具有一透镜光轴a,且透镜光轴a可通过第一发光面21s或邻近于第一发光面21s。举例来说,如图8所示,至少有一部分的第一发光面21s会位在透镜光轴a以下,且至少有一部分的第一发光面21s位在所述透镜光轴a以上。此外,以本发明实施例而言,第一发光面21s可与透镜光轴a呈倾斜设置,以使得第一反射单元3能尽可能地完全覆盖第一发光结构21所产生的第一光线l1。

承上述,请复参阅图9所示,举例来说,以第一实施例而言,第一反射单元3可包括一第一反射结构31以及一第二反射结构32。第一反射结构31可具有一第一焦点31a以及一对应于第一焦点31a的第二焦点31b。第二反射结构32可具有一第三焦点32a以及一对应于第三焦点32a的第四焦点32b。透镜单元4还可进一步具有一透镜焦点4a,且透镜焦点4a位于透镜光轴a上。此外,第一发光结构21可对应于第一反射结构31的第一焦点31a,同时,第一发光结构21也可对应于第二反射结构32的第三焦点32a。此外,第一反射结构31的第二焦点31b可对应于透镜焦点4a,同时,第二反射结构32的第四焦点32b也可对应于透镜焦点4a。优选地,第一发光结构21可设置在第一焦点31a及第三焦点32a上,另外,第二焦点31b、第四焦点32b及透镜焦点4a可彼此重合或相邻设置,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来说,须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反射结构32也可以为非椭圆曲率,而为一非球面的自由曲面。然而,须说明的是,第一发光结构21所投射到第二反射结构32的光线,仍可被第二反射结构32所反射,而投射至透镜单元4。此外,优选地,透镜光轴a可通过第二反射结构32,以使得其中一部分的第二反射结构32位于透镜光轴a的其中一侧,并使得另外一部分的第二反射结构32位于透镜光轴a的另外一侧。换句话说,如图9所示,第二反射结构32可具有一位于透镜光轴a的上方的第一端部321以及一位于透镜光轴a的下方的第二端部322。

承上述,如图9所示,在近灯状态下时,第一发光结构21能产生一第一光线l1,第一光线l1可包括一朝向第一反射结构31的方向投射的第一投射光线l111以及一朝向第二反射结构32的方向投射的第二投射光线l121。第一投射光线l111可通过第一反射结构31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透镜单元4的方向投射的第一反射光线l112。第二投射光线l121可通过第二反射结构32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透镜单元4的第二反射光线l122。须说明的是,由于遮板单元5位于第一位置,因此,其中一部分的第一反射光线l112及其中一部分的第二反射光线l122会受到遮板单元5的遮挡(图中未示出),而使得光线投射装置u产生符合汽车前照灯近灯法规的光型。另外,请参阅图10所示,在远灯状态下时,第一发光结构21也能产生一第一光线l1。须说明的是,由于遮板单元5位于第二位置,因此,其中一部分的第一反射光线l112及其中一部分的第二反射光线l122不会受到遮板单元5的遮挡,而使得光线投射装置u产生符合汽车前照灯远灯法规的光型。

接着,请参阅图11所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单元3也可以仅具有第一反射结构31,且第一发光面21s可与透镜光轴a呈倾斜设置,以使得第一反射单元3能尽可能地完全覆盖第一发光结构21的第一光线l1。须说明的是,虽然图11中的第一反射单元3仅具有第一反射结构31,且第一反射结构31并没有完全覆盖第一发光结构21的第一光线l1,但是,附图所示仅为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上,第一反射结构31的尺寸可以增大,以尽可能地完全覆盖第一发光结构21的第一光线l1。此外,举例来说,第一发光面21s与透镜光轴a之间可具有一介于15度至60度之间的第一预定角度θ1。优选地,第一预定角度θ1可介于40度至50度之间,更优选地,第一预定角度θ1可为45度。也就是说,第一发光面21s的法线方向相对于透镜单元4是朝向透镜单元4的斜上后方延伸而出。另外,须说明的是,第一投射光线l111及第一反射光线l112的路径与前述说明相仿,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请参阅图12所示,图12为图9的xi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以本发明实施例而言,第一发光面21s可定义有一法线n以及一切线t,朗伯光源的负90度及90度分别为第一发光面21s的两相反切线方向。进一步来说,第一反射单元3可具有至少覆盖第一发光结构21的朗伯光源的一覆盖角度α。举例来说,第一反射单元3可至少覆盖第一发光结构21的朗伯光源的负70度至70度之间的第一光线l1(即覆盖角度α可介于负70度至70度之间),优选地,第一反射单元3可至少覆盖第一发光结构21的朗伯光源的负85度至85度之间的第一光线l1(即覆盖角度α可介于负85度至85度之间)。再者,为求收光效率极大化,优选地,第一反射单元3可至少覆盖第一发光结构21的朗伯光源的负90至90度之间的第一光线l1(即覆盖角度α可介于负90至90度之间)。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单元3至少涵盖朗伯光源的60%以上的第一光线l1,优选地,第一反射单元3可至少涵盖第一发光结构21的第一发光面21s的60%~85%的光线,更优选地,可以涵盖85%~95%以上的第一光线l1,更优选地,可以涵盖95%以上的第一光线l1。

另外,举例来说,第一反射单元3的第一反射结构31,可至少覆盖第一发光结构21的朗伯光源的负20度至80度之间的第一光线l1,第一反射单元3的第二反射结构32,可至少覆盖第一发光结构21的朗伯光源的负80度至负40度之间的第一光线l1。优选地,第一反射单元3的第一反射结构31,可至少覆盖第一发光结构21的朗伯光源的负30度至90度之间的第一光线l1,第一反射单元3的第二反射结构32,可至少覆盖第一发光结构21的朗伯光源的负90度至负30度之间的第一光线l1。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单元3的第一反射结构31,可至少覆盖第一发光结构21的朗伯光源的负20度至90度之间的第一光线l1,第一反射单元3的第二反射结构32,可至少覆盖第一发光结构21的朗伯光源的负90度至负40度之间的第一光线l1。须说明的是,本发明不以上述举例为限。

接着,请复参阅图3及图4所示,进一步来说,由于本案的透镜光轴a可通过第一发光结构21(即第一发光结构21设置在透镜光轴a上),因此,优选地,用于设置第一发光结构21的第一承载面11的两侧优选可分别具有一第一凹部111及第二凹部112。借此,通过第一凹部111及第二凹部112的设置可以使得投射至第二反射结构32上,且由第二反射结构32所反射的光线能不被第一承载面11所遮挡。

第二实施例

首先,请参阅图13至图16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线投射装置u,由图16与图8的比较可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线投射装置u,还可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反射单元6,且第一反射单元3还可进一步包括一第三反射结构33。另外,须特别说明的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其他结构特征与前述实施例的说明内容相仿,在此不再赘述。

承上述,详细来说,如图13至图16所示,第二反射单元6可设置在基座单元1上,且第二反射单元6设置在遮板单元5与第一反射单元3之间,更进一步来说,第二反射单元6可设置在第一发光结构21与遮板单元5之间。此外,第一反射单元3还可进一步包括一第三反射结构33,第一反射结构31可设置在第二反射结构32及第三反射结构33之间,且第一反射结构31、第二反射结构32及第三反射结构33的曲率彼此不同。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反射单元6可以由多个不同曲率的曲面或单一曲面所组成的非球面曲面,例如可为一自由曲面或者是以椭圆或正圆为基础的复合曲面组成的反射结构(即以复合椭球曲线为基础所组成的曲面或是复合圆锥曲线所组成的曲面,或是由椭球曲线及圆锥曲线所组成的复合曲面结构),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反射单元6也可以是一平面结构,再者,第三反射结构33可以为一平面反射结构,本发明不以上述举例为限。此外,优选地,第二反射单元6为非球面曲面。

接着,请复参阅图13至图16所示,并请一并参阅图17及图18所示,图17为遮板单元5在近灯状态时的实施方式,图18为遮板单元5在远灯状态时的实施方式。值得说明的是,如图17所示,第一发光结构21所产生的第一投射光线l111及第一反射光线l112的投射方向如同前述,在此不再赘述。接着,如图18所示,举例来说,第三反射结构33可包括一第一反射部(图中未标号),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反射结构33还可包括一连接于第一反射部331的第二反射部332(请参阅图19及图20所示),且第一反射部331与第二反射部332的斜率不同。

承上述,请复参阅图18所示,以下将进一步说明第三反射结构33及第二反射单元6的作用,且以第三反射结构33可包括一第一反射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详细来说,第一发光结构21能产生一第一光线l1,第一光线l1可包括一朝向第二反射结构32的方向投射的第四投射光线l141,第四投射光线l141可通过第二反射结构32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第三反射结构33的第一反射部331的方向投射的第六反射光线l142,第六反射光线l142通过第三反射结构33的第一反射部331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第二反射单元6的方向投射的第七反射光线l143,第七反射光线l143通过第二反射单元6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透镜单元4的方向投射的第八反射光线l144。换句话说,通过第三反射结构33及第二反射单元6的设置,可以增加光线投射装置u在远灯状态时的集光效率及聚光效果。

另外,须特别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例中的远灯可以进一步由第二反射结构32、第三反射结构33及第二反射单元6所形成。因此,第二反射结构32实际上的第四焦点32b并不会位在透镜光轴a上,而是通过第三反射结构33的反射及第二反射单元6的聚焦而形成在透镜光轴a上。也就是说,图18所示的第四焦点32b为一虚拟焦点。进一步来说,第二反射结构32实际上的第四焦点32b可以位在第二反射结构32与第三反射结构33之间,或者是位在第三反射结构33之外,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接着,请参阅图19及图20所示,图19为遮板单元5在近灯状态时的实施方式,图20为遮板单元5在远灯状态时的实施方式。以下将以第三反射结构33包括一第一反射部331以及一连接于第一反射部331的第二反射部332,且第一反射部331与第二反射部332的斜率不同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第二实施例而言,遮板单元5可包括一遮板本体51以及一设置在遮板本体51上的余光反射板52,通过余光反射板52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供暗区余光区域(法规上的zoneiii区域)的照明。另外,进一步来说,当位于一近灯状态时,余光反射板52还能与透镜光轴a之间具有一介于2度至60度之间的角度(图中未标号),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换句话说,余光反射板52的角度可以依据第三反射结构33的第二反射部332决定其角度。

详细来说,如图19所示,第一发光结构21能产生一第一光线l1,第一光线l1可包括一朝向第一反射结构31的方向投射的第一投射光线l111以及一朝向向第一反射结构31的方向投射的第三投射光线l131。第一投射光线l111通过第一反射结构31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透镜单元4的方向投射的第一反射光线l112。第三投射光线l131通过第一反射结构31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第三反射结构33的第二反射部332的方向投射的第三反射光线l132,第三反射光线l132通过第三反射结构33的第二反射部332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遮板单元5的余光反射板52的方向投射的第四反射光线l133,第四反射光线l133可通过遮板单元5的余光反射板52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透镜单元4的方向投射的第五反射光线l134。另外,值得说明的是,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当了解其他形成暗区余光区域的方式,本发明不以上述暗区余光区域的形成方式为限。

接着,如图20所示,第一光线l1也可包括括一朝向第二反射结构32的方向投射的第四投射光线l141,第四投射光线l141可通过第二反射结构32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第三反射结构33的第一反射部331的方向投射的第六反射光线l142,第六反射光线l142通过第三反射结构33的第一反射部331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第二反射单元6的方向投射的第七反射光线l143,第七反射光线l143通过第二反射单元6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透镜单元4的方向投射的第八反射光线l144。须说明的是,图20的实施方式与图18相仿,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请参阅图21所示,由图21与图18及图19的比较可知,图21的实施方式与图18及图19的实施方式最大的差别在于,在图21的实施方式中的光线投射装置u可以仅包括第三反射结构33而不包括第二反射单元6。借此,以图21的实施方式来说,第三反射结构33可仅具有一第二反射部(图中未标号),以通过第三反射结构33及遮板单元5的余光反射板52而进一步提供暗区余光区域的照明。此外,第二反射部332的作用如同前述图19的实施方式所说明,也就是说,第三投射光线l131通过第一反射结构31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第三反射结构33的第二反射部332的方向投射的第三反射光线l132,第三反射光线l132通过第三反射结构33的第二反射部332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遮板单元5的余光反射板52的方向投射的第四反射光线l133,第四反射光线l133可通过遮板单元5的余光反射板52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透镜单元4的方向投射的第五反射光线l134。

另外,请参阅图22所示,以下将进一步举一实施方式说明暗区余光区域的其他形成方式。如图22所示,第三反射结构33可连接于第一反射结构31上,且第三反射结构33可以包括一第二反射部332,以图22的实施方式来说,第一反射结构31及第三反射结构33的形状可略为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进一步来说,第一发光结构21能产生一第一光线l1,第一光线l1可包括一朝向第一反射结构31的方向投射的第一投射光线l11以及一朝向向第三反射结构33的第二反射部332的方向投射的第五投射光线l151。第一投射光线l111通过第一反射结构31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透镜单元4的方向投射的第一反射光线l112。第五投射光线l151通过第三反射结构33的第二反射部332反射,以形成一朝向遮板单元5的余光反射板52的方向投射的第九反射光线l152,第九反射光线l152可通过遮板单元5的余光反射板52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透镜单元4的方向投射的第十反射光线l153。

第三实施例

首先,请参阅图23至图26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线投射装置u,由图24与图21的比较可知,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线投射装置u还可进一步包括一第三反射单元7,且发光单元2还可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基座单元1的第二承载面12上的第二发光结构22。另外,须特别说明的是,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其他结构特征与前述实施例的说明内容相仿,在此不再赘述。换句话说,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线投射装置u也可以包括一第三反射结构33。

承上述,请复参阅图26至图26所示,第三反射单元7可设置在基座单元1上,第二发光结构22也可设置在基座单元1上,且第二发光结构22具有一第二发光面22s。另外,举例来说,第二发光结构22可为一发光二级管,因此,第一发光面21s的发光型态为均匀面光源。以本发明实施例而言,第二发光结构22可以为一朗伯辐射体(lambertradiator)或近似朗伯辐射体,第二发光面22s可为一朗伯光源,且第二发光面22s的朗伯光源至少具有负80度至80度之间的一第二光线l2。进一步来说,以本发明实施例而言,第二发光面22s可与透镜光轴a呈倾斜设置。举例来说,第二发光面22s与透镜光轴a之间可具有一介于0度(即第二发光面22s与透镜光轴a平行)至60度之间的第二预定角度θ2。也就是说,第二发光面22s的法线方向相对于透镜单元4是朝向透镜单元4的斜上后方延伸而出。

承上述,举例来说,第三反射单元7可由多个不同曲率的曲面或单一曲面所组成,例如可为通过以椭圆为基础的曲面或曲率组成反射结构。以下将以第三反射单元7具有椭圆曲面的实施方式作为举例说明。详细来说,第三反射单元7可具有一第五焦点7a以及一对应于第五焦点7a的第六焦点7b。第二发光结构22可对应于第三反射单元7的第五焦点7a,此外,第三反射单元7的第六焦点7b可对应于透镜焦点4a。优选地,第二发光结构22可设置在第五焦点7a上,且第六焦点7b与透镜焦点4a彼此重合或相邻设置,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接着,请复参阅图23至图26所示,并请一并参阅图27及图28所示,图27为遮板单元5在近灯状态时的实施方式,图28为遮板单元5在远灯状态时的实施方式。如同前述实施例所述,第一发光结构21可产生一第一光线l1,第一光线l1可包括一朝向第一反射结构31的方向投射的第一投射光线l111,第一投射光线l111可通过第一反射结构31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透镜单元4的方向投射的第一反射光线l112。另外,当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线投射装置u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三反射结构33及余光反射板52时,其光线路径可如同前述实施例所述地,进一步提供暗区余光区域的照明。

承上述,请复参阅图28所示,第二发光结构22能产生一第二光线l2,第二光线l2包括一朝向第三反射单元7的方向投射的第六投射光线l211,第六投射光线l211通过第三反射单元7的反射,以形成一朝向透镜单元4的方向投射的第十一反射光线l212。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线投射装置u,其能利用“第一发光面21s与透镜光轴a呈倾斜设置”的技术方案,而能提高光线投射装置的集光效率。

此外,当第一发光结构21设置在镜光轴a上时,并配合第一发光面21s与透镜光轴a呈倾斜设置的技术方案,能大幅提高光线投射装置的集光效率及聚光效果。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