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LED观片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8016发布日期:2018-10-09 19:59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LED观片灯。



背景技术:

LED观片灯,顾名思义,采用的是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发光的光源。LED观片灯与传统观片灯相比具有发光亮度高,寿命长,节能环保,抗震性好,发热低等优势。但是其较高的制造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大范围的普及。目前在中高级医院,和高级无损检测单位使用比较多,但是按国家工业标准,目前的观片灯最多只能看到4.0黑度的底片。根据最新承压无损检测设备标准NB/T 47013-2015,对观片灯的亮度和底片的黑度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底片黑度4.0以上,观片灯的最大亮度≥100,000Cd/m²,底片黑度4.5以上,观片灯的最大亮度≥300,000Cd/m²,因此如过于追求亮度会直接影响到LED灯珠的散热性能及光衰寿命,同时现有的观片灯往往是直接挂于墙上或呈水平状态放置于桌面上,使得观看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率大,亮度高,散热效果好,可随意调节载片角度的大功率LED观片灯。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功率LED观片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前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有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后方的外壳内设有LED灯珠,所述外壳为铝合金材质,所述LED灯珠均布排列于铝制基板上,所述外壳内还设有3D散热排,所述3D散热排位于铝制基板后方且与铝制基板之间通过热管或散热铜网焊接形成热传递效果,所述3D散热排相对于铝制基板的一面设有若干散热槽,所述3D散热排设有散热槽的一面与外壳后面的内壁相贴,所述外壳左右两侧面开有通风槽,所述外壳内还设有散热风扇;所述外壳靠近底面的左右两侧面上还铰接有支撑臂,两支撑臂之间安装有用于放置于桌面上以此支撑外壳并调节外壳与桌面之间角度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四个角落处设有可拆式的吸盘,所述支撑板朝向桌面的四条边上设有防滑条。

上述结构中,通过在导光板后方设置均布排列的LED灯珠,从而达到了亮度均匀的目的,铝制基板可将LED灯珠散发的热量迅速吸收,并通过热管或散热铜网传递至3D散热排上,散热槽配合散热风扇可快速降低3D散热排上的温度,为进一步增加散热效果,将3D散热排与铝合金材质的外壳进行贴合,使3D散热排能通过外壳向外界散发,实现了高效的散热以保证LED灯珠的使用寿命及亮度;支撑板可通过吸盘吸于桌面或墙面上,也可拆卸后直接通过防滑条放置于桌面上实现防滑效果,并能实现外壳的平放或竖立,便于人们观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与3D散热排相贴一面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散热肋条。

上述结构中,散热肋条可进一步增加散热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3D散热排设有散热槽的一面与外壳内壁相贴处填充有导热硅脂。

上述结构中,导热硅脂可大幅增加热传导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风扇位于外壳其中一侧的通风槽处,所述散热槽长度方向朝向通风槽。

上述结构中,可使气流能顺着散热槽流动,增加换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口靠近外壳底面一侧设有托槽。

上述结构中,托槽在外壳立起或倾斜放置时将底片置于托槽上放置,避免滑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上还设有亮度调节旋钮及电源接口,所述外壳内还设有LED驱动模块。

上述结构中,LED驱动模块用于驱动LED灯珠发光,并配合亮度调节旋钮来调节LED灯珠发光亮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以往的LED观片灯,按国家工业标准,最多只能看到4.0黑度的底片,根据最新承压无损检测设备标准NB/T 47013-2015,对观片灯的亮度和底片的黑度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底片黑度4.0以上,观片灯的最大亮度≥100,000Cd/m²底片黑度4.5以上,观片灯的最大亮度≥300,000Cd/m²,而本实用新型凭借良好的散热结构使得其输出最大亮度超过300,000Cd/m²,是以往的观片灯的三倍,满足一些对于想看黑度较高胶片的用户的需要,采用3D散热设计,使LED观片灯能长时间安全的工作在最大亮度模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外壳;11-开口;111-托槽;112-亮度调节旋钮;113-电源接口;12-导光板;13-LED灯珠;14-铝制基板;15-3D散热排;151-散热槽;16-热管或散热铜网;17-通风槽;18-散热风扇;19-散热肋条;20-支撑臂;21-支撑板;22-吸盘;221-螺纹;23-防滑条;24-LED驱动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4,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大功率LED观片灯,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10前面设有开口11,所述开口11内设有导光板12,所述导光板12后方的外壳10内设有LED灯珠13,所述外壳10为铝合金材质,所述LED灯珠13均布排列于铝制基板14上,所述外壳10内还设有3D散热排15,所述3D散热排15位于铝制基板14后方且与铝制基板14之间通过热管或散热铜网16焊接形成热传递效果,所述3D散热排15相对于铝制基板14的一面设有若干散热槽151,所述3D散热排15设有散热槽151的一面与外壳10后面的内壁相贴,所述外壳10左右两侧面开有通风槽17,所述外壳10内还设有散热风扇18;所述外壳10靠近底面的左右两侧面上还铰接有支撑臂20,两支撑20之间安装有用于放置于桌面上以此支撑外壳10并调节外壳10与桌面之间角度的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四个角落处设有可拆式的吸盘22,所述吸盘22通过螺纹221旋于支撑板21上,所述支撑板21朝向桌面的四条边上设有防滑条23。

上述结构中,通过在导光板12后方设置均布排列的LED灯珠13,从而达到了亮度均匀的目的,铝制基板14可将LED灯珠13散发的热量迅速吸收,并通过热管或散热铜网16传递至3D散热排15上,散热槽151配合散热风扇18可快速降低3D散热排15上的温度,为进一步增加散热效果,将3D散热排15与铝合金材质的外壳10进行贴合,使3D散热排15能通过外壳10向外界散发,实现了高效的散热以保证LED灯珠13的使用寿命及亮度;支撑板21可通过吸盘22吸于桌面或墙面上,也可拆卸后直接通过防滑条23放置于桌面上实现防滑效果,并能实现外壳10的平放或竖立,便于人们观察。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与3D散热排15相贴一面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散热肋条19。

上述结构中,散热肋条19可进一步增加散热面积。

本实施例中,所述3D散热排15设有散热槽151的一面与外壳10内壁相贴处填充有导热硅脂(图中未示出)。

上述结构中,导热硅脂可大幅增加热传导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扇18位于外壳10其中一侧的通风槽17处,所述散热槽151长度方向朝向通风槽17。

上述结构中,可使气流能顺着散热槽151流动,增加换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11靠近外壳10底面一侧设有托槽111。

上述结构中,托槽111在外壳10立起或倾斜放置时将底片置于托槽111上放置,避免滑落。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上还设有亮度调节旋钮112及电源接口113,所述外壳10内还设有LED驱动模块24。

上述结构中,LED驱动模块24用于驱动LED灯珠13发光,并配合亮度调节旋钮112来调节LED灯珠13发光亮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以往的LED观片灯,按国家工业标准,最多只能看到4.0黑度的底片,根据最新承压无损检测设备标准NB/T 47013-2015,对观片灯的亮度和底片的黑度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底片黑度4.0以上,观片灯的最大亮度≥100,000Cd/m²底片黑度4.5以上,观片灯的最大亮度≥300,000Cd/m²,而本实用新型凭借良好的散热结构使得其输出最大亮度超过300,000Cd/m²,是以往的观片灯的三倍,满足一些对于想看黑度较高胶片的用户的需要,采用3D散热设计,使LED观片灯能长时间安全的工作在最大亮度模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