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体感应的一体化轨道照明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7760发布日期:2018-12-28 18:5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基于人体感应的一体化轨道照明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灯具,具体来说是一种基于人体感应的一体化轨道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日趋紧张,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力行节能降耗,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轨道交通作为公用设施中耗能巨大的基建项目,在保证其安全和功能性的前提下,降低其能耗水平是目前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我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高潮的兴起,车站数量不断增加,规模和内部环境要求不断提高,也使我国轨道交通系统的能耗越来越大。轨道交通照明(例如地铁照明、城际交通)系统是维持交通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轨道交通系统耗能巨大的部分之一,由于轨道交通常常设置于地下,因此无论白天还是夜间无论是否有机动车辆或者行人通过,经常灯火通明,使得其具有工作时间长、能耗大的缺陷,因此轨道交通照明系统的节能意义重大。

对于轨道交通照明系统的能耗问题,现有方案一般从灯具选取和控制方式两大方面来进行改进,以提高灯具照明效率,减少照明用电量,有效降低轨道交通照明系统能耗。其中,对于控制方式的改进,一般是采用集中控制方式,通过对多个照明灯具进行集中控制来实现,这种方案需要改造整条线路,对于已有的轨道交通照明系统的改造来说耗资巨大。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以下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人体感应的一体化轨道照明灯具,包括管状灯体、设于管状灯体两端的灯头、以及设于管状灯体内部的条形灯板,灯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感应探头和第二感应探头,灯板的中间部分设有指示灯和照明灯,灯板的背面设置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延时开关电路和供电电路,供电电路为控制器、第一感应探头和第二感应探头供电;第一感应探头和第二感应探头的输出端接于控制器的输入端,控制器的输出端的一路串接延时开关电路之后连接至照明灯,控制器的输出端的另一路直接连接指示灯。指示灯由控制器直接控制,可根据第一感应探头或者第二感应探头的输入信号来进行相应的指示,提示有人员或者车辆或者其他目标进入。照明灯作为照明使用,在控制器设置的预设规则下执行相应的照明模式。

所述灯板的背面还引出有连接至供电电路的应急火线。

其中,所述照明灯至少包括彼此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一LED芯片组和第二LED芯片组,第一LED芯片组的各个LED芯片与第二LED芯片组的各个LED芯片相互间隔设置。这样,当光线充足时,仅需要点亮一组LED芯片组(第一LED芯片组或者第二LED芯片组)即可,省电节能。

为了使 LED 照明灯具有更高的能量利用率,所述指示灯和照明灯的透镜均采用偏光透镜,且指示灯和照明灯的配光是沿着车辆行进方向为对称分布,垂直于车辆行进方向为非对称分布,这种透镜可以在得到足够亮度均匀度的情况下,减小光幕效应对驾驶员的影响。

其中,第一感应探头和第二感应探头可以是微波感应器,也可以是红外人体感应器。微波感应器是利用微波雷达的多普勒效应原理,当有人员或者车辆进入微波感应器的感应区时则会干扰微波信号,则微波感应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从而使控制器对照明灯和指示灯进行控制。红外人体感应器是基于红外线技术,当有人员或者车辆进入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感应范围时,红外人体感应器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则发送信号给控制器,使控制器对照明灯和指示灯进行控制。

本申请的一体化灯具包含有照明用的两组芯片组(第一LED芯片组和第二LED芯片组),指示灯,两个感应探头(第一感应探头和第二感应探头),以及应急火线,应用于隧道交通时,可安装在隧道两侧。照明用的两组芯片组根据外界的光线和控制器的预设规则来实现共同照明或者只点亮一组照明。指示灯用于提示是否有目标进入感应探头的感应区域。此外,照明灯使用偏光透镜,列车或者人员经过时,将光打到列车底部,配合感应探头,在人员或者车辆距离感应探头前后预设距离时根据预设规则点亮,目标不离开感应范围,将持续接通,当目标走后则延时若干秒后关闭,在夜间无人时,前后预设距离以外的灯具可仅点亮指示灯,实现灯具按需使用的动态智能管理,达到人未到灯先亮,人离灯渐熄,亲切方便,安全节能,具有非常好的人性化。

采用本申请的一体化轨道照明灯具,无需对整条轨道交通的线路进行改进,仅需要替换为本申请的灯具即可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轨道照明灯具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轨道照明灯具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例,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人体感应的一体化轨道照明灯具,包括管状灯体100、设于管状灯体100两端的灯头101、以及设于管状灯体100内部的条形灯板102,灯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感应探头103和第二感应探头104,灯板的中间部分设有指示灯105和照明灯106,灯板的背面设置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延时开关电路和供电电路,供电电路为控制器、第一感应探头103和第二感应探头104供电;第一感应探头103和第二感应探头104的输出端接于控制器的输入端,控制器的输出端的一路串接延时开关电路之后连接至照明灯106,控制器的输出端的另一路直接连接指示灯105。指示灯105由控制器直接控制,可根据第一感应探头103或者第二感应探头104的输入信号来进行相应的指示,提示有人员或者车辆或者其他目标进入。照明灯106作为照明使用,在控制器设置的预设规则下执行相应的照明模式。

为了保证可靠性,灯板的背面还引出有连接至供电电路的应急火线。供电电路一般包括直接连到配线箱的变压器电路和充电电源,使用时,可从相应的配电箱引出连接至应急火线再接充电电源,可作为应急照明。

其中,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照明灯106至少包括彼此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一LED芯片组和第二LED芯片组,第一LED芯片组包括沿着灯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LED芯片,第二LED芯片组包括沿着灯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LED芯片;本实施例中,第一LED芯片组和与第二LED芯片组分别为两列芯片组,这两列芯片组的各个LED芯片相互间隔设置。这样,当光线充足时,仅需要点亮一组LED芯片组(第一LED芯片组或者第二LED芯片组)即可,省电节能。

为了使 LED 照明灯106具有更高的能量利用率,指示灯105和照明灯106的透镜均采用偏光透镜,且指示灯105和照明灯106的配光是沿着车辆行进方向为对称分布,垂直于车辆行进方向为非对称分布,这种透镜可以在得到足够亮度均匀度的情况下,减小光幕效应对驾驶员的影响。

其中,第一感应探头103和第二感应探头104可以是微波感应器,也可以是红外人体感应器。微波感应器是利用微波雷达的多普勒效应原理,当有人员或者车辆进入微波感应器的感应区时则会干扰微波信号,则微波感应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从而使控制器对照明灯106和指示灯105进行控制。红外人体感应器是基于红外线技术,当有人员或者车辆进入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感应范围时,红外人体感应器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则发送信号给控制器,使控制器对照明灯106和指示灯105进行控制。

此外,该灯具还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传感器,例如采集周围光照度的光线传感器等等,可配合控制器实现对灯具的控制。例如通过光线传感器自动测光,控制器可以根据周围环境照明要求选择灯具的照明模式,待机状态下全亮、一半亮或者微亮(仅点亮指示灯),目标进入感应范围时全亮、一半亮或者微亮(仅点亮指示灯),目标走出感应范围时延迟预设时间后恢复到微亮照明模式等等,比现有的常亮的日光灯照明节省电80%以上。

此外,本申请的方案还可以应用到日光灯、球泡灯、吸顶灯、面板灯等等上来。本申请的照明灯使用偏光透镜,列车或者人员经过时,将光打到列车底部,配合感应探头,在目标位置距离感应探头前后预设距离(例如5米)时,照明灯自动亮起一组或者两组芯片组,目标不离开感应范围,将持续接通,当目标走后则延时若干秒后关闭。此外,在夜间无人无车时,目标进入感应范围时,可仅点亮指示灯,实现灯具按需使用的动态智能管理。

本申请具有可靠性高的优点:利用微波检测或红外人体感应,灵敏度高,在感应范围,能穿透玻璃或木板等不同材质达到隔墙感应,不受环境温度等影响。还具有全自动感应的优点: 改进后的感应控制设计,达到人未到灯先亮,人离灯渐熄,亲切方便,安全节能,具有非常好的人性化。此外,还具有节能寿命长:发光柔和、超低功耗、超长待机、高亮度的LED寿命长达5万小时以上,有效的达到节约用电。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尽管上面已经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披露,但是,应该理解,上述的所有实施例和示例均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设计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修改、改进或者等同物。这些修改、改进或者等同物也应当被认为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