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0056发布日期:2019-01-05 00:1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出射光角度可调,照明装置除了底座和位于底座的收容腔内的出射光模块外,还可以包括连接出射光模块和底座的转动轴。其中,转动轴垂直于底座的轴线和出射光模块的轴线,使得出射光模块能够相对底座在收容腔内绕转动轴转动,出射光模块的轴线与底座的轴线的夹角可调,进而使得出射光模块的出光面与底座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可调。

上述转动轴垂直出射光模块的轴线,出光面也垂直于出射光模块的轴线,使得出光面至底座的轴线的可调角度范围达到180度,即出光面可以正向背对收容腔将光线照射至照明装置外,也可以旋转180度后使得出光面正向面对收容腔将光线完全照射至收容腔内上。然而,将光线完全照射至收容腔内是无用的照明方式,即可调角度范围中有部分是无用的角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具有相互连通的收容腔和开口;

出射光模块,所述出射光模块位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出射光模块包括外罩和光学模组,所述外罩具有相互连通的光源腔和出光口,所述光学模组安装于光源腔内,并具有朝向出光口的出光面;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底座和所述外罩,出光口与所述开口至少部分贯通以形成出光通道,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外罩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一角,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底座的轴线相交,所述第一角为锐角,所述出射光模块相对所述底座能够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以使所述外罩的轴线相对所述底座的轴线的角度可调。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底座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二角,所述第二角为锐角。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第一角等于所述第二角。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第一角小于等于45度。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第一角为20度至40度之间。

上述的照明装置,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延伸的延长线延伸至所述开口和所述出光面。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第一转轴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轴安装于所述外罩上;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相互套接且两者能够相对转动。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底座呈半球形,所述外罩呈半球形,所述底座和所述外罩为同心半球;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延伸的延长线相交于所述底座的球心;或者是

所述底座呈圆柱形,所述外罩呈圆柱形。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底座具有背向所述外罩的外表面,以及与所述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一顶部,所述第一顶部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收容腔和外表面的第一透气镂空;所述外罩与所述底座之间保持间隙。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外罩上具有与所述出光口相对设置的第二顶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顶部和所述出光口之间的第二底部;所述第二顶部设置有连通所述收容腔和所述光源腔的第二透气镂空;所述第二底部设置连通光源腔和收容腔的第三透气镂空。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第一透气镂空以所述第一转轴为中心阵列排布。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收容腔的轴线连接所述底座;所述底座相对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设置。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出射光模块还包括散热模组,所述散热模组设置于光源腔中;所述散热模组包括散热主体,所述散热主体包括朝向所述出光口的安装面,以及第一散热片阵列;所述第一散热片阵列环绕所述安装面且朝背离所述出光口的方向延伸;所述光学模组安装于所述安装面上。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散热模组还包括散热环,所述散热环环绕所述光学模组并连接所述散热主体;所述散热环具有环形基板和第二散热片阵列,所述环形基板环绕所述光学模组且沿所述光源腔的径向面设置,所述第二散热阵列自所述环形基板朝所述散热主体方向延伸。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出射光模块还包括面罩,所述面罩罩设所述出光口且避开所述出光面。

上述的照明装置,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一转轴具有第一过线孔;所述散热模组包括连通所述第一过线孔和所述安装面的第二过线孔。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光学模组光源基板和发光单元,所述光源基板包括所述出光面和背光面;所述发光单元安装于出光面上,所述背光面贴合所述安装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装置,包括底座、出射光模块和第一转轴,出射光模块包括外罩和光学模组,外罩具有相互连通的光源腔和出光口,光学模组安装在光源腔内,且具有朝向出光口的出光面。出射光模块绕第一转轴转动过程中,出光口与开口至少部分贯通,以形成出光通道,使得出光面上的光线能够射出至外界。第一转轴连接底座和外罩,出射光模块相对底座能够绕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与外罩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一转轴与底座的轴线相交,使得出射光模块绕第一转轴转动过程中,外罩的轴线与底座的轴线的夹角可以改变,进而使出光面相对底座的轴线的夹角可调。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中,第一转轴与外罩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使得出光面至底座的轴线的角度可调范围不会超过180度,进而减小了两者角度可调范围,降低使用中浪费出射光的概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中的照明装置的在一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中的照明装置的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3为图1中照明装置在一视角下的分解图;

图4为图1照明装置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1中照明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

100-照明装置;

10-底座;11-收容腔;12-开口;13-外表面;14-内表面;15-第一透气镂空;16-间隙;17-第一顶部;

20-出射光模块;21-外罩;211-光源腔;212-出光口;213-第二透气镂空;214-第三透气镂空;215-第二顶部;216-第二底部;

22-光学模组;221-出光面;222-光源基板;223-发光单元;

31-第一转轴;311-第一轴;312-第二轴;

32-第一角;33-第二角;34-第二转轴;35-第一过线孔;

40-散热模组;41-散热主体;411-安装面;412-第一散热片阵列;42-散热环;421-环形基板;422-第二散热片阵列;43-第二过线孔;

51-面罩;

61-第一透气通道;62-第二透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100,包括底座10、出射光模块20和第一转轴31。底座10具有相互连通的收容腔11和开口12,出射光模块20安装在收容腔11中。出射光模块20包括外罩21和光学模组22,外罩21具有相互连通的光源腔211和出光口212,光学模组22安装在光源腔211内,且具有朝向出光口212的出光面221。第一转轴31连接底座10和外罩21,出射光模块20相对底座10能够绕第一转轴31转动,第一转轴31与外罩2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一转轴31与底座10的轴线相交,使得出射光模块20绕第一转轴31转动过程中,外罩21的轴线与底座10的轴线的夹角可以改变,进而使得出光面221相对底座10的轴线的夹角可调。具体的,出射光模块20可以如图1所示的状态绕第一转轴31转动至图2所示的状态。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中,第一转轴31与外罩2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使得出光面221与底座10的轴线的夹角可调范围不会超过180度,进而减小了两者夹角可调范围,降低使用中浪费出射光的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两条不相互垂直的直线相交时,把其中的锐角定义为两条直线的夹角。因此,上述第一转轴31与外罩21的轴线的夹角为锐角,代表第一转轴31与外罩21的轴线既不相互垂直也不相互平行。此外,相交是指两条直线具有一个交点,共线不属于相交。

此外,出射光模块20绕第一转轴31转动过程中,出光口212与开口12至少部分贯通,以形成出光通道。出射光模块20绕第一转轴31转动过程中,出光口212和开口12的朝向可以调整至完全同向,此时出光面221上的光线能够全部经出光口212射出。出光口212和开口12的朝向也可以调整至交错,出光口212一部分在收容腔11内,另一部分调整至收容腔11外:出光口212和开口12的朝向交错角度较小时,出光面221上的光线还是能够全部经出光口212射出;出光口212和开口12的朝向交错角度较大时,出光面221上的光线经出光口212后一部分直接射出至外界,另一部分则照射至底座10的内表面14后反射经部分开口12射出。为了提高光效,底座10朝向外罩的内表面14上可以镜面处理。

具体的,出光面221与出光口212可以共轴设置,即出光面221设置为光源腔211的中部;当然,出光面211也可以偏置在光源腔211中,即出光面221与出光口212非共轴设置。

第一转轴31与外罩2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一角32,第一角为锐角。第一转轴31与底座1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二角33,第二角33为锐角,使得在同样的角度可调范围内,出光面221的光线能够更多地出射至照明装置外部,降低光线照射至底座10上的比例。同时,也提高了收容腔11的空间利用率,使得在角度可调范围内,收容腔11内被出射光模块20占用的空间比例较为恒定,从而可以减小收容腔11的体积,也就减小了照明装置的体积。换言之,避免在某些角度下,出射光模块20占据大量的收容腔11空间,在另外一些角度下又只占据小部分的收容腔11空间,造成收容腔11空间浪费且导致照明装置100体积较大。

第一角32和第二角33的角度可以相等,进而可以调整出射光模块20,使其绕第一转轴31转动,直至外罩21的轴线与底座10的轴线可以共线,即出光口212和开口12可以平齐,出光面221与开口12同向,即出光面221与底座1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角度调节范围中光线的利用率,减小光线照射至底座10上的概率,第一角32的角度可以小于或等于45度,使得出光面221与底座10的轴线之间的角度调节范围不超过90度。

在第一角32小于或等于45度,且第二角33等于第一角32时,从而保证在大部分的角度可调范围内,出光面221的出射光线都能照射至照明装置外。

为了使得出光面221与底座10的轴线之间的角度调节范围更小,第一角32的角度至也可以更小,例如10度、20度、30度或40度等等,以20度至40度之间为佳。第二角33可以等于第一角32,也可以为10度、20度、30度或40度。第一角32和第二角33的角度越小时,越能够保证在大部分或所有的角度可调范围内,出光面221的出射光线都能照射至照明装置外。

沿第一转轴31的轴线延伸的的延长线可以延伸至开口12和出光面221,使得开口12和出光面221均可以绕第一转轴31转动。因此,无论出光面221与底座1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如何变化,自出光面221出射的光线均可以从开口12射出。

当然,第一转轴31的延长线条可以不延伸至开口12或出光口212,但这可能导致在某些角度下,自出光面221出射的光线被限于收容腔11内而无法从开口12射出。

第一转轴31包括第一轴311和第二轴312,其中,第一轴安装于底座10上,第二轴312安装于外罩21上,第一轴311和第二轴312相互套接且两者能够相对转动,以使得外罩21能够绕第一轴311转动。具体的,第一轴311和第二轴312可以过盈配合。

上述底座10可以呈半球形,外罩21也呈半球形,且底座10和外罩21为同心半球形,且沿第一转轴31的轴线延伸的延长线相交于底座10的球心,从而使得收容腔11具有较高的空间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半球形可以不是指绝对的半球形,而是类似半球形。此外,半球形的球心可以不位于收容腔11中,也不位于光源腔211中。

当然,作为变形,底座10和外罩21可以是非半球形的,例如两者可以都呈圆柱形或其他形状等。当然,底座10和外罩21可以之一为半球形,另一为非半球形。

结合图3和图4,底座10具有相背设置的外表面13和内表面14,以及与开口12相对设置的第一顶部17。外表面13背向外罩21,内表面14面向外罩21。第一顶部17上设置连通收容腔11和外表面13的第一透气镂空15,使得位于出射光模块20的热量能够自第一透气镂空15散出。在出射光模块20相对底座10绕第一转轴31转动的过程中,在任何可调角度范围下,外罩21和底座10(内表面14)之间保持间隙16,该间隙16既避免了底座10和外罩21之间的干涉,也使得外罩21和底座10之间形成连通收容腔11的透气道,使得照明装置形成连通开口12、收容腔11以及第一透气镂空15的第一透气通道61,加快出射光模块20的热量散出。底座10还具有位于第一顶部17和开口12之间的第一底部。

外罩21具有与出光口212相对设置的第二顶部215,以及位于第二顶部215和出光口212之间的第二底部216。第二顶部215上设置连通收容腔11和光源腔211的第二透气镂空213,第二底壁上设置连通光源腔211和透气道的第三透气镂空214。结合第二透气镂空213和第三透气镂空214,形成连通靠近出光口212的外界、光源腔211、收容腔11和外表面13的第二透气通道62,加热光源模块的热量散出。

其中,第一透气镂空15以第一转轴31为中心阵列排布。在任何可调角度范围下,第一透气通道61和第二透气通道62均处于连通状态。

照明装置还包括第二转轴34,第二转轴34沿收容腔11的轴线连接底座10,该底座10相对第二转轴34可转动连接。照明装置通过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4的设置,可以在两个维度上分别转动,结合两个维度的配合,实现照明区域的调节。

照明装置还可以包括面环,面环套接底座10且与底座10共轴设置。

照明装置还可以包括散热模组40,该散热模组40设置在光源腔211中。散热模组40包括散热主体41,散热主体41包括朝向出光口212的安装面411,以及第一散热片阵列412。第一散热片阵列412环绕安装面411且朝背离出光口212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散热片阵列412以安装面411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式排列。光学模组22安装于安装面411上。

散热模组40还包括散热环42,散热环42环绕光学模组22并连接散热主体41。具体的,散热环42具有环形基板421和第二散热片阵列422,该环形基板421环绕光学模组22且沿光源腔211的径向面设置,第二散热片阵列422自环形基板421朝散热主体41方向延伸。散热环42可以呈太阳花式散热器。照明装置100通过散热模组40的设置,增大散热表面积,提高光源模组22的散热效果。

该散热模组40包括散热主体41和散热环42,根据光源模组22的型号规格,照明装置100中可以旋转设置散热主体41和散热环42中的至少之一,以达到不同的散热需求。

其中,第二散热片阵列422的每一散热片均与第一散热片阵列412的每一散热片一一连接对齐,提高散热模组40的散热效果。照明装置100通过散热模组40的设置,增大散热表面积,提高光源模组22的散热效果。

出射光模块20还包括面罩51,面罩51罩设出光口212且避开出光面221。面罩51由绝缘且导热性较差的材料制作,避免用户触碰到散热模组40,提高安全性。

如图5所示,为了给安装在安装面411上的光源基板222提供电力,第一转轴31上沿其轴线贯穿设置第一过线孔35,散热模组40包括连通第一过线孔35和安装面411的第二过线孔43,导线依次经过第一过线孔35、第二过线孔43后可以电连接光源基板222。具体的,照明装置100可以包括电源模块(图未示),电源模块可以与光源基板222设置于光源腔211中,则导线在光源腔211中连接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再电连接光源基板222,进而为光源基板222提供电力。具体的,电源模块可以与光源基板222一体设置,使得散热模组40不仅提高光源基板222散热效率,也提高电源模块的散热效率。

作为变形,电源模块可以设置在底座10背离开口12的位置上(不位于收容腔11内),则电源模块通过上述导线电连接光源基板222。

具体的,第一转轴31中的第一轴311和第二轴312上均设置有第一过线孔35,且两个第一过线孔35相互连通。

具体的,光学模组22包括光源基板222和发光单元223,光源基板222出光面221和背光面,发光单元223安装于出光面221上,背光面贴合安装面411。光学模组22还可以包括反射杯和配光元件,反射杯连接光源基板222和透镜,配光元件罩设出光面221,以为出光面221上的发光单元223配光。

上述的照明装置100可以为筒灯或射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100,其装配过程简要介绍如下:将散热模组40固定安装于光源腔211内;将光学模组22固定安装在光源腔211内且连接散热模组40;第一轴311连接第二轴312,使得外罩21与底座10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