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2894发布日期:2020-09-04 16:4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灯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带系统,该灯带系统沿纵轴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偏长形的支撑型材以及容纳在其中的灯带灯体、电源单元以及电气或电子单元。

这类灯带系统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它们通常具有带u形截面的偏长形的支撑型材。在该支撑型材内部通常敷设有偏长形的电源单元。支撑型材的开放的长边通常平面地且齐平地由灯带灯体遮盖并且由此形成封闭且和谐的灯线。在此,灯带灯体通常借助电流分接器与电源单元(例如供电线路或汇流条)电接触。这通常通过将灯带灯体简单地径向插入支撑型材中。为了灯带灯体的机械联接,该灯带灯体通常具有卡紧元件,该卡紧元件与支撑型材或汇流排的对应的型材元件以卡紧方式相互作用,以将径向插入的灯带灯体牢牢地保持在支撑型材中。

正是采用了这些卡紧型材,常常还将其他设备固定和连接在支撑型材上,如例如扬声器、传感器、聚光灯、摄像头、无线局域网路由器等等。为此,灯线在所插入的设备的整个长度上被中断。待连接的设备的长度在此有时不仅受功能性组件如例如聚光灯头或传感器头的限制,而且尤其还受用于运行这些组件而所需的运行组件如例如连接元件和操作装置的限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开篇所述种类的灯带系统,该灯带系统能够实现和谐且几乎连续的灯线,即使在存在集成在灯带系统中的设备的情况下。

因此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灯带系统,该灯带系统沿纵轴方向延伸。该灯带系统具有偏长形的支撑型材,该支撑型材带两个偏长形且面对面的侧壁以及一个将这些侧壁连接起来的偏长形的底壁,这些侧壁和底壁共同围成容纳空间。另外,该灯带系统还具有第一和第二机械联接区域,其中第一联接区域在纵轴方向上看去设置在底壁与第二联接区域之间。另外,该灯带系统还具有偏长形的电源单元,该电源单元在纵轴方向上在容纳空间中延伸。此外,该灯带系统具有灯带灯体,该灯带灯体在纵轴方向上延伸,与电源单元电接触并且与第二联接区域可松开地机械联接。最后,该灯带系统具有带功能区以及操作区的电气或电子单元(下面也称为单元)。功能区在纵轴方向上与灯带灯体相邻地安排。操作区从功能区出发至少部分地在灯带灯体与底壁之间延伸并且与电源单元电接触以及与第一联接区域可松开地机械联接。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灯带系统,该灯带系统沿纵轴方向延伸。该灯带系统具有偏长形的支撑型材,该支撑型材带两个偏长形且面对面的侧壁以及一个将这些侧壁连接起来的偏长形的底壁,这些侧壁和底壁共同围成容纳空间。另外,该灯带系统还具有第一和第二机械联接区域,其中在纵轴方向上看去第一联接区域设置在侧壁中的一个的侧面上并且第二联接区域设置在侧壁中的另一个的侧面上。另外,该灯带系统还具有偏长形的电源单元,该电源单元在纵轴方向上在容纳空间中延伸。此外,该灯带系统具有灯带灯体,该灯带灯体在纵轴方向上延伸,与电源单元电接触并且与联接区域可松开地机械联接。最后,该灯带系统具有带功能区以及操作区的电气或电子单元,其中功能区在纵轴方向上与灯带灯体相邻地安排,并且其中操作区从功能区出发至少部分地在灯带灯体与底壁之间延伸,与电源单元电接触以及与联接区域可松开地机械联接。

借助根据本发明的灯带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向外没有掩蔽的电气或电子单元的对外可见的,也就是使灯线中断的区域,在该区域中,由将功能区和操作区分开提供的单元在那里仅定位该单元的功能区,而该单元的在操作区中汇总的别的结构在灯带灯体的背面在容纳空间的未被其占用的区域中延伸。为了也能够牢固地且参照灯带灯体无阻碍地固定该单元,为后者提供额外的机械联接区域,该机械联接区域在纵轴方向上看去平坦地设置在底壁与灯带灯体的联接区域之间,或者为两个组件在侧壁上提供相对而置的联接区域。由此一方面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灯带系统的结构空间,而同时尽可能少地影响连贯的灯线的效果,该效果通常应通过灯带系统来实现。在已装入状态下部分地在灯带灯体后面延伸的单元也能够由于联接区域的相对安排而首先或者在已装入的灯带灯体部分的边缘侧装入并且不妨碍该灯带灯体或别的灯带灯体的后续和部分遮盖该单元的装入。

第一和/或第二联接区域优选地在纵轴方向上在容纳空间中延伸并且特别优选地在支撑型材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由此,不管是灯带灯体还是电气或电子单元均能够设置在灯带系统的纵轴方向上看去的任意位置。

第一和/或第二机械联接区域优选地设置在至少一个并且特别优选地两个侧壁上或电源单元上。在此可设想的是,特别优选地与它们一体式形成。与侧壁的一体式形成能够例如通过支撑型材的轮廓成型来实现;例如通过由板材提供的支撑型材的相应的弯折或通过挤压加工工艺产生轮廓来提供。还能够例如使用由电源单元提供的型材元件,如同其例如在汇流条上得出的那样,作为联接区域用于机械联接。一般地,第一和/或第二联接区域通过侧壁或电源单元的型材区域如卡紧型材,或侧壁中或电源单元中的凹陷部如冲孔而形成。因而能够特别简单地提供联接区域。

灯带灯体能够具有与第二联接区域并且优选地另外还与第一联接区域对应的第二联接元件,用于机械联接至第二联接区域并且优选地另外还联接至第一联接区域。以类似方式,电气或电子单元能够具有与第一联接区域并且优选地另外还与第二联接区域对应的第一联接元件,用于机械联接至第一联接区域并且优选地另外还联接至第二联接区域。通过提供相应的联接元件,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提供定义用于实现有效联接而形成的元件。尤其地,应利用这些元件将相应的组件(灯带灯体、电气或电子单元)(径向)保持在支撑型材中,从而使其不会掉出并尽可能固定。可设想的是,联接区域结合各自的联接元件优选地许可/允许灯带灯体或电气或电子单元沿纵轴方向的滑移运动。在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第一和/或第二联接元件能够例如具有与各自的联接区域侧面预紧的卡紧弹簧,该卡紧弹簧带有第一卡紧段,优选地向外凸出的v形卡紧段。在此,第一卡紧段与各自的联接区域的对应的第二卡紧段以卡紧方式相互作用,以提供机械联接。通过提供卡紧弹簧,能够极为有效地实现(径向)机械联接。卡紧弹簧能够简单地制造而成并且一方面与灯带灯体连接,另一方面与电气或电子单元连接。这样的带上述v形卡紧段的卡紧弹簧的优选设计方案另外还能够实现相应的组件的简单的引入、保持以及还有再次取出,因为在v形的两个边的相应地提供的角度下v形形成了卡紧段的定义的引入斜面,该引入斜面然后能够与各自的联接区域相互作用以优选地简单地插入和取出。同样地,v形在最佳情况下还能够实现在纵轴方向上的滑移。第一和第二联接元件能够作为通用件相同地形成。

灯带灯体优选地在两个侧壁之间延伸并且特别优选地完全在两个侧壁之间延伸。因而优选地得出灯带灯体的封闭的光输出面并且由此得出灯带系统的尽可能不中断的灯线。灯带灯体优选地在与底壁相对而置的一侧限定支撑型材并优选地将其遮盖,以能够由此提供向外均匀且封闭的形状和灯线。

电气或电子单元的功能区优选地同样在两个侧壁之间延伸并且特别优选地完全在两个侧壁之间延伸。它尤其地与同样完全在侧壁之间延伸的灯带灯体配合能够实现总体上尽可能不中断或无间隙的外观。除了光学效果之外,由于尽可能无间隙地提供灯带系统,还能更好地防止灯带系统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如例如灰尘。为此,功能区特别优选地在纵轴方向上齐平地并且尤其地优选地无间隙地贴靠在灯带灯体上,以从而特别优选地在与底壁相对而置的一侧无间隙地限定或遮盖支撑型材。

电源单元优选地设置在底壁与第一联接区域之间并且进一步优选地设置在底壁上。在这样的表现方式中,电源单元优选地以可连续分接的汇流条的形式提供。另外还可设想其他可能性,例如供电线路如贯穿式布线,例如带预制的分接插口或还有带绝缘穿刺触头的系统。然而还可设想的是,电源单元替代性地或附加地设置在至少一个或两个侧壁上。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电源单元可能例如设置为通向旋转分接器的汇流排,该旋转分接器例如带有下文还会描述的旋转体。在这样的表现方式中,线路位于单独的型材元件或侧壁的沿纵轴方向延伸的轮廓沟纹中,这些轮廓沟纹朝向容纳空间在侧面开放。通过插入带侧面凸出的分接臂或卡紧突出部的相应的电流分接器(例如借助下文描述的旋转体),后者能够通过旋转而移入轮廓槽中、在那里嵌入并且由此与其中敷设的线路电接触,以提供安全且简单的电流分接器。以类似方式,还能够实现机械联接。

灯带灯体能够具有第一电接触元件和电气或电子单元、优选地操作区域、第二电接触元件。在一种特别优选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电接触元件能够采用相同的结构。以此方式,能够减少灯带系统的不同部件的数量,通过采用尽可能多的通用件。在此,第一电接触元件能够在第一延伸方向上在灯带灯体与底壁之间的区域中延伸,优选地从灯带灯体出发向容纳空间中凸出直至电源单元。第二电接触元件能够在优选地平行于第一延伸方向的第二延伸方向上在灯带灯体与底壁之间的区域中延伸,并且优选地参照该延伸方向从操作区两侧凸出地延伸。操作区设置成参照灯带灯体进一步深入容纳空间中并且由此通常安排在离电源单元更近的地方。如果现在针对接触元件想要采用通用件,那么第二电接触元件由于操作区与电源单元之间更小的间距而必须穿过操作区或单元或操作区的单元支架而凸出并且由此从操作区两侧凸出。然而,第二电接触元件优选地至少从操作区出发向容纳空间中凸出直至电源单元。因而总体上,一方面灯带灯体和另一方面电气或电子单元的在插入方向上错位的安排是适合的。

灯带灯体和/或电气或电子单元能够具有围绕旋转轴可旋转地设置的带有侧面凸出的卡紧突出部的旋转体。卡紧突出部能够通过旋转体围绕其旋转轴的旋转而在移入安装位置与移出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该移入安装位置用于将灯带灯体或电气或电子单元插入支撑型材中,该移出位置用于与联接区域共同起作用以机械联接和/或与电源单元共同起作用以电联接。卡紧突出部能够为此优选地具有联接元件和/或电接触元件。这样的旋转体能够因而作为旋转分接器或旋钮来提供,在其中优选地集成有机械联接元件和电联接元件。

灯带灯体和/或电气或电子单元能够分别具有至少两个旋转体,其中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不具有用于电联接的卡紧突出部,其中优选地,机械联接许可灯带灯体或电气或电子单元沿纵轴方向的滑移运动。

旋转体能够具有旋转操纵器用于使旋转体围绕其旋转轴旋转,其中旋转操纵器优选地径向单侧或多侧,优选地双侧远离旋转轴延伸,另外还优选地参照旋转轴看去居中或同轴或对称或不对称地安排。例如可设想(安置在侧面的)杠杆状机械装置或(设置在中间的)翼形螺栓状机械装置。在一种优选的设计方式中可设想的是,旋转操纵器设置成相对于旋转体或与旋转体一起相对于支撑它的组件(灯带灯体、单元)的剩余部分在旋转轴的方向上可轴向位移或移动的。旋转操纵器因而应优选地在工作位置与装入位置之间运动,在该工作位置旋转操纵器能够围绕旋转轴旋转以便使旋转突出部在移入安装位置与移出位置之间运动,在该装入位置中旋转操纵器不能围绕旋转轴旋转(尤其当卡紧突出部在移出位置处,以牢固地保持电联接/机械联接时)。在一种特别优选的设计方式中,旋转操纵器在工作位置从支撑它的剩余组件中凸出(优选地与它插入支撑型材的方向相反),以将该旋转操纵器定位在对操作人员而言向外易触及到且可操作到的位置。在装入位置,旋转操纵器因而相对于支撑它的剩余组件更低程度地凸出或者甚至凹陷下去或者齐平地提供,从而使得在灯带灯体或单元的已安装/连接状态下特别紧凑地提供灯带灯体或单元并且由此总体上能够更紧凑地形成灯体或者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支撑型材中相互重叠的组件之间本来就有限的结构空间。

支撑型材优选地在纵轴方向上看去具有基本上为u形的截面。在此,支撑型材的底壁和两个侧壁优选地形成在纵轴方向上看去基本上为u形的截面。该截面基本上符合灯带系统的支撑型材的常见结构。

支撑型材的与底壁相对而置的开放侧优选地形成灯带系统的光输出侧,通过该光输出侧,灯带灯体和电气或电子单元能够被插入支撑型材中以与各自的联接区域机械联接。由此尽管联接平面或联接侧不同,仍能够实现简单的安装。

灯带灯体能够在其面对容纳空间的一侧具有电子组件,如例如操作装置。该电子组件优选地在纵轴方向上与灯带灯体的相对而置的端面相隔一段距离并且特别优选地设置在灯带灯体的中间。以此方式,在容纳空间中在灯带灯体的端部区域创造出自由空间,该自由空间能够至少部分地被电气或电子单元的操作区占用以紧凑地设计灯带系统。为牢固地支撑灯带灯体的该自由端部,灯带灯体能够优选地在端面中的至少一个与电子组件之间的区域中具有卡紧弹簧形式的第二联接元件,这些卡紧弹簧形成相对紧凑的卡紧结构并且由此还保障小空间中的牢固的机械连接。

功能区能够参照纵轴方向设置在操作区的在纵轴方向上相对而置的端面中的一个的区域中或者与这两个端面相隔一段距离。在第一变体中,能够实现的是,逐个依次装入灯带灯体、单元和再次灯带灯体这些组件,方式是在灯带灯体或灯带灯体的一部分旁边放置单元的功能区,从该功能区出发,操作区远离灯带灯体延伸。在操作区前面,然后能够简单地插入紧随其后的灯带灯体或灯带灯体的下一部分,从而使得功能区安排在后者与底壁之间。在第二变体中,操作区与灯带灯体的两个相邻的部分重叠。就此而言,在纵轴方向看去的另一侧上设置下一部分之前,必须要么将操作区推到灯带灯体的已装入部分的后面。要么先安装单元并且然后将灯带灯体的相邻的部分放在单元前面。由于操作区与灯带灯体的各部分较少重叠,在第二变体中,能够缩短地形成其自由端部并且由此省去该区域中的额外的机械保持组件。第一变体具有这样的优点:在纵轴方向上看去逐个并且便捷地以给定顺序安装组件。

电气或电子单元能够以所有可设想的单元的形式形成。仅示例性地,在此列举灯体如聚光灯或应急灯、传感器如pir传感器、ac/dc转换器、摄像头模块如监控摄像头模块、无线局域网模块、扫描仪、投影仪、激光投影仪、监控电子设备、数据传输系统、用于连接电气或电子组件的插头适配器等等。在此,功能区能够具有电气或电子单元的功能组件。纯示例性地,在此列举灯头或例如带有聚光灯筒的聚光灯头、传感器头、连接插口如usb-c插口、无线局域网天线等等。此外,操作区能够具有电气或电子单元的操作组件。纯示例性地,在此列举操作装置、灯控装置、传感器处理单元等等。该灯带系统由此提供电气或电子单元的根据本发明的集成的大量可能性。

如上所述,灯带灯体优选地在纵轴方向上多段式形成,以提供任意的灯带长度。在此,灯带灯体的至少几个相邻的部分能够在纵轴方向上齐平地并且优选地无间隙地彼此邻接。至少在灯带灯体的两个部分之间能够相应地安排电气或电子单元的功能区,如同上文描述的那样。同样地,支撑型材也能够在纵轴方向上多段式形成。

灯带灯体能够具有灯体组件。在此,尤其地列举用于光输出的灯具如led模块和优选地另外还列举用于影响由灯具输出的光的光学元件。另外,灯带灯体还能够具有灯带支架,该灯带支架支撑灯体组件以及优选地另外还支撑第二联接元件和/或第一接触元件。

灯带灯体优选地在其背离容纳空间的外侧基本上平面地形成并且特别优选地与支撑型材的与底壁相对而置的一侧基本上齐平地结束。以类似方式,功能区能够在其背离容纳空间的一侧基本上平面地形成并且优选地与支撑型材的与底壁相对而置的一侧并且另外还优选地与灯带灯体的平面外侧基本上齐平地结束。以此方式,能够以尽可能不中断且无间隙的方式提供总体上和谐的外观。

第一机械联接区域和/或第二机械联接区域能够在参照底壁相隔不同距离的平面中分别具有多个联接区域。同样的情况以同样的方式适用于电源单元的电联接段。以此方式,原则上可行的是,在容纳空间中机械联接或电联接多个灯带系统组件,尤其多个单元,其中各组件能够由于不同的联接平面而全部至少部分地重叠,从而使得提供灯带系统的总体上特别紧凑的结构型式且尽可能不中断且无间隙的外观。机械联接平面或电联接平面也能够针对不同设计的接触元件或联接元件来提供,这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其他设计方案和优点。附图示出:

图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灯带系统的透视图,

图2根据图1的灯带系统的侧面截面图,

图3根据图1的灯带系统的部分分解图的详细视图,

图4根据图3的灯带系统的侧面截面图,

图5根据图1的灯带系统的透视分解图,

图6根据图5的灯带系统的侧面截面图,

图7根据图2的沿vii-vii线的截面图,

图8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灯带系统的透视图,

图9根据图8的灯带系统的透视分解图,

图10根据图8的带未插入电气或电子组件的灯带系统的透视图,

图11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灯带系统的透视图,

图12根据图11的灯带系统的透视分解图,

图13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灯带系统的部分分解图形式的透视图,

图14根据图13的灯带系统的另一透视图形式的详细视图,

图15根据图14的灯带系统的聚光灯/光点形式的单元的透视图,

图16根据图15的单元的详细视图,

图17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灯带系统的部分分解图形式的透视图,

图18根据图17的灯带系统的三个透视图,(a)单元已插入,(b)单元已装入,以及(c)完全组装完成状态,

图19根据图17的灯带系统的单元的透视图,

图20根据图18c的灯带系统的侧面截面图,

图21根据图18c的灯带系统的另一侧面截面图,

图22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灯带系统的单元的透视图。

这些附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灯带系统1的不同实施例。灯带系统1沿纵轴方向l延伸。该纵轴方向优选笔直地延伸。根据所有的实施例,灯带系统1具有多个组件。即灯带系统1具有偏长形的支撑型材2,该支撑型材带两个偏长形且面对面的侧壁21、22以及一个将该侧壁21、22连接起来的偏长形的底壁20。侧壁21、22以及底壁20共同围成容纳空间a。支撑型材2具有优选地在纵轴方向l上看去,如同在图7、20和21中可看出的那样,基本上为u形的截面。在此,支撑型材2的底壁20和两个侧壁21、22优选地形成在纵轴方向l上看去基本上为u形的截面。支撑型材2的与底壁20相对而置的开放侧23优选地形成光输出侧。同样地,容纳空间a能够通过该开放侧23触及到,从而使得该侧同样地用作安装开口,用于将灯带系统的所有组件安装在支撑型材2的容纳空间中,如同下文还会描述的那样。支撑型材2能够例如作为连铸件/挤压成型件或者从板材出发作为折弯件或冲压折弯件或按照根据图7、20和21的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作为在轮廓成型设备中生成的型材来提供。其他设计方式和材料当然也是可设想的。同样可设想的是,支撑型材2在纵轴方向l上多段式形成,以能够由此提供任意长的支撑型材。

如同尤其在图7、20和21中可看出的那样,灯带系统1另外还具有第一联接区域3和第二联接区域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第一联接区域3在此在纵轴方向上看去(另请参照图7)设置在底壁20与第二联接区域4之间。换言之,在开放侧23上方向容纳空间a中看去,即在灯带系统1的下文还将描述的组件的插入方向e上,因此即向底壁20看去,第一联接区域3安排在第二联接区域4后面。因而在插入方向e上或径向上观察,提供两个彼此在插入方向e上错位的联接平面。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纵轴方向l上看去第一联接区域3设置在其中一个侧壁21的侧面上并且第二联接区域4设置在另一个侧壁22的侧面上,如同例如在图20和21中显示的那样。

第一和/或第二联接区域3、4能够在纵轴方向l上在容纳空间a中延伸,如也在所显示的实施例中所示,优选地在支撑型材2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在此,联接区域3、4能够设置在至少一个或者如同在实施例中显示的那样优选地在两个侧壁21、22上。在此,联接区域3、4能够优选地与侧壁21、22一体地形成。这在所显示的实施例中通过支撑型材2的相应的轮廓成型来实现,从而使得该支撑型材例如形成锯齿状结构,如同从图7中可看出的那样。在此,两个锯齿结构形成相应的机械联接区域3、4,这两个机械联接区域在下文中还将更详细地描述。锯齿结构在此通过板材支撑型材2的相应弯折来实现。还可设想的是,单独提供联接区域3、4。

在另一在实施例中未显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设想的是,第一机械联接区域3在参照底壁20相隔不同距离的多个平面中具有多个联接区域。因而还能够提供三个和更多个在插入方向上彼此错位设置的联接平面。

此外,灯带系统1具有偏长形的电源单元5,该电源单元在纵轴方向l上在容纳空间a中延伸。电源单元5能够设置在底壁20与第一联接区域3之间并且优选地设置在底壁20上;例如作为汇流条,如同在图7中显示的那样。然而还可设想的是,电源单元5设置在至少一个或两个侧壁21、22上,如同其在图20和21中示意性地显示的那样。在此情况下,电源单元5能够例如作为所谓的通向旋转分接器的汇流条形成,如同上文已经描述的那样以及示例性地在图20和21中示意性地显示的那样。

此外,灯带系统1具有灯带灯体6,该灯带灯体在纵轴方向l上延伸。偏长形的灯带灯体6与电源单元5电接触,这种电接触当然是可松开的,并且与第二联接区域4(第一方面)或两个侧面相对而置的联接区域3、4(第二方面)同样可松开地机械联接。灯带灯体6优选地具有任意的灯体组件。对此尤其地包括灯具60,如例如带电路板61和安排在电路板上的led或led芯片62的led模块,如同其示例性地在图7的截面图中可看出的那样。灯具60用于灯带系统1的光输出。优选地,灯体组件另外还具有光学元件63用于影响由灯具60输出的光。灯带灯体能够另外还优选地具有灯带支架64,该灯带支架支撑灯体组件。灯带支架64能够优选地作为成型板提供,但同样能够作为连铸件/挤压成型件或者折弯件或冲压折弯件提供。

灯带灯体6优选地在其背离容纳空间a的外侧f基本上平面地形成并且进一步优选地与支撑型材2的与底壁20相对而置的一侧23基本上齐平地结束。灯带灯体6优选地在两个侧壁21、22之间延伸。在此,灯带灯体优选地完全在两个侧壁21、22之间延伸,以由此横向覆盖整个开放侧23并且创造出封闭的光输出空间或封闭的光输出侧并且因此产生和谐的灯线外观。在此,如同尤其地从图7、20和21中可看出的那样,灯带灯体6优选地在与底壁20相对而置的一侧23上限定支撑型材2并且优选地基本上完全将其遮盖。

灯带灯体6能够在其面对容纳空间a的r侧具有电子组件,如例如操作装置65。电子组件65优选地在纵轴方向l上与灯带灯体6的相对而置的端面68相隔一段距离并且特别优选地设置在灯带灯体6的中间。因而在灯带灯体6的端面68的区域中得出容纳空间a中的很大的自由空间。

此外,灯带系统1具有电气或电子单元(在本发明的框架内也被称为单元)7。单元7能够涉及所有形式的电气或电子单元7。仅示例性地,在此列举灯体如聚光灯72(参照图11至22)或应急灯、传感器70(参照图1至7)如pir传感器715、ac/dc转换器71(参照图8至10)、摄像头模块如监控摄像头模块711、无线局域网模块713、扫描仪、投影仪、激光投影仪、监控电子设备70、711、715、数据传输系统713、用于连接电气或电子组件711、713、715的插头适配器71(参照图8至10)。然而,单元7并不限于上述示例并且能够包括电气或电子单元的所有形式。

单元7具有功能区73以及操作区74。在此,功能区73能够具有电气或电子单元7的功能组件。纯示例性地,在此列举灯头或优选地带有聚光灯筒721的聚光灯头720、传感器头700、715、连接插口710、712、714如usb-c插口、无线局域网天线713、摄像机头711等等。操作区74能够优选地具有电气或电子单元7的操作组件。纯示例性地,在此列举操作装置740、灯控装置、传感器处理单元、ac/dc转换器单元等等。单元6或操作区74能够具有单元支架75或支架板,在该单元支架或支架板上安排有单元6的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优选地操作区74的所有组件和另外还优选地功能区73的所有组件。

尤其地,在usb适配器71的设计方案中在图8至10中显示的单元7通过其标准化的连接插口710、712、714提供大量的应用可能性;并且这基本上不影响灯线,因为只有连接插口区域(功能区73)是向外没有掩蔽地提供的,而操作区74在灯带灯体6的后面在容纳空间a中延伸。usb适配器71既提供了机械连接可能性,也提供了电气连接可能性。此外,该usb适配器还用作数据接口。它使得能够访问有线(“wired”)或无线(“wireless”)的数据网;视基础系统而定。此外,它还能够使用组件,如例如支持无线局域网的驱动程序。如果这样的适配器71具有带局域网插头输出端的支持网络的驱动程序,那么在连接插口区域(功能区73)中除了此处所示的usb插口710、712、714之外同样能够集成局域网插口。由此,该系统几乎用作多种技术开发的创新平台,这些技术开发这样就能简单地连接至适配器71。在图8至10中示例性地示出了pid传感器模块715、监控摄像头模块711以及无线局域网接收器即无线局域网模块713。

功能区73在纵轴方向l上与灯带灯体6相邻地安排。为此,功能区73优选地在两个侧壁21、22之间延伸;也与灯带灯体6类似。这可例如在图1中明显地看出。在那里,功能区73在此优选地完全在两个侧壁21、22之间延伸。功能区73优选地在纵轴方向l上齐平地并且尤其优选地无间隙地贴靠在灯带灯体6上,如同其尤其在图1、8、11、18b和18c中可看出的那样。以此方式能够实现的是,在与底壁20相对而置的一侧23上优选地无间隙地限定支撑型材2或者甚至将其遮盖并且由此在开放侧23上将光带系统1封闭,以由此能够在光输出侧产生总体上和谐的灯线外观。

功能区73能够参照纵轴方向l设置在操作区74的在纵轴方向l上相对而置的端面中的一个的区域中,优选地设置在端面中的一个上(即边缘侧),如同其示例性地在图1至16中显示的那样。因此操作区74单侧远离功能区73延伸。替代性地,还可设想的是,功能区73设置成与操作区74的两个端面相隔一段距离,如同其例如在图17至22中显示的那样。在一种特别优选的设计方式中,功能区73还能够设置成相对于操作区74在纵轴方向l上可移动的。

操作区74从功能区73出发至少部分地在灯带灯体6与底壁20之间延伸。以此方式,能够有效地利用容纳空间a中灯带灯体6与底壁20之间的自由空间。在此,操作区74与电源单元5(可松开地)电接触以及在将第一联接区域3在纵轴方向l上看去安排在底壁20与第二联接段4之间的情况下与第一联接区域3(参见图1至12)可松开地机械联接或者在将联接区域3、4安排在面对面的侧壁21、22的相对而置的侧面上的情况下与联接区域3、4(参见图13至22)可松开地机械联接。

第一和/或第二联接区域3、4能够通过侧壁21、22(参照图1至22)的或还有电源单元5(参照图13至22)的型材区域如卡紧型材而形成。同样可设想的是,第一和/或第二联接区域3、4通过侧壁21、22中或电源单元5中的凹陷部如冲孔而形成。换言之,还可设想的是,第一和/或第二联接区域3、4设置在电源单元5上并且优选地与电源单元一体式形成。后者尤其在以下情况下是可设想的:例如电源单元5以汇流条的形式提供并且由此例如侧壁21、22的或电源单元5(如同图20和21中示意性地显示的那样)的形成汇流条的轮廓成型同样能够实现机械联接。

根据一种优选的设计方式,电气或电子单元7能够具有与第一联接区域3(参照图1至22)并且优选地另外还与第二联接区域4(参照图13至22)对应的第一联接元件76,用于机械联接至第一联接区域3并且优选地另外还联接至第二联接区域4。优选地,操作区74,优选其单元支架75支撑第一联接元件76。以类似方式,灯带灯体6也能够具有与第二联接区域4(参照图1至22)并且优选地另外还与第一联接区域3(参照图13至22)对应的第二联接元件66,用于机械联接至第二联接区域4并且优选地另外还联接至第一联接区域3。灯带支架64能够优选地同样支撑第二联接元件66。如同在图1至12、17和22的实施例中显示的那样,第一和/或第二联接元件66、76能够具有与各自的联接区域3、4侧面预紧的卡紧弹簧,该卡紧弹簧带有第一卡紧段,优选地向外凸出的v形卡紧段660、760。在此,第一卡紧段660、760与各自的联接区域3、4的对应的第二卡紧段30、40以卡紧方式相互作用,以提供机械联接。

如同尤其地从图5、9、12至14和17中可看出的那样,灯带灯体6能够具有第一电接触元件67并且单元7,优选地操作区域74能够具有第二电接触元件77。这些电接触元件用于灯带灯体6或单元7的电接触,优选地在将它们插入容纳空间a时或者在将它们与各自的机械联接区域3、4机械联接起来时直接发生电接触。在此,电接触元件67、77能够与要与之进行电接触的电源单元5相互配合如此设计,使得它们,如附图中所示,建立分接器与汇流条的导体之间的接触(尤其参照图1至12)。根据别的可能性,它们能够在形成集成在侧壁上的汇流条的情况下实现例如旋转分接器(参照图13至22),但是它们也能够例如作为绝缘刺破端子分接器(在实施例中未显示)或者还能够作为插口系统分接器形成。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设计方式中,第一和第二电接触元件67、77能够采用相同的结构。因此能够采用通用件,以便即使在不同的机械联接平面或联接侧中也使不同组件与同一电源单元5电接触。

如同在实施例中显示的那样以及尤其在图2、4、6、13、20和22的侧面剖面图中可以看出的那样,第一电接触元件67能够在第一延伸方向上在灯带灯体6与底壁20之间的区域中(即在插入方向e上)延伸。在此,第一电接触元件67优选地从灯带灯体6出发向容纳空间a内凸出直至电源电源5。由此在灯带灯体6已完整机械联接的情况下(在适当时在旋转分接器处旋转后,如同下文还将描述的那样)自动提供与电源单元5的电接触。灯带支架64能够优选地支撑第一电接触元件67。

以类似方式,第二电接触元件77也能够在第二延伸方向上在灯带灯体6与底壁20之间的区域中(即在插入方向e上)延伸。在此,尤其在使用通用件的情况下,如此提供第二电接触元件77,即它参照上述延伸方向从操作区74两侧凸出地延伸;因此即穿过操作区74。替代性地,如同从图14和17中可看出的那样,例如第二电接触元件77也能够设置成朝向底壁5凸起的,以由此设置在参照其延伸方向与第一电接触元件67相同的高度上。以此方式,尽管使用通用件,操作区74与电源单元5之间的相比灯带灯体6与电源单元5之间的距离减小的距离也能够是适当的。例如从图6和图14中能够明显地看出使用作为通用件的接触元件67、77。优选地,操作区74,优选地其单元支架75支撑第二电接触元件77。

替代性地或补充地,还能够设想上文已经描述的旋转分接器,该旋转分接器用于电联接、机械联接或电联接和机械联接。为此,灯带灯体6和/或电气或电子单元7能够具有一个或多个(例如至少两个)围绕旋转轴x可旋转地设置的带有侧面凸出的卡紧突出部690、790的旋转体69、79,这些旋转体通过旋转体69、79围绕其旋转轴x的旋转在移入安装位置与移出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该移入安装位置用于将灯带灯体6或电气或电子单元7插入支撑型材2中(参照例如图14、17、18a),该移出位置用于与联接区域3、4共同起作用以机械联接和/或与电源单元5共同起作用以电联接(未显示;参照例如图18c)。卡紧突出部为此优选地具有联接元件76、66和/或电接触元件67、77。

例如,图13至16的实施例的旋转体69、79二者既能够提供机械联接,也能够提供电联接;通常至少一个旋转体69、79应能够实现电联接并且至少一个但优选地全部应能够实现机械联接。

通过功能区73参照操作区74的在边缘侧的安排,那么例如可设想的是,在装入灯带灯体6之后插入单元7并且借助旋转分接器电联接和机械联接。这样的话,远离灯带灯体6的已装入部分延伸的操作区74能够然后通过装入灯带灯体6的别的部分而被向前遮盖。这进而要求灯带灯体6的遮盖操作区74的部分的较长的自由端部600。由于尤其地在借助旋转分接器提供联接的情况下旋转体69必须在纵轴方向l上错位地安排在单元7旁边,以使该单元与联接区域3、4和电源单元5联接,第二联接单元66能够除了相应的卡紧突出部670之外另外还具有另一卡紧件,如上面描述的卡紧弹簧,如同其也在图17中显示的那样。因而灯带灯体6优选地在端面68中的至少一个与电子组件之间的区域中具有卡紧弹簧形式的第二联接区域66(或它的一部分)。

还可设想的是,如同其例如在从图17至22的实施例中可看出的那样,操作区74参照纵轴方向l从功能区73两侧延伸。因而使得单元7与灯带灯体6的邻接的部分之间的重叠较小。这样的话,例如如此安装组件,即首先装入位于后方的平面的单元7并且借助旋转体79电联接和机械联接,并且接着紧随其后装入灯带灯体6的邻接的部分。

对于所有实施例而言,还可设想的是,联接区域3、4结合各自的联接元件66、76优选地许可灯带灯体6或电气或电子单元7沿纵轴方向l的滑移运动;因此即能够实现横向于纵轴方向l的形状配合,以将单元7保持在支撑型材2中。为此,例如卡紧弹簧能够根据图1至12和22的实施例进行相应的设计。此外,例如还可行的是,如图17中所示,先装入灯带灯体6的一部分并且借助旋转分接器联接。然后能够,如图18a中所示,插入单元7并且在此例如借助左侧旋转分接器79(替代性地根据图22借助卡紧弹簧)先仅机械联接。单元7能够然后朝灯带灯体6的已装入部分推动,直至其功能区73贴靠在灯带灯体6上。然后在根据图18b的位置中同样能够操作(即围绕旋转轴x旋转)第二旋转体79,以通过该第二旋转体引发电联接并且优选地还引发固定的机械联接。如图18c中所示,然后能够装入灯带灯体6的另一部分,从而使得该部分与灯带灯体6的另一部分相对而置地在侧面包围单元7的功能区73并且遮盖操作区74的目前向外露出的部分。尤其地根据该实施方式,旋转体69、79中的至少一个即能够不具有用于电联接的卡紧突出部690、790(67、77),其中优选地,机械联接690、790(66、76)许可灯带灯体6或电气或电子单元7沿纵轴方向l的滑移运动。

旋转体69、79能够具有旋转操纵器692、792用于使旋转体69、79围绕其旋转轴x旋转。旋转操纵器692、792能够优选地径向单侧(旋转操纵器692)或多侧,优选地两侧(翼状旋转操纵器792)远离延伸。在此,它能够参照旋转轴x看去居中或同轴或对称或不对称地安排。旋转操纵器792的翼状设计方案能够实现便捷地触及到该旋转操纵器,而旋转操纵器692的单侧和杠杆状设计方案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它空出了灯带灯体6的向下指向的发光区域并且由此不会阻碍光输出。

因此,不管是灯带灯体6还是单元7都能够插入支撑型材2中,优选地通过开放侧23,以与各自的联接区域3、4机械联接,而由于彼此错位地提供的联接平面或连接侧,能够实现灯带系统的总体上明显更紧凑的设计。单元7的不需要向外没有掩蔽地提供的区域或组件均能够完全容纳在容纳空间a中。由此总体上减小了灯线或光输出侧23所占据的用于单元7的结构空间,从而能够创造出总体上比目前已知的解决方案明显更和谐并且尽量无中断无间隙的灯线。

尤其地,功能区73由此还能够在其背离容纳空间a的s侧基本上齐平地形成。特别优选地,该s侧与支撑型材2的与底壁20相对而置的一侧23基本上齐平地并且另外还优选地以灯带灯体6的平面的外侧f结束。

和支撑型材2一样,因而灯带灯体6也能够在纵轴方向l上多段式形成。在此优选地,灯带灯体6的至少几个相邻的部分能够在纵轴方向l上齐平地并且优选地无间隙地彼此邻接。至少在这样的多段式灯带灯体6的两个部分之间能够安排电气或电子单元7的功能区73,如同上文已经描述的那样。

灯带灯体6和功能区73的在纵轴方向l上指向的端面68、78优选是平坦的并且特别优选地横向于纵轴方向l定向。

本发明不限制依次排列的支撑型材2、电源单元5、灯带灯体6、单元7、尤其功能区73、第一和第二联接区域或联接平面的数量。同样地,本发明也不限制单元7的数量或类型。所有种类的电气或电子单元7和还有灯带系统1内部的该单元的任意组合均是可设想的。这些单元也能够全部直接地并排放置,其中然后相应地优选地在不同联接平面中提供多个上述第一联接区域。本发明同样不限制电联接或机械联接的方式。上述实施例的特征只要在以下权利要求的主题范围内,就可以以任何方式相互组合和交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