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8850发布日期:2020-04-17 17:4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照明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照明装置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型家电。随着节能意识的提高,目前的照明装置通常采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然而,以led作为光源,目前仍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进而使具有这类光源的照明装置还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目前存在一种以led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其尚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这类照明装置可能形成光斑,导致照明效果欠佳。又例如,可能存在散热不良的问题,等等。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传统方案的上述以及其他潜在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照明装置。

在此公开的照明装置包括:光栅;光学膜,支撑在所述光栅上;以及壳体,与所述光栅耦接并且包括突出部,其中所述突出部形成在所述壳体面向所述光学膜的一侧上,并且被配置为朝向所述光栅挤压所述光学膜,以减小所述光栅与所述光学膜之间的空隙。

通过提供光栅,能够消除因led光源造成的光斑现象,使得射出光线更加均匀。通过在壳体的一侧形成朝向光栅挤压光学膜的突出部,能够减小、甚至消除光栅与光学膜之间的空隙。这一方面使得光栅不会出现例如塌陷的现象,另一方面使得光学膜不会发生翘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包括扩散片和偏振膜中的至少一者,其中所述扩散片被配置为使得从所述照明装置射出的光均匀,所述偏振膜适于滤除从所述射出的光中的炫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光学膜包括扩散片和偏振膜两者时,所述光学膜还包括塑料膜,所述塑料膜被布置在所述偏振膜与所述扩散片接触的一侧上。

提供塑料膜,能够有利地消除偏振膜与扩散片贴合面处存在气泡的问题。气泡的存在会致使偏振膜与扩散片贴合不牢靠。此外,塑料膜还能够有利地防止偏振膜受到污染,确保视觉可见的物质(例如灰尘等)不会粘附在偏振膜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中形成有空气腔,所述空气腔的尺寸和形状被设置为均衡所述照明装置的表面温度与散热能力。

空气腔的形成,可以增加壳体的散热面积。这种设计不仅能够避免壳体表面的温度过高而造成对用户的意外伤害,同时仍然能够为壳体提供良好的散热能力。换言之,包括壳体中的空气腔以及连接空气腔的壁结构的这种设计,能够在壳体的热传导性能及其表面温度之间达到平衡。这样,用户可以直接接触壳体的表面,而不会被烫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分,沿其边缘形成有凸棱;以及第二壳体部分,沿其边缘形成有凹槽;其中所述凸棱被容纳在所述凹槽中以在两者之间形成过盈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分被组装成一体,并且使得组装后的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分之间的美工缝均匀。

过盈配合的组装方式,不仅能够简化装配工艺,而且能够使得两个壳体部分之间形成的美工缝更加均匀。这样,美工缝的存在将在视觉上更加不容易引起用户的注意,从而增强了照明装置的美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灯头,该灯头包括所述光栅、所述光学膜和所述壳体;灯座;以及灯杆组件,该灯杆组件灯杆组件包括:第一灯杆,所述第一灯杆的第一端借助于第一可动装置与所述灯头可枢转地连接;以及第二灯杆,所述第二灯杆的第一端借助于第二可动装置与所述第一灯杆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灯杆的第二端借助于第三可动装置与所述灯座可枢转地连接;其中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可动装置、所述第二可动装置和所述第三可动装置,所述灯头能够被调节至多个取向。

提供多个可转动装置,能够有利地为照明装置提供多角度、多取向的调整。这样,用户能够根据实际使用的需求,任意调整照明装置的例如灯头的位置和角度,例如有利地避免光线直射用户的眼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动装置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轴线正交于所述第二转轴的转动轴线,其中所述第三可动装置包括铰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座包括配重块;以及所述第二灯杆的所述第二端设置在所述配重块中。这种设计可以使得第二灯杆与灯座的连接更加牢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电线,所述电线自所述灯座延伸、穿过所述灯杆组件的内部到达所述灯头,其中所述电线穿过所述灯座的部分被隐藏在所述第三可动装置内。

这种设计可以避免明线的存在,提高照明装置的安全性,同时增加整体美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座的表面中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适于使所述第二灯杆的所述第二端从中穿过;以及所述灯座还包括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中形成有开孔,所述开孔适于使所述第二灯杆的所述第二端从中穿过,并且所述滑动件被配置为:覆盖所述第二灯杆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通孔之间的孔隙,并且能够随着第二灯杆的枢转而在所述灯座中滑动。

滑动件的设计可以在不影响第二灯杆转动的前提下,遮挡用户看到所述第三可动装置的视角。换言之,在照明装置的使用中,用户不会看到灯座的内部构造,由此增加了照明装置的视觉美感。此外,由于滑动片可以封住第三可动装置与灯座上表面中通孔之间的缝隙,因而还可以起到防止灰尘等杂质经由所述通孔进入灯座内部的途径。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本公开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旨在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示出常规照明装置的照明效果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分解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截面图;

图4示出图2中示例性照明装置的截面图的部分放大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壳体部分的正三轴测图;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壳体部分的正三轴测图;

图7示出图6所示壳体部分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主视图;

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正三轴测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正三轴测图;

图11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正三轴测图;

图12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灯座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3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灯座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4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灯座的一部分的示意图;以及

图15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构思进行说明。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描述仅仅为了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进一步实现本公开,而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应当注意的是,在可行情况下可以在图中使用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类似或相同的元素。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从下面的描述中,本文中所说明的结构和/或方法的替代实施例可以被采用而不脱离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原理和构思。

在本公开的语境中,术语“包括”及其各种变体可以被理解为开放式术语,其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可以被理解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可以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可以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其它实施例”。其他可能出现但在此处未提及的术语,除非明确说明,否则不应以与本公开的实施例所基于的构思相悖的方式做出解释或限定。

在本文的上下文中,“照明装置”的具体形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台灯,面板灯,射灯,吸顶灯。除了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出于描述目的而呈现为具体形式(例如台灯等)以外,本公开并不旨在对“照明装置”做任何不期望的限制性定义。

例如,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图2中示出的构造整体上可以表示照明装置。又例如,在图8至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图2中示出的构造可以表示照明装置的一部分,例如照明装置的灯头300。

如前文提及的,常规的照明装置中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例如,图1示出了常规照明装置的一种照明效果状态图。可以从图中看到,由于以led作为光源,因此出射光会存在颗粒感,例如形成光斑500。光斑500的存在会降低照明装置的照明效果。

为了至少消除这种光斑的存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中设置了光栅。从而,有益地消除了光斑,改善了照明装置的照明效果。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一种可选形式。图2中的照明装置可以例如是吸顶灯、面板灯等类型。所示出的照明装置例如主要包括光栅370、支撑在光栅370上的光学膜,以及壳体。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可以是分体式的,包括两个部分:壳体部分380和壳体部分320。两个壳体部分可以借助于任意合适的方式组装成壳体。或者替代地,壳体可以是单件式或整体式构造。

光栅370的设置能够有利地消除图1中所示的光斑500,从而增强照明装置的照明效果。然而,光栅370本身的质地通常较软,因此例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可能会出现塌陷、下垂的现象。

为此,想到在壳体上设置突出部321。无论壳体是分体式的,还是整体式的,突出部321都被设置在壳体面向光学膜的一侧上。突出部321被配置为朝向光栅370挤压光学膜,从而减小光栅370与光学膜之间的空隙。这样,光学膜会被突出部321挤压成例如下垂或略微下垂成贴靠着光栅370,从而消除由于光栅370的下垂或塌陷形成的空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定数量的突出部321。本公开实施例不对突出部321的具体数量做出限定,其数量可以根据光栅、光学膜等关联组成部分的尺寸、厚度等因素进行调整。同样地,每个突出部321之间的间距也可以根据光栅、光学膜等关联组成部分的尺寸、厚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一定数量的突出部321中的每个突出部321的高度可以不同。例如,与光栅370或光学膜的较厚部分对应的突出部321可以较短,而与光栅370或光学膜的较薄部分对应的突出部321可以较长。

只要突出部321被配置成使得光学膜贴靠着光栅370从而消除两者之间的空隙即可。对突出部321的长、短(或高、低)以及间隔(或密度)等,本公开实施例不做特别地限定。

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还示出了光源板330和反射板340。本公开实施例不对光源板330和反射板340的具体作用进行详细描述,因为二者的功能和构造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是已知的。

可以理解,在组装状态下,突出部321可以穿过光源板330和反射板340,进而直接与光学膜接触,如图3和图4中所示。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作为突出部321被设置在壳体上的替代方式,突出部321也可以设置于光源板330或反射板340上,并且与光学膜接触。同样地在这种情形下,对突出部321的长、短(或高、低)以及间隔(或密度)等,无需做特别地限定。只要突出部321被配置成使得光学膜贴靠着光栅370从而消除两者之间的空隙即可。

在照明装置呈现为台灯、例如图8中所示的台灯1000的形式时,壳体部分380是台灯1000的灯头300的上部壳体。对于正常摆放的台灯1000而言,壳体部分380、320位于光栅370的上方,并且自光源板330射出的光将通过光栅370出射到台灯1000之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膜”可以包括扩散片350和偏振膜360中的至少一者。扩散片350例如被配置为使得从照明装置射出的光均匀。偏振膜360例如适于滤除从照明装置射出的光中的炫光。在此,对扩散片350和偏振膜360的具体内容不做过多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它们所具有的功能应当是知悉的。

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在同时包括扩散片350和偏振膜360的设计中,偏振膜360与扩散片350之间的贴合不够牢靠。当偏振膜360与扩散片350组装在一起时,在二者的贴合面之间可能会存在气泡。气泡会导致两个膜之间出现相对滑动。

为此,在偏振膜360与扩散片350贴合接触的表面上设置了塑料膜。这层塑料膜能够有效避免气泡的形成(即使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仍然能避免气泡的形成),从而使偏振膜360与扩散片350的贴合牢靠。

此外,例如出于对机械平衡的考量,还可以在偏振膜360的出光侧,即面向光栅370的表面上增加一层塑料膜。这层塑料膜可以防止杂质(例如灰尘等)粘附在偏振膜360上,进而减弱照明装置的照明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两层塑料膜与偏振膜360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被固定在一起,从而形成组装膜。本公开实施例不对所使用的粘附方式(例如胶的类型)做具体限定,任意现有的以及未来可实现的粘附方式都被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在图2中可以看到偏振膜360、扩散片350等的边缘各自形成有凹口361、351。这些凹口是出于组装的考虑而设计。例如,在将光栅370与壳体组装在一起时,形成在光栅370的边缘的安装部371可以穿过凹口361、351,从而例如卡合在壳体上。

在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到已经做出改进的壳体。所示处的壳体中形成有一定数量的空气腔323,每个空气腔323之间由壁结构322(例如薄壁)隔开。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空气腔323的尺寸和形状被设置为均衡照明装置的表面温度与散热能力。

通常,由led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都需具备良好的散热能力。但是,散热能力越强则表示照明装置的表面(例如用户在使用中会碰触到的壳体的表面)的温度越高。壳体的过高表面温度,易导致用户被烫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改进壳体,通过在其中形成由壁结构322隔开的多个空气腔323,消除了用户会被烫伤的危险。空气腔323的设计能够确保照明装置或其组成部分(例如,灯头300)的表面温度均匀且不至于过高。

这样,用户可以在调整照明装置的角度过程中,直接接触这些表面,而不会被烫伤。而且,这种设计不会造成照明装置的散热能力被降低。换言之,图3、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照明装置,通过内部形成有壁结构322和空气腔323的壳体,在散热能力和用户使用友好型之间实现了平衡。

虽然图中所示的壳体具体呈现为分体式构造(包括两个壳体部分320、380),但关于空气腔和壁结构的设计构思,同样适用于整体式的壳体。

图6和图7示出了分体式的壳体构造,即壳体包括壳体部分380和壳体部分320。通常,这两个壳体部分320、380的组装方式不做特别限定,任何现有的以及未来可以实现的组装方式(例如,常规的卡扣方式等)都可以应用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

然而,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针对两个壳体部分的组装,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方式。

具体而言,参见图7,沿壳体部分380的边缘(例如整个边缘)形成有凸棱381,并且沿壳体部分320的边缘(例如整个边缘)形成有凹槽324。凸棱381将被容纳在凹槽324中,并且在两者之间形成过盈配合。

借助于过盈配合,组装成一体的壳体部分380和壳体部分320之间的美工缝(或称“美工线”)将变得均匀,从而增强了视觉观赏性。不仅如此,这种过盈配合的组装方式,还可以简化壳体的组装,缩短装配时间。

下文将结合图8至图15描述照明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具体形式。图中所示的照明装置主要包括灯头300、灯座200,以及联接灯头和灯座的灯杆组件100。这样的照明装置可以呈现为例如台灯1000的具体形式。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台灯1000的灯头300中可以例如包括前文中描述的光栅370、光学膜和壳体。

如图中所示的,灯杆组件100可以包括相互联接的多个灯杆。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灯杆160和第二灯杆150。这两个灯杆通过可动装置120相互连接,并且因此能够相对彼此枢转。

第一灯杆160的第一端借助于第一可动装置与灯头300可枢转地连接。第二灯杆150的第一端借助于第二可动装置与第一灯杆160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另外,第二灯杆的第二端可以借助于第三可动装置与灯座200可枢转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可动装置可以呈现为转轴或铰链130、140的形式。而且,转轴或铰链130的转动轴线可以正交于转轴或铰链140的转动轴线。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可动装置也可以呈现为转轴或铰链120的形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可动装置可以例如呈现为转轴或铰链110的形式,如图12中所示。

通过提供多个可转动或可枢转装置,照明装置的灯头300能够以任意角度取向。图9至图11仅示意性地示出这些取向中的一些可能的角度,并未呈现出所有的可调整角度。

例如,以图8所示的主视图为参考,设想图中的台灯1000被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则灯座200的底表面或底壳230(图13)与桌面平行。

这种情形下,上述任意角度可以包括:转轴或铰链110(图8中不可见,图12中可见)使得第二灯杆150在垂直于桌面的平面中,在例如正负15°的角度范围内枢转或摆动;转轴或铰链120使得第一灯杆160在垂直于桌面的平面中,在例如0°至105°的角度范围内枢转或摆动;转轴或铰链130使得灯头300在垂直于桌面的平面中,在例如正负45°的角度范围内枢转或摆动;以及,转轴或铰链140使得灯头300在平行于桌面的平面中,在例如正负90°的角度范围内枢转或摆动。

上述角度可以被理解为较优的角度调节位置,但并非限制性的。例如,所有具体角度的数值仅是示例性的,其他适合用于调整台灯,特别是其灯杆组件和灯头的适合角度的数值,都将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图12至图14以不同视角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灯座200。

在图14中可以看到,灯座200中可以设置有配重块240,并且第二灯杆150的第二端可以被设置在配重块240中。将第二灯杆150的第二端或末端设置在配重块240内、而不是灯座的例如底壳230中,可以加强灯杆组件100的定位稳定性。

借助于转轴或铰链110,第二灯杆150的第二端被可枢转地安装在配重块240中。转轴或铰链110,例如可以通过紧固件(图14中所示的螺钉290等)被安装到配重块240上。

参见图12和图13可以看到,灯座200的上表面220中形成有通孔260。第二灯杆150的第二端从通孔260中穿过,从而进入灯座200的内部。

通孔260的尺寸和形状可以被配置为:确保第二灯杆150在前文所述的可调整的设计角度范围内不受阻碍地枢转。换言之,通孔260的尺寸和形状与第二灯杆150的可调节范围相匹配。

基于上述原因,在第二灯杆150穿过通孔260被安装到灯座200内的配重块240中时,会在第二灯杆150与通孔260的内边缘之间形成缝隙270。缝隙270会成为使得灰尘等杂质进入灯座200内部的通道。

据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灯座200还包括滑动件(或滑片)250。如图12和图13所示,滑动件250中形成有开孔。滑动件的开孔适于使第二灯杆150的第二端从中穿过。

在这些实施例中,滑动件250被配置为:在第二灯杆150被安装在灯座200中的状态下,覆盖第二灯杆150与通孔260之间的缝隙270,并且能够随着第二灯杆150的枢转而在灯座200中滑动。可以想到,灯座200内设置有使得滑动件250在其中滑动的导引结构280,例如轨道、滑槽等。

参见图15,该图是图8所示的示例性台灯1000的截面图。通过该截面图,可以看到布置在灯杆组件中的电线170。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线170可以自灯座200延伸、穿过灯杆组件,并最终到达灯头300。在灯杆组件内部,如图15中所示,电线170的延伸路径依次通过转轴或铰链110、120、130、140。

例如,在铰链110的外壁上形成有槽,电线170布置在铰链110上的部分可以被容纳在槽中。这种设计例如同样可以应用于铰链120和140。又例如,针对铰链130而言,电线170被容纳在其中的部分可以穿过铰链130,而不是被容纳在铰链130的外壁中。又例如,电线170穿过灯座200的部分可以被隐藏铰链11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随着铰链110、120、130、140枢转,电线170或其相应部段可以随之一起移动。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电线170的长度可以被设计为具有一定余量,该余量可以用于电线170伴随铰链枢转而发生的上述移动。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电线170可以不随着铰链的枢转而移动。这种情形下,可以理解,电线170与相对应的铰链之间可以仅存在相对滑动。

总体而言,电线170按照上述方式被布置在台灯1000内,这种布置能够提升台灯1000的安全性,并且增加整体的美观度,因为没有明线暴露在台灯1000的外部。

虽然已通过示例详细展示了本公开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示例仅意图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可以被修改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实质。本公开的范围是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

在说明书和下面的权利要求中,除非上下文另外需要,术语“包括”和“包含”被理解为包含所说明的成分或成分组,但不排除任何其他成分或成分组。

本说明书中的对任何现有技术的引用不是也不应当被视为承认为暗示这些现有技术构成公知常识。

应当理解,以下权利要求仅是临时权利要求,并且是可能权利要求的示例,并且并不旨在将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于基于本申请的任何将来的专利申请。可能在日后在示例的权利要求中增加或删除成分,以进一步限定或重新限定本公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