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组件与警示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97423发布日期:2020-08-25 19:4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光源组件与警示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光源组件与警示灯。



背景技术:

警示灯可应用于车辆、招牌或车辆故障装置。现行的警示灯的光源大多已采用发光二极管(led)。

发光二极管的优点在于亮度佳、寿命长以及不易过热。然而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角度大多集中在正向,而警示灯的一个设计重点在于必须从各种角度都可看到警示灯所发出的光线。

警示灯大致呈长条状,因此具有长侧以及短侧,设于短侧的光源经常有光线过于集中,而无法从各个角度都被清楚看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源组件与警示灯,可有效的分散出射的光线。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源组件包括发光模块以及灯壳。发光模块包括具有设置面的基板以及配置在设置面上的多个发光元件。发光元件是沿着排列方向排成一列。灯壳包括灯壳本体其具有用于容纳发光模块的容置空间,且灯壳本体包括相对发光元件设置的出光面。沿着排列方向,出光面具有平行于排列方向的第一出光区以及位于第一出光区两侧且倾斜于设置面的两个第二出光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警示灯包括基座与上述两个光源组件。基座沿着延伸方向延伸而呈长条状,而两个光源组件分别结合于基座在延伸方向上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出光区为平面,每一第二出光区为具有凸透镜的屈光效果的曲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平行于设置面且垂直于排列方向的方向上,出光面为具有凸透镜的屈光效果的曲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排列方向上,第一出光区为平面,每一第二出光区包括多个转折连接的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光源组件更包括两个侧发光模块,在排列方向上,两个侧发光模块配置于基板上且位于发光元件的两侧,每一侧发光模块是用于朝向每一第二出光区出射光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侧发光模块包括垂直连接于基板的设置面的载板以及设置于载板上的至少一侧发光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灯壳本体更包括顶面与相对顶面的底面。出光面连接于顶面与底面之间,且出光面的透光度高于顶面与底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源组件的灯壳可有效分散发光模块所出射的光线,当光源组件装设于警示灯时,从各角度皆可清楚看到警示灯的光线。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警示灯的一爆炸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源组件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1c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灯壳的一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d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警示灯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1e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警示灯的压固件结合于基座的一示意图。

图1f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警示灯的基座的一局部示意图。

图1g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警示灯的基座的一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源组件的灯壳的一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警示灯的一爆炸示意图,图1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源组件的一剖面示意图,图1c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灯壳的一局部剖面示意图,图1d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警示灯的一立体示意图,图1e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警示灯的压固件结合于基座的一示意图,图1f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警示灯的基座的一局部示意图,图1g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警示灯的基座的一侧视示意图。请参照图1a至图1g,本实施例的警示灯10包括基座100以及两个光源组件600。基座100沿着延伸方向f1延伸而呈长条状,而两个光源组件600分别结合于基座100在延伸方向f1(图1a中的x轴方向)上的两侧。具体而言,基座100在延伸方向f1上具有相对的两个开口150,两个第二光源组件600分别组设于两个开口150。第二光源组件600可例如通过卡合或夹持等的方式结合于开口150。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光源组件600包括发光模块610以及灯壳620。发光模块610包括基板611以及多个发光元件612。基板611具有设置面613,而发光元件612配置在设置面613上。发光元件612是沿着排列方向f2(图1a中的z轴方向)排成一列。灯壳620包括灯壳本体621其具有用于容纳发光模块610的容置空间s,且灯壳本体621包括相对发光元件612设置的出光面622。沿着排列方向f2,出光面622具有平行于排列方向f2的第一出光区623以及位于第一出光区623两侧且倾斜于设置面613的两个第二出光区624。通过倾斜于设置面613的第二出光区624,以将发光元件612所出射的部分光线往z轴方向偏折。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发光元件612为发光二极管或有别于传统光源的固态发光元件。

如图1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光区623为平面,每一第二出光区624为具有凸透镜的屈光效果的曲面。相对第一出光区623的发光元件612所出射的光线l1可直接由第一出光区623出光。因第二出光区624为曲面,因此可有效地将所相对的发光元件612出射的光线l2分散。

如图1a与图1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光源组件600更包括两个侧发光模块630,在排列方向f2上,两个侧发光模块630配置于基板611上且位于发光元件612的两侧。每一侧发光模块630是用于朝向每一第二出光区624出射光线。具体而言,每一侧发光模块630是用于朝向每一第二出光区624最远离第一出光区623的部分出射光线,以避免警示灯10的局部出现暗区。每一侧发光模块630包括垂直连接于基板611的设置面613的载板631以及设置于载板631上的至少一侧发光元件632。侧发光元件632可相同于发光元件612。在本实施例中,每一载板631上设有两个侧发光元件632,但并不仅限于此。

如图1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平行于设置面613且垂直于排列方向f2的方向(即延伸方向f1)上的一剖视图中,出光面622为具有凸透镜的屈光效果的曲面。因此在出光面622也可有效的把发光元件612所出射的光线在y轴方向上分散。

在本实施例中,灯壳本体621更包括顶面625与相对顶面625的底面626。出光面622连接于顶面625与底面626之间,且出光面622的透光度可高于顶面625与底面626。灯壳本体621可于对应顶面625与底面626的壳体具有雾化结构(未绘示),以降低透光度,从而使发光元件612出射的光线尽量从出光面622出光。

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0包括顶壁110与底壁120,底壁120以第一距离d1相隔于顶壁110,且顶壁110与底壁120在基座100平行延伸方向f1的至少一侧形成卡槽130。每一光源组件300包括灯壳310与包覆于灯壳310中的发光模块320。灯壳310具有用于抵靠于顶壁110的顶面311以及以第二距离d2相隔于顶面311且用于抵靠于底壁120的底面312。第二距离d2等于或略大于第一距离d1,使得灯壳310可夹持于顶壁110与底壁120之间。每一光源组件300通过灯壳310夹持于顶壁110与底壁120之间而可安装于卡槽130的局部,而多个光源组件300沿着延伸方向f1排列在基座100的至少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0可为包括铝的基座,可例如由纯铝或铝合金搭配金属挤型加工方式制成,但不仅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顶壁110与底壁120在基座100平行延伸方向f1的相对两侧形成两个卡槽130,而每一卡槽130安装有多个发光模块300,但并不仅限于此。基座100也可仅于一侧具有卡槽130。

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0更包括至少一支撑壁140其连接于顶壁110与底壁120之间,且形成卡槽130的槽底。如前所述,基座100可通过金属挤型加工方式所制成,因此顶壁110、底壁120与至少一支撑壁140可为一体成型。本实施例的基座100包括两个支撑壁140,但并不仅限于此。于其他的实施例中,不同尺寸的基座100可包括不同数量的支撑壁140。

当基座100由铝所制成时,厚度较薄的顶壁110、底壁120具有可挠性,以便于安装光源组件300,而在顶壁110与底壁120彼此相对的方向上厚度较厚的支撑壁140则具有坚强的支撑强度,使得基座100即使遭到强力撞击或重压也难以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光源组件300的灯壳310可更包括连接于顶面311与底面312的出光面313、与连接于出光面313在延伸方向f1上相对两端的两端面314。警示灯10可更包括至少一压固件200与至少一固定件400。每一压固件200包括抵接片210与连接于抵接片210的中空杆体220,抵接片210抵接于至少一光源组件300的灯壳310的出光面313上,且中空杆体220从灯壳310的端面314旁进入卡槽130并接触于支撑壁140,固定件400则穿过抵接片210与中空杆体220而结合于支撑壁140。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压固件200可更包括两个延伸于抵接片210的弹片部230,两个弹片部230分别撑抵于顶壁110与底壁120,以使每一压固件200迫紧固定于顶壁110与底壁12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壁140具有沿着延伸方向f1设置的结合槽141,且每一固定件400为自攻螺丝,以于结合槽141的壁体形成螺纹,但并不仅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光源组件300分别的出光面130彼此并列,且每一压固件200的抵接片210抵接于相邻且并列的两个出光面130。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光源组件300的灯壳310的端面314具有凹槽315,且每一光源组件300具有至少一凹槽315其接合于相邻的光源组件300的凹槽315,以组合成对应压固件200的中空杆体220的穿孔。因此压固件200的中空杆体220可从两个相邻的光源组件300之间穿过。

当要安装光源组件300时,可先将每一光源组件300卡入卡槽130后,再通过压固件200与固定件400把每一光源组件300确实地固定在基座100上。若要卸除光源组件300时,只需松开固定件400并拉出压固件200,再将光源组件300取出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基座的顶壁110、底壁120与两个支撑壁140形成容置空间s,可于容置空间s中置放电路板500,电路板500并连接有多条线路501,且每一支撑壁140具有走线孔142以供线路501通过而电性连结于每一光源组件300。

在本实施例中,顶壁110于朝向卡槽130的侧面具有第一止挡条111,底壁120于朝向卡槽130的侧面具有相对第一止挡条111的第二止挡条121,第一止挡条111与第二止挡条121可用于止挡每一光源组件300的灯壳310朝向支撑壁140的一侧,以限制每一光源组件300进入卡槽130的极限。此外,每一光源组件300因受第一止挡条111与第二止挡条121的止挡,而与支撑壁140之间形成一个可供容置线路501的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底壁120具有远离卡槽130的底面122,底面122具有滑接部123,且警示灯10更包括多个支架组件700,每一支架组件700包括滑接于滑接部123的连接片702、连接于连接片702的多个脚部701以及连接于每一脚部701末端的多个底座705。在本实施例中,滑接部123可为沿着延伸方向f1延伸的滑槽,而每一支架组件700的连接片702具有对应滑接部123的开孔7021,再搭配例如为自攻螺丝的固定件(未绘示),以固定在滑接部123的局部,但并不仅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底座705包括连接于脚部701的末端的磁铁元件703以及环绕在磁铁元件703周围的吸盘704,而磁铁元件703可包括承载盘7031与间隔配置在承载盘7031上的多个磁铁7032,但并不仅限于此。每一底座705也可包括延伸于脚部701的末端的卡勾,或仅包括连接于脚部末端的磁铁元件703,或为设置于脚部701的末端的开孔。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支架组件700的脚部701包括连接于连接片702的第一杆体706以及滑接于第一杆体706的第二杆体707。第二杆体707并突出于第一杆体706的末端。第一杆体706具有多个第一定位部708,第二杆体707具有对应这些第一定位部708的第二定位部709,第二杆体707突出第一杆体706的末端的长度是依第二定位部709定位于不同的第一定位部708而改变。每一第一定位部708可为定位孔,第二定位部709可为具有螺纹的定位销,再搭配螺帽710以将第二定位部709固定于任一第一定位部708,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第一定位部708与第二定位部709的结构也可对调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警示灯10更包括设置于底壁120的底面122上的多个弹性勾800。每一弹性勾800连接于底面122,且末端具有勾部810以勾住车顶或其他设置表面上的结构。本实施例的警示灯10包括两个往彼此相反方向延伸的弹性勾800,但并不仅限于此。弹性勾800搭配支架组件700可更平稳地将警示灯10固定在车顶或其他设置表面上。

本实施例的光源组件600的灯壳620可有效分散发光模块610所出射的光线,当光源组件600装设于警示灯10时,从各角度皆可清楚看到警示灯10的光线。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源组件的灯壳的一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光源组件600a与图1a实施例的光源组件600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灯壳620a的出光面622a的第二出光区624a包括多个转折连接的平面627。光源组件600a可产生与光源组件600不同的视觉效果,以因应不同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源组件的灯壳可有效分散发光模块所出射的光线,当光源组件装设于警示灯时,从各角度皆可清楚看到警示灯的光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