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性双层结构日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307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极性双层结构日光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光灯的改进,特别是一种无极性双层结构日光灯。
通常日光灯的灯丝是将加热和接收两种功能作用合为一体。加热灯丝是用在启辉时,其作用是使受热灯丝表面的电子粉能大量溢出电子,形成自由电子,电子粉是一种三元碳酸盐物质。自由电子在电场加速作用下,以高速度碰撞汞原子,使汞原子的外层电子获得能量辐射,激发产生紫外光,由紫外光激发荧光物质发光,日光灯被点亮。接收是用在启辉以后,其作用是接收电子和汞离子,由于灯丝两极加有市电电压,故日光灯管内的电子和汞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将高速向正负极运动,正极接收电子;负极接收汞离子,并将其还原成汞离子后,继续在管内游离。同时,汞离子在负极被接收时高速碰撞灯丝,使灯丝表面的电子粉脱落,这样,长期使用后,导致灯丝表面无电子粉存在,因而在再启辉加热时,无电子粉的灯丝表面就无自由电子形成,汞原子就不能辐射激发产生紫外光而点亮日光灯,同时,脱落的电子粉将附着在灯丝附近的管壁上,使灯管两端出现发黑现象。电子粉被碰撞脱落的现象,与物理学中用溅射方法来制备超微粒的原理相同。新型无极性双层结构的日光灯,是将加热丝和接收电极独立分开,各自单独完成加热和接收作用,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汞离子的碰撞,避勉灯丝表面电子粉的脱落,保护灯丝表面的电子粉,延长日光灯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具有接收汞离子功能,保护灯丝表面电子粉不被碰撞脱落,以保证启辉延长日光灯使用寿命的无极性双层结构日光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即一种无极性双层结构日光灯,包括灯管、灯丝、电极,其特征在于灯丝的两个引出电极,即市电电极,在与灯丝的交点处向灯管内延长,并弯折后构成接收电极,该接性电极在灯丝上的投影长度大于或等于灯丝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圈附


图1为灯丝及电极结构立体图;附图2为灯丝及电极结构主视图;附图3为灯丝及电极结构俯视图;附图4为灯丝及电极结构侧视图。
参见附图,从本实用新型无极性双层结构的灯丝和接收电极的立体图可见它是将灯丝市电电极a1和a2金属段向管内延长并弯折分为支撑连接电极b1和b2,接收电极c1和c2四段金属段,将b1和b2金属段分别向灯丝市电电极a1和a2金属段之间的外侧弯折一β角度,然后,再将b1和b2金属段弯折至与灯丝市电电极a1和a2金属段所构成的平面成一α角度,最后,将接收电极c1和c2金属段弯折至与灯丝1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位置,这时接收电极长度大于灯丝l长度。
采用灯丝和接收电极的双层结构,增加的接收电极用于接收高速运动的电子和汞离子,防止电子和汞离子碰撞灯丝表面的电子粉,使之不致被碰撞掉落,而失去电子粉在灯丝加热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溢出电子形成自由电子的作用;同时,接收电极的设立,保证了日光灯市电电极对其连接安装在市电电路中的方式的无有性选择;故对启辉时,灯丝表面电子粉的电子溢出,形成自由电子;对启辉后,接收电子和汞离子、保护灯丝表面的电子粉不致被碰撞脱落,对确保正常启辉起到了有效的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设计制作工艺简单、经济,效果显著。
权利要求1.一种无极性双层结构日光灯,包括灯管、灯丝l及电极,其特征在于灯丝的两个引出电极a1、a2在与灯丝的交点处向灯管内延长,并弯折后构成一对接收电极c1、c2在灯丝1上的投影长度大于或等于灯丝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性双层结构日光灯,其特征在于接收电极c1、c2在空间与灯丝1平行,并且距离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无极性双层结构日光灯包括灯管、灯丝及电极,其特征在于灯丝的两个引出电极a1、a2在与灯丝交点处向灯管内延长,并弯折后构成一对接收电极c1、c2,该接收电极在灯丝L的投影长度大于或等于灯丝长度。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灯丝的接收电极的双层结构,增加的接收电极接收电子和汞离子,防止电子和泵离碰撞灯丝表面的电子粉,能够防止灯管发黑,延长了日光灯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J61/04GK2268988SQ9622411
公开日1997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21日
发明者常毅 申请人:常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