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49965阅读:来源:国知局
光元件21设置时,第一反射器32也环绕第二发光元件21设置,以保证所有第二发光元件21所发出照射光均得到相同的反射处理,保证第二光源组件30内各个区域所发出的照射光保持一致。
[0046]定义所有第二发光元件31的朝向一致且均为第一方向D1。在照明装置100被安装至天花板上时,该第一方向Dl为朝向天花板的方向,通过第一反射器32将第二发光元件31所发出的照射光反射,以远离天花板并被投射到被照射物体上去。
[0047]第二发光元件31沿第一方向Dl与第一反射器32具有交点,将第二发光元件31的中心到交点的距离定义为第一距离LI。
[0048]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第二发光元件31和第一反射器32均为圆环形设置,且所形成的圆环共圆心设置。因此,每个第二发光元件31的中心沿第一方向Dl到第一反射器32的第一距离LI均相等。反射器
[0049]定义与第一方向Dl垂直的、且远离第一发光元件21的方向为第二方向D2。由于第二发光元件31呈圆环形布置,第一发光元件21就位于第二发光元件31所形成的圆环的圆心区域,每个第二发光元件31均位于圆周上。
[0050]每个第二发光元件31沿第二方向D2到第一反射器32的距离相等,将该距离定义为第二距离L2。若是,第一反射器32与第二方向D2相交,则第二距离L2显然就是第二发光元件31到前述交点的距离;若是第二反射器32并未延伸至与第二方向D2相交,获取第一反射器32在第一方向Dl上延长线与第二方向D2的交点,则第二距离L2即为第二发光元件31到该交点的距离。
[0051 ]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方向D2可以是在第二发光元件31所形成的圆环的径向上,此时第二距离L2为第二发光元件31沿第二方向到第一反射器32的最小距离。
[0052]值得注意的是,第二距离L2并不限定在第二发光元件31所形成的圆环的径向上。以任意一个第二发光元件31为例,仅需保持第二方向D2位于该第二发光元件31所在圆环的切线以外即可,例如可以是与第二发光元件31所形成的圆环的径向交错成一个锐角的方向,在此不做赘述。
[0053]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距离LI和第二距离L2之比符合预设条件。由于第一距离LI和第二距离L2体现了第二发光元件31所发出的照射光在纵向和横向上的照明能力,同样也体现了第一反射器32对于第二发光元件31所发出的光线的反射能力,通过设定第一距离LI和第二距离L2的比例值符合预设条件,使得第一反射器32的尺寸变得规范,则能够使得经过反射得到的照射光均匀。
[0054]本发明实施例中,前述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第一距离LI和第二距离L2之比大于预设比值上限,预设比值上限可以对照明装置100所发出照射光进行实验来确定。
[0055]第一距离LI和第二距离L2的比例值增加时,第二光源组件30所发出的美化光的亮度均值逐渐均衡,即逐渐趋向于O。此时,可以认定第二光源组件30所发出的美化光均匀。
[0056]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前述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第一距离LI和第二距离L2之比小于预设比值上限。
[0057]第一距离LI和第二距离L2的比例值降低时,第二光源组件30所发出的美化光的亮度均值逐渐变大。此时,第二光源组件30所发出的美化光不均匀,转而形成渐变光效。
[0058]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距离LI和第二距离L2的比例值,从而得到均匀或渐变效果的美化光,提高照明装置100照明效果的多样性,符合用户多样需求。
[0059]第一光源组件20包括用于安装第一发光元件21的第一安装壁22和与第一安装壁22配接的面罩23。
[0060]第一安装壁22通过塑料材质制备,可以协助第一发光元件21的散热,当然第一安装壁22的内表面可以通过光反射能力较强的材料制备,用于反射第一发光元件21所发出照射光,也可以通过光反射能力一般的其他材料制备。
[0061]第一安装壁22可以呈碗状设置,内部形成一个用于收容第一发光元件21和驱动单元(未图示)的照明腔,面罩23覆盖于照明腔的缺口上,避免第一发光元件21暴露出来影响照明装置100的观感并作为电气绝缘隔离。
[0062]当然,第一发光元件21上还覆盖有用户调整其所发出照射光的透镜(未图示),透镜可以采用例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等透光材料制备,通过调整其形状可以实现对第一发光元件21所发出照射光进行汇聚或扩散,此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0063]面罩23可以是具有泛光特性的透光罩,或者是具有聚光特性的透镜。透光罩可以由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材料制成,透镜也可以由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材料制成。具有泛光特性的透光罩一般应用于普通的筒灯上,具有聚光特性的透镜则应用于射灯上。
[0064]第一发光元件21朝向面罩23设置,第一发光元件21所发出的照明光经过面罩23后更汇聚的投向被照射物体。
[0065]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Dl上,第一反射器32高于面罩23。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第一反射器32高于面罩23”用于表明面罩23相对于第一反射器32更接近第一方向Dl的起点。以照明装置100被安装在天花板上为例,第一反射器32相对于面罩23更接近天花板。
[0066]由于第一反射器32和面罩23被设置为高度不一的错落布置,提高照明装置100的布局美观度,更凸出第一光源组件20和第二光源组件30所发出的照明光和美化光的层次。
[0067]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光源组件30还包括第二安装壁33,第二安装壁33可以通过塑胶材料制备。
[0068]第二安装壁33可以环绕第一发光元件21并沿第二方向D2延伸出去。第二安装壁33支撑第二发光元件31并将其面向第一方向D1。
[0069]在第一方向Dl上,第二安装壁33低于第一反射器32,使得第二发光元件31朝向第一反射器32,第二发光元件31所发出的美化光都抵达第一反射器32。
[0070]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光源组件30还包括位于第二安装壁33上的第一防护壁34。
[0071]第一防护壁34包括自面罩23外边沿延伸至第二安装壁33外边沿的第一防护部341,该第一防护部341覆盖于第二安装壁33上,用于保护第二安装壁33及位于第二安装壁33上的第二发光元件31。
[0072]第一防护部341包括顺延面3411,顺延面3411位于第一防护部341远离第二发光元件31的一侧。顺延面3411与面罩23的外表面相切,即顺延面3411可以视为面罩23通过顺延下来得到,使得第一防护壁34和面罩23看起来一体化,提高了照明装置100外观的整体观感。
[0073]第一防护壁34还包括与第一防护部341连接的第二防护部342,第二防护部342从第二安装壁33的外边沿朝向底座10延伸,从而保护第二安装壁33和第二发光元件31的外侧安全。优选的,第二防护部342可以沿第一方向Dl延伸。
[0074]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防护部342具有靠近底座的防护边沿3421,第二发光元件31至防护边沿3421的第一延伸线311与第一反射器32具有交点。
[0075]这里的第一延伸线311可以理解第二发光元件31所发出的美化光的具象体现,若是无论第二发光元件31与防护边沿3422上任意一点所形成的第一延伸线311与第一反射器32总有交点,则表明第二发光元件31所发出的美化光总会落至第一反射器32之中,避免出现美化光漏至第一反射器32以外的区域,所引发的光线效果杂乱。
[0076]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光源组件20内第一发光元件21的朝向和第二发光元件31的朝向相反,在第二发光元件31所发出的美化光经过第一反射器32反射后,第一发光元件11所发出的照明光和第二发光元件21所发出的美化光可以一起投向被照射物体。
[0077]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器32包括与底座10相连接的安装部321以及用于反射第二发光元件31所发出的美化光的弧面部322。
[0078]安装部321可以通过卡扣、螺钉等多种方式安装至底座10上。弧面部322的表面光滑弧形设置,与形状非光滑弧形设置的安装部321之间通过一个中转部323过渡。该中转部323可以是形成在二者之间的折弯或焊接部。
[0079]其中,中转部323上任意位置与弧面部322的外边沿上任意位置所连成的第二延伸线324,是中转部323所反射的进入用户人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