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10459920阅读:来源:国知局
,其反射损失较大,会导致灯装置10的效率下降。
[0076]对此,通过在导光体14前端的凹部42的表面设置棱镜43,即使不设置蒸铝膜也可以使光反射,并且棱镜43的反射损失小于蒸铝膜的反射损失,因而能够提高灯装置10的效率。
[0077]而且,由于导光体14具备多个棱镜43,因而从任何方向观察灯装置10的灯罩16均可再现闪耀感。
[0078]由于棱镜43的数量(S卩,棱镜43的棱线43a的数量)为4?18个,因而棱镜43的可制造性较佳且能够实现闪耀感。若棱线43a的数量少于4个,则根据观察灯装置10的方向有时会得不到闪耀感。因此,为了得到闪耀感,棱镜43的棱线43a的数量越多越好,但是若超过18个,则制造存在困难。因此,棱镜43的棱线43a的数量优选为4?18个。
[0079]通过将棱镜43的顶角α设为70?90°,从能够看到导光体14的前端的范围中的任何方向观察灯装置10均可再现闪耀感。
[0080]并且,由于棱镜43的棱线43a设置成放射状,因而能够使光向导光体14的周围均匀地反射。
[0081 ]并且,由于导光体14的外周面上的棱镜43的谷43b的深度L2比凹部42的中心的深度LI浅,因而通过棱镜43能够向轴向上的较广范围反射在导光体14内导光的光。
[0082]并且,由于在凹部42的中心形成有平面部46,因而棱镜43的形成变得可能,并且能够使导光到平面部46的光透过平面部46,从而能够改善朝向导光体14的前端方向的配光特性。但是,若平面部46的面积过大,则向前方射出的光会过多,若平面部46的面积过小,则光无法向前方射出,因此,为了保持适当的配光特性,优选平面部46的面积与导光体14的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的面积之比为0.1?1.0%。
[0083]并且,由于导光体14的直径dl为4?9mm,因而其效率高且能够再现闪耀感。即,若导光体14的直径dl小于4mm,则发光部37随之变小从而导致输出降低,并且发光部37的光难以入射到导光体14而导致效率下降。并且,若导光体14的直径dl大于9mm,则光放射部45也会变大从而导致闪耀感降低。
[0084]而且,由于导光体14的光放射部45配置在灯罩16的轴向上的中央区域,因而能够再现闪耀感。
[0085]并且,导光体14的入射面44的尺寸比发光部37的尺寸大。因此,能够使从发光部37放射出的大部分光入射于导光体14,能够减少入射损失,由此,能够增加从导光体14的光放射部45放射出的光且能够提高闪耀感。
[0086]而且,在由硅酮树脂形成导光体14的情况下,其比例如丙烯树脂更为耐热,因而在配置导光体14时能够使其更靠近发光部37,从而能够减少入射损失,由此,能够增加从导光体14的光放射部45放射出的光且能够提高闪耀感。
[0087]并且,由于用罩15覆盖发光部37及导光体14的另一端侧,因而能够防止光从框体11的附近放射出,从而使光仅从导光体14的前端放射,能够提高闪耀感。
[0088]并且,由于罩15除了具有覆盖发光部37及导光体14的另一端侧的功能以及将散热板12以及发光模块13固定于框体11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固定导光体14的功能,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件数,能够使灯装置11简单化。
[0089]而且,由于罩15的孔部49的内径d2比导光体14的直径dl小且将导光体14压入并固定于孔部49,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导光体14固定于罩15,能够提高组装性。
[0090]接着,图13中示出第2实施方式。另外,对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该结构及作用效果的说明。
[0091]罩15具有遮光部70,该遮光部70覆盖导光体14的除了放射光的一端侧(S卩,光放射部45的区域)以外的周围。遮光部70具有从罩15的一端侧突出的圆筒状的遮光筒71。遮光筒71连续于固定筒50的一端侧从而与罩15形成为一体,遮光筒71内形成有与固定筒50连通的孔部49。
[0092]将从框体11和灯罩16之间的接触面72到导光体14的一端为止的距离设为A、将从接触面72到遮光部70的一端为止的距离设为B、将从框体11的一端外径部到导光体14的中心轴为止的距离设为C、将从框体11的一端外径部到遮光部70为止的距离设为D时,遮光部70满足如下关系:B<AXD/C。
[0093]而且,由于罩15具备遮光部70,因此能够防止光从导光体14的除了一端(S卩,光放射部45)以外的部分泄漏,由于光仅从导光体14的一端(S卩,光放射部45)放射出,因而能够再现犹如点亮蜡烛形的透明白炽灯似的闪耀感。
[0094]并且,通过使遮光部70朝向一端方向的突出位置满足上述B<AX D/C的关系,能够防止遮光部70遮挡从导光体14的一端经过框体11的一端外径部朝向与灯罩16相反的一侧的光,能够确保朝向与灯罩16相反的一侧的光扩散。
[0095]接着,图14中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遮光部70,图15中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遮光部70,图16中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遮光部70。另外,对与第I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该结构及作用效果的说明。
[0096]在图14的第3实施方式中,通过电镀、涂装或蒸镀在遮光筒71的周围形成金属膜74。通过金属膜74,能够可靠地防止透过遮光筒71的光从遮光筒71的周面射出,从而能够使光仅从导光体14的一端(即,光放射部45)放射。
[0097]在图15的第4实施方式中,将由例如铝或SUS等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筒76嵌件成型于罩15。金属筒76形成为具有孔部49的圆筒状,并且具备固定筒50和遮光筒71的功能。通过金属筒76,能够完全遮挡从导光体14的周面泄漏的光,从而能够使光仅从导光体14的一端(即,光放射部45)放射。
[0098]在图16的第5实施方式中,使罩15的罩部48延伸至导光体14的一端附近,从而使该罩部48兼作遮光部70。如此也能够遮挡从导光体14的周面泄漏的光,从而能够使光仅从导光体14的一端(即,光放射部45)放射。
[0099]另外,也可以使用与罩部48不同的树脂形成遮光筒71的部分,从而使罩15双色成型。
[0100]另外,灯装置也可以适用于使用了与一般照明用白炽灯泡相近的球形灯罩的灯装置。此时,通过将导光体的光放射部配置在灯罩的最大外径部的中心,能够再现闪耀感。
[010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例示,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并没有限定实用新型范围的意图。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宗旨内,并且也包含在技术方案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体; 发光模块,具有发光部且设置在所述框体的一端侧; 透明的灯罩,以覆盖所述发光模块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框体的一端侧; 导光体,形成为圆柱状,其一端向所述灯罩内突出,另一端与所述发光部对置; 罩,覆盖所述发光模块,并且经由所述发光模块固定于所述框体的一端侧,所述罩具有使所述导光体插通的孔部,所述导光体固定于所述孔部; 供电部,设置在所述框体的另一端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的所述孔部的内径比所述导光体的外径小,并且所述导光体压入并固定于所述孔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具有遮光部,所述遮光部覆盖除了所述导光体的一端侧以外的所述导光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从所述框体和所述灯罩之间的接触面到所述导光体的一端为止的距离设为A、将从所述接触面到所述遮光部的一端为止的距离设为B、将从所述框体的一端外径部到所述导光体的中心轴为止的距离设为C、将从所述框体的一端外径部到所述遮光部为止的距离设为D时,所述遮光部满足如下关系:B<AXD/C。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体的直径为4?9_。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装置,其能够再现犹如点亮透明白炽灯泡似的闪耀感且能够提高针对照明装置的适应性。灯装置(10)具备框体(11)、发光模块(13)、透明的灯罩(16)、导光体(14)、罩(15)及供电部(19)。发光模块(13)具有发光部(37)且设置在框体的一端侧。灯罩(16)以覆盖发光模块(13)的方式设置在框体的一端侧。导光体(14)形成为圆柱状,其一端向灯罩(16)内突出,另一端与发光部(37)对置。罩(15)覆盖发光模块(13),并且经由发光模块(13)固定于框体的一端侧,所述罩(15)具有使导光体(14)插通的孔部(49),导光体固定于孔部。供电部(19)设置在框体的另一端侧。
【IPC分类】F21S2/00, F21V3/00, F21V8/00, F21K9/232, F21K9/61, F21Y115/10
【公开号】CN205372149
【申请号】CN201620134087
【发明人】久安武志, 山田太一, 小川光三, 寺崎光
【申请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2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