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攻气门孔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07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攻气门孔夹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攻气门孔夹具,包括底板及在该底板上正对设置的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其中第一夹持装置包括杠杆、第一导向螺杆、第一支撑柱、第一紧固螺母和第一压板;第二夹持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柱和第二导向螺杆,第二支撑柱和第二导向螺杆的下端与底板连接,第二压板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柱的上端铰接,第二导向螺杆的上端穿过第二压板的另一端后与第二紧固螺母连接;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显著效果是,能对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起到快速、稳定、良好的固定作用,提高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气门孔加工的质量。
【专利说明】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攻气门孔夹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铣加工时的夹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攻气门孔夹具。

【背景技术】
[0002]通过浇注得到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毛坯后,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处理;在对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进行抛丸、铣加工、钻孔、攻丝等操作时,为使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能达到图纸规定的尺寸、几何形状以及与其他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加工前必须将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装好并固定。现有的各种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加工固定装置结构较复杂,对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的固定、夹持操作不便;且现有的各种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加工固定装置固定效果不好,不能对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进行稳定、良好的夹持,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会发生晃动和位移,从而导致生产的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攻气门孔夹具。
[0004]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攻气门孔夹具,其关键在于:包括底板及在该底板上正对设置的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其中第一夹持装置包括杠杆、第一导向螺杆和第一支撑柱,其中杠杆的中部通过杠杆座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导向螺杆和第一支撑柱分别竖向活动穿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导向螺杆和第一支撑柱的下端分别和所述杠杆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螺杆和第一支撑柱的上端分别向上穿出所述底板,在所述第一导向螺杆的穿出端套设有第一紧固螺母,所述第一支撑柱的穿出端与第一压板固定连接;
[0006]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柱和第二导向螺杆,所述第二支撑柱和第二导向螺杆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和第二导向螺杆的上部连接有同一个条形的第二压板,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端与第二压板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导向螺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二压板的另一端后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母。
[0007]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显著效果是,将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置于底板上,使用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同时将其夹紧,旋转第一紧固螺母使第一导向螺杆上升,杠杆摆动将第一支撑柱下拉,第一压板将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夹紧;旋转第二紧固螺母使条形的第二压板向下转动,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被夹紧固定,第二压板具有较大的转动范围,适用范围较广,快速、方便;
[0008]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为:
[0009]在上述底板和第一压板之间的所述第一支撑柱上穿设有复位压簧,在所述第一紧固螺母的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一旋转把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加工完成将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取下后,旋转紧固螺母的同时,复位压簧使第一压板向上复位;通过第一旋转把手来旋转紧固螺母,省力、方便。
[0010]上述底板的边缘竖直向下弯折形成支撑框体。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杠杆位于支撑框体和底板形成的壳体内,将底板安装在铣床后,杠杆仍留有足够空间摆动。
[0011]上述第一导向螺杆和第一支撑柱的下端分别和所述杠杆的两端铰接。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杠杆摆动倾斜时,第一导向螺杆和第一支撑柱仍能保持竖直状态。
[0012]在上述第二压板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压料块,该压料块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和第二导向螺杆之间。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压料块能将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的凹陷部位压紧,固定夹持效果更好。
[0013]上述第二支撑柱的下端与所述底板铰接,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上部连接的所述第二压板的端部开设有第二支撑柱限位缺口,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部穿过该第二支撑柱限位缺口。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铣加工完成后,条形压板能从第二支撑柱限位缺口取出,第二压板沿其铰接端转动,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更容易取出。
[0014]在上述第二紧固螺母上设置有第二旋转把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旋转把手来旋转第二紧固螺母,省力、方便。
[0015]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攻气门孔夹具,能对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起到快速、稳定、良好的固定作用,提高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气门孔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18]图3为图1中第二夹持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到图3所示,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攻气门孔夹具,包括底板I及在该底板I上正对设置的第一夹持装置2和第二夹持装置3,其中第一夹持装置2包括杠杆24、第一导向螺杆25和第一支撑柱23,其中杠杆24的中部通过杠杆座21安装在所述底板I的下方,所述第一导向螺杆25和第一支撑柱23分别竖向活动穿接在所述底板I上,所述第一导向螺杆25和第一支撑柱23的下端分别和所述杠杆24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螺杆25和第一支撑柱23的上端分别向上穿出所述底板1,在所述第一导向螺杆25的穿出端套设有第一紧固螺母26,所述第一支撑柱23的穿出端与第一压板22固定连接;
[0021]所述第二夹持装置3包括第二支撑柱31和第二导向螺杆32,所述第二支撑柱31和第二导向螺杆32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底板I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31和第二导向螺杆32的上部连接有同一个条形的第二压板33,所述第二支撑柱31的上端与第二压板33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导向螺杆32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二压板33的另一端后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母34。
[0022]在所述底板I和第一压板22之间的所述第一支撑柱23上穿设有复位压簧27,在所述第一紧固螺母26的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一旋转把手28。
[0023]所述底板I的边缘竖直向下弯折形成支撑框体11。
[0024]所述第一导向螺杆25和第一支撑柱23的下端分别和所述杠杆24的两端铰接。
[0025]在所述第二压板33朝向所述底板I的一侧设置有压料块35,该压料块35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31和第二导向螺杆32之间。
[0026]所述第二支撑柱3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I铰接,与所述第二支撑柱31上部连接的所述第二压板33的端部开设有第二支撑柱限位缺口 33a,所述第二支撑柱31的上部穿过该第二支撑柱限位缺口 33a。
[0027]在所述第二紧固螺母34上设置有第二旋转把手36。
[0028]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攻气门孔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I)及在该底板(I)上正对设置的第一夹持装置(2)和第二夹持装置(3),其中第一夹持装置(2)包括杠杆(24)、第一导向螺杆(25)和第一支撑柱(23),其中杠杆(24)的中部通过杠杆座(21)安装在所述底板(I)的下方,所述第一导向螺杆(25)和第一支撑柱(23)分别竖向活动穿接在所述底板(I)上,所述第一导向螺杆(25)和第一支撑柱(23)的下端分别和所述杠杆(24)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螺杆(25)和第一支撑柱(23)的上端分别向上穿出所述底板(I),在所述第一导向螺杆(25)的穿出端套设有第一紧固螺母(26),所述第一支撑柱(23)的穿出端与第一压板(22)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夹持装置(3)包括第二支撑柱(31)和第二导向螺杆(32),所述第二支撑柱(31)和第二导向螺杆(32)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底板(I)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31)和第二导向螺杆(32)的上部连接有同一个条形的第二压板(33),所述第二支撑柱(31)的上端与第二压板(33)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导向螺杆(32)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二压板(33)的另一端后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母(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攻气门孔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I)和第一压板(22)之间的所述第一支撑柱(23)上穿设有复位压簧(27),在所述第一紧固螺母(26)的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一旋转把手(28)。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攻气门孔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I)的边缘竖直向下弯折形成支撑框体(U)。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攻气门孔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螺杆(25)和第一支撑柱(23)的下端分别和所述杠杆(24)的两端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攻气门孔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压板(33)朝向所述底板(I)的一侧设置有压料块(35),该压料块(35)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31)和第二导向螺杆(32)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攻气门孔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柱(3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I)铰接,与所述第二支撑柱(31)上部连接的所述第二压板(33)的端部开设有第二支撑柱限位缺口(33a),所述第二支撑柱(31)的上部穿过该第二支撑柱限位缺口(33a)。7.根据权利要求1、2、4或6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攻气门孔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紧固螺母(34)上设置有第二旋转把手(36)。
【文档编号】B23Q3-06GK204277541SQ201420715176
【发明者】成庆林 [申请人]重庆成欧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