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绝缘电焊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0822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绝缘电焊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焊钳。
背景技术
普通的电焊钳包括互相铰接在一起的上钳体和下钳体,上、下钳体的外侧 分别装有绝缘罩体,上、下钳体在铰接点之前的部分是用于定位、夹紧电焊条 的钳口,上钳体在铰接点之后向上弯起的部分是压柄,下钳体在铰接点之后的 部分是导电连接体,压柄与导电连接体间有夹紧弹簧,导电连接体的后部安装 有用于握持的手柄,手柄内部有轴向贯通的焊接电缆穿孔,使用时,焊接电缆 的连接头穿过手柄用螺钉压接在导电连接体的接线孔中,与导电连接体形成电 连接。当压下压柄后,上、下钳体的钳口张开,可放入电焊条,松开压柄,夹 紧弹簧驱使两钳口合拢并夹紧电焊条。这种形式的电焊钳,其带电部分虽然有
绝缘罩体隔离,但上、下钳口仍有部分是裸露的,存在着不安全隐患,尤其在 容器里面或者结构桁架上焊接施工时比较危险。此外,电焊钳在使用当中,焊 接电缆中有大电流通过,在焊接电缆与导电连接体的连接处会产生高的电阻热, 上述焊钳由于手柄直接安装在导电连接体上,所以热量会快速传递到手柄上, 如果长时间连续焊接,将会导致手柄过热发烫不能握持,就必须停工等待降温 后才能够继续焊接,降低了工时利用率,影响了生产或者施工的进度,另外, 上述焊接电缆与电焊钳的连接方式也较不可靠,在使用过程中焊接电缆经常被 拖拽使电缆压接处容易松动,接触不良,进一步加剧了此处的发热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封闭绝缘的电焊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全绝缘电焊钳,包括铰 接在一起的固定夹头和活动夹头,固定夹头上铰接点前部是固定钳口、后部是 导电连接体,导电连接体的后端具有接线装置,活动夹头上铰接点前部是活动 钳口、后部是压柄,压柄与导电连接体之间有夹紧弹簧,在固定夹头与活动夹 头的外围固定套装一前端封闭的绝缘套,绝缘套的前部设有焊条插孔,绝缘套 的后端安装有呈筒形的绝缘手柄,绝缘套与活动夹头之间具有钳口开合空间, 所述压柄上设有绝缘夹紧按钮,绝缘套上对应绝缘夹紧按钮的部位设有开孔。
所述接线装置包括设于导电连接体后端的电连接棒,电连接棒的后部有焊 接电缆缠绕体,焊接电缆缠绕体的外围设有可通过螺旋推进挤压焊接电缆的电 缆挤压装置。 '
所述电缆挤压装置包括设于电连接棒中部的连接套,该连接套套体向焊接电缆缠绕体延伸,在连接套延伸部分与焊接电缆缠绕体之间的空间内设有可螺 旋推进的电缆挤压套。所述电缆挤压套螺接在连接套延伸部分,焊接电缆缠绕体为向尾端渐小的 锥形体。所述连接套的外径小于绝缘手柄的内径。所述导电连接体的后端具有轴向螺孔,电连接棒的前部具有螺柱,电连接 棒通过螺柱与导电连接体螺接。所述焊条插孔包括设于绝缘套前端的轴向焊条插孔和\或设于绝缘套前部 侧壁的径向焊条插孔。绝缘套前部侧壁上还设有斜向焊条插孔。固定钳口的夹持面上相应各焊条插孔设有对应的焊条定位沟槽。活动钳口的夹持面为前高后低的倾斜平面,固定钳口的夹持面为带有焊条 定位沟槽的水平面。'本实用新型将活动夹头和固定夹头设置在一个全封闭型的绝缘套内,带电 部分不裸露,当在容器里面或者在结构桁架上焊接时,不会发生焊钳与金属相 接短路的问题,使用时十分安全,并且焊接时飞溅的金属熔滴和辐射热量也被 绝缘套的封闭前端遮挡在外,大大减轻了对钳口的熔蚀,从而有效的保护了焊 钳钳口,延长了焊钳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在连接焊接电缆时,焊接电缆接 线端缠绕在电缆缠绕体上后,通过旋紧电缆挤压装置使电缆与电连接棒可靠连 接,这种接线方式使接线处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在焊接施工过程中,焊接电 缆不容易松脱,电接触可靠,从而消除了因电缆接触不良产生的高热,减少了一个导致焊钳手柄发烫的热源;电缆缠绕体采用锥形体结构,随着电缆挤压套 的推进,电缆与电缆缠绕体的配合更加紧密,电连接更加可靠。另外,在绝缘 套上设置轴向、径向和斜向的焊条插孔,在焊接不同角度的部位时可以将焊条 夹持在合适的插孔中,使焊条具有更加适宜的焊接角度,使用操作上更加灵活 方便;在固定钳口夹持面上设置焊条定位沟槽,保证了所夹持焊条的稳定性。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钳口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图5是图1中的电连接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固定夹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左视图;图8是图6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8所示的全绝缘电焊钳,包括铰接在一起的固定夹头3和活动夹 头5,固定夹头3上铰接点前部是固定钳口、后部是导电连接体,导电连接体 的后端具有焊接电缆的接线装置,活动夹头5上铰接点前部是活动钳口、后部 是压柄,压柄与导电连接体之间有夹紧弹簧8。在固定夹头3与活动夹头5的 外围固定套装有一前端封闭的绝缘套1,活动夹头5与绝缘套1之间具有钳口 开合空间12,绝缘套1的后端安装有呈筒形的绝缘手柄2,绝缘套1和绝缘手 柄2均由酚醛布棒制成。上述压柄上设有绝缘夹紧按钮6,绝缘套1上对应绝 缘夹紧按钮6的部位设有开孔,绝缘夹紧按钮6从该开孔处伸出绝缘套1。上述焊接电缆接线装置包括电连接棒9,如图5所示,电连接棒9的前部 具有螺柱,电连接棒的后部有焊接电缆缠绕体,焊接电缆缠绕体为向尾端渐小 的锥形体,电连接棒的中部螺接有外径小于绝缘手柄内径的连接套10,该连 接套套体向焊接电缆缠绕体尾端延伸,连接套10延伸部分与焊接电缆缠绕体之间的空间内装有电缆挤压套11,电缆挤压套11螺接在连接套的延伸部分, 当电缆挤压套不断旋进,电缆挤压套的端面推挤缠绕在锥形体上的焊接电缆, 使焊接电缆与电连接棒形成可靠的电连接。电连接棒9通过螺柱螺接在导电连 接体后端的轴向螺孔内。上述绝缘套1的前端设有轴向焊条插孔13,在绝缘套前部侧壁上设有径向 焊条插孔14和斜向焊条插孔15。上述活动钳口的夹持面为前高后低的倾斜平 面,固定钳口的夹持面为带有三个焊条定位沟槽的水平面,三个焊条定位沟槽 分别是与轴向焊条插孔13对应的轴向焊条定位沟槽17、与径向焊条插孔14对 应的径向焊条定位沟槽18和与斜向焊条插孔15对应的斜向悍条定位沟槽16, 本实'施例中斜向焊条插孔和斜向焊条定位沟槽与轴向的夹角为60。。当然,在 具体实施时,三组焊条插孔和焊条定位沟槽可以根据需要只设置一组,如仅仅 设置轴向插孔和轴向定位沟槽或者径向插孔和径向定位沟槽,也可以将任意两 组组合起来设置,斜向插孔和斜向定位沟槽的角度也不仅仅限定于60。。使用时,连接好焊接电缆,装好绝缘手柄2,压下绝缘夹紧按钮6使钳口 张开,根据需要将焊条从相应的焊条插孔13中插入钳口,放置在适宜的定位 沟槽内,松开绝缘夹紧按钮,受压的夹紧弹簧8复位,迫使钳口合拢夹紧焊条。本实用新型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隔热能力,焊钳与电缆的连接简便可靠, 接触良好,长时间的大电流通过连接处不易发生高热。
权利要求1. 全绝缘电悍钳,包括铰接在一起的固定夹头和活动夹头,固定夹头 上铰接点前部是固定钳口、后部是导电连接体,导电连接体的后端具有接线装 置,活动夹头上铰接点前部是活动钳口、后部是压柄,压柄与导电连接体之间 有夹紧弹簧,其特征在于在固定夹头与活动夹头的外围固定套装一前端封闭 的绝缘套,绝缘套的前部设有焊条插孔,绝缘套的后端安装有呈筒形的绝缘手 柄,绝缘套与活动夹头之间具有钳口开合空间,所述压柄上设有绝缘夹紧按钮, 绝缘套上对应绝缘夹紧按钮的部位设有开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绝缘电焊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装置 包括设于导电连接体后端的电连接棒,电连接棒的后部有焊接电缆缠绕体,焊 接电缆缠绕体的外围设有可通过螺旋推进挤压焊接电缆的电缆挤压装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绝缘电焊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挤压 装置包括设于电连接棒中部的连接套,该连接套套体向焊接电缆缠绕体延伸, 在连接套延伸部分与焊接电缆缠绕体之间的空间内设有可螺旋推进的电缆挤 压套。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绝缘电焊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挤压 套螺接在连接套延伸部分,焊接电缆缠绕体为向尾端渐小的锥形体。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全绝缘电焊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 套的外径小于绝缘手柄的内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绝缘电焊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 体的后端具有轴向螺孔,电连接棒的前部具有螺柱,电连接棒通过螺柱与导电 连接体螺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全绝缘电焊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条插孔包括设于绝缘套前端的轴向焊条插孔和\或设于绝缘套前部侧壁 的径向焊条插孔。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绝缘电焊钳,其特征在于绝缘套前部侧 壁上还设有斜向焊条插孔。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绝缘电焊钳,其特征在于固定钳口的夹 持面上相应各焊条插孔设有对应的焊条定位沟槽。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绝缘电焊钳,其特征在于活动钳口的夹 持面为前高后低的倾斜平面,固定钳口的夹持面为带有焊条定位沟槽的水平 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绝缘电焊钳,包括铰接在一起的固定夹头和活动夹头,固定夹头上铰接点前部是固定钳口、后部是导电连接体,导电连接体的后端具有接线装置,活动夹头上铰接点前部是活动钳口、后部是压柄,压柄与导电连接体之间有夹紧弹簧,在固定夹头与活动夹头的外围固定套装一前端封闭的绝缘套,绝缘套的前部设有焊条插孔,绝缘套的后端安装有呈筒形的绝缘手柄,绝缘套与活动夹头之间具有钳口开合空间,压柄上有绝缘夹紧按钮。该焊钳在容器里或结构桁架上焊接时不会与金属短路,十分安全,焊接时飞溅的金属熔滴和辐射热量也被绝缘套遮挡在外,大大减轻了对钳口的熔蚀,有效保护了焊钳钳口,延长了焊钳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23K9/24GK201154412SQ20082006883
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7日
发明者玮 张, 李佳衡 申请人:玮 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