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力轴起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5301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扭力轴起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扭力轴维修拆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扭力轴起拔装置。
背景技术
扭力轴是装甲车辆减震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于将平衡轴与车体连接。当装甲车辆在不平坦的地面行进时,通过扭力轴的弹性变形,吸收平衡肘的冲击震动,并通过阻尼作用衰减平衡肘的震动,以保持装甲车辆运行平稳。由于工作负荷大、环境比较恶劣,维修拆卸时,扭力轴往往产生锈蚀、塑性变形、键齿损伤等情况。原起拔扭力轴的方法,是用头端带可旋进扭力轴起拔工艺孔螺柱的丝杠起拔装置,通过人力起拔。现有的方法和所用工具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拔具与扭力轴连接困难,拔具体积大质量大,连接螺柱与拔具一体,连接时需一人抱起拔具由另一人连接,操作难度大、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二是连接螺 柱与拔具直接加工在一起,当拔具支撑面不平坦或丝杠转动时产生拔力偏心时,起拔非常困难,且极易造成连接螺纹在加工退刀槽处断裂,断裂后螺纹取出也非常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迅速精确校准,而且操作简单、连接方便的起拔装置。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扭力轴起拔装置,包括双头连接螺柱、球座、球头和支筒,该起拔装置一端连接扭力轴,另一端连接通用拆装机械手起拔油缸。所述球座一侧设有开口,球座内设有与球头相适应的球面。该扭力轴起拔装置将扭力轴连接部分与起拔油缸连接部分分体设计,中间通过球头、球坐结构形成活动铰链,连接方便迅速,起拔时球头、球坐可以自动纠正拔力偏心。优选的,双头连接螺柱与扭力轴连接面设计有大台坐面。螺柱旋紧后台坐与扭力轴端面紧密结合,利于力量稳定传导。优选的,支筒前端开有通槽。在支筒前端开通槽,不仅减轻重量,而且利于扭力轴起拔装置前后两部分快速接连和断开,减少起拔油缸行程,提高工作效率。优选的,所述双头连接螺柱与球连接端螺柱的拉力极限值小于与扭力轴连接端螺柱的拉力极限值。在极限情况下保护与扭力轴连接端螺柱不被拉断或螺纹拉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扭力轴连接部分与起拔油缸连接部分分体设计,中间通过球头、球坐结构形成活动铰链,连接方便迅速,而且连接精准,不会出现偏心的情况,操作简单,效率高。


图I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I的A-A剖视图,
图中1、双头连接螺柱,2、球座,3、球头,4、支筒。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所示,扭力轴起拔装置,包括双头连接螺柱I、球座2、球头3和支筒4,支筒4前端开有通槽,球头包括圆球和与之相连的圆柱,球座的底面和一侧面设有开口,球座内设有与球头相适应的球面和柱面。双头连接螺柱与扭力轴连接面设计有大台坐面。双头连接螺柱与球连接端螺柱的拉力极限值小于与扭力轴连接端螺柱的拉力极限值。 将该起拔装置一端连接扭力轴,另一端连接通用拆装机械手起拔油缸,由于球头、球坐结构形成活动铰链,连接方便迅速,起拔时球头、球坐可以自动纠正拔力偏心。
权利要求
1.扭力轴起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头连接螺柱(I)、球座(2)、球头(3)和支筒(4),该起拔装置一端连接扭力轴,另一端连接通用拆装机械手起拔油缸,所述球头(3)包括圆球和与之相连的圆柱,所述球座的底面和一侧面设有开口,球座(2)内设有与球头相适应的球面和柱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扭力轴起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筒前端开有通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扭力轴起拔装置,其特征在于双头连接螺柱与扭力轴连接面设计有大台坐面。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扭力轴起拔装置,其特征在于双头连接螺柱与球连接端螺柱的拉力极限值小于与扭力轴连接端螺柱的拉力极限值。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扭力轴起拔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双头连接螺柱、球座、球头和支筒,该起拔装置一端连接扭力轴,另一端连接通用拆装机械手起拔油缸。所述球座一侧设有开口,球座内设有与球头相适应的球面。该扭力轴起拔装置将扭力轴连接部分与起拔油缸连接部分分体设计,中间通过球头、球坐结构形成活动铰链,连接方便迅速,起拔时球头、球坐可以自动纠正拔力偏心,操作简单,效率高。
文档编号B23P19/027GK102825453SQ20121030202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3日
发明者薛兰柱, 董卫华, 郑新杰, 张建川, 王小涛, 葛新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军械雷达修理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