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换式钻夹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0832阅读:7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换式钻夹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换式钻夹头。它的电机轴孔壁设有限位部件活动通孔,限位部件活动通孔中设有可活动的限位部件限位部件活动通孔具有限位部件上下活动的空间,限位部件活动通孔中还设有支撑限位部件的第一弹性元件,所述限位部件活动通孔的后部孔壁和电机轴上的卡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钻夹头还设有可沿轴向滑动的套,所述套具有限位控制部、退出状态让位部、进入状态让位和导引部。本实用新型在装上至机床或手枪电钻电机轴时不需将操作套下压,可直接将电机轴插入电机轴孔内,与传统的快换钻夹头相比,操作更为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快换式钻夹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夹头,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机械加工设备及电动工具例如钻床、电钻上的钻夹头,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钻夹头中设有钻体、夹爪,通过旋转螺纹元件从而带动夹爪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而使钻夹头夹紧或松脱钻具,钻体的后端面开设有与电机轴连接的电机轴孔,钻夹头利用该电机轴孔与机床或手枪电钻连接。目前的具有快换连接结构的钻夹头,在钻夹头插入和拔出机床或手枪电钻电机轴时需将后套压下才能将电机轴插入上锁或拔出,还不够十分便利。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更加便利的快换式钻夹头。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钻体,自钻体的后端向钻体内延伸设有轴向的电机轴孔;所述电机轴孔壁设有限位部件活动通孔,限位部件活动通孔中设有针对电机轴的可活动的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活动通孔具有限位部件上下活动的空间,所述钻夹头在限位部件活动通孔中还设有支撑限位部件的第一弹性元件,所述限位部件活动通孔的后部孔壁和电机轴上的卡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钻夹头还设有可沿轴向滑动的套、支撑该套的第二弹性元件、该套的后退行程限位件,所述套具有限位控制部、退出状态让位部、进入状态让位和导引部,所述退出状态让位部处在限位控制部的后方,进入状态让位和导引部处在限位控制部的前方;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和后退行程限位件配合使所述限位控制部能处于针对电机轴上的卡槽的位置,使所述限位部件从限位部件活动通孔凸出于电机轴孔孔壁,并当电机轴插入电机轴孔到位时,限位部件卡入卡槽。
[0004]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0005]所述退出状态让位部为对应限位部件的让位环槽,所述进入状态让位和导引部为限位部件的导引锥面,所述限位控制部为退出状态让位部和所述进入状态让位和导引部之间的环形凸起部。
[0006]所述限位部件为球形体。
[0007]所述钻体的中部设有台阶,所述台阶上放置垫圈,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支撑在垫圈上。
[0008]所述套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内套和外套,所述内套设置所述限位控制部、退出状态让位部、进入状态让位和导引部,所述外套为操作套。
[0009]所述内套和外套卡接在一起。
[0010]所述套和第二弹性元件接触的部位为面向外和向前的斜面。
[0011]所述外套和第二弹性元件接触,其接触的部位为面向外和向前的斜面。
[0012]所述限位部件活动通孔具有从孔的内侧挡住限位部件的限位内沿。[0013]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装上至机床或手枪电钻电机轴时不需将操作套下压,可直接将电机轴插入电机轴孔内,与传统的快换钻夹头相比,操作更为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的半剖视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在插入电机轴时快换部分剖视图,示出当插入电机轴时快换部分钢珠的运动方向及状态。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在钢珠回弹时剖视图,示出当电机轴插入到位时钢珠回弹并卡入电机轴卡槽时的状态。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在拔出电机轴时剖视图,示出将套下压,当套让位槽与钢珠平行时,钢珠可回退至让位槽内,松开电机轴,从而使电机轴顺利拔出。
[0018]图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的爆炸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钻体1,自钻体I的后端向钻体内延伸设有轴向的电机轴孔17 ;所述电机轴孔壁设有限位部件活动通孔15,限位部件活动通孔15中设有针对电机轴的可活动的限位部件,比如作为球形体的钢珠13,所述限位部件活动通孔15具有限位部件上下活动的空间,所述钻夹头在限位部件活动通孔中还设有支撑限位部件的第一弹性元件,比如弹簧14,所述限位部件活动通孔的后部孔壁151和电机轴9上的卡槽9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钻夹头还设有可沿轴向滑动的套、支撑该套的第二弹性元件、该套的后退行程限位件,第二弹性元件可采用弹簧6,后退行程限位件可采用与钻体连接的卡簧12,所述套具有限位控制部74、退出状态让位部73、进入状态让位和导引部72,所述退出状态让位部处73在限位控制部74的后方,进入状态让位和导引部72处在限位控制部74的前方;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和后退行程限位件12配合使所述限位控制部能处于针对电机轴上的卡槽91的位置,使所述限位部件13从限位部件活动通孔15凸出于电机轴孔孔壁,并当电机轴插入电机轴孔到位时,限位部件卡入卡槽91。
[0020]所述退出状态让位部73为对应限位部件13的让位环槽,所述进入状态让位和导引部72为限位部件13的导引锥面,所述限位控制部74为退出状态让位部73和所述进入状态让位和导引部72之间的环形凸起部。
[0021]所述钻体的中部设有台阶18,所述台阶18上放置垫圈5,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支撑在垫圈5上,
[0022]所述套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内套71和外套7,所述内套71设置所述限位控制部74、退出状态让位部73、进入状态让位和导引部72,所述外套7为操作套。所述内套71和外套7卡接在一起。
[0023]所述外套7和第二弹性元件接触,其接触的部位为面向外和向前的斜面75,可以加强内套71和外套7的连接和限位控制部74、进入状态让位和导引部72对限位部件的作用效果。
[0024]所述限位部件活动通孔15具有从孔的内侧挡住限位部件的限位内沿152。[0025]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钻夹头以具有自锁功能的手紧钻夹头为例,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仅涉及钻夹头后部的与电机轴连接的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快换结构也可适用于各种手紧钻夹头以及扳手钻夹头等与电机轴的连接方式和手紧钻夹头相类似的钻夹头。
[0026]在附图中箭头A表示操作套和内套组成的套的运动方向;箭头B表示电机轴9相对于钻夹头的运动方向;箭头C表示限位部件的运动方向。
[0027]在附图中,附图标号32代表钻夹头螺母3后部的滚珠,附图标号31为与螺母上的齿相配、带起自锁作用的弹簧片的套。附图标号4为夹爪。附图标号2代表操作螺母的外套。附图标号11为电机轴孔内部的与钻体固定连接的传递扭力的柱。服U凸标号16为用于定位螺母3的与钻体连接的前卡簧。附图标号8为装饰套。
[0028]所述电机轴9设有卡槽91,卡槽91具有圆弧部分的主体形状及处于圆弧部分下部的斜面导引部分92。
[0029]插入电机轴9时,限位部件受挤压前行,当限位部件前行至进入状态让位和导引72时受挤压的限位部件向外侧移动,电机轴9顺利插入。当电机轴上的卡槽斜面导引部分92运行至限位部件中心位置时,限位部件可通过电机轴卡槽斜面导引部分92与进入状态让位和导引部72导引锥面组成的通道在第一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回弹至电机轴卡槽的圆弧部位,从而卡住电机轴9。
【权利要求】
1.一种快换式钻夹头,包括钻体,自钻体的后端向钻体内延伸设有轴向的电机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孔壁设有限位部件活动通孔,限位部件活动通孔中设有针对电机轴的可活动的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活动通孔具有限位部件上下活动的空间,所述钻夹头在限位部件活动通孔中还设有支撑限位部件的第一弹性元件,所述限位部件活动通孔的后部孔壁和电机轴上的卡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钻夹头还设有可沿轴向滑动的套、支撑该套的第二弹性元件、该套的后退行程限位件,所述套具有限位控制部、退出状态让位部、进入状态让位和导引部,所述退出状态让位部处在限位控制部的后方,进入状态让位和导引部处在限位控制部的前方;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和后退行程限位件配合使所述限位控制部能处于针对电机轴上的卡槽的位置,使所述限位部件从限位部件活动通孔凸出于电机轴孔孔壁,并当电机轴插入电机轴孔到位时,限位部件卡入卡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换式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出状态让位部为对应限位部件的让位环槽,所述进入状态让位和导引部为限位部件的导引锥面,所述限位控制部为退出状态让位部和所述进入状态让位和导引部之间的环形凸起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换式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为球形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换式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钻体的中部设有台阶,所述台阶上放置垫圈,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支撑在垫圈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换式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内套和外套,所述内套设置所述限位控制部、退出状态让位部、进入状态让位和导引部,所述外套为操作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快换式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和外套卡接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换式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和第二弹性元件接触的部位为面向外和向前的斜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快换式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和第二弹性元件接触,其接触的部位为面向外和向前的斜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换式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活动通孔具有从孔的内侧挡住限位部件的限位内沿。
【文档编号】B23B51/12GK203437709SQ201320369772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2日
【发明者】周文华, 赵强, 姜小强 申请人:浙江三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