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5373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定位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位装置,用于激光切割中对板件的定位和支撑,包括伸缩杆和底座,伸缩杆至少三个,用于支撑所述板件;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各所述伸缩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装置,通过伸缩杆实现高度上的调节,通过伸缩杆布置于底座上的不同位置实现其安装位置的调节,由此在支撑板件时,对于位于板件上不同位置处的合适支撑部位,可以通过调节伸缩杆在底座上的不同固定部位来应对,各支撑部位的高度差也能通过伸缩予以灵活的应对。如此,本实用提供的定位装置,能够有效的定位支撑不同的板件。
【专利说明】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造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激光切割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激光切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行业中,汽车的板件在经过冲压成型后再由激光切割到需要的外形,在激光切割时,由一个定位装置定位并支撑板件。
[0003]现有技术中,针对大批量生产的板件,生产中都单独制作专用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的顶表面与板件的底表面相配合,如此,板件可严丝合缝的放置于定位装置的顶表面上,以供激光切割设备准确的切割板件。但是对于小批量生产的板件,制作专用定位装置的成本过高,而一般的装置又具有通用性,不能有效的定位支撑不同的板件。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位装置,以在激光切割中能够较好定位支撑不同的板件。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定位装置,用于激光切割中对板件的定位和支撑,包括:
[0007]伸缩杆,至少三个,用于支撑所述板件;
[0008]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量多于所述伸缩杆的数量,各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
[0009]上述的定位装置,所述伸缩杆的顶部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顶表面与所述板件的底面相配合。
[0010]上述的定位装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为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均匀的开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通孔中。
[0011]上述的定位装置,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组成滑轨,所述伸缩杆的底部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0012]上述的定位装置,所述底座包括至少一个纵杆和至少一个横杆,所述纵杆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部,各所述横杆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纵杆上。
[0013]上述的定位装置,所述横杆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部,所述纵杆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于所述横杆上。
[0014]上述的定位装置,还包括锁紧柱件,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均为弹性通孔,多个所述弹性通孔均匀的开设于所述纵梁和所述横梁上,所述锁紧柱件同时嵌紧于所述纵梁上和所述横梁上弹性通孔中以连接所述纵梁和横梁。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装置,通过伸缩杆实现高度上的调节,通过伸缩杆布置于底座上的不同位置实现其安装位置的调节,由此在支撑板件时,对于位于板件上不同位置处的合适支撑部位,可以通过调节伸缩杆在底座上的不同固定部位来应对,各支撑部位的高度差也能通过伸缩予以灵活的应对。如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装置,能够有效的定位支撑不同的板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伸缩杆;2、底座;21、纵杆;22、横杆;23、第一连接部;3、板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装置,用于激光切割中对板件3的定位和支撑,包括伸缩杆I和底座2,伸缩杆I至少有三个,用于支撑板件3 ;底座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23,各伸缩杆I通过第一连接部23可固定于底座2上至少两个不同部位。
[0022]具体的,伸缩杆I的作用在于支撑板件3(如汽车生产中的各种冲压板件3),伸缩杆I的顶部支撑板件3,伸缩杆I的底部固定于底座2上,伸缩杆I上实现伸缩的具体结构可参见现有技术中的相关结构,本实施例不作限定。底座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3,底座2通过第一连接部23与伸缩杆I相连,伸缩杆I通过第一连接部23可固定于底座2上的不同部位。底座2可以是一个平板件,第一连接部23为底座2上开设的凹槽或通孔,伸缩杆I底部插接或螺接于凹槽或通孔中,伸缩杆I通过插入不同的凹槽或通孔以固定于底座2上的不同位置;多个第一连接部23还可以组成底座2上开设的滑轨,如底座2由多个处于同一平面的槽钢交叉焊接组成,各槽钢上开设滑轨,伸缩杆I的底部与滑轨滑动连接,伸缩杆I通过滑动可设置于滑轨上的不同部位,此时滑轨上可固定伸缩杆I的部位均为上述第一连接部23,此时优选设置一个锁止装置,在锁止装置锁紧时,伸缩杆I不能滑动,锁止装置打开时伸缩杆I才能移动,在激光切割加工时锁紧锁止装置,以防止伸缩杆I滑动。
[0023]由于激光切割中板件3的外形各不相同,不同板件3的支撑定位位置各不相同,本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通过伸缩杆I的伸缩以应对板件3上的凹凸不平之处,伸缩杆I可固定于底座2上的不同部位,以此应对板件3上的不同支撑定位位置,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具有通用性。
[0024]本实施例中的伸缩杆I最少为三个,数量越多对板件3的支撑越为稳定,但操作起来也相对较为繁琐,伸缩杆I的具体使用数量可根据板件3的具体外形确定。
[0025]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个支撑件,支撑件设置于伸缩杆I的顶部,支撑件的顶表面用于与板件3的底面相配合。支撑件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与板件3的底面相配合的支撑面,给板件3以更稳固的支撑,支撑件可以是弹性件,受到板件压力时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支撑件也可以由树脂这类易塑形材质制作,制作时,根据预先选定的板件3支撑部位的外形对树脂进行塑形加工,以使得树脂的顶表面与板件的被支撑部位相契合,加工结束后将树脂固定于伸缩杆I的顶部以用于支撑板件3。
[0026]本实施例中,更进一步的,底座2包括交叉设置的一个纵杆21和一个横杆22,纵杆2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部,横杆22通过第二连接部可固定于纵杆21上至少两个不同部位。与第一连接部23类似的,第二连接部可以是凹槽、通孔或者滑轨,横杆22可通过第二连接部固定于纵杆21上的不同部位。前述技术方案中,伸缩杆I不能固定于底座2上未设置第一连接部23的部位,通过可移动的横杆22,给伸缩杆I提供了更多的固定位置。
[0027]再进一步的,横杆22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部,各纵杆21通过第二连接部可固定于横杆22上至少两个不同部位。通过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保证了纵杆21和横杆22之间能够相互移动,这样就给伸缩杆I提供了更多的固定位置,此时若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都是滑轨,伸缩杆I就几乎可固定于底座2上的任何位置。
[0028]作为优选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纵杆21和横杆22均为两个,纵杆21和横杆22上均开设有长条形孔,伸缩杆I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于长条形孔中,横杆22和纵杆21通过同时贯穿横杆22和纵杆21上的长条形孔的螺纹紧固件相连接,如此设置的优点在于,相比单个纵杆21和横杆22,两个纵杆21和两个横杆22较难发生相对转动,更为稳定;而且,两个长条形孔作为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的同时还充当了第一连接部23,一结构多用。
[0029]同时,作为可选方案,上述第一连接部23、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部分或全部为弹性通孔,伸缩杆I的底部嵌紧于弹性通孔中,纵梁和横梁通过嵌紧于两个弹性通孔中的锁紧柱件连接。如此设置的优点在于,兼顾稳固连接和使用方便,插接的方式使用方便,弹性结构保证稳固连接。
[0030]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定位装置,用于激光切割中对板件的定位和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 伸缩杆,至少三个,用于支撑所述板件;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量多于所述伸缩杆的数量,各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的顶部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顶表面与所述板件的底面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均匀的开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通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组成滑轨,所述伸缩杆的底部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至少一个纵杆和至少一个横杆,所述纵杆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部,所述横杆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纵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部,所述纵杆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于所述横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柱件,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均为弹性通孔,多个所述弹性通孔均匀的开设于所述纵梁和所述横梁上,所述锁紧柱件同时嵌紧于所述纵梁上和所述横梁上弹性通孔中以连接所述纵梁和横梁。
【文档编号】B23K37/04GK204075590SQ201420522216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1日
【发明者】何成, 杜长胜, 周晶晶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