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烙铁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8169阅读:691来源:国知局
分体式烙铁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烙铁头,尤其是一种可以分离为导热套和烙铁尖的烙铁头。



背景技术:

电烙铁作为一种基本电子工具已经广泛使用很多年了。使用过程中烙铁头会有烧损和消耗,因此烙铁头是一种消耗品。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效果,烙铁头一般的组成是:一个接触发热芯的不锈钢内套管,一个纯铜的导热主体,铜导热体外的镀铁层,镀铁层外的镀铬防锈层等。这就常见烙铁头的结构。不锈钢内套的作用是防止铜导热体直接和发热芯接触,防止铜导热体被高温氧化。铜导热良好,作为热量传导的主要载体,缺点是容易氧化。镀铁层作用是上锡,常见廉价金属只有铜和铁可以上锡。铜太容易氧化,不能大面积暴露于空气中,所以只能电镀铁保护铜导热体,并且起到上锡的作用。但是铁接触水后容易生锈,焊接工作中又需要水降温和清洁。为了防止生锈,镀铁层外边又增加了镀铬层。烙铁头只能焊接工作区上锡,镀铬后还把需要烙铁头上锡面的镀铬层打磨掉,露出镀铁层。可见烙铁头虽然小,结构和生产工艺都是比较复杂的。起焊接作用的是烙铁尖,头部几毫米上锡的地方。烙铁头镀铁层是直接接触焊锡的地方,是决定整个烙铁头寿命的关键因素。一旦铁镀层磨损,哪怕只是一个小孔,在高温和焊料综合作用下,孔会急剧扩大,整个烙铁头就报废无法继续使用了,只有整体更换掉。铁是电镀上去的,镀铁层比较薄,所以烙铁头寿命也是有限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采用分体式结构,烙铁头由导热套和可以分离的烙铁尖组成。这样,当烙铁尖用坏的时候,只要更换掉烙铁尖就可以了。制作复杂,价格相对昂贵的导热套不需要一起更换,可以反复使用。烙铁尖很小,可以使用纯铁制作,不再使用电镀工艺,因此造价很低。因为烙铁尖是实体材料构造,寿命相对电镀工艺却长很多。

技术方案

分体式烙铁头,采用导热和上锡部分分体的解决方案,导热套只负责热量传导,烙铁尖只负责上锡焊接,两者采用组装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组装方式则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卡槽方式,以及螺丝拧紧方式等。组合的好处是,如果烙铁尖已经损耗不能继续使用,只需要更换烙铁尖部分,而不是连导热套一起更换。

有益效果

分体式烙铁头,能大幅度降低耗材使用成本。因为烙铁尖很小,材质便宜,更换一次的成本只有传统烙铁头的几十分之一,而且使用寿命更长,大幅度降低了耗材的使用成本。另外的有益之处是,大量减少电镀工艺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传统烙铁头生产中需要进行几次电镀操作,而电镀污染处理到目前为止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分体式烙铁头,最多只需要一次电镀,甚至可以不用电镀。即使生产工艺需要电镀,因为烙铁尖的体积很小,生产同样数量的烙铁头,分体式烙铁头也比传统烙铁头减少了90%以上电镀使用量。分体式烙铁头是一种绿色环保产品。

具体实施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具体实施。图1是传统烙铁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不锈钢内胆,2.铜导热体,3.镀铁层,4.镀铬层,5.上锡面。可以看到,这些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是一个整体,坏了就只能一起更换。

图2是分体式烙铁头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图2中, 1.导热套,2.烙铁尖,3.上锡面。因为1.导热套的寿命很长,很少更换,因此1.导热套的结构也可以进行简化,可以使用镍,银等耐热金属制作。镍的导热性能虽不如铜,但是镍不会氧化,又因为寿命长,虽然镍的制作成本稍微高点,但是因为不需要频繁更换,也是一种理想的导热套材料。因为无需使用导热很差的不锈钢内胆,用镍制作的导热套,综合导热性能与不锈钢内套加铜导热主体相当,甚至更好。银是很理想的高导热金属,可以制作出高性能导热套,不过价格比较贵,适合做高端高性能产品。本实施例中1. 导热套使用金属镍制作,2.烙铁尖使用铁制作,2.烙铁尖安装到1.导热套上。1.导热套和2.烙铁尖通过螺纹拧在一起就可以了。如果需要更换的话,只要拧下烙铁尖,换上新的就可以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