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8275发布日期:2018-06-22 05:10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液压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机。



背景技术:

液压机是一种利用液体静压力来加工金属、塑料、橡胶、木材、粉末等制品的机械。它常用于压制工艺和压制成形工艺,如:锻压、冲压、冷挤、校直、弯曲、翻边、薄板拉深、粉末冶金、压装等等。现有的液压机按结构形式分,有四柱式、卧式、立式框架和多层钢带缠绕框架等形式。其中中、小型立式液压机常使用单柱式,也称为C型架式,单柱式液压机三面敞开,操作方面。但是现有的各种液压机,尤其是单柱式液压机,仅设置有一个液压缸,使得加工能力受限。而且现有的液压机支柱都是固定高度的,导致操作不便,不利于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的液压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者是多个。

本发明提供了液压机,包括底座、支撑臂和油缸座,底座上设有升降支柱,升降支柱上安装有工作台,油缸座位于底座上方,油缸座通过支撑臂与底座连接,油缸座设置有多个液压油缸,多个液压油缸沿工作台的横向方向布置,液压油缸的轴向沿竖直方向设置,多个液压油缸上方罩有充液箱,油缸座底部连接有检测液压油缸的顶杆位置的位置传感器,液压油缸的顶杆连接有位置指示杆,位置指示杆的自由端伸向位置传感器。

本发明提供的液压机,结构科学。通过设有升降支柱,根据实际操作需要可调节工作台的高度,适用范围广,节约成本。通过在油缸座设置多个液压油缸,使各个液压油缸既可以同时协同作业,对工件进行多处多工序冲压,各个液压油缸还可以各自作业,作为单独的液压机使用,从而提升了液压机的加工能力,降低企业的成本,使用方便。通过位置传感器和位置指示杆的设置,可精准的检测出液压油缸的行程和顶杆位置,使液压机在对工件作业使更加精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上还设有可控制升降支柱的控制电机。通过控制电机即可控制升降支柱的上升和下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油缸座设置有两个液压油缸。两个液压油缸即可协同作业,也可分开作业,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液压油缸的控制器电连接。达到自动一体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液压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液压机,包括底座1、支撑臂2和油缸座3,底座1上设有升降支柱4,其中,升降支柱4的立柱43焊接在底座1上,升降支柱4的升降杆42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工作台5。底座1上还放置有可控制升降支柱4的控制电机41。升降支柱4的升降杆42通过法兰连接控制电机41的动力输出轴,通过控制电机41即可控制升降支柱4的上升和下降。从而带动工作台5的上升和下降。

油缸座3位于底座1上方,油缸座3通过支撑臂2与底座1连接。其中,油缸座3与支撑臂2的上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底座1与支撑臂2的下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为了提高液压机的稳定性,可加强支撑臂2与底座1,使得液压机在工作中机身不发生晃动、支撑臂2不弯曲变形。

油缸座3设置有多个液压油缸6,多个液压油缸6沿工作台5的横向方向布置,液压油缸6的轴向沿竖直方向设置,多个液压油缸6上方罩有充液箱7。

优选方案是:油缸座3设置有两个液压油缸6,两个液压油缸6沿工作台5的横向方向布置,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工作台5的横向方向是指站在工作台5的前方,从左至右的方向,在该方向上,液压机两侧空间较大,操作方便。两个液压油缸6可以协同作业,例如,在对同一工件的两端校正同心度时,可以使用两个液压油缸6分别按在工件的两端。两个液压油缸6也可以各自作业,例如在两个液压油缸6的前端分别安装不同的模具,可以各自加工不同的工件,这样就可以用同一台设备完成两台设备的工作,不需要频繁更换模具。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为了精确控制液压油缸6的形程,油缸座3底部连接有检测液压油缸6的顶杆位置的位置传感器8,位置传感器8的输出端与液压油缸6的控制器电连接,达到自动一体化的效果。为了方便位置传感器8检测液压油缸6的顶杆61位置,液压油缸6的顶杆61连接有位置指示杆81,位置指示杆81的自由端伸向位置传感器8。

本发明提供的液压机,结构科学。通过设有升降支柱4,根据实际操作需要可调节工作台5的高度,适用范围广,节约成本。通过在油缸座3设置多个液压油缸6,使各个液压油缸6既可以同时协同作业,对工件进行多处多工序冲压,各个液压油缸6还可以各自作业,作为单独的液压机使用,从而提升了液压机的加工能力,降低企业的成本,使用方便。通过位置传感器8和位置指示杆81的设置,可精准的检测出液压油缸6行程和顶杆的位置,使液压机在对工件作业使更加精准。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