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砖塔冲床下死点自动补偿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6451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砖塔冲床下死点自动补偿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砖塔冲床下死点自动补偿方法,属于砖塔冲床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转塔冲床属于钣金加工领域冲床,是一种特殊的钣金成型加工机械,它的功能是利用模具对板材进行冲压,成型,滚筋等特殊功能的实行。而实现这些功能,都离不开模具。转塔冲床利用模具实现对板材的加工,由于模具对板材的加工是一种挤压过程,必不可少的带来的是对模具模芯的磨损。不同板材的材质,模具使用的寿命长短,对模芯的磨损量也是大不相同;模芯受损,模芯的入下模具深度不够,达不到标准,带来很大的危害如:

(1)冲压里变大,易使冲床负荷力增加,加速冲床出现故障的可能性;

(2)工件断面不平整,毛刺变大;

(3)导致工件尺寸超差,制品不合格;

(4)造成模具刀口崩坏;

因而这就需要通过一种自动补偿技术,即使模芯受损,也要保证模芯入下模具深度为标准值。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长时间使用模芯受损的缺陷,能够自动补偿,保证模芯有足够的入模深度的一种砖塔冲床下死点自动补偿方法。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以下步骤:

A、 转塔冲床程序开始时,NC控制器的CMA程序录入不同板材的信息,并定义不同板材所对应模具模芯的磨损量Ⅰ,把磨损量Ⅰ作为变量Ⅰ传递给PLC控制器;

B、 PLC控制器接收变量Ⅰ,PLC控制器判断模具模芯使用次数,选择对应的模具模芯的磨损量Ⅱ,并根据磨损量Ⅱ判断是否需要下死点位置的自动补偿,在不需要补偿时,无变量回馈给NC控制器,下死点为原来正常值;在需要补偿时,把磨损量Ⅱ作为变量Ⅱ回馈给NC控制器,NC控制器接受变量Ⅱ,通过CMA程序中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新的下死点角度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计下死点角度位置的计算公式为:COSB=((L1+X)*(L1+X)+L2*L2-L3*L3)/(2*(L1+X)*L2),角度B即为新的下死点角度值,X为补偿值,L1是转塔冲床的冲头实际运动的直线长度,L2是转塔冲床的曲柄长度,L3是转塔冲床的连杆长度。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通过PLC对模具模芯使用次数的判断,对应的得到模具模芯的磨损量,再通过变量反馈给NC控制器的CMA程序计算出新的下死点角度位置,解决了因模具模芯磨损,模具模芯入下模具深度不足的问题,能够自动补偿磨损量,保证模芯有足够的入模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下死点角度位置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转塔冲床下死点自动补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C、 转塔冲床程序开始时,NC控制器的CMA程序录入不同板材的信息,并定义不同板材所对应模具模芯的磨损量Ⅰ,把磨损量Ⅰ作为变量Ⅰ传递给PLC控制器;

D、PLC控制器接收变量Ⅰ,PLC控制器判断模具模芯使用次数,选择对应的模具模芯的磨损量Ⅱ,并根据磨损量Ⅱ判断是否需要下死点位置的自动补偿,在不需要补偿时,无变量回馈给NC控制器,下死点为原来正常值;在需要补偿时,把磨损量Ⅱ作为变量Ⅱ回馈给NC控制器,NC控制器接受变量Ⅱ,通过CMA程序中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新的下死点角度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计下死点角度位置的计算公式为:COSB=((L1+X)*(L1+X)+L2*L2-L3*L3)/(2*(L1+X)*L2),角度B即为新的下死点角度值,X为补偿值,L1是转塔冲床的冲头实际运动的直线长度,L2是转塔冲床的曲柄长度,L3是转塔冲床的连杆长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