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用上坎门头装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796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用上坎门头装配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厢式电梯广泛运用于高层或多层建筑,便于人们上下楼层。在现有的电梯结构中,上坎门头在门机作用下完成开闭层门的动作。现有的上坎门头包括设有水平导轨的上坎板、与层门联动的门挂板,门挂板为两块且均通过滚轮可滑动地连接在滑轨上,单块门挂板上设有多个分置在滑轨上方和下方的滚轮,两门挂板间设有可相向靠拢或反向分离的联动组件以及相互锁定的钩舌组件,滚轮周缘面与轨道表面间设有匹配插置的凹槽和凸条,使得门挂板通过滚轮可活动地连接在上坎板上,既起到引导门挂板水平向平移的作用,还确保门挂板稳定挂接在上坎板上,为了滚轮能实现上述目的,在安装时,滚轮既要与门挂板固接,又要防止与轨道脱离,还要防止滚轮夹持轨道过紧而影响门挂板移动,减少磨损,所以在装配滚轮时,需要对滚轮、上坎板以及门挂板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精确定位,确保上坎门头正常使用,而现有装配方式存在较大误差,轨道与滚轮间间隙存在过大或过小的问题,影响上坎门头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用上坎门头装配设备,通过对上坎板、门挂板以及滚轮进行精确定位实现三者装配后满足连接牢固、滚动磨损小、安全可靠的要求。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电梯用上坎门头装配设备,包括机架,机架顶面设有支撑上坎板的安装平台,机架顶面位于安装平台两侧的前缘部和后缘部上设有分别定位上坎板、门挂板以及滚轮的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以及第三定位结构,使得滚轮定位在与上坎板的轨道间等高且预留有0.2mm-0.5mm纵向间隙的安装工位上。设备通过分别设置用于定位上坎板的第一定位结构、用于定位门挂板的第二定位结构以及用于固定滚轮的第三定位结构来确保上坎板、门挂板以及滚轮间的相对位置,进而使得滚轮在与轨道间预留纵向间隙的情况下与门挂板固接,既确保滚轮不会因与轨道间隙过大而导致两者脱轨,又能确保门挂板与上坎板安装后处于能精确固接层门的安装工位上,还能保证滚轮与轨道间不会因紧密贴合而发生严重磨损的情况,有效延长上坎门头使用寿命。每组滚轮为两个且分置在轨道两侧,纵向间隙是指一侧滚轮与轨道紧密贴合后另一侧滚轮与轨道对应面间的距离,也就是两滚轮与轨道对应面间距离之和,通过限定纵向间隙来降低磨损、确保滚轮与轨道间的凹槽和凸条卡置限位。在上坎板放置在安装平台后,导轨的长度方向为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横向,导轨的宽度方向为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纵向。当纵向间隙大于0.5mm时,门挂板在轨道上运动存在较大位移变量,对层门平稳开启存在影响,当纵向间隙小于0.2mm时,导致滚轮与轨道间摩擦力过大而增加两者间磨损,缩短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定位结构包括可纵向滑动地安装在前缘部上的活动板、设于活动板上且可分置在滚轮两侧的限位杆和定位杆,所述限位杆和定位杆通过在活动板上水平地相向摆动实现对滚轮夹持定位。活动板能带动限位杆和定位杆进行纵向整体移动,实现在闲置工位和定位工位间切换。限位杆和定位杆通过摆动抵触在滚轮的两侧,通过对滚轮夹持实现精确定位。摆动的限位杆和定位杆可以在上坎板放置后摆动至安装平台上方对滚轮进行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杆中部转动连接在前缘部上,一端与轮体气缸联动,使得另一端推挤滚轮朝向轨道运动,所述定位杆一端固接在转轴竖置的轮体电机上,另一端推挤滚轮背向轨道运动。轮体气缸通过驱动限位杆摆动实现对滚轮推挤,并使得滚轮具有朝向轨道贴紧运动的趋势,轮体电机通过与其转轴固接的定位杆推动滚轮,使得滚轮具有背向轨道运动的趋势,通过限位杆和定位杆的相对动作实现滚轮与轨道对应面间纵向间隙满足设计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沿前缘部横向等距设置的上坎定位组件,所述上坎定位组件包括沿前缘部横向分置的上坎定位气缸以及设于后缘部与安装平台衔接处且与上坎定位气缸对应的纵向挡板,所述上坎定位气缸朝向后缘部的伸缩端上设有一上坎抵触块,所述上坎抵触块呈l形,包括与上坎板侧壁抵触的竖向推挤面以及与上坎板顶面抵触的横向抵触面。上坎定位组件通过上坎定位气缸实现闲置工位和定位工位间切换,既方便从安装平台上拆装上坎板,还便于对安装平台上的上坎板进行竖向定位和纵向定位。在使用时,水平移动的上坎抵触块通过其上的竖向推挤面与纵向挡板配合夹持上坎板,实现上坎板纵向定位,上坎抵触块通过其下方的横向抵触面与安装平台配合夹持上坎板,实现上坎板竖向定位。由于轨道为横向布置,其上任一区段对滚轮具有同等的纵向限位作用,所以上坎定位组件可以不对上坎板进行横向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定位结构通过竖向定位组件、纵向定位组件以及横向定位组件实现沿轨道设置的两块门挂板分别定位。竖向定位组件、纵向定位组件以及横向定位组件至少具有两套且均分地用于定位各门挂板,门挂板通过第二定位结构进行竖向、横向以及纵向定位实现空间定位,确保门挂板与位于预设位置的滚轮固接后处于便于层门固接的精确工位上。

作为优选,所述纵向定位组件为若干组,且沿后缘部横向布置,所述纵向定位组件包括可纵向推动门挂板的纵推板、设于传动板上且驱动纵推板升降的第一竖向气缸、驱动传动板纵向平移的纵推气缸组以及l形支架,所述支架的横杆下方设有引导传动板的悬轨,纵推板被纵推气缸组和第一竖向气缸配合驱动并在闲置工位以及定位工位间切换。纵推板用于纵向推挤门挂板,使得设于门挂板靠近后缘部一侧的滚轮抵触在轨道上,实现门挂板纵向定位。传动板用于将纵推气缸组的驱动力传递至纵推板上,使得纵推板能在闲置工位和定位工位间切换,在纵推板与传动板间设置第一竖向气缸,使得纵推板在闲置工位和定位工位间切换时能顺利跨越上坎板边缘,确保纵推板顺利移动至方便上坎板拆卸的闲置工位。支架既起到悬挂承担传动板、第一竖向气缸以及纵推板重量的作用,还利用横杆下方的悬轨起到引导传动板水平移动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竖向定位组件包括设于纵推板底端侧壁且朝向安装工位水平向外延形成的隔板、与第一竖向气缸平行设置的第二竖向气缸以及设于第二竖向气缸下方伸缩端上的压块,隔板插入门挂板和上坎板间并与压块配合夹持定位门挂板。隔板在纵推气缸组和第一竖向气缸配合作用下运动至门挂板下方区域,并与受第二竖向气缸驱动的压块配合竖向夹紧门挂板,实现门挂板竖向定位。第二竖向气缸位于第一竖向气缸朝向安装平台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横向定位组件包括可竖向摆动地连接在后缘部两端且相向对称设置的横推气缸以及可竖向摆动地连接在后缘部中部的间隔件,所述横推气缸和间隔件通过对应的斜向气缸实现在与门挂板高度错位的闲置工位以及与门挂板高度齐平的定位工位间摆动切换。间隔件可在便于上坎板拆装的闲置工位以及两门挂板间的定位工位间切换,横推气缸可在便于上坎板拆装的闲置工位以及位于两门挂板背向侧的定位工位间切换,当间隔件和横推气缸均切换至定位工位后,横推气缸推动两门挂板沿轨道相向移动并加紧间隔件,实现门挂板横向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前缘部两端分别设置有横向布置的前导轨以及沿前导轨滑动的前导板,所述上坎定位组件以及位于前缘部两端的第三定位结构分别固接在对应的前导板上,所述后缘部两端分别设置有横向布置的后导轨以及沿后导轨滑动的后导板,所述横推气缸、位于后缘部两端的纵向定位组件和竖向定位组件分别固接在对应的后导板上,所述前导板与前缘部间、后导板与后缘部间均设有多级定位孔组。为了便于加工不同尺寸的上坎门头,机架顶面的前缘部和后缘部上设置了供定位结构共用的前导板和后导板,前导板和后导板根据代加工上坎门头规格来通过多级定位孔组调节具体位置,实现设备通用性,并为各定位结构提供稳定的定位支撑,防止因前导板或后导板可自由活动而导致定位结构定位失效的情况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以及第三定位结构在与安装平台竖向投影错位的闲置工位以及与安装平台竖向投影交叠的定位工位间切换运动,使得安装平台上方预留物料安置通道,所述安装平台上设有与上坎板底面匹配的定位支撑块。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以及第三定位结构均位于闲置工位时,安装平台上方会留出供上坎门头装入或拆离安装平台的物料安置通道,有效提高物料完成加工后取离成品以及置入待加工品的效率。支撑块既对上坎板起到竖向支撑作用,还能与上坎板底面轮廓匹配,起到水平向定位的作用。

本发明的突出有益效果:设备通过分别设置用于定位上坎板的第一定位结构、用于定位门挂板的第二定位结构以及用于固定滚轮的第三定位结构来确保上坎板、门挂板以及滚轮间的相对位置,进而使得滚轮在与轨道间预留纵向间隙的情况下与门挂板固接,既确保滚轮不会因与轨道间隙过大而导致两者脱轨,又能确保门挂板与上坎板安装后处于能精确固接层门的安装工位上,还能保证滚轮与轨道间不会因紧密贴合而发生严重磨损的情况,有效延长上坎门头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定位上坎门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后导板及其上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竖向定位组件和纵向定位组件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前导板及其上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安装平台,3、前缘部,4、后缘部,5、活动板,6、限位杆,7、定位杆,8、轮体气缸,9、轮体电机,10、上坎定位气缸,11、纵向挡板,12、上坎抵触块,13、纵推板,14、传动板,15、第一竖向气缸,16、纵推气缸组,17、支架,18、悬轨,19、隔板,20、第二竖向气缸,21、压块,22、横推气缸,23、间隔件,24、斜向气缸,25、前导板,26、后导板,27、轨道,28滚轮,29、门挂板,30、上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梯用上坎门头装配设备,由机架1、设于机架1顶面的安装平台2组成,机架1顶面位于安装平台2两侧的前缘部3和后缘部4上设有分别定位上坎板30、门挂板29以及滚轮28的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以及第三定位结构,使得滚轮28定位在与上坎板30的轨道27间等高且预留有0.2mm-0.5mm纵向间隙的安装工位上。

在使用时,第一定位结构用于固定上坎板30,第二定位结构用于固定门挂板29,第三定位结构用于固定滚轮28,使得上坎板30、门挂板29以及滚轮28被分别精确定位在预设相对位置,进而使得门挂板29通过滚轮28固接在上坎板30上,确保上坎门头在使用时,门挂板29与上坎板30分别固接在对应工位上,滚轮28始终与轨道27间留有纵向间隙。

在实际操作中,门挂板29上设有分置在轨道27两侧的第一轮体组和第二轮体组,在使用上坎门头装配设备装配前,位于轨道27一侧的第一轮体组会预先转动连接至门挂板29上,位于轨道27另一侧的第二轮体组可纵向活动地挂接在门挂板29上。完成滚轮28初步安装的门挂板29安装至平躺的上坎板30上方,由于第二轮体组可以纵向活动,使得第一轮体组和第二轮体组可增大间距以套置在轨道27两侧,以备上坎门头装配设备装配使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以及第三定位结构在与安装平台2竖向投影错位的闲置工位以及与安装平台2竖向投影交叠的定位工位间切换运动,使得安装平台2上方预留物料安置通道,所述安装平台2上设有与上坎板30底面匹配的定位支撑块。在装配过程中,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以及第三定位结构均位于闲置工位,使得安装平台2上方形成物料安置通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根据待加工上坎门头尺寸对前导板25和后导板26进行调节定位;

2.将上坎门头穿过物料安置通道并放置在安装平台2上,上坎板30的底部抵触在支撑块上;

3.通过上坎定位组件对上坎板30实施竖向及纵向定位,上坎抵触块12在上坎定位气缸10驱动下纵向移动至上坎板30边缘处,上坎抵触块12的竖向推挤面推动上坎板30纵向移动,并与纵向挡板11配合纵向夹紧上坎板30,与此同时,横向抵触面会随着上坎抵触块12纵向移动而与上坎板30顶面抵触,并与支撑块配合竖向夹紧上坎板30;

4.通过纵向定位组件对门挂板29进行纵向定位,通过竖向定位组件对门挂板29进行竖向定位;

5.将横推气缸22和间隔件23摆动至定位工位,横推气缸22相向推挤对应门挂板29,使得门挂板29沿轨道27相向移动并加紧间隔件23,实现门挂板29横向定位;

6.通过轮体气缸8驱动限位杆6摆动,使得第二轮体组抵触在轨道27上;

7.通过轮体电机9驱动定位杆7摆动,使得第二轮体组脱离轨道27并运动至满足预设纵向间隙的安装工位;

8.将第二轮体组可转动地定位固接在门挂板29上;

9.将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以及第三定位结构均恢复至闲置工位,拆卸完成安装的上坎门头,并为下次装配腾空安装平台2。

通过上述步骤实现上坎门头安装,滚轮28通过紧固件定位连接在门挂板29上,第二轮体组在装配前为松动连接状态,第二轮体组中的滚轮28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位置调节,通过本设备进行精确定位后,通过拧紧紧固件实现第二轮体组与门挂板29定位固接。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第三定位结构包括可纵向滑动地安装在前缘部3上的活动板5、设于活动板5上且可分置在滚轮28两侧的限位杆6和定位杆7,所述限位杆6和定位杆7通过在活动板5上水平地相向摆动实现对滚轮28夹持定位。所述限位杆6中部转动连接在前缘部3上,一端与轮体气缸8联动,使得另一端推挤滚轮28朝向轨道27运动,所述定位杆7一端固接在转轴竖置的轮体电机9上,另一端推挤滚轮28背向轨道27运动。为了确保滚轮28定位精度,第三定位结构通过限位杆6和定位杆7对滚轮28进行夹持定位。限位杆6和定位杆7均在水平面内摆动,不对滚轮28施加竖向作用力,方便滚轮28与门挂板29间通过紧固件固接。定位杆7与滚轮28周缘面间的抵触区域优选设置在滚轮28周缘面朝向轨道27一侧,限位杆6与滚轮28周缘面间的抵触区域优选设置在滚轮28周缘面背向轨道27一侧。活动板5可滑动地连接在前导板25上,两者间设有纵向滑轨和驱动气缸,通过限位杆6和定位杆7进行整体纵向移动来减小轮体气缸8和轮体电机9的运动幅度范围,既有效提高在闲置工位与定位工位间切换的速度,还有效缩短轮体气缸8的长度,提高设备空间利用效率。所述限位杆6和定位杆7的端部设有与滚轮28周缘面轮廓匹配的弧形凹槽,确保限位杆6和定位杆7在于滚轮28抵触时相对位置固定,进而配合伺服电机对滚轮28进行精确定位。第三定位结构的数量应该与第二轮体组中的滚轮28数量对应。

在生产中,通过控制轮体气缸8和轮体电机9精确驱动实现滚轮28精确定位,优选方案,轮体气缸8采用精度较低的驱动气缸,轮体电机9采用转动精度较高的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作用在滚轮28上的推动力大于轮体气缸8的驱动力。在对滚轮28进行定位时,滚轮28首先在轮体气缸8驱动下抵触在轨道27上,之后,轮体电机9驱动滚轮28克服轮体气缸8的作用力并使得滚轮28脱离轨道27,最后,滚轮28在轮体电机9带动下移动至预设安装工位。采用此结构后,对轮体气缸8的驱动精度要求较低,有效节约生产成本,并有效确保滚轮28定位精度,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高轮体气缸8的动作精度实现精确定位,也应视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沿前缘部3横向等距设置的上坎定位组件,所述上坎定位组件包括沿前缘部3横向分置的上坎定位气缸10以及设于后缘部4与安装平台2衔接处且与上坎定位气缸10对应的纵向挡板11,所述上坎定位气缸10朝向后缘部4的伸缩端上设有一上坎抵触块12,所述上坎抵触块12呈l形,包括与上坎板30侧壁抵触的竖向推挤面以及与上坎板30顶面抵触的横向抵触面。横向抵触面高度不高于上坎板30顶面高度,所述横向抵触面朝向上坎板30侧边缘向上弯折形成引导斜面,在上坎抵触块12进行纵向移动过程中,利于横向抵触面抵触在上坎板30顶面并对上坎板30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在实际操作中,所述上坎抵触块12可以为弹性材料制作,利用弹性材料的弹性回复力对上坎板30施加纵向和竖向作用力,确保上坎板30精确定位。上坎定位组件至少为两组,且沿前缘部3横向分置,纵向挡块数量至少为两块,且沿后缘部4横向分置。所述前导板25上设有引导上坎抵触块12纵向移动的纵向滑轨,有效消除上坎板30通过横向抵触面作用在上坎定位气缸10上的竖向作用力,确保上坎定位气缸10正常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第二定位结构通过竖向定位组件、纵向定位组件以及横向定位组件实现沿轨道27设置的两块门挂板29分别定位。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纵向定位组件为若干组,且沿后缘部4横向布置,每块门挂板29至少对应一组纵向定位组件,优选为每块门挂板29对应分置的两组纵向定位组件,使得门挂板29被平稳推挤。在实施定位工作的过程中。

所述纵向定位组件包括可纵向推动门挂板29的纵推板13、设于传动板14上且驱动纵推板13升降的第一竖向气缸15、驱动传动板14纵向平移的纵推气缸组16以及l形支架17,所述纵推气缸组16固接在支架17的竖杆上,所述支架17的横杆下方设有引导传动板14的悬轨18,纵推板13被纵推气缸组16和第一竖向气缸15配合驱动并在闲置工位以及定位工位间切换。所述竖向定位组件包括设于纵推板13底端侧壁且朝向安装工位水平向外延形成的隔板19、与第一竖向气缸15平行设置的第二竖向气缸20以及设于第二竖向气缸20下方伸缩端上的压块21,隔板19插入门挂板29和上坎板30间并与压块21配合夹持定位门挂板29。在使用时,纵向定位组件和竖向定位组件配合动作,尤其是在纵推气缸组16的控制上,所述纵推气缸组可以固接在支架的竖杆上,也可以水平固接在机架或后导板上。所述纵推气缸组包括首尾固接的第一纵推气缸以及第二纵推气缸。具体地,纵向定位组件处于闲置工位时,第一纵推气缸、第二纵推气缸和第一竖向气缸15均处于收缩状态,竖向定位组件处于闲置工位时,第二竖向气缸20处于收缩状态,在实施定位时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第一纵推气缸进行外伸,使得传动板14带动纵推板13、隔板19以及压块21移动至上坎板30上方区域,此时,纵推板13、隔板19以及压块21与门挂板29竖向投影错位设置;

2.第一竖向气缸15外伸,驱动纵推板13底端竖直向下越过门挂板29,并使得隔板19水平向投影位于门挂板29与上坎板30之间;

3.第二纵推气缸进行外伸,使得传动板14再次纵向移动,纵推板13与门挂板29侧壁抵触并配合第一轮体组与轨道27抵触实现门挂板29纵向定位,在此过程中,隔板19插入门挂板29与上坎板30间的空间内;

4.第二竖向气缸20外伸,压块21下降并挤压门挂板29顶面,压块21与隔板19配合实现门挂板29竖向定位。

通过上述步骤实现对门挂板29竖向定位和纵向定位(如图3所示)。在实施时,每块纵推板13底缘朝向安装工位侧延伸形成过块分置的隔板19,门挂板29的竖向位置以隔板19位置为准,因此,对第一竖向气缸15的外伸距离需要精确把握,所述压块21优选为弹性材质,既确保下压力,还能避免门挂板29因表面不平整导致而在压块21作用下过度压迫隔板19位置的情况发生。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横向定位组件包括可竖向摆动地连接在后缘部4两端且相向对称设置的横推气缸22以及可竖向摆动地连接在后缘部4中部的间隔件23,所述横推气缸22和间隔件23通过对应的斜向气缸24实现在与门挂板29高度错位的闲置工位以及与门挂板29高度齐平的定位工位间摆动切换。横推气缸22和间隔件23分别通过一摆杆转动连接在预设工位上,使得横推气缸22和间隔件23能在闲置工位和定位工位间切换。斜向气缸24伸缩端连接在对应摆杆上,实现摆杆在竖直面内摆动。间隔件23处于定位工位时,间隔件23与门挂板29的横向投影重叠,便于相向移动的门挂板29抵触夹持;横推气缸22处于定位工位时,横推气缸22与门挂板29的横向投影重叠,便于推动门挂板29相向靠拢。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前缘部3两端分别设置有横向布置的前导轨以及沿前导轨滑动的前导板25,所述上坎定位组件以及位于前缘部3两端的第三定位结构分别固接在对应的前导板25上(如图2所示),所述后缘部4两端分别设置有横向布置的后导轨以及沿后导轨滑动的后导板26,所述横推气缸22、位于后缘部4两端的纵向定位组件和竖向定位组件分别固接在对应的后导板26上(如图2所示),所述前导板25与前缘部3间、后导板26与后缘部4间均设有多级定位孔组。所述多级定位孔组包括横向呈直线设置的多个定位孔以及开设在后导板26或前导板25上的一个定位孔,后导板26或前导板25移动至预设工位后通过插销实现定位。所述纵向定位组件、竖向定位组件以及第三定位结构均为四组,通过将位于横向端部的纵向定位组件、竖向定位组件以及第三定位结构安装在对应前导板25或后导板26上,以满足不同横向长度门挂板29、不同间距滚轮28以及不同横向长度上坎板30的定位需求,均应视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