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钻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3085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钻子。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时,常常需要对待加工的零件进行钻孔作业,钻孔会用到旋转切削或旋转挤压的方式,在待加工零件上留下圆柱形孔洞。在现有技术中根据不同需求的钻孔口径需要匹配不同的转子直径,转子的大小常用固定尺寸,不同直径尺寸之间的钻孔工作时需进行更换相应型号的钻子,工作效率低。因此,本发明人在总结多年行业经验的情况下,发明了一种不用更换钻子,在小口径钻子外部直接安装大口径的钻子的钻子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钻子,以解决传统钻孔机根据不同钻孔孔径需求,需要来回更换不同钻子,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直径可调钻子,包括钻子固定座,所述钻子固定座连接第一钻子和调节钻子,所述第一钻子和调节钻子的外部均设有切削螺旋刃,所述调节钻子为内空圆柱结构,所述内空圆柱结构中设有成螺纹设置配合第一钻子的切削螺旋刃进行旋转安装的固定条。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钻子上部设有数个凸起固定块,所述钻子固定座设有配合凸起固定块旋紧的贯通槽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钻子上部设有第一横向通孔,所述调节钻子设有第二横向通孔,所述钻子固定座设有配合第一横向通孔和第二横向通孔锁定的第三横向通孔和锁定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钻子固定座外部设有U型固定条,所述U型固定条设有开孔用于固定锁定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钻子上部设有扭动手柄,所述扭动手柄包括夹持在调节钻子外围的固定环和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内空结构的直径不少于第一钻子的直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改进了传统钻子的结构,通过多个钻子进行同轴设置,套接在外层的钻子通过内空结构设置一个螺纹固定条,每个套接的调节钻子的螺纹固定条和上一层钻子的切削螺旋刃的螺纹状结构进行配合,可以选择拧紧,拧紧后每个钻子通过钻子固定座进行固定,并且在每个钻子和钻子固定件上均设有通孔,通过插入锁定螺钉,对每个组合起来的钻子进行固定,避免了钻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钻入孔内后,需要取出,常常需要对钻孔机进行反向转动来拔出钻子时,套接的钻子不会因为螺纹配合结构而旋转脱离。达到便捷调节钻子口径,安装方便,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结构示意图;

如图中所示:1-钻子固定座、2-第一钻子、3-调节钻子、4-U型固定条、11-锁定螺钉、31-扭动手柄、32-凸起固定块、33-固定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便于安装的钻子,包括钻子固定座1,所述钻子固定座连接第一钻子2和调节钻子3,所述第一钻子和调节钻子的外部均设有切削螺旋刃,所述调节钻子为内空圆柱结构,内空结构的直径不小于第一钻子切削螺旋刃的直径;所述内空圆柱结构中设有成螺纹设置配合第一钻子的切削螺旋刃进行旋转安装的固定条33。该结构抛弃了传统钻子需要拆下更换大直径钻子的方法,将大口径的钻子制作成内空圆柱结构,通过将螺纹布置的固定条设置成切削螺旋刃配合的结构,直接在安装时,使内部的钻子作为螺纹杆进行安装,安装方便、快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钻子上部设有数个凸起固定块32,所述钻子固定座设有配合凸起固定块旋紧的贯通槽道。凸起固定块配合固定底座上的贯通槽道,在调节钻子与第一钻子拧紧过程时,凸起固定块正好卡入贯通槽道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钻子上部设有第一横向通孔,所述调节钻子设有第二横向通孔,所述钻子固定座设有配合第一横向通孔和第二横向通孔锁定的第三横向通孔和锁定螺钉11。该机构在凸起固定块正好卡入贯通槽道内后,通过通孔和锁定螺钉的配合,让调节钻子和第一钻子拧紧后进行固定,避免左右不同方向旋转时,调节钻子从切削螺旋刃中转出。该机构对应于,实际钻孔作业工作中,在钻孔机利用钻子钻入孔内后,针对木材等非金属材质会将钻子卡住,难以拔出,操作者常常通过钻孔机上的反向转动按钮使钻子反向转动,让钻子钻出钻孔外,此时,通过锁定螺钉的固定,调节钻子就不会因为在螺纹反向转动时,被转出第一钻子外。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钻子固定座外部设有U型固定条4,所述U型固定条设有开孔用于固定锁定螺钉。U型固定条被使用在锁定螺钉的锁定杆安装时,使锁定杆,通过钻子固定座外部进行弧形固定,该结构让钻子在转动时,降低对锁定螺钉锁定帽的振动,起固定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钻子上部设有扭动手柄31,所述扭动手柄包括夹持在调节钻子外围的固定环和把手。扭动手柄可以便于调节钻子在安装和拆卸时,更加便捷和省力。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