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伺服液压系统的被动式四角调平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5965阅读:7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伺服液压系统的被动式四角调平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角调平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伺服液压系统的被动式四角调平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压机行业主要采用的调平方式是主动调平,既四个小的调平缸工作在位置模式下,顶住油压机滑块的四个角,只要使得四个油缸运行是同步的,就可以保证滑块是水平的,但是这种调平方式在压机加压过程中是无法起到作用的,因为主油缸的出力要远远大于调平油缸的出力,所以在没有力闭环的前提下,调平油缸是无法起到作用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伺服液压系统的被动式四角调平系统,采用四个完全相同,互不干扰的伺服油缸独立回路,及时通过控制系统对四个伺服油缸对应的伺服阀进行动态闭环调节,提高了压机的使用性能,可压制出高品质高精度的产品。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伺服液压系统的被动式四角调平系统,包括四组调平机构,每组所述调平机构包括一个伺服油缸,一个伺服阀,二个第一压力传感器,二个安全溢流阀,一个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一个单向阀和一个第一高压皮囊式蓄能器;所述伺服油缸安装内置式所述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安全溢流阀分别在所述伺服油缸的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上各设置一个,所述安全溢流阀的进油口、所述伺服油缸和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伺服阀的出油口相连,所述单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伺服阀的回油口相连,所述第一高压皮囊式蓄能器与所述伺服阀的进油口相连。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高压皮囊式蓄能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四组所述调平机构的所述伺服阀的进油口通过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高压皮囊式蓄能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恒压变量柱塞泵,四组所述调平机构的所述伺服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恒压变量柱塞泵。

进一步的,四组所述调平机构均与控制系统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力位双环算法,伺服阀设定虚拟轴模型时,虚拟轴有位置轴和力轴,算法先进,操作简单;

2、本实用新型采用四个完全相同,互不干扰的伺服油缸独立回路,及时通过控制系统对四个伺服油缸对应的伺服阀进行动态闭环调节,通过高精度压力传感器、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可以准确对四个伺服油缸的压力及位置进行扑捉,然后反馈于控制系统,运算后,动态进行闭环调节伺服阀,提高了压机的使用性能,可满足一些高端客户较高层次的工艺要求;

3、本实用新型采用恒压变量柱塞泵,在不同的压力等级下实现整个动作,需要的电机就会变小,达到节能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伺服阀的进油口连接高压皮囊式蓄能器,能够稳定伺服阀的进油口压力值,在流量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及时的进行补给,即过滤压力峰值,可压制出高品质高精度的产品。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高压皮囊式蓄能器与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伺服油缸,2、伺服阀,3、第一压力传感器,4、安全溢流阀,5、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6、单向阀,7、第一高压皮囊式蓄能器,8、第二高压皮囊式蓄能器,9、第二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所示,一种基于伺服液压系统的被动式四角调平系统,包括四组调平机构,每组所述调平机构包括一个伺服油缸1,一个伺服阀2,二个第一压力传感器3,二个安全溢流阀4,一个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5、一个单向阀6和一个第一高压皮囊式蓄能器7;所述伺服油缸1安装内置式所述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5,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3和所述安全溢流阀4分别在所述伺服油缸1的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上各设置一个,所述安全溢流阀4的进油口、所述伺服油缸1和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3均与所述伺服阀2的出油口相连,所述单向阀6的进油口与所述伺服阀2的回油口相连,所述第一高压皮囊式蓄能器7与所述伺服阀2的进油口相连。

进一步的,参见图2所示,还包括第二高压皮囊式蓄能器8和第二压力传感器9,四组所述调平机构的所述伺服阀2的进油口通过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9连接所述第二高压皮囊式蓄能器8。

进一步的,还包括恒压变量柱塞泵,四组所述调平机构的所述伺服阀2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恒压变量柱塞泵。

进一步的,四组所述调平机构均与控制系统相连。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