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元式出水的筒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3374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元式出水的筒夹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具机机床的零组件,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多元出水方式选择的筒夹。



背景技术:

筒夹是一种用来束紧刀具的零件,加上沟槽与孔洞使得冷却液经由中心出水或侧边出水时,可以藉由沟槽与孔洞喷出冷却液,达到冷却刀具的效果。

现有的筒夹,包含有一筒夹主体,该筒夹主体包含一外端面、一内端面与一刀具夹孔,该外端面与该内端面分别形成于该筒夹主体的两端面,该刀具夹孔系穿设于该筒夹主体的轴心位置,该刀具夹孔的周壁凹设有复数个出水沟,并各有一出水口于外端面,然而,该复数个出水沟与各出水口的形式单一,无法配合不同加工需求而由不同位置释出冷却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使得筒夹的出水形式具多元性,让使用者可以选择不同出水形式的筒夹。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元式出水的筒夹,包含有一筒夹主体,该筒夹主体于两端面形成一外端面与一内端面,该筒夹主体包含有一止水槽、一刀具夹孔、复数个剖沟与一出水部,其中该止水槽为环状设置于该筒夹主体的外周面,该止水槽靠近该筒夹主体的外端面;该刀具夹孔为贯通设置于该筒夹主体的轴心位置;该复数个剖沟设置于该刀具夹孔周壁并贯穿该筒夹主体的外周面,该复数个剖沟围绕于该筒夹主体的轴心等间距环状排列设置,该复数个剖沟的两端分别靠近该筒夹主体的止水槽与内端面,各剖沟靠近该止水槽的一端向两侧沿伸形成一剖槽;该出水部设置于该筒夹主体的外端面,且该出水部与各剖槽相连通。

进一步地,该出水部为复数组出水孔组,各出水孔组各包含两出水孔,各两出水孔为凹设于该外端面至相对应的所述剖槽。

进一步地,该出水部为复数个出水孔,各复数个出水孔为凹设于该外端面至相对应的所述剖槽,各复数个出水孔以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交错设置,该第一位置为该筒夹主体的外端面沿该刀具夹孔周缘至相对应的所述剖槽,该第二位置为该筒夹主体的外端面靠近该刀具夹孔周缘至相对应的所述剖槽。

进一步地,该出水部为复数个出水槽,各出水槽为凹设于该外端面至相对应的所述剖槽。

进一步地,该出水部为一出水槽,该出水槽为环状凹设于该外端面至各剖槽,而该出水槽与该刀具夹孔的周壁形成阶级状。

进一步地,该外端面的直径大于该筒夹主体外周面之直径,而形成一挡缘于该外端面。

进一步地,该复数个剖沟靠近内端面的一端形成一缩张孔。

进一步地,该筒夹主体靠近该内端面未达剖沟的一端外周面环设有一凹槽,该内端面至该凹槽段之外周面直径小于该筒夹主体其余段的外周面直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可达到的功效为增加筒夹出水形式的多元性,与增加使用者的选择,因各剖槽连设于相对应的该剖沟靠近该止水槽之一端向两侧延伸,且该出水部与各剖槽相连通,而可以选择具不同出水形式的出水部的筒夹,以配合不同加工作业的需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剖面图。

图3为本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外观图。

图4为本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外观图。

图5为本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外观图。

图6为装设有本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刀杆之立体外观图。

图7为装设有本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刀杆之立体分解图。

图8为装设有本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刀杆之侧视剖面图。

图9为本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实施状态图。

图10为本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之实施状态图。

图11为本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之实施状态图。

图12为本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之实施状态图。

【代表图之符号简单说明】

1A,1B,1C,1D筒夹主体 10外端面、12内端面、14挡缘、20止水槽、30刀具夹孔、40剖沟、42剖槽、44缩张孔、50出水部、50A出水孔、50B出水孔、50C出水槽、50D出水槽、60油压刀杆、70套筒、72挡面、74迫紧部、80止水环、90刀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新型为一种多元式出水之筒夹,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其包含有一筒夹主体1A,1B,1C,1D,该筒夹主体1A,1B,1C,1D于两端面形成一外端面10与一内端面12,该外端面10之直径略大于该筒夹主体1A,1B,1C,1D外周面之直径,而形成一挡缘14于该外端面10,该筒夹主体1A,1B,1C,1D包含有一止水槽20、一刀具夹孔30、复数个剖沟40与一出水部50。

其中,该止水槽20为环状设置于该筒夹主体1A,1B,1C,1D的外周面,该止水槽20靠近该筒夹主体1A,1B,1C,1D的外端面;该刀具夹孔30是贯通设置于该筒夹主体1A,1B,1C,1D的轴心位置;该复数个剖沟40设置于该刀具夹孔30周壁并贯穿该筒夹主体1A,1B,1C,1D的外周面,该复数个剖沟40围绕于该筒夹主体1A,1B,1C,1D的轴心等间距环状排列设置,该复数个剖沟40的两端分别靠近该筒夹主体1A,1B,1C,1D的止水槽20与内端面12,各剖沟40靠近该止水槽20的一端向两侧沿伸形成一剖槽42,而使各剖沟40形成一略呈T形之截面,该复数个剖沟40靠近该内端面12的一端形成一缩张孔44,较佳的是,该筒夹主体1A,1B,1C,1D靠近该内端面12未达剖沟40的一端外周面环设有一凹槽,该内端面12至该凹槽段的外周面直径小于该筒夹主体1A,1B,1C,1D其余段的外周面直径,以供方便置入刀杆中;该出水部50设置于该筒夹主体1A,1B,1C,1D之外端面,且该出水部50与复数个该剖槽42相连通,所述出水部50可以如以下四种形式。

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该筒夹主体1A的出水部50为复数组出水孔组,各出水孔组包含有两出水孔50A,各两出水孔50A为凹设于该外端面10至相对应的该剖槽42。

请参考图3所示,本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该筒夹主体1B的出水部50为复数个出水孔50B,各复数个出水孔50B为凹设于该外端面10至相对应的该剖槽42,各复数个出水孔50B以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交错设置,该第一位置为该筒夹主体1B之外端面10沿该刀具夹孔30周壁至相对应的该剖槽42,该第二位置为该筒夹主体1B的外端面10靠近该刀具夹孔30周缘至相对应的该剖槽42。

请参考图4所示,本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该筒夹主体1C的该出水部50为复数个出水槽50C,各出水槽50C为凹设于该外端面10沿刀具夹孔30周壁至相对应的该剖槽42。

请参考图5所示,本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该筒夹主体1D的该出水部50为一出水槽50D,该出水槽50D为环状凹设于该外端面10沿刀具夹孔30周壁至各剖槽42,而该出水槽50D与该刀具夹孔30的周壁形成阶级状。

请参阅图6至图8所示,本新型多元式出水的筒夹之装设位置与流程,以下以本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作说明:

一油压刀杆60容置一套筒70,该套筒70包含有一挡面72与一迫紧部74,该挡面72于该套筒70朝外之端面,该迫紧部74系穿设于该套筒70之轴心,以形成空间容置该筒夹主体1A及提供迫紧该筒夹主体1A,该筒夹主体之止水槽容设一止水环80,该止水环80可防止冷却液从该套筒70之迫紧部74与该筒夹主体1A之外周面之间向外渗出,该筒夹主体1A之刀具夹孔30容设一刀具90,最后该筒夹主体1A装入该套筒70后,该挡缘14与该套筒70之挡面72相接触,该止水环80抵于该套筒70之迫紧部74靠近该挡面72处。

请参阅图9至图12所示,依序为本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至第四较佳实施例之实施状态图,当冷却液从该油压刀杆60中心或侧边输至该筒夹主体1A,1B,1C,1D内端面12周围,冷却液输经该剖沟40的缩张孔44端沿该剖沟40至该剖槽42,再向两侧输送而填满各剖槽42,最后经出水部50喷出冷却液,部分渗漏于该套筒70与该筒夹主体1A,1B,1C,1D间的冷却液,因该筒夹主体1A,1B,1C,1D设有止水环80且抵于该套筒70而无法渗漏于外,借由各剖槽42连设于相对应的该剖沟40靠近止水槽20的一端且向两侧延伸,且各剖槽42与出水部50的连通,选择具不同形式的出水部50的筒夹而得到各式不同的出水形式,增加筒夹出水形式之多元性与选择性,进一步可以配合需由不同位置释出冷却液之不同加工需求。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