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体插入物的配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4357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轴体插入物的配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轴体插入物的配置装置。详细来说,涉及一种轴体插入物的配置装置,其能够将在分切生产线上使用的分隔件的可动盘或分切机的刀具等轴体插入物高效率且稳定地配置于轴体的所希望的位置,并且其向分切生产线安装的安装性优良。



背景技术:

现在,分切生产线正在被使用,该分切生产线将长条且宽度宽的片状的金属板沿长边方向连续地裁断成多条带板,同时对多条带板进行卷取加工。金属板根据金属线圈的用途而被裁断为规定的幅度,有时也存在从一张板上制作出十条以上的带板的情况。

在分切生产线中,金属板被进行分切加工,在成为多条带板之后被卷取机卷取。此时,利用设置在卷取机的前段的卷绕张力施加装置对带板施加卷绕张力,使绕卷中的带板坚硬,从而可靠地卷绕。

在该分切生产线上,对于被裁断成所希望的幅度的带板,为了防止相邻的带板彼此的接触,配置有被称为分隔件的部件。分隔件防止在分切生产线上流动的相邻的带板彼此的接触,有助于带板的稳定的通过。另外,其发挥抑制带板的边缘的损伤或弯折、保持加工后的带板的品质的作用。

分隔件由固定多个可动盘的部件构成,该可动盘将圆筒状的保持架和大致环状的分离盘一体化在具有一定长度的轴的外周面上。带板在被固定的可动盘彼此之间移动,由此,相邻的带板彼此的侧面不发生接触。

即,在使用分隔件时,相邻的分离盘彼此的距离按照带板的幅度设定。此外,可动盘的固定结构存在多种,但在近年,通过气胀轴式能够使轴的外周径扩缩从而固定可动盘的结构成为主流。

另外,保持架承担着将分离盘相对于轴的轴心以直角固定的作用、以及保护带板的底面使其不与轴直接接触的作用。分离盘是发挥使通过的带板彼此分隔的分隔壁的作用的部件。

分隔件例如配置于分切生产线的弯曲部的立起部(后段)、卷绕张力施加装置的前段和后段、以及重卷机的前段。分隔件在这些位置将相邻的带板分隔,有助于使带板稳定地通过。此外,弯曲部是吸收因带板的厚度而产生的带板的松弛的部分。另外,卷绕张力施加装置是用于在将带板卷取成卷状的重卷机进行卷取时施加张力的装置。

另外,在分切生产线上,设置有切割台,其具有将片状的金属板裁断成规定的幅度的金属带板的分切机(切割部)。分切机具有轴,轴上安装有刀具,刀具从上下夹持金属板从而将其切断成金属带板。

分切机与上述的可动盘同样地,在具有一定的长度的轴上固定有多个可动部件,该可动部件将圆筒状的保持架和大致环状的圆刀一体化。另外,作为分切机的另外的结构,也存在如下结构:在相邻的圆刀彼此之间插入被成为间隔件的部件,来对圆刀进行定位。

分切机的轴上的刀具的固定结构有各种,其中,存在利用液压来使轴的外周径扩缩从而固定保持架和圆刀的液压式扩缩轴。另外,在利用上述的间隔件对刀具进行定位的结构中,采用使间隔件或刀具的内周径与轴的外周径大致相同地向轴插入的结构等。

这里,在分切生产线上,按照用途,被加工的带板的幅度从几厘米左右到超过1米进行变更。即,在一天中的分切生产线的运转期间,要求加工多个种类的幅度不同的带板。

在被加工的带板的幅度发生变更的情况下,在分隔件上,需要按照对应的带板的幅度变更可动盘的位置。另外,在分切机上的利用液压式扩缩轴来固定刀具的结构中,也必须变更轴上的刀具的位置。此外,在使用间隔件和刀具的结构中,会进行将间隔件和刀具从轴上拆下并安装上新的组合的部件的这种作业。

此时,多个可动盘或刀具按照带板的幅度以均等的间隔配置。该轴上的配置作业或间隔件和刀具的出入的作业在以前通过手工作业进行,因此,在频繁地变更带板的幅度的情况下,会对分切生产线的加工效率造成较大影响。

在此背景下,存在能够自动地进行间隔件和刀具向分切机的轴(轴体)出入的配置装置,例如提出了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100中,如图10所示,在轴101上,将刀具102和间隔件103经由配置装置104而自动地出入配置。

配置装置104构成为能够沿着未图示的引导轨与轴101平行地移动。另外,在配置装置104中,升降部件107和推动臂108(推压部件)经由气缸105和活塞106而能够在轴101与引导轨之间伸缩。此外,配置装置104的水平方向的移动和升降部件107的铅垂方向的移动由未图示的伺服马达和气缸105控制。

这里,在专利文献1中,采用上述那样的、使间隔件或刀具的内周径与轴的外周径大致相同地向轴插入的结构,两者的尺寸误差为几十μm左右。

因此,在刀具102被插入轴101时,产生如图11所示的间隙109。此外,在装置100的使用对象的轴上,实际的间隙是几十μm左右,不过为了在图11中明确地示出间隙109的存在,将其扩大地进行表示。

由于存在该间隙109,所以存在如下问题:当推动臂108推压刀具102的侧面欲使其移动时,在移动的中途,刀具102抵于轴101而无法移动。

另外,在推动臂108所接触的多个位置的全部位置以均等的力推压刀具102的侧面来抑制向轴101的抵入这一方案在现实上难以做到。

因此,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100中,由于轴101与刀具102的曲率的不同,刀具102的负荷集中在轴101的外径部分的顶点(图11的负荷点o的位置)。并且,在存在间隙109的情况下,刀具102容易以负荷作用线s和与其在负荷点o处正交的线s′为中心地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摆动,该负荷作用线s是与其自重所作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且通过负荷点o。

根据上述的推测,在装置100中,如图12(a)和图12(b)所示,通过在其负荷作用线s的两侧的多个点,以安装于推动臂108的抵接部件110进行点接触状态推压刀具102,从而抑制以负荷点o为支点的左右方向的摆动。

此外,在装置100中,通过适当地选择接触点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从而使该接触点周围的转矩为0,能够抑制以负荷点o为中心的前后方向的摆动。

此外,更详细地说明,如图12(a)所示,抵接部件110与刀具102接触的接触位置在轴101的直径d的±0.3倍量的范围内,位于轴101的轴线c侧(参照图10)。即,在装置100中,在刀具102的y方向上,对于负荷点o,以点接触沿水平方向推压y方向的深度±0.3d的位置。

其结果是,在装置100中,使刀具102沿前后方向摆动的转矩以抵接部件110的接触点为中心相抵消(即,所述接触点处的转矩为0),能够抑制刀具102的前后方向的摆动。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装置100中,能够使刀具102和间隔件103沿与轴101的轴线c(参照图10)平行的方向顺畅地移动。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以外,在利用气胀轴式来固定可动盘的分隔件的结构之中,存在能够自动地将可动盘配置于规定的位置的配置装置。

在以该配置装置为对象的轴和可动盘之中,由于轴扩缩自如,因此嵌合的可动盘(保持架和分离盘)的内周径的大小相对于轴的外周径的大小而言,形成得大出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二。

因此,在推压可动盘使其移动时,因轴与可动盘之间的间隙的存在而造成的推抵不易发生。因此,在配置装置中,对于构成可动盘的分离盘的侧面,在该侧面的铅垂方向的大致中央的高度位置的两个点(相当于图12(a)的附图标记112所示的位置)进行面接触。

即,在将图12(a)所示的刀具102作为可动盘的“分离盘”的情况下,配置装置的抵接部对附图标记112所示的位置进行推压。在该配置装置中,认为附图标记112的位置是可动盘的重心的位置,通过推压重心的位置,从而抑制移动时的晃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398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851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这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和已有的可动盘的配置装置中,由于需要对以刀具的负荷点为基准的、铅垂方向上稍微靠近中央部的位置或分离盘的铅垂方向的中央部的位置进行推压,因此,在抵接部件(推动臂)来到目标高度位置之前需要走长的伸缩行程。

尤其是,在是推压分离盘(可动盘)的重心(铅垂方向的正中央的位置)的配置装置的情况下,从推压部件的等待位置的高度到分离盘的侧面的目标高度位置为止,存在30~40cm左右的长的伸缩行程。另外,具有推压部件的臂较大,构成为牢固的结构。

即,为了确保长的伸缩行程,难以使配置装置小型化。通常,可动盘的配置装置设置于分切生产线的分隔件的附近,配置装置无法小型化,因此,不得不在分隔件的上部或斜下部配置轴,设置位置受到限制。

尤其是,在可动盘的配置装置设置于分隔件的上部的情况下,工作人员难以透过分隔件对向其前方移动的带板的情况进行视觉确认,存在难以确认带板是否稳定地通过的缺陷。

另外,对于一个可动盘的配置需要长的伸缩行程,因此完成配置作业需要耗费时间。

另外,由于推压部件的伸缩行程长,所以伸缩的活塞容易偏斜。因此,即使用传感器等严格地控制推压部件的高度位置,也存在伴随着活塞的偏斜而产生“摇摆”,对可动盘的配置位置造成影响的情况。

另外,如果为了使活塞不弯曲而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则存在装置整体大型化的缺点。

此外,对于轴和可动盘,没有大小的规格标准,根据制造的公司,轴的轴径和可动盘的大小不同。因此,需要准备与轴的轴径或可动盘的直径配合的推压部件,缺乏通用性。

另外,与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同样地,存在上述那样的、在分切机用的液压式扩缩轴和固定安装于其上的刀具的保持架之间、或在分隔件用的气胀轴式的轴和可动盘的保持架之间存在间隙。因此,需要能够稳定地使刀具或可动盘移动的配置装置。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轴体插入物的配置装置,其能够将在分切生产线上使用的分隔件的可动盘或分切机的刀具等轴体插入物高效率且稳定地配置于轴体的所希望的位置,并且其向分切生产线安装的安装性优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轴体插入物的配置装置具备:扩缩轴,该扩缩轴配置于金属带板的分切生产线上的规定的位置,并且形成为筒状,在从长边方向侧观察的剖面上,所述扩缩轴的外周面自如地扩缩;保持架,该保持架具有能够与所述扩缩轴的外周面嵌合的内周径;环部件,该环部件由大致环状的薄板形成,并与所述保持架一体化;配置装置主体,该配置装置主体能够沿所述扩缩轴大致平行地移动;卡盘台座,该卡盘台座安装于所述配置装置主体的所述扩缩轴侧,并与气缸连接;活塞,该活塞形成为棒状,其一端与所述气缸连接,其另一端构成为能够向所述扩缩轴侧伸长;卡盘基部,该卡盘基部能够与所述卡盘台座嵌合,并且固定于所述活塞的另一端;以及卡盘前部,该卡盘前部设置于所述卡盘基部的与所述活塞相反的一侧,并且伴随着所述活塞的伸长而与所述保持架的外周面抵接,该卡盘前部的从所述扩缩轴的轴心方向观察的剖面形成为凹状。

这里,利用配置于金属带板的分切生产线上的规定的位置的扩缩轴,能够将扩缩轴作为安装保持架和与保持架一体化的环部件的支承体。此外,规定的位置是指,在分切生产线上的、例如分切机的上下切割部的上侧和下侧、弯曲部的后段、卷绕张力施加装置的前段和后段、以及重卷机的前段。

另外,扩缩轴形成为筒状,在从长边方向侧观察的剖面上,所述扩缩轴的外周面自如地扩缩,由此,能够将保持架和环部件在规定的位置固定。即,通过在将保持架和环部件配置于目标位置之后使外周面扩大,从而能够固定于该位置。另外,由于扩缩轴是筒状,所以例如能够构成为在内侧形成空气的导入通路,利用空气的出入使轴的外周面进行扩缩的这种气胀轴式的扩缩轴,或者构成为使轴成为双重构造并向内部施加液压使其膨胀的这种液压扩缩方式的轴。

另外,保持架具有能够与所述扩缩轴的外周面嵌合的内周径,由此,能够将保持架配置于扩缩轴上。另外,能够沿着扩缩轴改变保持架和环部件的位置。保持架例如成为将分离盘相对于轴的轴心以直角固定的部件、或是保护带板的底面使其不与轴直接接触的部件。此外,保持架的内周径形成得比扩缩轴的外周径大,在两者之间产生间隙。

另外,环部件由大致环状的薄板形成,并与保持架一体化,由此,环部件和保持架成为一个部件,通过推压环部件或保持架中的任意方,就能够使其沿轴移动。此外,这里所说的环部件是指例如分隔件中的分离盘或切割台中的圆刀等固定于保持架的部件。

另外,利用能够沿着扩缩轴大致平行地移动的配置装置主体、以及安装于配置装置主体的扩缩轴侧并与气缸连接的卡盘台座,能够构成为使卡盘台座沿着扩缩轴移动的结构。

另外,利用形成为棒状、一端与气缸连接、另一端构成为能够向扩缩轴侧伸长的活塞,能够构成为活塞在卡盘台座与扩缩轴之间移动的结构。

另外,利用能够与卡盘台座嵌合并且固定于活塞的另一端的卡盘基部,将卡盘台座作为基台的部件,使卡盘基部经由活塞在卡盘台座与扩缩轴之间移动。

另外,利用设置于所述卡盘基部的与所述活塞相反的一侧、并且伴随着所述活塞的伸长而与所述保持架的外周面抵接、其从所述扩缩轴的轴心方向观察的剖面形成为凹状的卡盘前部,能够与保持架的外周面接触并施加压力。其结果是,能够填补保持架的内周面与扩缩轴的外周面的间隙。即,能够使沿着保持架和环部件的扩缩轴的移动顺畅。另外,卡盘前部经由卡盘基部和卡盘台座而与配置装置主体相连,因此,能够以填补保持架的内周面与扩缩轴的外周面的间隙的状态,使保持架和环部件沿扩缩轴的轴心方向移动。此外,在使保持架和环部件移动的情况下,卡盘基部和卡盘前部与环部件的侧面(或保持架的侧面)抵接并使其移动。另外,卡盘前部的剖面通过形成为凹状,从而容易与保持架的外周面抵接。另外,在使保持架和环部件移动的情况下,容易保持与保持架的外周面接触并施加压力的状态地推压环部件的侧面来使其移动。此外,这里的卡盘前部与保持架的外周面接触并施加的压力是指从保持架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施加的压力。

另外,在构成为能够控制当卡盘前部与保持架的外周面抵接时施加于保持架的外周面的接触压力的情况下,能够施加适当的压力,能够使沿保持架和环部件的扩缩轴的移动更加顺畅。

另外,卡盘台座形成有槽部,所述槽部从卡盘台座起朝向扩缩轴笔直地形成,并且所述槽部的内周面与卡盘基部和卡盘前部这两个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抵接,当卡盘基部和卡盘前部一边沿着卡盘台座的槽部滑动一边伴随着活塞的伸缩移动的情况下,能够使伴随着活塞的移动的卡盘基部和卡盘前部的进退动作稳定化。

另外,当卡盘基部和卡盘前部在卡盘台座的槽部的范围内移动的情况下,能够使卡盘基部和卡盘前部的卡盘台座与扩缩轴之间的进退动作和沿着扩缩轴的移动稳定化。即,例如,卡盘基部和卡盘前部被维持为必然与卡盘台座的槽部接触的状态,因此,能够降低移动时的卡盘基部和卡盘前部的摇摆。其结果是,能够更加严密地配置环部件。

另外,卡盘前部在与保持架的外周面接触的位置具有滚子部,所述滚子部以沿着配置装置主体的移动方向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卡盘前部沿扩缩轴的平行的移动顺畅。即,在从卡盘前部与保持架的外周面接触开始,直到卡盘基部和卡盘前部与环部件的侧面接触为止的期间,伴随着卡盘前部的移动,与保持架的外周面接触的滚子部进行旋转,能够使卡盘前部顺畅地移动。

另外,在卡盘前部的与保持架的外周面接触的区域由低摩擦性的原材料形成的情况下,能够使卡盘前部沿扩缩轴的平行的移动顺畅。即,在从卡盘前部与保持架的外周面接触开始,直到卡盘基部和卡盘前部与环部件的侧面接触为止的期间,卡盘前部与保持架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变小,能够使卡盘前部顺畅地移动。

另外,卡盘前部形成有锥形部,在从与扩缩轴的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的剖面上,所述锥形部的厚度随着朝向与卡盘基部侧相反的一侧的方向而变小,在这种情况下,即,例如在从与扩缩轴的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的剖面上,对于环部件随着往端部方向去而厚度变薄的结构,卡盘前部容易进行面接触,能够使保持架和环部件沿扩缩轴的移动稳定化。此外,这里,提到了仅在卡盘前部形成锥形部的结构,但在卡盘前部和卡盘基部一体化的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在卡盘基部也形成锥形部的结构。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轴体插入物的配置装置具备:配置装置主体,该配置装置主体配置于金属带板的分切生产线上的规定的位置,并且能够沿扩缩轴大致平行地移动,所述扩缩轴能够对与环部件一体化的保持架进行固定;卡盘台座,该卡盘台座安装于所述配置装置主体的所述扩缩轴侧,并与气缸连接;活塞,该活塞形成为棒状,其一端与所述气缸连接,并且其另一端构成为能够向所述扩缩轴侧伸长;卡盘基部,该卡盘基部能够与所述卡盘台座嵌合,并且固定于所述活塞的另一端;以及卡盘前部,该卡盘前部设置于所述卡盘基部的与所述活塞相反的一侧,并且伴随着所述活塞的伸长而与所述保持架的外周面抵接,该卡盘前部的从所述扩缩轴的轴心方向观察的剖面形成为凹状。

这里,利用能够沿着扩缩轴大致平行地移动的配置装置主体、以及安装于配置装置主体的扩缩轴侧并与气缸连接的卡盘台座,能够构成为使卡盘台座沿着扩缩轴移动的结构体。

另外,利用形成为棒状、其一端与所述气缸连接并且其另一端构成为能够向所述扩缩轴侧伸长的活塞,能够构成为活塞在卡盘台座与扩缩轴之间移动的结构。

另外,利用能够与所述卡盘台座嵌合、并且固定于所述活塞的另一端的卡盘基部,将卡盘台座作为基台的部件,使卡盘基部经由活塞在卡盘台座与扩缩轴之间移动。

另外,利用设置于所述卡盘基部的与所述活塞相反的一侧、并且伴随着所述活塞的伸长而与所述保持架的外周面抵接、其从所述扩缩轴的轴心方向观察的剖面形成为凹状的卡盘前部,能够与保持架的外周面接触并施加压力。其结果是,能够填补保持架的内周面与扩缩轴的外周面的间隙。即,能够使保持架和环部件沿扩缩轴的移动顺畅。另外,卡盘前部经由卡盘基部和卡盘台座与配置装置主体相连,因此,能够以填补保持架的内周面与扩缩轴的外周面的间隙的状态使保持架和环部件沿着扩缩轴的轴心方向移动。此外,在使保持架和环部件移动的情况下,卡盘基部和卡盘前部与环部件的侧面(或保持架的侧面)抵接并使其移动。另外,卡盘前部的剖面通过形成为凹状,从而容易与保持架的外周面抵接。另外,在使保持架和环部件移动的情况下,构成为容易保持与保持架的外周面接触并施加压力的状态地推压环部件的侧面来使其移动的结构。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轴体插入物的配置装置能够将在分切生产线上使用的分隔件的可动盘或分切机的刀具等轴体插入物高效且稳定地配置于轴体的所希望的位置,并且向分切生产线安装的安装性优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分切生产线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的轴体插入物的配置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是从与扩缩轴的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的卡盘周围的概略图。

图4是从扩缩轴的轴心方向观察的卡盘周围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臂伸长、卡盘与保持架的外周面抵接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卡盘周围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7(a)是扩缩轴的概略图,图7(b)是表示长条键条的扩大状态的概略剖视图,图7(c)是表示长条键条的缩小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8(a)是表示卡盘的一例的侧视图,图8(b)是表示卡盘的其它例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卡盘的其它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0是表示以往的间隔件和刀具的配置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1是表示轴与刀具的间隙的概略剖视图。

图12是表示以往的间隔件和刀具的配置装置的推压部件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a)和概略侧视图(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金属带板的分切生产线的概略结构。分切生产线1具有:送出片状的金属板的开卷机2、设置有将金属板裁断成多个带板12的分切机3的切割台、对绕卷施加张力的卷绕张力施加装置4、以及将多个带板卷绕成卷状的重卷机5。

另外,分切生产线1具有弯曲部8,该弯曲部8吸收由于带板的板厚的差而产生的松弛。另外,分隔件11配置在分切生产线1的弯曲部8的后段、卷绕张力施加装置4的前段和后段、以及重卷机5的前段。

作为采用了本发明的轴体插入物的配置装置的一例的配置装置13如图2所示,具有分隔件14和分隔件配置部15。

分隔件14由扩缩轴16和可动盘构成,该可动盘由保持架17和分离盘18一体化。扩缩轴16经由旋转接头19和支承部20旋转自如地安装于支承台21。扩缩轴16随着通过的带板而旋转。此外,在图2中,为了使附图清楚明了,仅记载了一个可动盘,但在实际的装置中,按照带板的数量在扩缩轴上安装有多个可动盘。

另外,扩缩轴16在内部形成有压缩空气的导通路,并构成为利用未图示的压缩空气导入口使压缩空气自如地出入。通过压缩空气的出入,长条的键条进行扩缩,成为能够调节扩缩轴16的外周径的大小的结构。此外,扩缩轴16的详细的结构在后面叙述。

可动盘由保持架17和分离盘18构成。保持架17具有筒状的形状,是能够在其内周面侧安装扩缩轴16的部件。保持架17的外周面侧由聚氨酯等材料形成,主体部分由金属形成。

保持架17的内周径形成得比扩缩轴16的外周径大,在安装时,在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的间隙。此外,该间隙的大小根据保持架17和扩缩轴16的种类而不同,没有特别的限定,但通常情况下,保持架17(可动盘)的内周径比扩缩轴16的外周径的大小大10%到20%左右。

分离盘18具有由薄板的金属形成的大致环状的形状。另外,用构成保持架17的两个部件夹着一个分离盘18,并将接触位置用螺钉固定,成为保持架17和分离盘18一体化的结构。分离盘18在侧面观察时,固定于保持架18的大致中央的位置。另外,在侧面观察时,保持架17是稍微具有厚度的部件,而与此相比,分离盘18是厚度比保持架17小的部件。

另外,在扩缩轴16的端部附近设置有止动件49。止动件49是对配置前的多个可动盘进行推压从而在可动盘向扩缩轴16的左侧移动时对其移动进行限制的部件,成为多个可动盘被推到止动件49的位置处排列的状态。该状态为配置前的初始状态。

在扩缩轴16的外周径扩大时,可动盘(保持架17)在扩缩轴16上的其位置被固定。另外,在扩缩轴16的外周径缩小时,固定状态被解除,通过推压保持架17或分离盘18的侧面,从而能够使可动盘沿扩缩轴16在轴心方向上移动。

这里,扩缩轴不一定必须采用通过长条的键条进行扩缩从而能够调节扩缩轴的外周径的大小的这种结构。不过,为了使保持架17的固定和固定状态的解除变得容易,优选采用气胀轴式的扩缩轴。

如图2所示,分隔件配置部15是使解除了扩缩轴16的固定状态的可动盘移动的部件。分隔件配置部15具有滚珠丝杠22和臂23。臂23是与保持架17和分离盘18进行接触来使其移动的部件。

滚珠丝杠22与扩缩轴16大致平行地配置,经由轴承24而旋转自如地安装于支承台21。另外,滚珠丝杠22的全长比扩缩轴16的全长形成得长。滚珠丝杠22由伺服马达25赋予旋转力,通过自身的旋转来使臂23沿滚珠丝杠22移动(图2中的左右方向)。

臂23的移动距离能够通过伺服马达25以0.1mm的单位控制移动。另外,借助伺服马达25的臂23的移动能够利用已有的控制装置来设定移动模式。关于臂23的移动,例如通过使滚珠丝杠22旋转一周,从而臂23沿水平方向移动25mm,并通过控制滚珠丝杠22的旋转从而控制臂23沿滚珠丝杠22的移动。

臂23具有驱动部26、卡盘台座27和气缸28,所述驱动部26与滚珠丝杠22嵌合,通过滚珠丝杠的旋转而沿滚珠丝杠22移动,所述卡盘台座27安装于驱动部26,所述气缸28固定于卡盘台座26。另外,气缸28中安装有活塞29,活塞29在气缸28与扩缩轴16之间进行伸缩移动。

另外,臂23具有卡盘部30,所述卡盘部30与活塞29连接,能够与卡盘台座27嵌合。卡盘部30是由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的卡盘前部和卡盘基部一体化的部件,是与保持架17和分离盘18抵接的部分。

卡盘台座27是由金属形成的卡盘部30的支承部件,随着驱动部26沿滚珠丝杠22的移动而与驱动部26和气缸28成为一体地移动。

卡盘部30是臂23的部件之中配置于离扩缩轴16最近的位置的部件。卡盘部30随着活塞29的伸缩动作而相对于扩缩轴16接近或离开(图2中的上下方向)。另外,卡盘部30随着活塞29和驱动部26的移动而与保持架17的外周面、保持架17的侧面以及分离盘18的侧面抵接。

卡盘部30在铅垂方向上的高度位置由未图示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其经由气缸28的进退动作受到控制。另外,与借助上述伺服马达25的驱动部26沿滚珠丝杠22的移动的控制一并地,臂23的动作也设定有一定的模式。此外,这里所说的一定的模式是指在将可动盘按照带板的宽度而配置时的、一系列的流程的动作模式。

另外,卡盘部30在铅垂方向上的高度位置被设定为如下三个点,即:活塞29缩小的状态下的等待位置、后述的卡盘部30与保持架17的外周面抵接的接触位置、以及使全部的可动盘靠近扩缩轴16的一端时的最大伸长位置。

这里,臂23的水平方向的移动不一定必须利用滚珠丝杠22和伺服马达25来进行,只要是臂23能够沿扩缩轴16的轴心方向移动的结构就足够了。

另外,不一定必须是卡盘部30利用气缸28和活塞29进行升降的结构,只要卡盘部30能够相对于扩缩轴16接近或离开,能够与保持架17的外周面抵接就足够了。

另外,卡盘部30不一定必须形成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的卡盘前部和卡盘基部一体化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卡盘前部与卡盘基部由分别的部件形成并将它们连接的结构。另外,两部件既可以用同种的原材料形成,也可以根据部件而用不同的原材料形成。

另外,在图2所示的采用本发明的轴体插入物的配置装置的一例配置装置13中,在分隔件14的下方设置有分隔件配置部15,但本发明的结构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分隔件14的上方设置分隔件配置部15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仅仅是分隔件14和分隔件配置部15的位置关系的不同,而能够使可动盘沿扩缩轴16顺畅地移动这一点是相同的。另外,也可以在分隔件的斜下方设置分隔件配置部。不过,通过在分隔件14的下方设置分隔件配置部15,从而成为容易看到通过分切生产线的带板的流动的结构,工作人员容易进行生产线的确认工作,因此,优选在分隔件14的下方设置分隔件配置部15。

另外,图2所示的作为采用本发明的轴体插入物的配置装置的一例的配置装置13被记载作为分隔件的配置装置,但本发明的用途不限定于此,也能够适用于切割台的切割部(分切机)的配置。

更详细地说,将上述中作为分隔件14而进行说明的部件替换成设置于切割台的切割部,来配置配置装置13。切割部是通过上下一对来夹住片状的金属板并分切成规定宽度的带板的部件。切割部由具有一定的长度的液压式扩缩轴(相当于上述的“扩缩轴16”)以及固定在安装于扩缩轴的保持架上的圆刀(相当于上述的“保持架17”和“分离盘18”)构成。

即,在切割台的切割部,插入液压式扩缩轴的圆环状的保持架和圆刀按照带板的宽度适当地进行定位。另外,保持架和圆刀的内周径比液压式扩缩轴的外周径大,利用配置装置13来进行保持架和圆刀的沿轴的移动。

另外,配置装置13相对于切割部的配置位置只要是不与切割台的已有的部件干涉的位置即可,而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考虑将配置装置13设置在上部切割部的上方或下部切割部的下方。这样,作为采用了本发明的轴体插入物的配置装置的一例的配置装置13也能够适用于切割台的切割部中的沿液压式扩缩轴的保持架和圆刀的配置。此外,在本段落之后说明的配置装置13的卡盘部的结构、臂23相对于可动盘的动作在用于切割部的配置装置中也是相同的。

下面利用图3,说明卡盘部30及其周围部件的更详细的结构。如图3所示,在从与扩缩轴的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从下部开始朝向扩缩轴(未图示)侧地以滚珠丝杠22、驱动部26和气缸28、卡盘台座27的顺序配置有部件。另外,卡盘部30经由活塞29与气缸29连接。

在卡盘台座27中,沿铅垂方向形成有嵌合槽31,构成为卡盘部30的两侧面32与该嵌合槽31抵接并能够嵌合的结构。卡盘部30随着活塞29的伸缩动作,其两侧面32沿嵌合槽31滑动,在图3中的上下方向上进行进退动作。

另外,如上所述,卡盘部30在铅垂方向上的高度位置受到控制,在最为伸长的位置(最大伸长位置),卡盘部30的侧面也处于与嵌合槽31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即,卡盘部30的铅垂方向上的移动范围被限制在与嵌合槽31接触的范围内。其结果是,构成为在卡盘部30伸长时,卡盘部30也被卡盘台座27支承的结构,不易发生活塞29的偏斜,能够高精度地控制其移动。

另外,在使可动盘移动到规定的配置位置的情况下,卡盘部30上升到图3中虚线所示的附图标记30’的位置,卡盘部30的上端面的一部分与保持架17的附图标记33所示的位置抵接,并施加接触压力。由于该接触压力,扩缩轴与保持架17的间隙被填补。在图3的情况下,保持架17从下方被推起,成为其内周面推抵于扩缩轴的外周面的状态。

通过调整气缸28的气压,该卡盘部30与保持架17的外周面接触而施加的压力能够在0~0.4mpa的范围内调整。

另外,在气缸28上安装有三个传感器,利用这些传感器检测气缸28的位置,进行如下的动作。这三个传感器是:检测臂23的缩小位置的第一传感器、检测保持架17的接触位置的第二传感器和检测臂23的最大伸长位置(相当于推压保持架17的侧面的位置)的第三传感器。另外,第二传感器构成为使位置检测具有幅度,即使保持架17的高度有偏差或变化也能够进行接触。

图4和图5清楚地示出卡盘部30与保持架17的外周面的接触位置。如图4所示,在从扩缩轴16的轴心方向观察卡盘部30的情况下,卡盘部30的上部侧的端面成为大致v字形的形状34,在其中途设置有滚子35。

滚子35旋转自如地安装于卡盘部30。滚子35在保持架17的外周面的位置36进行抵接,是对保持架17施加接触压力的部分。如图5所示,在活塞29伸长、卡盘部30上升时,滚子35与保持架17的外周面的位置36抵接。此外,在图6中,示出了表示卡盘部30与保持架17和分离盘18的位置关系的概略立体图。

另外,在该滚子35与保持架17的外周面接触后,驱动部26沿滚珠丝杠22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卡盘部30以对保持架17的外周面施加接触压力的状态向分离盘18的侧面接近,从而卡盘部30的侧面进行抵接。

即,卡盘部30沿着扩缩轴16的轴心方向,从滚子35与保持架17的外周面接触的位置移动到与分离盘18的侧面接触的位置。图3中用附图标记t表示的两端箭头的部分是到卡盘部30与分离盘18的侧面接触为止的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在卡盘部30沿水平方向移动时,由于滚子35保持着与保持架17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因此,伴随着移动,沿着与卡盘部3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能够使卡盘部30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顺畅。

卡盘部30在与分离盘18的侧面37(参照图3)抵接之后,进一步在扩缩轴16的轴心方向上沿着进行方向前进,一边推压着分离盘18的侧面一边移动。可动盘由于该移动而沿着扩缩轴16移动。驱动部26(滚珠丝杠22的旋转)在预先设定的位置停止,活塞29进行伸缩,一个可动盘的配置完成。

卡盘部30的侧面所接触并推压的分离盘18的侧面37的位置也可以不是如在本发明的在先技术中所记载的、作为配置装置推压的位置那样的分离盘的特定位置。进一步来说,只要是能够与卡盘部30的侧面抵接的位置,则没有特别的限定。如上所述,由于卡盘部30与保持架17的外周面接触并一边施加压力一边推压分离盘18的侧面37,因此,不易产生因扩缩轴16的外周面与保持架17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而造成的咬入或松动。

另外,由于能够不限定分离盘18推压的位置地推压盘的端部侧的侧面,所以能够使卡盘部30的伸缩行程变短。例如,以往的配置装置的伸缩行程是30~40cm左右,能够变成其一半以下的伸缩行程。

这里,不一定必须要在卡盘台座27上沿铅垂方向形成有嵌合槽31。但是,通过使卡盘部沿嵌合槽滑动进行进退动作,从而能够使卡盘部的动作稳定化,因此,优选在卡盘台座27上沿铅垂方向形成有嵌合槽31。

另外,不一定形成为在卡盘部30的最大伸长位置卡盘部30的侧面成为与嵌合槽31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但是,优选形成为在卡盘部30的最大伸长位置成为卡盘部30的侧面与嵌合槽31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因为这样在卡盘部伸长时不易发生活塞的偏斜,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卡盘部对可动盘的推压和移动。

另外,卡盘部30与保持架17的外周面接触而施加的压力不一定必须在0~0.4mpa的范围内可调整。另外,压力的范围不必须限定于0~0.4mpa。但是,通过在该范围内调整压力,能够对保持架施加充分的压力,因此优选地,卡盘部30与保持架17的外周面接触而施加的压力在0~0.4mpa的范围内可调整。

另外,卡盘部30的上部侧的端面不一定必须成为大致v字形的形状34,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具有圆弧状的凹部的端面。另外,能够按照所使用的保持架和分离盘的大小适当地设定形状和凹部的凹陷程度。

另外,并不一定必须在卡盘部30上安装滚子35,只要构成为与保持架17的外周面接触时的摩擦小的结构就足够了。但是,从使卡盘部沿水平方向的移动更加顺畅的观点出发,优选在卡盘部30安装滚子35。

接下来,利用图7说明扩缩轴的详细的结构。作为采用本发明的轴体插入物的配置装置的一例的配置装置13可以使用能够利用压缩空气的出入调节外周径的气胀轴式的轴作为扩缩轴。

作为气胀轴式的轴,例如能够采用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56654号)中公开的扩缩轴,配置装置13的扩缩轴16的结构也相同。

如图7(a)所示,扩缩轴16与旋转接头19连接,并且与跟未图示的压缩空气供给源连结的压缩空气导入口38相连。另外,在扩缩轴16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长条的槽39,在该槽39的部分配置有长条键条40。长条键条40是利用压缩空气的出入而进行扩缩的部分,通过该部分的扩大,可动盘被固定。

长条的槽39和长条键条40形成为与扩缩轴16的长边方向的长大致相同程度的长度。另外,长条的槽39和长条键条40在扩缩轴16的外周面上以一定的间隔设置。即,在从短边方向侧观察扩缩轴16的情况下,成为在圆周上以一定间隔配置长条键条40的结构。

在长条键条40的内侧、即扩缩轴16的内部侧,如图7(b)所示,形成有与压缩空气导入口38连通的流体导通路41。流体导通路41进一步与流体导入口42和槽39连通,能够导入压缩空气。

长条键条40的底部侧由能够将槽39密封的弹性部件形成,通过压缩空气的出入,底部侧的倾斜面沿槽39的内侧面滑动,向扩缩轴16的外周表面突出。长条键条40的底部侧的倾斜面发生弹性变形,与槽39的内侧面紧密接触地被推压,由此,保持压缩空气的密闭。此时,如图7(b)所示,突出的长条键条40将保持架17的内周面向外侧方向推压,从而将可动盘固定。

另外,如图7(c)所示,在压缩空气放出时,长条键条40的底部侧的倾斜面由于弹性而恢复到原来的形状,长条键条40从扩缩轴16的外周面埋没,可动盘的固定状态被解除。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卡盘部的其它的实施方式。

利用图8,说明在卡盘部的侧面设置锥形部的结构。在上述的卡盘部30中,如图8(a)所示,分离盘18与侧面37接触的区域在从侧面看时是厚度不变的长方形的形状。

这里,已有的分离盘18的形状如图8(a)和图8(b)所示,在从侧面看时,成为端部侧43的厚度比中央侧44的厚度小的尖端细的形状。

因此,作为卡盘部的其它的实施方式,可以考虑具有如图8(b)所示的形状的卡盘部45。卡盘部45成为在从侧面看时以端部侧的厚度变小的方式设置有锥形部46的形状。通过设置锥形部46,卡盘部45成为更容易与分离盘18的侧面抵接的形状。

其结果是,能够使卡盘部45推压保持架17和分离盘18时的移动更加顺畅。此外,卡盘部45的除了设置锥形部46以外的部分是与上述的卡盘部30相同的结构。

利用图9,说明用低摩擦性的原材料形成卡盘部的端面的结构。如图9所示,在作为卡盘部的其它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卡盘部47中,不设置上述的滚子35,上部的端面的一部分48由例如氟树脂的低摩擦性的原材料形成。根据氟树脂的种类的不同,氟树脂的动摩擦系数为0.04~0.08左右,氟树脂是具有小的摩擦系数的材料。

因此,通过用氟树脂形成卡盘部47的上部的端面的一部分48,从而能够降低保持架17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即,在卡盘部47与保持架17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卡盘部47能够进一步降低向分离盘18的一方移动时产生的摩擦。此外,这里,列举用氟树脂形成卡盘部47的上部的端面的一部分48的结构的例子,但除此之外,也能够采用在卡盘部的上端面实施氟树脂涂层加工等的结构。

以下,说明采用了上述的轴体插入物的配置装置的一例的配置装置13的可动盘的移动的一系列的流程。

[配置变更前的准备工序]

首先,以对规定的带板的幅度的通板使用分隔件14的阶段作为工序的最初的阶段。此时,在分隔件14上,以按照带板的幅度的间隔配置有可动盘,并在相同位置被固定。

解除由扩缩轴16进行的固定,利用控制分隔件配置部15的控制装置,开始运行按照带板的幅度而设定的驱动程序。如图2所示,在臂23进行伸缩了的状态下,驱动部26在滚珠丝杠23的右侧端部(附图标记a所示的箭头的方向侧)等待。

接下来,活塞29伸长,卡盘部30伸长至最大伸长位置。在卡盘部30延伸至最大伸长位置的情况下,卡盘部30的前端侧的侧面能够与保持架17的侧面抵接。卡盘部30延伸到该最大伸长位置的状态由上述的第三传感器检测其位置,并进行动作。另外,卡盘部30位于比设置于扩缩轴的最右端的可动盘更靠右侧的位置。

并且,卡盘部30的侧面一边与保持架17的侧面抵接,一边向扩缩轴16的左侧端部(附图标记b所示的箭头的方向)移动。此时,配置于扩缩轴上的多个可动盘依次被相邻的部件从右侧抵接,成为一组地被推压移动至扩缩轴16的左侧端部的止动件49。前面的可动盘在止动件49的位置停止移动,多个可动盘成为固定地排列的状态,至此,配置变更前的准备工序完成。

[可动盘配置工序]

接下来,在多个可动盘的移动完成后,臂23缩小,驱动部26移动至滚珠丝杠22的左侧端部。当驱动部26来到滚珠丝杠22的左侧端部附近时,接着,活塞29伸长,在上述的第二传感器检测到卡盘部30伸长至与保持架17的外周面抵接的位置之后,驱动部26沿附图标记a的方向移动,卡盘部30的侧面与分离盘18的侧面37抵接。

卡盘部30以对保持架17的外周面施加压力的状态沿滚珠丝杠22移动,使一个可动盘移动至根据带板的幅度而设定的规定的配置位置。此时,成为一组的多个可动盘同时地向附图标记a的方向移动。

可动盘的配置位置、即驱动部26沿滚珠丝杠22的移动如上所述地由伺服马达25控制。以下进一步补足说明上述已经说明了的、经过配置变更前的准备工序之后的可动盘的配置动作。首先,作为前提,通过控制装置的设定,预先通过面板输入可动盘的放置位置的水平座标。卡盘部30和臂23沿着输入的水平座标进行移动。

臂23从移动至滚珠丝杠22的左侧端部的状态(卡盘部30从最大伸长的状态下降,在第一传感器的位置停止)向图2所示的右侧(附图标记a所示的箭头的方向)水平移动。并且,当来到多个可动盘中的位于最左侧的可动盘的下方时,臂23停止水平移动。向该位置的水平方向上的移动量由设定的水平座标控制。

并且,在水平方向的移动停止的位置,卡盘部30上升,卡盘部的伸长在与保持架17的外周面接触的位置停止。此外,该位置由上述的第二传感器检测高度位置,卡盘部30的上升停止。

卡盘部30与保持架17的外周面接触并维持推起的状态,与此同时臂23在水平方向上向右侧(附图标记a所示的箭头的方向)移动。臂23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由设定的水平座标控制,当来到所接触的可动盘应配置的位置时,水平方向的移动停止。接着,卡盘部30下降,在第一传感器的位置停止。重复进行此前的动作,来完成多个可动盘的配置。

在本配置装置13中,由于卡盘部30对保持架17的外周面施加接触压力,因此,保持架17的内周面与扩缩轴16的外周面的间隙被填补,能够使可动盘顺畅地移动。另外,在移动时,由于滚子25进行旋转,所以卡盘部30与保持架17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降低,能够使可动盘更加顺畅地移动。

在采用了本发明的轴体插入物的配置装置中,由于能够不限定可动盘的负荷点地推压并移动,所以能够缩短臂的伸缩行程。

其结果是,能够使配置装置小型化。例如,如上所述,能够在分隔件14的下部设置分隔件配置部15。伴随于此,工作人员容易通过视觉确认通过分切生产线的带板。另外,由于臂的伸缩行程短,所以能够缩短用于配置作业的时间。

另外,由于能够不被保持架和分离盘的大小所限定地进行使用,因此通用性高。另外,由于能够稳定地配置可动盘,所以能够提高装置和部件的维护性。

另外,在上述的内容中,以涉及分隔件的可动盘的装置为中心进行了记载,但采用本发明的轴体插入物的配置装置也能够适用于分切机的刀具在轴上的配置。在该情况下,配置装置对固定在安装于液压式扩缩轴的保持架上的圆刀并使其移动。基本的动作与分隔件的可动盘相同。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轴体插入物的配置装置能够高效率且稳定地将在分切生产线上使用的分隔件的可动盘或分切机的刀具等轴体插入物配置在轴体的所希望的位置,并且向分切生产线安装的安装性优良。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分切生产线

2开卷机

3分切机

4卷绕张力施加装置

5重卷机

8弯曲部

11分隔件

12带板

13配置装置

14分隔件

15分隔件配置部

16扩缩轴

17保持架

18分离盘

19旋转接头

20支承部

21支承台

22滚珠丝杠

23臂

24轴承

25伺服马达

26驱动部

27卡盘台座

28气缸

29活塞

30卡盘部

31嵌合槽

32卡盘部的两侧面

33保持架抵接的位置

34大致v字形的形状

35滚子

36保持架抵接的位置

37分离盘的侧面

38压缩空气导入口

39槽

40长条键条

41流体导通路

42流体导入口

43端部侧

44中央侧

45卡盘部

46锥形部

47卡盘部

48卡盘部的上部的端面的一部分

49止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