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热轧下游机架工作辊的周期内变步长窜辊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7338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针对热轧下游机架工作辊的周期内变步长窜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带钢轧制生产过程中,每一块轧件轧制完成后按照预定步长进行窜辊,达到正向或反向最大窜辊行程位置后上下工作辊窜辊方向均进行反向,以上下工作辊相重合的位置为起点,经过正向与反向最大窜辊行程位置各一次后再次回到上下工作辊相重合的位置为单个往复窜辊周期,其中,在单个往复窜辊周期内采用变化的窜辊步长进行窜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热轧下游机架工作辊的周期内变步长窜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化的窜辊步长从上下工作辊相重合的位置到窜辊正向与反向最大行程位置,窜辊步长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热轧下游机架工作辊的周期内变步长窜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化的窜辊步长通过初始行程、行程衰减函数、窜辊周期项和防重复项四个部分控制,窜辊操作的位置变化以正弦函数的形式实现;其中正弦函数的形式为:

li=L·F(t)·sin(i·B±C) (1)

其中,

F(t)=kt-1 (2)

其中:

i为轧制带钢的块数,单位为1;

li为轧制第i块带钢时的窜辊值,单位为mm;

L为初始行程,用来控制第一个往复窜辊周期的行程,单位为mm;

F(t)为行程衰减函数,用来控制窜辊行程的衰减速度,单位为1;

t为往复窜辊周期数,单位为1;

k为往复窜辊周期之间的行程衰减系数,单位为1;

B为窜辊周期项,用来控制窜辊周期数及每个窜辊周期内的轧制块数,单位为1;

C为防重复项,用来防止周期内窜辊值的重复,单位为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对热轧下游机架工作辊的周期内变步长窜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行程L取值范围为0mm~15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对热轧下游机架工作辊的周期内变步长窜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衰减函数F(t),其值域范围为(0.5,0.9)。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对热轧下游机架工作辊的周期内变步长窜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衰减系数k,其取值范围为(0.65,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对热轧下游机架工作辊的周期内变步长窜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窜辊周期数t,其取值范围为{2,3,4}。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对热轧下游机架工作辊的周期内变步长窜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窜辊周期项B,其取值范围为(0.1256,0.628)。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对热轧下游机架工作辊的周期内变步长窜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重复项C,其取值范围为(-B,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