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腕臂组装设备及其吊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63708阅读:5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腕臂组装设备及其吊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接触网悬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腕臂组装设备及其吊装方法。



背景技术:

截止2015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了1.9万公里,占据了世界高速铁路总运营里程的60%以上。中国高速铁路引领着全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现如今,中国的高速铁路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国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日常的养修维护作业显得格外重要。腕臂的组装是接触网施工中的重要一环,同时更是接触网研修维护的必备本领。

腕臂主要是一种支撑装置,它的下部通过棒式绝缘子和旋转腕臂底座固定在支柱上,上部也是通过棒式绝缘子与上底座固定在支柱上面,实现支撑接触网的作用。

目前我们在组装腕臂时主要采用的是平面组装方式,此方法需要及其熟练的组装经验,对于新入职人员和一般职工进行组装,很多的标准很难达到要求。经过比较筛选传统腕臂的组装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六点不足:一是占地面积大;二是工器具分散;三是紧固不方便且安装零部件有偏差;四是零部件方向容易装错;五是潜在危险性;六是腕臂磨损。

传统吊装腕臂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归纳为两种:

一是上下棒瓷绝缘子与腕臂本体分开吊装;这种操作模式,人员体力耗费大,且需要地面辅助人员与高空作业人员协同作业。同时,在高空需要完成的作业项目很多,不利于腕臂吊装的高效完成。

二是棒瓷绝缘子与腕臂一起吊装;这种操作模式,地面辅助人员拉绳时间长,体力耗费大。高空作业人员作业项目较为繁琐,不利于吊装的高效完成。

以上两种吊装模式,均需要高空吊装人员与地面辅助人员的高度配合,对于地面辅助人员体能要求较高,具有吊装过程复杂,效率低等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腕臂组装设备及其吊装方法,利用组装设备模拟接触网线路,整个组装过程利用腕臂本身的垂直重力作业,实现腕臂的空间组装。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腕臂组装设备,用于对腕臂进行组装,所述腕臂至少由平腕臂、斜腕臂和定位管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设备包括左底座、可移动三脚架和右底座,所述左底座和所述右底座的下方布置有水平滑道,所述左、右底座可在所述水平滑道上滑动,所述可移动三脚架设置在所述左、右底座之间且与所述水平滑道构成滑动配合;所述可移动三脚架和所述右底座上具有用于支撑固定所述平腕臂的支撑件,所述左底座具有用于支撑固定所述斜腕臂一端的支撑件,所述右底座还具有用于支撑固定所述定位管的支撑件。

所述可移动三脚架的所述支撑件为直钢筋,所述右底座的所述支撑件为上开口u型环,所述直钢筋和所述上开口u型环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平腕臂的一端可被所述直钢筋穿过,所述平腕臂的另一端可套入所述上开口u型环之中实现支撑固定。

所述左底座的所述支撑件为封口u型环,所述封口u型环由一u型环和对所述u型环的开口进行封口的直钢筋构成,所述斜腕臂的一端可套入所述封口u型环内实现支撑固定。

所述右底座上用于支撑固定所述定位管的支撑件为下开口u型环,所述定位管的一端可套入所述下开口u型环中实现支撑固定。

所述可移动三脚架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水平滑道相贴合的直角贴片,所述可移动三脚架通过所述直角贴片与所述水平滑道构成滑动配合。

一种涉及上述的腕臂组装设备的吊装方法,将平腕臂的一端固定在可移动三脚架的直钢筋上,另一端固定在右底座的上开口u型环中;将斜腕臂的一端与左底座的封口u型环相连接固定,所述斜腕臂的另一端通过双套筒连接器与所述平腕臂相连接;将定位管的一端固定在右底座的下开口u型环中,另一端通过定位环与所述斜腕臂相连接;将组装好的所述平腕臂、所述斜腕臂和所述定位管所构成的腕臂进行吊装。

在所述平腕臂上设置套管单耳和承力索底座;在所述斜腕臂上设置双耳套筒;在所述定位管上设置防风拉线定位环和斜拉线定位钩。

本发明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作业区段相对集中,仅仅需要小范围活动,工机具集中使用,零部件紧固方便且准确,腕臂度量准确,大幅度降低组装的时间,提高了组装成功率,设备稳定性高,低磨损(不用来回挪动腕臂),造价低,推广便利;可广阔应用于接触网腕臂组装、吊装的实训;在组装准确性、组装标准性、组装时间方面都取得较大的突破;简化了作业模式,减少了高空作业人员的作业项目,同时,降低了地面辅助人员的体力消耗,便于高空人员与地面辅助人员的高效协同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2所示,图中标号1-20分别表示为:左底座1、可移动三脚架2、右底座3、水平滑道4、直钢筋5、封口u型环6、直钢筋7、直角贴片8、上开口u型环9、下开口u型环10、平腕臂11、斜腕臂12、定位管13、双耳套筒14、套管单耳15、双套筒连接器16、承力索底座17、定位环18、防风拉线定位环19、斜拉线定位钩20。

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腕臂组装设备实现将腕臂的平面组装流程转换为腕臂的空间组装流程,改善了容易装错,组装时间长等缺点,尤其对于一般职工进行腕臂组装时,有很大的突破空间。

如图1所示,腕臂组装设备的主体包括左底座1、可移动三脚架2和右底座3。在左底座1上设置有作为斜腕臂稳定结构的封口u型环6,该封口u型环6的形状、大小与斜腕臂的形状、大小相吻合适配,封口u型环6的封口由直钢筋5完成。在可移动三脚架2的顶部设置有作为平腕臂稳定结构一部分的直钢筋7,直钢筋7的外轮廓尺寸与平腕臂上所开设的连接孔的孔径相吻合适配。在右底座3的上半部设置有作为平腕臂稳定结构另一部分的上开口u型环9,该上开口u型环9的形状、大小与平腕臂的形状、大小相吻合适配;在上开口u型环9的下方设置有作为定位管稳定结构的下开口u型环10,该下开口u型环10的形状、大小与定位管的形状、大小相吻合适配。通过设置在左底座1、可移动三脚架2以及右底座3上的各支撑件可模拟接触网线路的空间位置对整体腕臂结构进行有效的固定支撑,并使腕臂结构悬挂在空间范围之中,极大程度的减少了腕臂本体的磨耗。

如图1所示,左底座1、可移动三脚架2和右底座3均布置在水平滑道4之上并均与水平滑道4构成滑动配合,使得三者均可在水平滑道4上滑动。左底座1和右底座3可通过榫槽配合或轮轨配合等各种方式与水平滑道4构成滑动配合,而可移动三脚架2则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两块直角贴片8与水平滑道4相贴合,从而实现可移动三脚架2与水平滑道4之间的滑动配合。之所以将左底座1、可移动三脚架2和右底座3布置在水平滑道4上是为了平、斜腕臂可自适应性调整空间位置。具体而言,左底座1可以根据斜腕臂结构参数以及双套管连接器限定平、斜腕臂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在水平滑道4上滑移,实现斜腕臂空间结构的调整;可移动三脚架2可根据平腕臂几何参数在水平滑道4上滑移,调整平腕臂的空间位置,从而实现了平、斜腕臂空间位置自适应性的调整。

总的来说,本实施例中的腕臂组装设备包括腕臂主体稳定部分和腕臂调整部分,其中腕臂主体稳定部分可对平、斜腕臂的空间立体支撑,腕臂调整部分可自适应性的调整平、斜腕臂空间位置,模拟接触网线路,并利用腕臂本身的垂直重力作业,实现腕臂的空间组装。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好腕臂组装材料、所需工具以及本实施例中的组装设备;

2)如图2所示,将平腕臂11的一端所开设的连接孔穿过直钢筋7,另一端支撑在上开口u型环9上,从而使得平腕臂11被固定支撑在可移动三脚架2与右底座3之间;将斜腕臂12一端设置与封口u型环6相连接固定,另一端通过双套筒连接器16与平腕臂11相连接;将定位管10的一端支撑在下开口u型环10上,另一端通过定位环18与斜腕臂12相连接,从而实现腕臂整体的组装。当需要调整平腕臂11和斜腕臂12之间的相对位置时,可滑动左底座1。当需要调整平腕臂的空间位置时,可滑动可移动三脚架2。在组装过程中,检查各穿孔是否有卡滞现象。

3)将双耳套筒14、套管单耳15、承力索底座17、防风拉线定位环19、斜拉线定位钩20依次套在平腕臂11、斜腕臂管12和定位管13上,这些零部件都是腕臂在使用时所需的功能部件。

4)检查各零部件是否自然垂直,没有倾斜。

5)利用力矩扳手依次对各零部件进行紧固,组装完成。

6)将组装好腕臂直接进行吊装。

利用本实施例中的腕臂设备组装腕臂,在空间平面组装,直接模拟接触网线路,整个组装过程利用垂直重力作业,避免出现零部件装斜。当腕臂在自然状态树立时进行组装,组装过程自然,组装完成后的状态即为接触网线路上状态。而目前的平面组装也叫地面组装,就是指腕臂组装时在地面组装,组装过程所看到的时实物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没有薄厚、宽窄、倾斜等概念,组装过程不能直观的看出组装后能否适用接触网线路,对组装者的经验要求较高。

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故在此不一一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