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涨圈工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78636阅读:9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弹性涨圈工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弹性胀圈品种较多,主要用来加工各类军工产品的中身管、中筒等零件,其制造质量直接影响着后续产品的加工质量与性能。弹性胀圈属薄壁多槽口零件,在冷/热加丁过程中,由于存在着各种应力和工件装夹不当等因素,使弹性胀圈加工变形严重,废品率高达70%~80%。生产厂家往往采用“投五保一”的生产方式,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了原加工工艺与操作方法所带来的质量隐患,能够较好地消除淬火变形、机加应力变形及装夹变形,从而保证了零件的加工质量的弹性涨圈工件加工方法。

本发明弹性涨圈工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粗车,粗车各部,左端4mm处的外圆加工到要求尺寸,做后续加工压台,其余各留量2mm~3mm;

第二步,热处理,调质225~285hb,要求组织均匀,晶粒细化,并消除应力;

第三步,精车,精车各部,车左端4mm处外圆尺至要求尺寸,以备磨内孔时装夹用,右端外圆留磨量0.6mm-0.8mm,槽车到尺寸,内孔留量0.5mm-0.6mm,清根槽,锥度孔留磨量0.6mm-0.8mm,长度留量0.8mm-1.2mm,并将余量放在左端4mm处;

第四步,划线:划孔及槽线;

第五步,加工中心,上分度头,钻孔,并铣槽,注意破口处应留2mm不铣通,其余铣到尺寸,要求孔、槽同心,圆周均布,且形位和尺寸精度一致;

第六步,热处理,淬火40—45hrc,喷砂,氧化,热处理时除了保证工艺参数合理外,同时应正确使用淬火辅具;

第七步,热处理,人工时效;

第八步,工具磨,将槽口切开,要求槽口与槽口对称分布,同时应间断切削,防过热;

第九步,钳,用锡焊接槽口处,要焊牢,并轻轻敲击,听其声音是否有回音,如果沙而无回音,就是没焊牢,必须重焊;

第十步,平磨:检查焊接是否牢靠,确认后,磨两端面,见光即可;

第十一步,内圆磨,确认焊牢后,磨内孔以及锥孔,留精磨量0.15mm-0.2mm,采,用花盘装夹,压板夹持左端4mm大外圆处工艺压台,进给量不应过大以免过热变形,采用芯轴检查锥度,接触面应达90%以上;

第十二步,外圆磨,确认焊牢后,采用芯轴装夹,同时磨外圆留精磨量0.15mm-0.2mm,夹持力不可太大,否则焊接处胀开变形;

第十三步,热处理,人工时效;

第十四步,平磨,检查焊接是否牢靠,确认后,磨两端面,见光即可;

第十五步,内圆磨,确认焊牢后,磨内孔和锥孔,装夹采用花盘,压板夹持左端4mm大外圆处,进给量不应过大以免过热变形,采用芯轴检查锥度,接触面应达90%以上;

第十六步,外圆磨,确认焊牢后,采用芯轴装夹,同时磨外圆,夹持力不可太大,否则焊接处胀开变形;

第十七步,线切割,校正内孔,切去下端压台,保证外圆尺寸;

第十八步,钳:配合工序第九步至第十七步,检查焊牢与否,对于以上工序若焊接不牢,需及时进行重焊,并从第九步重新加工,以消除变形和误差,检查外圆磨焊口质量,并清理所有的棱角,上防锈油待装。

本发明解决了原加工工艺与操作方法所带来的质量隐患,能够较好地消除淬火变形、机加应力变形及装夹变形,从而保证了零件的加工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弹性涨圈工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粗车,粗车各部,左端4mm处的外圆加工到要求尺寸,做后续加工压台,其余各留量2mm~3mm;

第二步,热处理,调质225~285hb,要求组织均匀,晶粒细化,并消除应力;

第三步,精车,精车各部,车左端4mm处外圆尺至要求尺寸,以备磨内孔时装夹用,右端外圆留磨量0.6mm-0.8mm,槽车到尺寸,内孔留量0.5mm-0.6mm,清根槽,锥度孔留磨量0.6mm-0.8mm,长度留量0.8mm-1.2mm,并将余量放在左端4mm处;

第四步,划线:划孔及槽线;

第五步,加工中心,上分度头,钻孔,并铣槽,注意破口处应留2mm不铣通,其余铣到尺寸,要求孔、槽同心,圆周均布,且形位和尺寸精度一致;

第六步,热处理,淬火40—45hrc,喷砂,氧化,热处理时除了保证工艺参数合理外,同时应正确使用淬火辅具;

第七步,热处理,人工时效;

第八步,工具磨,将槽口切开,要求槽口与槽口对称分布,同时应间断切削,防过热;

第九步,钳,用锡焊接槽口处,要焊牢,并轻轻敲击,听其声音是否有回音,如果沙而无回音,就是没焊牢,必须重焊;

第十步,平磨:检查焊接是否牢靠,确认后,磨两端面,见光即可;

第十一步,内圆磨,确认焊牢后,磨内孔以及锥孔,留精磨量0.15mm-0.2mm,采,用花盘装夹,压板夹持左端4mm大外圆处工艺压台,进给量不应过大以免过热变形,采用芯轴检查锥度,接触面应达90%以上;

第十二步,外圆磨,确认焊牢后,采用芯轴装夹,同时磨外圆留精磨量0.15mm-0.2mm,夹持力不可太大,否则焊接处胀开变形;

第十三步,热处理,人工时效;

第十四步,平磨,检查焊接是否牢靠,确认后,磨两端面,见光即可;

第十五步,内圆磨,确认焊牢后,磨内孔和锥孔,装夹采用花盘,压板夹持左端4mm大外圆处,进给量不应过大以免过热变形,采用芯轴检查锥度,接触面应达90%以上;

第十六步,外圆磨,确认焊牢后,采用芯轴装夹,同时磨外圆,夹持力不可太大,否则焊接处胀开变形;

第十七步,线切割,校正内孔,切去下端压台,保证外圆尺寸;

第十八步,钳:配合工序第九步至第十七步,检查焊牢与否,对于以上工序若焊接不牢,需及时进行重焊,并从第九步重新加工,以消除变形和误差,检查外圆磨焊口质量,并清理所有的棱角,上防锈油待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弹性涨圈工件加工方法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弹性涨圈工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粗车,粗车各部,左端4mm处的外圆加工到要求尺寸,做后续加工压台,其余各留量2mm~3mm;热处理,调质225~285HB,要求组织均匀,晶粒细化,并消除应力;精车,精车各部,车左端4mm处外圆尺至要求尺寸,以备磨内孔时装夹用,右端外圆留磨量0.6mm‑0.8mm,槽车到尺寸,内孔留量0.5mm‑0.6mm,清根槽,锥度孔留磨量0.6mm‑0.8mm,长度留量0.8mm‑1.2mm,并将余量放在左端4mm处;划线:划孔及槽线;本发明解决了原加工工艺与操作方法所带来的质量隐患,能够较好地消除淬火变形、机加应力变形及装夹变形,从而保证了零件的加工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张淑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启源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16
技术公布日:2018.03.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