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组合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7007发布日期:2019-07-10 10:4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工位组合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工位组合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模式逐步被中小批量生产模式所取代,机械制造系统欲适应这种变化需具备较高的柔性。国外己把柔性制造系统作为开发新产品的有效手段,并将其作为机械制造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柔性化的着眼点主要在机床和工装两个方面,组合夹具是工装柔性化的重点。组合夹具是一种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很高的工艺装备,它是由一套预先制造好的各种不同形状、不同规格、不同尺寸、具有完全互换性的标准元件和组合件,按工件的加工要求组装而成的夹具。它可以拆卸、清洗,并可重新组装成新的夹具,其应用非常普遍,尤其适合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由于组合夹具的平均设计和组装时间是专用夹具所花时间的5%-20%,可以认为组合夹具是柔性夹具的代名词。组合夹具有多种形式,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43梭针床的多工位组合夹具就是其中一种。该组合夹具可以在不重新组合安装的前提下,将工件移位,加工工件的所有加工面及其沟槽、螺孔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一种多工位组合夹具,从而利用多工位组合夹具以减少机床的调节次数,解决多加工面的累积误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工位组合夹具,包括第一定位面、第二定位面、第三定位面、第四定位面、第五定位面、第六定位面以及底面;还包括在其一侧配备的第一紧固件、第四紧固件,在其上侧配备的第二紧固件、第三紧固件,在其左侧配备的第五紧固件;在夹具表面自右至左形成外平面工位、θ斜面工位、外垂直面工位、β斜面工位;

所述外平面工位以外垂直面为基准面,且与第一定位面用第一螺栓通过第一螺孔压紧形成;

所述θ斜面工位以外垂直面为基准面,且与第二定位面用第二螺栓通过第二紧固件压紧形成;

所述外垂直面工位以平行面为基准面,且与第三定位面用第三螺栓通过第三紧固件压紧形成;

所述β斜面工位以外平面为基准面,且与第四定位面用第四螺栓通过第四紧固件、用第五螺栓通过第六紧固件、用第六螺栓通过第五紧固件联合压紧形成;

所述底面与第一定位面、第三定位面、第六定位面垂直,而与第四定位面成(β-90°)角。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工位组合夹具简图。

其中:第一定位面9、第一螺孔10、第一配合角θ1、第二定位面11、第二螺孔12、第二配合角θ2、第三定位面13、第三螺孔14、第三配合角θ3、第四配合角θ4、第四定位面15、第五定位面16、第六定位面17、第四螺孔18、第五螺孔35、第六螺孔19、底面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参见附图1: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工位组合夹具,包括第一定位面9、第一螺孔10、第一配合角θ1、第二定位面11、第二螺孔12、第二配合角θ2、第三定位面13、第三螺孔14、第三配合角θ3、第四配合角θ4、第四定位面15、第五定位面16、第六定位面17、第四螺孔18、第五螺孔19、第六螺孔35、第五配合角θ5、底面20。所述多工位,是指该组合夹具存在一个以上的工位,每个工位以被加工面署名,自右至左,包括外平面工位、θ斜面工位、外垂直面工位、β斜面工位,类同地,α斜面工位、γ斜面工位及其他工位不重复说明。

在外平面工位上,以外垂直面1为基准面且与第一定位面9用第一螺栓21通过第一螺孔10压紧,加工外平面3,第一配合角θ1是该外平面工位上的辅助定位面与其他面之间的夹角;类同地,在θ斜面工位上,以外垂直面1为基准面且与第二定位面11用第二螺栓22通过第二紧固件23压紧,加工θ斜面4,第二配合角θ2是该θ斜面工位上的辅助定位面与其他面之间的夹角;在外垂直面工位上,以平行面8为基准面且与第三定位面13用第三螺栓24通过第三紧固件25压紧,加工外垂直面1,第三配合角θ3和第四配合角θ4是该外垂直面工位上的辅助定位面与其他面之间的夹角;在β斜面工位上,以外平面3为基准面且与第四定位面15用第四螺栓27通过第四紧固件26、用第五螺栓30通过第六紧固件29、用第六螺栓34通过第五紧固件28联合压紧,加工β斜面6,第五配合角θ5是该β斜面工位上的辅助定位面与其他面之间的夹角;底面20与第一定位面9、第三定位面13、第六定位面17垂直而与第四定位面15成(β-90°)角。α斜面工位、γ斜面工位及其他工位不重复说明。

本发明在夹具上形成外平面工位、θ斜面工位、外垂直面工位、β斜面工位四个加工工位,从而利用多工位组合夹具可以减少机床的调节次数,解决多加工面的累积误差的问题。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工位组合夹具,其通过结构设计自右至左形成外平面工位、θ斜面工位、外垂直面工位、β斜面工位四个加工工位,从而利用本发明可以减少机床的调节次数,解决多加工面的累积误差的问题,提高加工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金梅
技术研发日:2017.12.29
技术公布日:2019.07.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