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电池盖内扣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1635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锈钢电池盖内扣成型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不锈钢电池盖内扣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由于电池盖是固定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电池的重要结构件,同时又是重要的外观件,其结构复杂,强度要求较高,还需满足拆装要求,一致的外观效果,产品不能锈蚀,变形等性能要求。目前智能手机结构设计更是越来越精细,金属结构件复杂度越来越高,如用传统的加工方式更是很难满足客户的要求。采用板材冲锻工艺,可以大大改善复杂且精密的金属零部件的制作,其工艺无需二次加工,且生产效率较高。材料使用率可以达到70%,其采用冲压机和连续模对素材施加外力,获得所需形状的产品,冲压可制出其他方法难于制造的带有加强筋、肋、起伏或翻边的工件,以提高其刚性。

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冲击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传统的冲模无法对不锈钢进行内扣成型处理,需要经过二次加工,浪费原材料,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度高,可一次冲压成型的不锈钢电池盖内扣成型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不锈钢电池盖内扣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块和下模块,所述下模块上设有冲压装置,在冲压装置两侧对称设有侧压装置,所述冲压装置包括模芯、设置在模芯两侧的活动凸模和设置在活动凸模上的活动凸模镶件,所述模芯为棱台结构,其靠近活动凸模的两侧为斜面,所述活动凸模为直角三棱柱结构,其斜面与模芯的斜面对应,并能沿着模芯斜面滑动,在活动凸模的直角棱边还设有收容腔,活动凸模镶件部分地插入收容腔内,所述侧压装置按照远离冲压装置方向依次包括侧压块、成型公、成型公夹块、成型公垫块和侧挡块,其中,侧压块、成型公、成型公夹块、成型公垫块可以沿着下模块朝向冲压装置或远离冲压装置移动,所述成型公固定在成型公夹块上,所述侧压块上设有孔洞,成型公可以穿过孔洞与冲压装置接触,侧压块与成型公夹块之间设有第一弹簧,侧挡块和成型公垫块通过塞打螺丝连接,所述上模块上设有斜锲。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块包括下模垫板和下模座,下模垫板和下模座通过螺丝固定,所述模芯固定在下模座上,所述下模座上还设有顶针和第三弹簧,用于弹起活动凸模。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块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模垫板、上模座、斜锲固定板和压块固定板,所述斜锲固定在斜锲固定板上并穿过压块固定板。

更进一步的,所述压块固定板上设有正面压块。

进一步的,所述塞打螺丝与侧挡块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成型公垫块上设有倒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不锈钢电池盖内扣成型模具,设计科学合理,通过冲压装置和侧压装置同时作用,能够对不锈钢电池盖进行内扣成型处理,不需要进行二次加工,节约原材料,提高生产效率;并且模具精确度搞,能够重复使用,根据不同需求的产品只需要更换活动凸模镶件就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较佳实施例的不锈钢电池盖内扣成型模具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2为冲压装置和侧压装置的局部纵剖面示意图。

图3为模具压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不锈钢电池盖内扣成型模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不锈钢电池盖内扣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块1、下模块2、冲压装置3和侧压装置4,冲压装置3设置在下模块2上,并且在冲压装置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侧压装置4。

所述冲压装置3包括模芯31和设置在模芯31两侧的活动凸模32。所述活动凸模32为直角三棱柱结构,其作为斜边的侧面(以下称为斜面)朝向模芯31设置,其作为直角边的一面平行于下模块2的安装平面设置,其作为另一直角边的侧面垂直于下模块2的安装平面,并背向模芯31。

所述模芯31大体为方形柱体,其朝着活动凸模32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形成有与活动凸模32的斜面相对应的斜面,且模芯31的斜面与活动凸模32的斜面相贴。从而当活动凸模32向下移动时,其同时被模芯31向外侧推动,也即向下移动的同时向远离模芯31中心的外侧移动。

活动凸模32的直角棱边还设有收容腔,活动凸模32上还设有活动凸模镶件33,活动凸模镶件33插入收容腔内,头部伸出收容腔外,但朝向上模块1的表面与活动凸模32的上表面齐平,朝向侧压装置的部分则凸出于活动凸模32表面,从而在冲压时使电池盖内扣呈预设形状。当生产不同型号产品时,只需要用工具夹出活动凸模镶件33并换上相应的镶件即可。

所述侧压装置4按照远离冲压装置3方向依次设有侧压块41、成型公42、成型公夹块43、成型公垫块44和侧挡块45。所述侧压块41为长方体结构,其在靠近活动凸模镶件33一侧顶端形成有尖角状突起,用于对产品内扣边沿进行成型修正。侧压块41上还形成有一贯通其侧壁的通孔,该通孔与成型公夹块43和活动凸模32相对。成型公夹块43和成型公垫块44也为与侧压块41相似的长方体结构,两者相贴固定在一起。成型公夹块43朝向侧压块41的侧面形成有与侧压块41上的通孔相对的固定孔。成型公42为柱状,其朝向活动凸模32的一侧顶端形成有倒角,其与下模座21表面平行地固定在成型公夹块43侧面的固定孔内,并插入侧压块41上的通孔。此外,成型公夹块43和侧压块41之间还通过第一弹簧61固定连接。如此,成型公42可穿过侧压块41上的通孔并凸出侧压块41侧壁,其倒角可用于对产品内扣边沿进行成型修正,提高产品精度。第一弹簧61的作用包括使得侧压块41和成型公42在压合时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不会由于刚性过大造成物料发生非期望变形。成型公垫块44与侧挡块45通过塞打螺丝46连接,并且成型公垫块44与塞打螺丝46固定,而侧挡块45可以沿着塞打螺丝46滑动,在侧挡块45与塞打螺丝46的螺帽之间还设有第二弹簧62,第二弹簧62自然回缩时,成型公垫块44与侧挡块45之间留有空隙。成型公垫块44的朝向侧挡块45的一侧的上端形成有倒角。此外,侧压块41、成型公夹块43和成型公垫块44可以沿着下模座21水平移动,而侧挡块45与下模座21固定。

所述上模块1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模垫板11、上模座12、斜锲固定板13和压块固定板14,上模垫板11和上模座12通过螺丝连接,斜锲固定板13上设有两个斜锲5,斜锲5固定在斜锲固定板13上并穿过压块固定板14向下延伸而出,该斜锲5与侧挡块45和成型公垫块44之间的空隙对应,并且与成型公垫块44上的倒角对应,当斜锲5下压时,能够对成型公垫块44形成挤压,实现侧面压合;在压块固定板14上还设有正面压块15。所述下模块2由下至上包括下模垫板22和下模座21,下模座21和下模垫板22通过螺丝连接。为了方便取料,在下模座21内设有顶针7和第三弹簧63,顶针7穿过第三弹簧63设置在活动凸模32底部,当模具压合时第三弹簧63压缩,当模具分开时,第三弹簧63带动顶针7将活动凸模32顶起,使物料与模具分离,方便取料。

具体工作时,上模块1下压,正面压块15首先接触到活动凸模32,将活动凸模32下压,相继斜锲5接触到成型公垫块44,成型公42以及侧压块41在斜锲5的侧力下向冲压装置3靠拢,达到内扣的效果,最后压合时通过活动凸模镶件33确定内扣的弧度及形状。冲压完成后,上模块1上升,在弹簧6的作用下顶针7将活动凸模32顶出,方便取料,成型公42和侧压块41收缩,方便下一次冲压。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