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顶升楔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7206阅读:837来源:国知局
定位顶升楔紧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位顶升楔紧机构,涉及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物流输送滚道上的托盘定位顶升楔紧机构,具体为可定位顶升楔紧的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动化生产线物流输送滚道上工件输送托盘通过顶辊输送链传动到每个装配工位上时托盘遇挡料器停止运动,工件装配内容有的重力,有的自动装配,这样需要输送托盘必须定位顶升起来,而且还要承受一定的纵向载荷,现有输送托盘在输送线上遇挡料器停止后开始装配,手动装配可以一旦遇到自动化装配精度高的精密零件装配就无法使用了,另外根本承受不了纵向载荷,承受载荷时受力点通过托盘全作用在顶辊输送链上,时间不长链条就会断裂,无法满足机械化生产精度、速度、质量的需要。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定位顶升楔紧机构,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定位顶升楔紧机构。1、输送托盘在装配工位定位不准确;2、输送托盘承受不了压装等装配内容的要求,无法满足机械化生产精度、速度、质量的需要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位顶升楔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顶升楔紧机构包括支架、底板、驱动装置、升降支撑装置和导向装置;所述的底板通过螺钉安装于支架上;支架通过螺钉装于工作台的底面上;升降支撑装置装于底板上;导向装置装于底板上,并与升降支撑装置相连接,对升降支撑装置进行导向定位;驱动装置装于底板上,并与升降支撑装置相连接,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支撑装置的升降,同时对升降支撑装置的支撑功能提供支撑力;在升降支撑装置的顶部装有用于定位的菱形销和圆柱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升降支撑装置包括:下支座、下支撑块、上支撑块、上支座、滑块支撑杆;下支撑块通过下支座装于底板上;上支撑块与下支撑块通过销轴连接于一体;上支撑块通过上支座与滑块的底部相连接;滑块的顶部装有支撑杆;支撑杆上分别装有菱形销和圆柱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杆、润滑轴套和套筒;导向杆装于下支座的两侧;套筒通过润滑轴套活动装于导向杆上;套筒与滑块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气缸支架、气缸、连接螺柱和关节轴承;气缸无杆端通过铰座安装在气缸支架上,气缸支架通过螺钉装于底板上;关节轴承与上支撑块和下支撑块连接于一体的销轴相连接;连接螺柱的一端与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另一端与关节轴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支座与下支撑块和上支座余上支撑块同为销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杆的上部装有定位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支撑块的下部近气缸一侧的两端装有限位块;在气缸推动下确保上支撑块与下支撑块呈直线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首先装配托盘在顶辊链上输送到装配工位遇挡料器停止后,有无料的接近开关检测到托盘后将信号传送到外部控制系统,然后系统给气缸指令开始动作,气缸活塞杆伸出推动上、下支撑块动作,推动支撑杆向上运动顶起托盘,并且定位销(菱形销和圆柱销)插到托盘下部的定位销孔中定位,(下支座与下支撑块、下支撑块与上支撑块、上支撑块与上支座)三个连接的销轴中心在一条轴线上,通过死点(上支撑块与下支撑块倚靠限位块保持直线状态)承受一定的纵向载荷,这时到位信号再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其他的装配执行元件进行装配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

1、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解决了装配托盘定位不准确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满足压装等承受大的纵向载荷力的装配需求,而输送链不受力大大增加了链条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新颖、加工简便、承载力大、可靠性高等优点,其大批量投入市场必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共有3幅附图,其中: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A-A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在图中:1、支架 2、气缸支架 3、气缸 4、底板 5、下支座 6、下支撑块 7、连接螺柱 8、关节轴承 9、上支撑块 10、上支座 11、导向杆12、润滑轴套 13、套筒 14、滑块 15、支撑杆 16、菱形销 17、圆柱销 18、限位块 19、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附图所示,定位顶升楔紧机构包括支架1、底板4、驱动装置、升降支撑装置和导向装置;所述的底板4通过螺钉安装于支架1上;支架1通过螺钉装于工作台的底面上;升降支撑装置装于底板4上;导向装置装于底板4上,并与升降支撑装置相连接,对升降支撑装置进行导向定位;驱动装置装于底板4上,并与升降支撑装置相连接,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支撑装置的升降,同时对升降支撑装置的支撑功能提供支撑力;在升降支撑装置的顶部装有用于定位的菱形销16和圆柱销17。

升降支撑装置包括:下支座5、下支撑块6、上支撑块9、上支座10、滑块14、支撑杆15;下支撑块6通过下支座5装于底板4上;上支撑块9与下支撑块6通过销轴连接于一体;上支撑块9通过上支座10与滑块14的底部相连接;滑块14的顶部装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上分别装有菱形销16和圆柱销17。

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杆11、润滑轴套12和套筒13;导向杆11装于下支座5的两侧;套筒13通过润滑轴套12活动装于导向杆11上;套筒13与滑块14固定连接。

驱动装置包括:气缸支架2、气缸3、连接螺柱7和关节轴承8;气缸3无杆端通过铰座安装在气缸支架2上,气缸支架2通过螺钉装于底板4上;关节轴承8与上支撑块9和下支撑块6连接于一体的销轴相连接;连接螺柱7的一端与气缸2的活塞杆相连接,另一端与关节轴承8相连接。

下支座5与下支撑块6和上支座10余上支撑块9同为销轴连接。

支撑杆15的上部装有定位块19。

上支撑块9的下部近气缸3一侧的两端装有限位块18;在气缸3推动下确保上支撑块9与下支撑块6呈直线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有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