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智能控制冷却温度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3061发布日期:2018-07-24 20:3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智能控制冷却温度的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模具都设置有冷却结构,但是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都不是好,冷却结构对模具的冷却温度不能做到自动控制,造成模具生产出的成品质量不一,即使是能自动控制冷却温度的模具,但结构都比较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实现自动化控制冷却温度的可智能控制冷却温度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智能控制冷却温度的模具,包括上模块、冷却镶块以及下模块,还包括:用于对冷却镶块进行降温处理的水冷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水冷装置的水流路径的调节装置,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冷却镶块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并控制所述调节装置运转的MCU;所述冷却镶块设于下模块中,所述水冷装置的水循环部分设于所述冷却镶块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冷却镶块中;

其中,所述水冷装置包括:进水管、出水管以及中心挡块,所述中心挡块包括下挡块和上挡块,所述中心挡块设于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中间,所述上挡块与所述下挡块中间留设有通孔;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挡板连接,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挡板连接,所述第一气缸设于中心挡块中,所述第二气缸设于水冷装置外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可智能控制冷却温度的模具中,冷却镶块与所述下模块之间留设有间隙。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可智能控制冷却温度的模具中,冷却镶块与所述下模块的材质相同。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可智能控制冷却温度的模具中,第一气缸设于上挡块中,所述第二气缸设于下模块中。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下模块中设置冷却镶块和水冷装置,冷却镶块将模具中的热量传导至水冷装置,水冷装置将热量带走,温度传感器实时反馈模具温度,MCU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控制调节装置的运转,改变水冷装置的水流路径,自动控制模具的冷却温度,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冷循环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智能控制冷却温度的模具,包括上模块1、冷却镶块4以及下模块2,还包括:用于对冷却镶块4进行降温处理的水冷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水冷装置的水流路径的调节装置,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冷却镶块4温度的温度传感器3,以及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3的信号并控制所述调节装置运转的MCU;所述冷却镶块4设于下模块2中,所述水冷装置的水循环部分设于所述冷却镶块4中,所述温度传感器3设于所述冷却镶块4中;

其中,所述水冷装置包括:进水管6、出水管12以及中心挡块,所述中心挡块包括下挡块11和上挡块9,所述中心挡块设于所述进水管6与所述出水管12中间,所述上挡块9与所述下挡块11中间留设有通孔15;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气缸13、第二气缸5、第一挡板14和第二挡板10,所述第一气缸13与所述第一挡板14连接,所述第二气缸5与所述第二挡板10连接,所述第一气缸13设于中心挡块中,所述第二气缸5设于水冷装置外部。

如图1,需要说明的是,上模块1与下模块2之间的空腔7用于成型产品,空腔7的厚度不一,在较厚的地方设置冷却装置以实现最佳散热。冷却镶块4设置在空腔7较厚地方的下方,冷却镶块4与下模块2为可拆卸连接。冷却镶块4中间设置有水冷装置的水循环部分,冷却镶块4将磨具上空腔7部位的热量传导至水冷装置,水流将热量带走。

如图2,水冷装置的水循环部分的中心挡块将进水管6与出水管12分隔开,中心挡块分为上挡块9和下挡块11,上挡块9与下挡块11之间设置有通孔15。第一气缸13设置在中心挡块中,第一挡板14与第一气缸13的第一伸缩杆连接。在正常的冷却状态下,第一气缸13的第一伸缩杆处于伸出状态,第一伸缩杆将第一挡板14顶出,堵住通孔15。而第二气缸5的第二伸缩杆处于收缩状态,第二挡板10缩回至冷却镶块4中。此时,中心挡块相当于一个整体,进水管6的水流只能从中心挡块的顶部流至出水管12。即,水冷装置对整个冷却镶块4做冷却处理,快速散热。当水冷装置持续散热,空腔7中的温度会下降,当低于某一个最低值,会影响产品的成型质量,此时需要减缓冷却速度。

温度传感器3实时检测冷却镶块4的温度,并将温度值反馈给MCU。当MCU接收到的温度值与预设的最低温度值匹配时,MCU控制调节装置运转。首先,第一气缸13控制第一挡板14回缩,使通孔15畅通。然后,第二气缸5控制第二挡板10伸出,第二挡板10穿过通孔15,将通孔15的上部堵住。由于通孔15的尺寸大于第二挡板10的尺寸,即第二挡板10下的通孔15仍然可以通水。此时,进水管6的水流被第二挡板10堵住,水流只能从通孔15流至出水管12。如此,冷却镶块4的中心部分没有水循环,空腔7逐渐升温。冷却镶块4的温度随之上升,温度传感器3将检测到的温度值反馈给MCU。当MCU接收到的温度值与预设的最高温度至匹配时,MCU控制调节装置运转。第一气缸13伸出,第二期房回缩,以第一挡板14堵住通孔15,第二挡板10不再对水循环部分的水流做截流处理。如此循环,智能控制模具的冷却温度,减少人工干预,节约成本。

进一步的,冷却镶块4与所述下模块2之间留设有间隙8,冷却镶块4与所述下模块2的材质相同。

本实施例中,冷却镶块4与下模块2之间留设有间隙8,防止冷却镶块4与下模块2之间进行热量传导,而造成空腔7冷却不均匀。将冷却镶块4与下模块2设为相同的材质,使两者的膨胀或者收缩比例较为一致,防止造成成品表面的不平整。

更进一步的,第一气缸13设于上挡块9中,所述第二气缸5设于下模块2中。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气缸13设于上挡块9中,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水作用。将第二气缸5设于下模块2中,便于第二挡块的伸缩。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下模块中设置冷却镶块和水冷装置,冷却镶块将模具中的热量传导至水冷装置,水冷装置将热量带走,温度传感器实时反馈模具温度,MCU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控制调节装置的运转,改变水冷装置的水流路径,自动控制模具的冷却温度,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