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材挤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56458发布日期:2018-08-24 20:42阅读:10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挤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棒材挤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挤压和镦粗是金属材料塑性成形两种基本成形方法,两种成形方式都能够有效地细化材料组织,改善材料的综合性能。但在实际操作中,镦粗和挤压相结合的变形方式并不多见,同时,目前细晶材料制备方法中存在的工序复杂、可操作性不强及成形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棒材挤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能够降低细晶材料制备方法中工序复杂程度、提高可操作性和成形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棒材挤压模具,包括冲模和型模:

所述的型模为一中空的圆柱体,中空部分为成形型腔,所述的成形型腔包括挤入段1,挤入段1顶部与冲模相接触,挤入段1的下端连接右偏挤压段2,右偏挤压段2的下端连接左偏挤压段3上端,左偏挤压段3下端连接正挤压段4上端,正挤压段4下端连接挤出段5的上端;所述的右偏挤压段2的纵切面为直角梯形,左偏挤压段3的纵切面为平行四边形,正挤压段4的纵切面为非直角非等腰梯形。

所述的冲模为一圆柱体,圆形横截面的直径为d,冲模的长度为1.2l~1.5l。

所述的挤入段1为一圆柱体通道,横截面为圆形,圆形的直径为d,挤入段的长度为l。

所述的右偏挤压段2与挤入段1相连接的横截面为大圆,大圆的直径为d,右偏挤压段2与左偏挤压段3相连接的横截面右偏圆,右偏圆的直径为d-m,右偏挤压段2的垂直长度为0.2l;左偏挤压段3与正挤压段4相连接的横截面为左偏圆,左偏圆的直径为d-m,左偏挤压段的垂直长度为0.2l;正挤压段4与挤出段5相连接的横截面为小圆,小圆的直径为d-2m,正挤压段的垂直长度为0.2l;

所述的挤出段5为一圆柱体通道,横截面为圆形,圆形的直径为d-2m,挤出段的长度为0.2l。

所述的大圆的圆心和右偏圆的圆心的距离在水平面投影上为0.5m,右偏圆与大圆在水平面投影上内切,大圆的圆心和左偏圆的圆心的距离在水平面投影上为0.5m,左偏圆与大圆在水平面投影上内切,小圆在水平面投影上内切于右偏圆和左偏圆。

大圆的圆心、右偏圆的圆心、左偏圆的圆心、大圆和右偏圆的内切点、大圆和左偏圆的内切点、小圆与右偏圆、左偏圆的内切点在水平面投影上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m的取值为:0<m<0.25d。

一种棒材挤压模具的使用方法:

步骤一,准备:清洁型模的成形型腔,在第一预挤压棒材外表面和型模的成形型腔上涂抹挤压润滑剂;

步骤二,装配:将第一预挤压棒材放置于的挤入段1中,第一预挤压棒材的下端面与挤入段1的下端面相接触,第一预挤压棒材的上端面为挤压端面,冲模的一端连接到挤压装置的装夹固定端,冲模的另一端为挤压工作端面与第一预挤压棒材的挤压端面相接触;

步骤三,挤压成形:开启挤压装置,冲模以0.1d/s~d/s的挤压速度挤压第一预挤压棒材,当冲模的挤压工作端面与挤入段1的下端面重合时,关闭挤压装置,停止冲模的挤压运行;

步骤四,挤出成形:再开启挤压装置,冲模以d/s~2d/s的速度提升,当冲模完全从成形型腔出来时,将第二预挤压棒材放置于挤入段1中,开启挤压装置,冲模以0.1d/s~d/s的挤压速度挤压第二预挤压棒材,当冲模的挤压端面与的挤入段1的下端面重合时,关闭挤压装置,停止冲模的挤压运行,第二预挤压棒材会将第一预挤压棒材挤出成形型腔,第一预挤压棒材依次经过挤入段1、右偏挤压段2、左偏挤压段3、正挤压段4和挤出段5的变形,完成第一预挤压棒材的挤压变形;依次类推,得到挤压棒材为圆柱棒材,圆柱棒材的直径为d,长度为0.5l~0.8l;

步骤五,成形收尾:开启挤压装置,冲模以d/s~2d/s的速度提升,冲模完全从棒材挤压模具的成形型腔出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预挤压棒材在右偏挤压段变形时,右偏挤压段的纵切面为直角梯形,梯形的直角所在的腰长度较短,处于垂直状态,梯形的另一条腰较长,从平面变形角度,材料在变形过程中,梯形内,一侧材料流动变形速度快,一侧材料流动变形速度慢,呈现一种不均匀剪切变形状态,延伸至空间状态,同样是一种不均匀剪切变形状态,预挤压棒材在右偏挤压段内主要实现了预挤压棒材一侧的挤压变形;同样道理,预挤压棒材在左偏挤压段变形时,实现预挤压棒材另一侧的挤压变形,两侧的挤压变形正挤压段内相互均衡,从而获得比传统单纯挤压成形更大的变形程度,有利于材料组织的改善和材料性能的提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棒材挤压模具及其成形方法,具有变形效果好,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模具型腔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模具型腔截面示意图;

图3是右偏挤压段的纵截面材料流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预挤压棒材为圆柱棒材,圆柱棒材的直径为10mm,预挤压棒材的长度为70mm。

参照图1所示,一种棒材挤压模具,包括冲模和型模:

所述的型模为一中空的圆柱体,中空部分为成形型腔,所述的成形型腔包括挤入段1,挤入段1顶部与冲模相接触,挤入段1的下端连接右偏挤压段2,右偏挤压段2的下端连接左偏挤压段3上端,左偏挤压段3下端连接正挤压段4上端,正挤压段下端连接挤出段5的上端;

参照图2所示,所述的右偏挤压段2的纵切面为直角梯形,左偏挤压段3的纵切面为平行四边形,正挤压段4的纵切面为非直角非等腰。

所述的冲模为一圆柱体,圆形横截面的直径为d,冲模的长度为1.2l~1.5l。

所述的挤入段1为一圆柱体通道,横截面为圆形,圆形的直径为d,挤入段的长度为l。

所述的右偏挤压段2与挤入段1相连接的横截面为大圆,大圆的直径为d,右偏挤压段与左偏挤压段相连接的横截面右偏圆,右偏圆的直径为d-m,右偏挤压段的垂直长度为0.2l;

所述的左偏挤压段3与右偏挤压段2相连接的横截面为右偏圆,右偏圆的直径为d-m,左偏挤压段3与正挤压段4相连接的横截面为左偏圆,左偏圆的直径为d-m,左偏挤压段的垂直长度为0.2l;

所述的正挤压段4与左偏挤压段3相连接的横截面左偏圆,左偏圆的直径为d-m,正挤压段4与挤出段5相连接的横截面为小圆,小圆的直径为d-2m,正挤压段的垂直长度为0.2l;

所述的挤出段5为一圆柱体通道,横截面为圆形,圆形的直径为d-2m,挤出段的长度为0.2l。

参照图3所示,所述的大圆的圆心和右偏圆的圆心的距离在水平面投影上为0.5m,右偏圆与大圆在水平面投影上内切,大圆的圆心和左偏圆的圆心的距离在水平面投影上为0.5m,左偏圆与大圆在水平面投影上内切,小圆在水平面投影上内切于右偏圆和左偏圆。

大圆的圆心、右偏圆的圆心、左偏圆的圆心、大圆和右偏圆的内切点、大圆和左偏圆的内切点、小圆与右偏圆、左偏圆的内切点在水平面投影上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m的取值为:0<m<0.25d。

本发明采用上述棒材挤压模具的成形方法步骤为:

步骤一,准备:清洁棒材挤压模具的型模的成形型腔,在第一预挤压棒材外表面和成形型腔上涂抹挤压润滑剂;

步骤二,装配:将第一预挤压棒材放置于棒材挤压模具的挤入段1中,第一预挤压棒材的下端面与挤入段1的下端面相接触,第一预挤压棒材的上端面为挤压端面,冲模的一端连接到挤压装置的装夹固定端,另一端为挤压工作端,与第一预挤压棒材的挤压端面相接触;

步骤三,挤压成形:开启挤压装置,冲模以8mm/s的挤压速度挤压第一预挤压棒材,当冲模的挤压工作端面与挤入段1的下端面重合时,关闭挤压装置,停止冲模的挤压运行;

步骤四,挤出成形:再开启挤压装置,冲模以15mm/s的速度提升,当冲模完全从棒材挤压模具的成形型腔出来时,将第二预挤压棒材放置于挤入段1中,开启挤压装置,冲模以8mm/s的挤压速度挤压第二预挤压棒材,当冲模的挤压端面与挤入段1的下端面重合时,关闭挤压装置,停止冲模的挤压运行,第二预挤压棒材会将第一预挤压棒材挤出棒材挤压模具的成形型腔,第一预挤压棒材依次经过挤入段1、右偏挤压段2、左偏挤压段3、正挤压段4和挤出段5的变形,完成第一预挤压棒材的挤压变形;

步骤五,成形收尾:开启挤压装置,冲模以15mm/s的速度提升,冲模完全从棒材挤压模具的成形型腔出来。

预挤压棒材在右偏挤压段2变形时,右偏挤压段2的纵切面为直角梯形,梯形的直角所在的腰长度较短,处于垂直状态,梯形的另一条腰较长,从平面变形角度,材料在变形过程中,梯形内,一侧材料流动变形速度快,一侧材料流动变形速度慢,呈现一种不均匀剪切变形状态,延伸至空间状态,同样是一种不均匀剪切变形状态,预挤压棒材在右偏挤压段2内主要实现了预挤压棒材一侧的挤压变形;同样道理,预挤压棒材在左偏挤压段3变形时,实现预挤压棒材另一侧的挤压变形,两侧的挤压变形正挤压段4内相互均衡,从而获得比传统单纯挤压成形更大的变形程度,有利于材料组织的改善和材料性能的提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