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模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25375发布日期:2018-12-19 05:53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压模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弯管成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冲压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冲压是依靠压力机对材料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形形变或是分离来得到需要的零件,弯管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不同尺寸的弯管需要不同的模具,现有技术中,弯管成型往往是一管一模,同一直管弯出不同半径的管便需要更换模具,模具更换需要人工进行,浪费人力与时间,因此,急需要一种安全,高效且高质量的冲压模具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模具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冲压模具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冲压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模具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切换装置,所述冲压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左右贯通且开口向下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前后两侧内壁内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的远离所述第二空腔的一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上侧内壁内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内可滑动连接有液压内柱,所述液压内柱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二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二空腔内上下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前后对称的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空腔靠近所述液压缸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五空腔的下侧内壁内左右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三滑块内设置有开口朝向靠近所述液压内柱液压缸的一侧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对称的所述第一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弯管模,所述第一弯管模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三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靠近所述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滑块远离所述液压缸的一端,所述第四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五滑块,所述第五滑块内设置有前后贯通且开口向下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五滑块远离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空腔远离所述液压缸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四滑块的远离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滑块相抵接,所述第四空腔远离所述液压缸的一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五滑块的远离所述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七空腔内左右滑动的第六滑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模具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电机,所述电机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电机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八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八空腔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螺纹配合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八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空腔以及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的第九空腔,所述第九空腔的前后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空腔以及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的第十空腔,相连通的左右贯通所述第八空腔以及第九空腔设置有第一开腔,所述第一开腔的上下侧内壁内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开腔,所述第二转轴可在所述第一开腔内左右滑动,所述第二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的第七滑块,所述第九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十空腔内左右滑动的第二弯管模,所述第二弯管模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弯管模的右侧的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十空腔内左右滑动的第三弯管模,所述第三弯管模上设置有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第三弯管模的右侧的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十空腔内左右滑动的第四弯管模,所述第四弯管模上设置有第四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弯管模的左侧的所述第二转轴上前后对称的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上左右贯通且开口向上的设置有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二弯管模与所述第三弯管模之间的所述第二转轴上前后对称的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上左右贯通且开口向上的设置有第二导滑槽,所述第三弯管模与所述第四弯管模之间的所述第二转轴上前后对称的固定连接有第三移动块,所述第三移动块上左右贯通且开口向上的设置有第三导滑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于所述第八空腔的前后内壁内的第三开腔,所述第三开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三开腔的前后内壁上,所述第三开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开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四空腔相连通的第四开腔,所述第三转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四开腔内并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四开腔的右侧内壁上,所述第四开腔内的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与所述第五滑块相抵接,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十空腔之间相连通设置有第五开腔,所述第五滑块的靠近所述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八滑块,所述第八滑块通过所述第五开腔通过所述第十空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导滑槽相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将特定直径的直管放入第一空腔内,直管置于第二环形凹槽上,启动液压缸,带动液压内柱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固定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弯管模向下移动,第一环形凹槽前后两边的直管与第二环形凹槽相配合,液压缸继续向下移动,进行弯管工作,需要多少角度向下移动特定距离,弯管完毕后液压缸带动液压内柱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固定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弯管模向上移动,若要进行特定直径的直管弯出不同半径的弯管,启动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轴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一移动块、第二弯管模、第二移动块、第三弯管模、第三移动块以及第四弯管模向左移动,根据需求将不同半径的第二弯管模、第三弯管模以及第四弯管模置于第一空腔中,同时第八滑块可被第二导滑槽以及第三导滑槽带动朝向靠近液压缸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朝向靠近液压缸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朝向靠近液压缸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朝向靠近液压缸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朝向靠近液压缸的一侧移动,同时第三滑块带动第一固定块朝向靠近液压缸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弯管模朝向靠近液压缸的一侧移动,使第一弯管模可与相对应的弯管模形成最小度的弯管,同时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转轴转动,进而带动凸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朝向靠近液压缸的一侧移动双重保证第一固定块与模具能形成对应的宽度,冲压完毕可从第一空腔将成型好的弯管取出,装置恢复初始状态,本装置可自动化完成弯管工作,对特定直径的直管不需要多次更换模具,可自动化的完成模具的更换工作,减少时间人力成本,时间浪费,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冲压模具装置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a-a”的右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b-b”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参照图1-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冲压模具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1、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冲压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模具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切换装置,所述冲压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左右贯通且开口向下的第一空腔25,所述第一空腔25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32,所述第二空腔32的前后两侧内壁内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39,所述第三空腔39的远离所述第二空腔32的一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38,所述第二空腔32的上侧内壁内固定连接有液压缸31,所述液压缸31内可滑动连接有液压内柱30,所述液压内柱30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二空腔32内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二空腔32内上下滑动的第一滑块49,所述第一滑块49内前后对称的设置有第五空腔34,所述第五空腔34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块33,所述第二滑块33靠近所述液压缸31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空腔34靠近所述液压缸31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0,所述第五空腔34的下侧内壁内左右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六空腔35,所述第六空腔35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块33固定连接的第三滑块12,所述第三滑块12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二空腔32内,所述第三滑块12内设置有开口朝向靠近所述液压内柱液压缸31的一侧的第一凹槽16,所述第一凹槽16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5,对称的所述第一固定块1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弯管模14,所述第一弯管模14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13,所述第三空腔39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滑块36,所述第四滑块36靠近所述液压缸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滑块12远离所述液压缸31的一端,所述第四空腔38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五滑块37,所述第五滑块37内设置有前后贯通且开口向下的第二凹槽43,所述第五滑块37远离所述液压缸31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空腔38远离所述液压缸31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40,所述第四滑块36的远离所述液压缸31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滑块37相抵接,所述第四空腔38远离所述液压缸31的一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空腔41,所述第五滑块37的远离所述液压缸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七空腔41内左右滑动的第六滑块42。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模具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电机18,所述电机18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八空腔21,所述电机18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转轴19,所述第一转轴19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八空腔21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0,所述第八空腔21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齿轮20相啮合的第二齿轮22,所述第二齿轮22螺纹配合连接有第二转轴23,所述第八空腔21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空腔32以及所述第一空腔25相连通的第九空腔24,所述第九空腔24的前后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空腔32以及所述第一空腔25相连通的第十空腔47,相连通的左右贯通所述第八空腔21以及第九空腔24设置有第一开腔17,所述第一开腔17的上下侧内壁内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开腔28,所述第二转轴23可在所述第一开腔17内左右滑动,所述第二开腔28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轴23固定连接的第七滑块29,所述第九空腔24内的所述第二转轴23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十空腔47内左右滑动的第二弯管模27,所述第二弯管模27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26,所述第二弯管模27的右侧的所述第二转轴23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十空腔47内左右滑动的第三弯管模52,所述第三弯管模52上设置有第三环形凹槽51,所述第三弯管模52的右侧的所述第二转轴23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十空腔47内左右滑动的第四弯管模54,所述第四弯管模54上设置有第四环形凹槽53,所述第二弯管模27的左侧的所述第二转轴23上前后对称的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块64,所述第一移动块64上左右贯通且开口向上的设置有第一导滑槽65,所述第二弯管模27与所述第三弯管模52之间的所述第二转轴23上前后对称的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块66,所述第二移动块66上左右贯通且开口向上的设置有第二导滑槽67,所述第三弯管模52与所述第四弯管模54之间的所述第二转轴23上前后对称的固定连接有第三移动块68,所述第三移动块68上左右贯通且开口向上的设置有第三导滑槽69。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于所述第八空腔21的前后内壁内的第三开腔60,所述第三开腔60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22相啮合的第三齿轮58,所述第三齿轮58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三开腔60的前后内壁上,所述第三开腔60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齿轮58相啮合的第四齿轮59,所述第四齿轮59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61,所述第三开腔60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四空腔38相连通的第四开腔63,所述第三转轴61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四开腔63内并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四开腔63的右侧内壁上,所述第四开腔63内的所述第三转轴61上固定连接有凸轮62,所述凸轮62与所述第五滑块37相抵接,所述第四空腔38与所述第十空腔47之间相连通设置有第五开腔45,所述第五滑块37的靠近所述液压缸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八滑块44,所述第八滑块44通过所述第五开腔45通过所述第十空腔47内并与所述第一导滑槽46相配合。

初始状态时,第二转轴23处于左极限位置,第二弯管模27位于第一空腔25内,第一滑块49处于上极限位置,第二滑块33处于远离液压缸31极限位置,第三滑块12处于远离液压缸31极限位置,第一固定块15处于远离液压缸31极限位置,第五滑块37处于远离液压缸31极限位置。

当本装置工作时,将特定直径的直管放入第一空腔25内,直管置于第二环形凹槽26上,启动液压缸31,带动液压内柱30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49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33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12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固定块15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弯管模14向下移动,第一环形凹槽13前后两边的直管与第二环形凹槽26相配合,液压缸31继续向下移动,进行弯管工作,需要多少角度向下移动特定距离,弯管完毕后液压缸31带动液压内柱30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49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33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12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固定块15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弯管模14向上移动,若要进行特定直径的直管弯出不同半径的弯管,启动电机18,带动第一转轴19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20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22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轴23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一移动块64、第二弯管模27、第二移动块66、第三弯管模52、第三移动块68以及第四弯管模54向左移动,根据需求将不同半径的第二弯管模27、第三弯管模52以及第四弯管模54置于第一空腔25中,同时第八滑块44可被第二导滑槽67以及第三导滑槽69带动朝向靠近液压缸31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37朝向靠近液压缸31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36朝向靠近液压缸31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12朝向靠近液压缸31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33朝向靠近液压缸31的一侧移动,同时第三滑块12带动第一固定块15朝向靠近液压缸31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弯管模14朝向靠近液压缸31的一侧移动,使第一弯管模14可与相对应的弯管模形成最小90度的弯管,同时第二齿轮22转动带动第三齿轮58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齿轮59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转轴61转动,进而带动凸轮62转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37朝向靠近液压缸31的一侧移动双重保证第一固定块15与模具能形成对应的宽度,冲压完毕可从第一空腔25将成型好的弯管取出,装置恢复初始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将特定直径的直管放入第一空腔25内,直管置于第二环形凹槽26上,启动液压缸31,带动液压内柱30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49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33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12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固定块15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弯管模14向下移动,第一环形凹槽13前后两边的直管与第二环形凹槽26相配合,液压缸31继续向下移动,进行弯管工作,需要多少角度向下移动特定距离,弯管完毕后液压缸31带动液压内柱30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49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33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12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固定块15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弯管模14向上移动,若要进行特定直径的直管弯出不同半径的弯管,启动电机18,带动第一转轴19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20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22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轴23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一移动块64、第二弯管模27、第二移动块66、第三弯管模52、第三移动块68以及第四弯管模54向左移动,根据需求将不同半径的第二弯管模27、第三弯管模52以及第四弯管模54置于第一空腔25中,同时第八滑块44可被第二导滑槽67以及第三导滑槽69带动朝向靠近液压缸31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37朝向靠近液压缸31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36朝向靠近液压缸31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12朝向靠近液压缸31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33朝向靠近液压缸31的一侧移动,同时第三滑块12带动第一固定块15朝向靠近液压缸31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弯管模14朝向靠近液压缸31的一侧移动,使第一弯管模14可与相对应的弯管模形成最小90度的弯管,同时第二齿轮22转动带动第三齿轮58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齿轮59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转轴61转动,进而带动凸轮62转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37朝向靠近液压缸31的一侧移动双重保证第一固定块15与模具能形成对应的宽度,冲压完毕可从第一空腔25将成型好的弯管取出,装置恢复初始状态,本装置可自动化完成弯管工作,对特定直径的直管不需要多次更换模具,可自动化的完成模具的更换工作,减少时间人力成本,时间浪费,提高效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