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手机外壳加工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3801发布日期:2019-03-22 23:05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合金手机外壳加工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手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铝合金手机外壳加工用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电话,或称为无线电话,通常称为手机,原本只是一种通讯工具,早期又有大哥大的俗称,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最早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在1940年制造的战地移动电话机发展而来。

手机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定位方便进行精准的加工,但是现有的定位装置有的只能对同种型号的手机壳进行简单的固定,同时在进行固定后不能对角度进行调节,若是想对其他面进行加工,需要将手机壳取下后再次固定,因此加工过程中对手机壳的固定和取下较为频繁,会降低定位装置的实用性,因此需要一种铝合金手机外壳加工用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合金手机外壳加工用定位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定位装置中只能对同种型号的手机壳进行固定,同时在手机壳固定之后不能直接进行角度调节,因此若是需要对其他面进行加工就需要将手机壳取下再次进行固定,会增加手机壳加工过程的繁琐程度,因此会降低定位装置的实用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合金手机外壳加工用定位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设置有两个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上表面与放置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放置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竖板,第一竖板的左侧面通过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一固定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第一固定板设置在底板的上表面,放置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竖板,第二竖板的右侧面通过伸缩杆与第二固定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设置在放置板的上表面,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相对面均卡接有轴承。

轴承内套接有转轴,且两个转轴相对的一端均设置有夹板,且两个夹板的相对面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螺纹柱,螺纹柱的表面设置有螺纹筒,且两个螺纹筒的相对面固定连接,螺纹筒的表面设置有连接块,且左侧转轴的左端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驱动装置啮合,驱动装置的右侧面与第一竖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机身的右侧面与第一竖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齿轮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夹板的形状为弧形,且两个夹板的相对面均设置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通过第二电动推杆与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横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放置板的上表面对应通孔的位置设置有放置箱。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的形状均为t形,第二滑块和第一滑块的形状均为t形。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电源、电源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开关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开关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三开关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铝合金手机外壳加工用定位装置,通过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轴、轴承、夹板和防滑垫之间的相互配合,当需要对手机壳的另一面进行加工时,使得电机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然后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和转轴转动,当手机壳转动180度后,使得电机停止工作,本发明可以在不取下手机壳的情况下将手机壳转动180度对其另一个面进行加工,使手机壳的加工过程操作比较简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手机壳的加工效率。

2、该铝合金手机外壳加工用定位装置,通过设置螺纹柱、螺纹筒和连接块,且左右两个螺纹柱的螺纹方向相反,可以通过转动连接块使右侧夹板向左移动,可以调节两个夹板之间的距离,因此本发明可以夹持不同长度的手机壳,使本发明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3、该铝合金手机外壳加工用定位装置,通过设置横板、通孔和放置箱,当手机壳加工过程中产生碎屑时,横板可以对碎屑进行收集,将碎屑收集至放置箱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放置板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螺纹筒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滑槽右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第一滑槽、3第一滑块、4放置板、5第一竖板、6第一电动推杆、7第一固定板、8第二滑槽、9第二滑块、10第二竖板、11伸缩杆、12第二固定板、13轴承、14转轴、15第一齿轮、16驱动装置、161电机、162第二齿轮、17夹板、18螺纹柱、19螺纹筒、20连接块、21防滑垫、22第二电动推杆、23横板、24通孔、25放置箱、26第一开关、27第二开关、28第三开关、29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手机外壳加工用定位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2,第一滑槽2与第二滑槽8的形状均为t形,第二滑块9和第一滑块3的形状均为t形,通过设置第一滑块3和第一滑槽2的形状均为t形,可以防止第一滑块3在第一滑槽2内上下晃动,进而使手机壳和放置板4左右运动的过程更加稳定,第一滑槽2内设置有两个第一滑块3,第一滑块3的上表面与放置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放置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竖板5,第一竖板5的左侧面通过第一电动推杆6与第一固定板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电动推杆6,可以带动手机壳进行左右移动,方便对手机壳的一个面的不同位置进行加工。

第一固定板7设置在底板1的上表面,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开关26、第二开关27、第三开关28和电源29、电源29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开关26、第二开关27和第三开关28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开关2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一电动推杆6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开关27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二电动推杆22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三开关28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机161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设置电源29,可以对第一电动推杆6、第二电动推杆22和电机161进行供电,通过设置第一开关26、第二开关27和第三开关28,更加方便人们对第一电动推杆6、第二电动推杆22和电机161的工作状态的操作控制,放置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二滑槽8,放置板4的上表面通过第二电动推杆22与横板2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横板23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24,放置板4的上表面对应通孔24的位置设置有放置箱25,通过设置横板23、通孔24和放置箱25,当手机壳加工过程中产生碎屑时,横板23可以对碎屑进行收集,将碎屑收集至放置箱25内,通过设置第二电动推杆22,可以带动横板23进行上下移动,可以防止横板23阻碍手机壳旋转过程的进行,第二滑槽8内设置有第二滑块9,第二滑块9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竖板10,第二竖板10的右侧面通过伸缩杆11与第二固定板1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伸缩杆11,且第二滑槽8和第二滑块9的形状均为t形,可以保证第二竖板10和夹板17在左右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二固定板12设置在放置板4的上表面,第一竖板5和第二竖板10的相对面均卡接有轴承13。

轴承13内套接有转轴14,且两个转轴14相对的一端均设置有夹板17,夹板17的形状为弧形,且两个夹板17的相对面均设置有防滑垫21,通过设置夹板17和防滑垫21,可以防止手机壳被固定后发生滑动,且两个夹板17的相对面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螺纹柱18,螺纹柱18的表面设置有螺纹筒19,通过设置螺纹柱18、螺纹筒19和连接块20,且左右两个螺纹柱18的螺纹方向相反,可以通过转动连接块20使右侧夹板17向左移动,可以调节两个夹板17之间的距离,因此本发明可以夹持不同长度的手机壳,使本发明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且两个螺纹筒19的相对面固定连接,螺纹筒19的表面设置有连接块20,且左侧转轴14的左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5,第一齿轮15与驱动装置16啮合,驱动装置16包括电机161,电机161机身的右侧面与第一竖板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电机161的输出轴与第二齿轮16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第二齿轮162与第一齿轮15啮合,通过设置电机161,可以带动第二齿轮162转动,进而达到控制手机壳旋转的目的,在手机壳进行一次固定后可以直接调节角度对多个面进行加工,驱动装置16的右侧面与第一竖板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操作步骤为:

s1、当人们需要对手机壳进行夹持时,首先将手机壳放至横板23上,此时转动连接块20使右侧夹板17向左移动,当夹板17与手机壳接触后,便可停止转动连接块20;

s2、此时使得第二电动推杆22缩短带动,当横板23移动至合适的高度后,使得第二电动推杆22停止工作,此时便可对手机壳进行加工,当需要对其他部位进行加工时,使得第一电动推杆6伸长带动手机壳向右移动;

s3、当移动至合适位置后使得第一电动推杆6停止工作,此时便可对手机壳进行加工,然后便可使得电机161转动带动第二齿轮162转动,然后第二齿轮162带动转轴14和手机壳转动180度,此时使得电机161停止转动,然后可以对手机壳进行再次加工,当加工结束后,便可通过转动连接块20使夹板17与手机壳取分离,然后可以将其取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