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快速加热的榨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6949发布日期:2018-12-25 19:54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均匀快速加热的榨油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榨油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匀快速加热的榨油机。



背景技术:

榨油机能够将油料作物在榨膛中挤压同时加热,从而使油料中油脂分离,压制时油料作物不断进入榨膛中进行挤压,带走了热度,因此需要持续对榨膛进行加热。现有的加热方式是使用加热装置贴合到榨膛外壁进行加热,受热面积有限,同时榨膛的材料普遍为铁,钢,不锈钢,热导率较低,导热性能较差,在实际连续压榨过程中往往出现榨膛热度不够导致压榨效果下降。

实用新型专利201520764932.3通过在榨膛外围套一个铝管(导热环) 增强榨膛的受热力度,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高速压榨时榨膛的热度要求,并且压榨时出油口的油、出渣口偶尔渗出的的油,有时会沿着榨膛外壁流动到处于高温的导热环部位,食用油在导热环上因高温而发黑凝固,从而使导热环外壁脏污难于清理,给榨油机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均匀快速加热的榨油机,不仅使榨膛内部快速受热,保证压榨的性能,减少因热度不够导致榨膛内部油渣无法正常分离导致的堵膛,而且避免了油脂流动到导热环上,从而便于榨膛的清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均匀快速加热的榨油机,包括榨油机本体和榨膛组件;所述的榨膛组件包括榨膛、导热管、钢片以及加热装置;所述的榨油机本体为矩形腔体结构,并且底部边角设置有四个支撑腿,所述的支撑腿为圆锥台结构;所述的这有基本体上部设置有伸出部,并且所述的伸出部顶部设置有入料装置;所述的榨膛从左至右分别为进料部以及出油部;所述的进料部大致为圆柱体结构,并且所述的进料部周壁具有一对平直部;所述的出油部为圆环体结构;所述的进料部一端为安装平面,另一端与所述的出油部连接;所述的榨膛沿所述的出油部轴线方向开设有圆形阶梯通孔;所述的榨膛经所述的安装平面设置在所述的榨油机本体侧壁中部,并且位于所述的伸出部正下方;所述的出油部与进料部连接一侧周壁上沿轴线方向均布开设有四个割缝;所述的导热管为圆环体结构,并且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的钢片;所述的钢片为圆环体结构,并且外径大于所述的导热管外径,内径等于所述的导热管内径;所述的导热管套装在所述的出油部外侧,并且一端与所述的出油部自由端对齐;所述的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的导热管外侧,并且与所述的导热管侧壁接触;所述的进料部一平直部开设有圆形通孔,并且所述的圆形通孔与所述的入料装置连接。

上述的一种均匀快速加热的榨油机,其中,所述的榨膛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的导热管由紫铜制成。

上述的一种均匀快速加热的榨油机,其中,所述的割缝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矩形。

上述的一种均匀快速加热的榨油机,其中,所述的圆形阶梯通孔在所述的榨膛两端部的直径小于中部的直径。

上述的一种均匀快速加热的榨油机,其中,所述的导热管长度小于所述的出油部长度,并且未遮挡四个所述的割缝。

上述的一种均匀快速加热的榨油机,其中,所述的加热装置上端面为平面,下端面为“凹”形圆柱面,并且所述的圆柱面与所述的导热管外径相同。

上述的一种均匀快速加热的榨油机,其中,一对所述的平直部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的出油部外径相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榨膛外套装导热管,能够在榨油机工作时将热量快速均匀地传到给榨膛,避免榨膛内部热度不够导致油渣无法正常分离;同时,固定在导热环和出油口之间的环状钢片,固定在导热环和出渣口之间的环状钢片,有效地阻止了偶尔沿着榨膛外壁流动的油脂,流动到导热管上,从而使榨膛组件更好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均匀快速加热的榨油机榨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均匀快速加热的榨油机榨膛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均匀快速加热的榨油机榨膛组件的正视图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均匀快速加热的榨油机榨膛组件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4所示,一种均匀快速加热的榨油机,包括榨油机本体5和榨膛组件6;所属的榨膛组件6包括榨膛1、导热管2、钢片3以及加热装置4;所述的榨油机本体5为矩形腔体结构,并且底部边角设置有四个支撑腿501,所述的支撑腿501为圆锥台结构;所述的榨油机本体5上部设置有伸出部502,并且所述的伸出部502顶部设置有入料装置503;所述的榨膛1从左至右分别为进料部101以及出油部102;所述的进料部101 大致为圆柱体结构,并且所述的进料部101周壁具有一对平直部103;所述的出油部102为圆环体结构;所述的进料部101一端为安装平面104,另一端与所述的出油部102连接;所述的榨膛1沿所述的出油部轴线102方向开设有圆形阶梯通孔105;所述的榨膛1经所述的安装平面104设置在所述的榨油机本体5侧壁中部,并且位于所述的伸出部502正下方;所述的出油部 101与进料部102连接一侧周壁上沿轴线方向均布开设有四个割缝106;所述的导热管2为圆环体结构,并且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的钢片3;所述的钢片3为圆环体结构,并且外径大于所述的导热管2外径,内径等于所述的导热管2内径;所述的导热管2套装在所述的出油部102外侧,并且一端与所述的出油部102自由端对齐;所述的加热装置4设置在所述的导热管2外侧,并且与所述的导热管2侧壁接触;所述的进料部101在一所述的平直部103 开设有圆形通孔107,并且所述的圆形通孔107与所述的入料装置503连接。

所述的榨膛1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的导热管2由紫铜制成。

所述的割缝106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矩形。

所述的圆形阶梯通孔105在所述的榨膛1两端部的直径小于中部的直径。

所述的导热管2长度小于所述的出油部102长度,并且未遮挡四个所述的割缝106。

所述的加热装置4上端面为平面401,下端面为“凹”形圆柱面402,并且所述的圆柱面402与所述的导热管2外径相同。

一对所述的平直部103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的出油部102外径相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榨膛外套装导热管,能够在榨油机工作时将热量快速均匀地传到给榨膛,避免榨膛内部热度不够导致油渣无法正常分离;同时,固定在导热环和出油口之间的环状钢片,固定在导热环和出渣口之间的环状钢片,有效地阻止了偶尔沿着榨膛外壁流动的油脂,流动到导热管上,从而使榨膛组件更好清洗。

现有技术中,压榨时出油口的油、出渣口偶尔渗出的的油,有时会沿着榨膛外壁流动到处于高温的导热环部位,食用油在导热环上因高温而发黑凝固,从而使导热环外壁脏污难于清理,给榨油机的使用带来不便。本申请中,由于固定在导热环和出渣口之间的环状钢片,有效地阻止了偶尔沿着榨膛外壁流动的油脂,流动到导热管上,从而使榨膛组件更好清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