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高效冷轧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9501发布日期:2018-09-28 19:17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轧管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高效冷轧管机。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进济的迅速发展和新技术领域的不断扩大,冷轧管材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其品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航空、火箭、汽车、造船等工业的发展,使得对各种精密、薄壁、高强度冷轧管材的需求越来越多。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206343468 U,实用新型的名称为一种全自动冷轧管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一侧的自动上料段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传送段和冷轧段,传送段包括沿管坯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待料床身、后送料床身以及前送料床身,以及设置与所述待料床身、后送料床身以及前送料床身之间的装置。但是现有一种全自动冷轧管机存在着结构复杂,进料和下料时效率较低,压缩管体时进常出现不利的变形,冷轧管的质量较差,不能将锈渣进行处理,安全性较低,成本较高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全自动高效冷轧管机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高效冷轧管机,以解决现现有一种全自动冷轧管机存在着结构复杂,进料和下料时效率较低,压缩管体时进常出现不利的变形,冷轧管的质量较差,不能将锈渣进行处理,安全性较低,成本较高的问题。一种全自动高效冷轧管机,包括上料架,导向孔,推杆,推板,底座,第一电动机,推动板,控制箱,缓压机构,机箱,第一接近开关,转轴,辅助辊压轮,变速箱,伺服电机,传送辊压轮,弧形滑道,弧形凸起,聚渣箱,第二电动机,下料机构和第二接近开关,所述上料架内部下方设置有导向孔,且上料架下端固定有底座,该上料架两侧设置有通孔;所述推杆位于导向孔的上部,且推杆下端固定有推板;所述第一电动机安装在底座上部,且第一电动机前部安装有转轴,其中第一电动机侧部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机箱内部上端安装有缓压机构,且机箱两侧设置有通孔;所述辅助辊压轮位于缓压机构的下部;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机箱的上部,且伺服电机侧部安装有变速箱,其中变速箱通过转轴与传送辊压轮相连;所述传送辊压轮通过转轴安装在机箱的内部,且传送辊压轮采用两个;所述聚渣箱通过弧形滑道与弧形凸起的配合安装在机箱内部下端,其中机箱的一侧下方安装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通过皮带与下料机构相连,其中下料机构安装在机箱的侧部;所述第二接近开关固定在上料架侧端,其中上料架内侧设置有第一接近开关;所述控制箱包括箱体,箱门,控制器和开关组,所述箱门通过铰链安装在箱体的侧部;所述控制器安装在箱体底部,且控制器侧部设置有开关组。

所述缓压机构包括固定块,突起,弹簧,固定槽和半辊压轮,所述弹簧通过突起安装在固定块的下端,且弹簧通过固定槽安装在半辊压轮的上部,结构简单,具有高效缓压作用,有利于压缩管体时出现不利的变形,提高了冷轧管的质量。

所述下料机构包括固定架,旋转轴,挡板,传送筒,导向槽,凸起,带轮,红外线传感器和L形连杆,所述传送筒通过旋转轴安装在固定架的内侧,其中旋转轴两侧设置有挡板;所述传送筒中部设置有导向槽,其中导向槽外侧设置有20个至50个凸起;所述带轮位于传送筒的侧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通过L 形连杆设置在导向槽的下部,有利于实现自动化,下料效率非常高,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

所述控制器包括单片机,变压模块,交流接触器一,变频模块一,交流接触器二,变频模块二,驱动模块,其中单片机包括输出端和输入端;所述单片机上部连接有变压模块,且单片机的输入端与第一接近开关的,第二接近开关或红外线传感器相连;所述单片机通过交流接触器一,变频模块一或交流接触器二与第一电动机相连;所述单片机通过变频模块二与第二电动机相连;所述单片机通过驱动模块与伺服电机相连,成本较低,有利于实现自动化,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推动板位于推板的侧部,其中推板数量采用8个至12个,使用安全,有利于实现自动进料,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弧形滑道数量为两个,分别固定在机箱内侧;所述弧形凸起位于弧形滑道的内侧,且弧形凸起数量为两个,分别固定在聚渣箱的两侧,结构简单,有利于将锈渣进行处理,而且还便于拆卸更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缓压机构的设置,结构简单,具有高效缓压作用,有利于压缩管体时出现不利的变形,提高了冷轧管的质量。

2.本实用新型的下料机构的设置,有利于实现自动化,下料效率非常高,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

3.本实用新型的推动板和推板的设置,使用安全,有利于实现自动进料,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单片机,第一接近开关,第二接近开关和红外线传感器的设置,成本较低,有利于实现自动化,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5.本实用新型的聚渣箱的设置,结构简单,有利于将锈渣进行处理,而且还便于拆卸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箱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缓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中:

1-上料架,2-导向孔,3-推杆,4-推板,5-底座,6-第一电动机,7-推动板,8-控制箱,81-箱体,82-箱门,83-控制器,831-单片机,832-变压模块, 833-交流接触器一,834-变频模块一,835-交流接触器二,836-变频模块二, 837-驱动模块,84-开关组,9-缓压机构,91-固定块,92-突起,93-弹簧,94- 固定槽,95-半辊压轮,10-机箱,11-第一接近开关,12-转轴,13-辅助辊压轮, 14-变速箱,15-伺服电机,16-传送辊压轮,17-弧形滑道,18-弧形凸起,19- 聚渣箱,20-第二电动机,21-下料机构,211-固定架,212-旋转轴,213-挡板, 214-传送筒,215-导向槽,216-凸起,217-带轮,218-红外线传感器,219-L形连杆,22-第二接近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高效冷轧管机,包括上料架1,导向孔2,推杆3,推板4,底座5,第一电动机6,推动板7,控制箱8,缓压机构9,机箱10,第一接近开关11,转轴12,辅助辊压轮13,变速箱14,伺服电机15,传送辊压轮16,弧形滑道17,弧形凸起18,聚渣箱19,第二电动机20,下料机构21 和第二接近开关22,所述上料架1内部下方设置有导向孔2,且上料架1下端固定有底座5,该上料架1两侧设置有通孔;所述推杆3位于导向孔2的上部,且推杆3下端固定有推板4;所述第一电动机6安装在底座5上部,且第一电动机6前部安装有转轴12,其中第一电动机6侧部设置有控制箱8;所述机箱10 内部上端安装有缓压机构9,且机箱10两侧设置有通孔;所述辅助辊压轮13位于缓压机构9的下部;所述伺服电机15安装在机箱10的上部,且伺服电机15 侧部安装有变速箱14,其中变速箱14通过转轴12与传送辊压轮16相连;所述传送辊压轮16通过转轴12安装在机箱10的内部,且传送辊压轮16采用两个;所述聚渣箱19通过弧形滑道17与弧形凸起18的配合安装在机箱10内部下端,其中机箱10的一侧下方安装有第二电动机20;所述第二电动机20通过皮带与下料机构21相连,其中下料机构21安装在机箱10的侧部;所述第二接近开关 22固定在上料架1侧端,其中上料架1内侧设置有第一接近开关11;所述控制箱8包括箱体81,箱门82,控制器83和开关组84,所述箱门82通过铰链安装在箱体81的侧部;所述控制器83安装在箱体81底部,且控制器83侧部设置有开关组84。

所述缓压机构9包括固定块91,突起92,弹簧93,固定槽94和半辊压轮 95,所述弹簧93通过突起92安装在固定块91的下端,且弹簧93通过固定槽94安装在半辊压轮95的上部,结构简单,具有高效缓压作用,有利于压缩管体时出现不利的变形,提高了冷轧管的质量。

所述下料机构21包括固定架211,旋转轴212,挡板213,传送筒214,导向槽215,凸起216,带轮217,红外线传感器218和L形连杆219,所述传送筒214通过旋转轴212安装在固定架211的内侧,其中旋转轴212两侧设置有挡板213;所述传送筒214中部设置有导向槽215,其中导向槽215外侧设置有20个至50个凸起216;所述带轮217位于传送筒214的侧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218通过L形连杆219设置在导向槽215的下部,有利于实现自动化,下料效率非常高,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

所述控制器83包括单片机831,变压模块832,交流接触器一833,变频模块一834,交流接触器二835,变频模块二836,驱动模块837,其中单片机831 包括输出端和输入端;所述单片机831上部连接有变压模块832,且单片机831 的输入端与第一接近开关11的,第二接近开关22或红外线传感器218相连;所述单片机831通过交流接触器一833,变频模块一834或交流接触器二835与第一电动机6相连;所述单片机831通过变频模块二836与第二电动机20相连;所述单片机831通过驱动模块837与伺服电机15相连,成本较低,有利于实现自动化,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推动板7位于推板4的侧部,其中推板4数量采用8个至12个,使用安全,有利于实现自动进料,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弧形滑道17数量为两个,分别固定在机箱10内侧;所述弧形凸起18 位于弧形滑道17的内侧,且弧形凸起18数量为两个,分别固定在聚渣箱19的两侧,结构简单,有利于将锈渣进行处理,而且还便于拆卸更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