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水壶盖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5178发布日期:2019-02-15 20:0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动水壶盖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壶的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运动水壶盖组装机。



背景技术:

运动水壶是一种在儿童饮水杯具中比较受欢迎的水壶,其一般包括有吸嘴、吸嘴盖、吸嘴盖圈及外盖。

例如,图1、2、3、4示出了一种运动水壶盖结构。该结构包括吸嘴a、吸嘴盖b、吸嘴盖圈c及外盖d,其中,吸嘴a呈管状,吸嘴a下端自边缘向外延伸的形成有两个对称布置的卡脚a1;吸嘴盖b呈圆盘状,吸嘴盖b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布置的挡圈b1,吸嘴盖b的中部开有供吸嘴a插入的开口b2,该开口b2边缘具有向上延伸的吸嘴套b3,开口b2中设置有与吸嘴套b3同心布置的导向杆b4,吸嘴盖b内侧设置有对应开口b2布置的安装片b5,该安装片b5通过两竖向连接条b6设于吸嘴盖b内顶壁上,导向杆b4的下端固定在安装片b5上,导向杆b4的上端伸入吸嘴套b3中且高出于吸嘴套b3的上端高度。装配时,吸嘴a下端自吸嘴套b3上端插入开口b2中,吸嘴a下端的卡脚a1与开口b2下边沿相互限位从而防止吸嘴a脱离开口b2,导向杆b4自吸嘴a下端插入吸嘴a中。将吸嘴a向下按压后,导向杆b4与吸嘴a内壁相贴紧,可将吸嘴a封闭,防止水流出;将吸嘴a向上拔出后,导向杆b4的上端位于吸嘴a下端口处使吸嘴a下端口与吸嘴盖b的下部空间相连通,水可以自吸嘴a输出。在将吸嘴a与吸嘴盖b进行装配时,为了便于对吸嘴盖b进行定位,将导向杆b4的内部设置为能供定向柱b4插入的定位孔b7,该定位孔b7的下端口位于安装片b5上。吸嘴盖圈c具有内螺纹c1可与瓶体连接,吸嘴盖圈c的中部开有供吸嘴盖b穿过的安装口c2,装配完毕后,吸嘴盖b上的挡圈b1与安装口c2的下边缘相抵。外盖d为盖置在吸嘴盖圈c外并能将吸嘴a、吸嘴盖b遮盖,起到防污作用。

现有技术中,在对上述吸嘴、吸嘴盖、吸嘴盖圈及外盖进行组装时,一般是人工进行,不仅生产效率低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在进行装配时,需要将吸嘴的卡脚对准两竖向连接条之间的缝隙,但吸嘴、吸嘴盖本身为不透明结构,竖向连接条又位于吸嘴盖的内壁上,很难实现,导致水壶盖的组装效率、合格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壶盖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利润。

因此,提供一种专用于上述运动水壶盖的自动装配机,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能有效提高产品合格率的运动水壶盖组装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运动水壶盖组装机,包括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装配区,设于所述装配平台上并用于对吸嘴与吸嘴盖进行装配;

第二装配区,靠近所述第一装配区设于装配平台上,用于对吸嘴盖与吸嘴盖圈进行装配,所述第一装配区中设置有能将待装配件自第一装配区转移至第二装配区的第一转移件;

第三装配区,靠近所述第二装配区设于装配平台上,用于对吸嘴盖圈与外盖进行装配,所述第二装配区中设置有能将待装配件自第二装配区转移至第三装配区的第二转移件,所述第三装配区中设置有能将装配完毕的水壶盖移走的第三转移件;

吸嘴盖输送机构,设于所述装配平台上,用于将吸嘴盖输送至第一装配区;

吸嘴输送机构,设于所述装配平台上,用于将吸嘴输送第一装配区并置于吸嘴盖上;

压持机构,设于所述装配平台上,用于将吸嘴压入吸嘴盖的开口中;

吸嘴盖圈输送机构,设于所述装配平台上,用于将吸嘴盖圈输送至第二装配区并套置在吸嘴盖外;

外盖输送机构,设于所述装配平台上,用于将外盖输送至第三装配区并套置在吸嘴盖圈上;以及

输出机构,靠近所述第三装配区布置并能承接第三转移件转移过来的运动水壶盖。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装配区、第二装配区、第三装配区依次连接形成一架置在装配平台上的操作板,该操作板上设置有能对吸嘴盖进行定位的定位模座,对应于所述第一装配区的操作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模座,对应于所述第二装配区的操作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模座,对应于第三装配区的操作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模座。采用这样的结构,将装配区集成在一起,便于操作人员纠错,也使整台组装机结构紧凑、节约占地面积,降低成本。

优选地,所述定位模座的上部成形为外径逐渐减小的锥形台结构,定位模座的下部成形为能插入吸嘴盖圈内腔中的配合部,所述锥形台结构上表面的中央位置向下开设有供吸嘴盖上的竖向连接条及安装片插置其中的让位孔,装配状态下,吸嘴盖扣置在所述锥形台结构上。定位模座上还开设有沿轴向贯穿的第一连接孔,对应的,所述操作板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螺钉穿过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将定位模座固定在操作板上。

优选地,所述操作板一侧设置有一转移机构,该转移机构包括第一装配板、第二装配板、第三装配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及第三气缸,所述第一装配板通过第一导轨、第一滑块能沿操作板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地设于装配平台上,第一气缸与第一装配板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装配板沿第一装配区、第二装配区、第三装配区的连接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第二装配板通过第二导轨、第二滑块能上下移动地设于第一装配板上,第二气缸与第二装配板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二装配板上下移动;所述第三装配板通过第三导轨、第三滑块能相对于操作板来回移动地设于第二装配板上,所述第三气缸与第三装配板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三装配板来回移动。所述的第一转移件、第二转移件、第三转移件均设于第三装配板上。第一转移件、第二转移件、第三转移件结构相同,均包括有能相对开合的夹爪及能驱动夹爪开合的第四气缸,夹爪的内侧壁与吸嘴盖或吸嘴盖圈的外周壁形状相匹配。采用上述结构,以实现水壶盖零件在第一装配区、第二装配区、第三装配区之间自动转移。

在上述各优选方案中,所述吸嘴盖输送机构包括第一传送通道、第一方向转动机构、第一夹爪及第二夹爪,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机构靠近第一传送通道的输出端布置并用于将吸嘴盖转动至设定角度,所述第一夹爪能上下、左右移动地设于第一传送通道上方并用于将第一传送通道上的吸嘴盖移动至第一方向转动机构上,所述第二夹爪随第一夹爪同步移动地设于第一方向转动机构上方并用于将第一方向转动机构上的吸嘴盖移走。采用该上述结构,为后续组装提供了便利。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机构包括第一基座、第一支撑座、第一转动杆、第一电机、第一光电开关及第二光电开关,所述第一支撑座设于第一基座的顶部,所述第一转动杆能转动地竖向布置在第一支撑座上并上端能插置在吸嘴盖的定位孔中,所述第一电机设于第一基座上并输出端与第一转动杆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光电开关、第二光电开关竖向且对称布置在第一支撑座上;所述第一光电开关、第二光电开关分别与吸嘴盖上的竖向连接条相对齐状态下,第一转动杆不动作;所述第一光电开关、第二光电开关中任意一个与吸嘴盖的竖向连接条未对齐状态下,所述第一转动杆带动吸嘴盖转动直至第一光电开关、第二光电开关分别与吸嘴盖上的竖向连接条相对齐。采用上述结构,将吸嘴盖转动至特定角度,以便于后续与吸嘴进行组装,而避免因对位不准确难以组装在一起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送通道中设置有能对吸嘴盖进行连接输送的传送带,第一传送通道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电机,该第二电机上连接有一主动轮,主动轮通过一皮带与从动轮相联动,从动轮的一侧具有能与传送带相连接的转动轴。

优选地,所述吸嘴盖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基座、第一推块、第二推块、第五气缸、第六气缸、第七气缸、第八气缸,所述第二基座的顶部设置有沿第一传送通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四导轨,第一推块后侧面设置有能与第四导轨相匹配的第四滑块,第五气缸设于第二基座的一侧并活塞杆与第一推块相连接,从而使第一推块能在第二基座上横向移动;第一推块的前侧面上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第五导轨,第二推块的后侧面上设置有能与该第五导轨相配合的第五滑块,第六气缸设于第一推块上并活塞杆与第二推块的顶部相连接,从而使第二推块能在第一推块上上下移动。第七气缸、第八气缸并排且间隔布置在第二推块的前侧面上并分别与相应的夹爪相连接,用于驱动夹爪的开合。

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吸嘴输送机构包括第二传送通道、第二方向转动机构、第三夹爪及第四夹爪,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机构靠近第二传送通道的输出端布置并用于将吸嘴转动至设定角度,所述第三夹爪能上下、左右移动地设于第二传送通道上方并用于将第二传送通道上的吸嘴移动至第二方向转动机构上,所述第四夹爪随第三夹爪同步移动地设于第二方向转动机构上方并用于将第二方向转动机构上的吸嘴移走。采用该上述结构,为后续组装提供了便利。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机构包括第三基座、第二支撑座、第二转动杆、第三电机、第三光电开关及第四光电开关,所述第二支撑座设于第三基座顶部并中部形成有开口,所述第二转动杆能转动地竖向设于第三基座上并上端能自吸嘴下端口插入吸嘴中,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上端位于上述第二支撑座的开口中,所述第三电机设于第三基座上并输出端与第二转动杆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光电开关、第四光电开关横向并排布置在第二支撑座上;所述第三光电开关、第四光电开关均与吸嘴上的卡脚未对应状态下,第二转动杆不动作;所述第三光电开关、第四光电开关中任意一个与吸嘴的卡脚相对应状态下,所述第二转动杆带动吸嘴转动直至第三光电开关、第四光电开关分别与吸嘴上的卡脚完全错位。采用该结构,将吸嘴转动至特定角度,以便于后续与吸嘴盖进行组装,而避免因对位不准确难以组装在一起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送通道的输入端上连接有振动盘,所述第二传送通道的底部设置有振动器。所述第二传送通道的输出端上设置有能将吸嘴自第二传送通道中向上顶出的顶出机构,该顶出机构包括第四基座、第六导轨、第六滑块、顶杆及第九气缸,第四基座设于第二传送通道的输出端处,第六导轨竖向设于第四基座上并位于第二传送通道的下方,第六滑块能上下移动地设于第六导轨上,顶杆竖向设于第六滑块上,第九气缸设于第四基座下部并活塞杆与第六滑块的底部相连接,第二传送通道的输出端上开有供顶杆自下而上穿过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吸嘴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五基座、第三推块、第四推块、第十气缸、第十一气缸、第十二气缸,所述第五基座的顶部设置有垂直第二传送通道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七导轨,第三推块后侧面、第四推块后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一能与第七导轨相匹配的第七滑块,且第三推块的下部与第四推块的通过一连接板相连接,第十气缸设于第五基座的顶部并活塞杆与第三推块或第四推块相连接,从而使第三推块、第四推块能在第五基座上横向移动;第十一气缸通过第八导轨、第八滑块能上下移动地设于第三推块上,第十二气缸通过第九导轨、第九滑块能上下移动地设于第四推块上,第十一气缸的下端连接第三夹爪并用于驱动第三夹爪的开合,第十二气缸的下端连接第四夹爪并用于驱动第四夹爪的开合。

优选地,所述吸嘴盖圈输送机构包括第三传送通道、第六基座、第五推块、第十三气缸、第十四气缸、第十五气缸及第五夹爪,所述第三传送通道与第一传送通道的结构相同,所述第六基座的顶部设置有垂直第三传送通道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十导轨,该第十导轨上设置有能沿第十导轨来回移动的第十滑块,所述第十三气缸设于第六基座的一端并用于驱动第十滑块沿第十导轨来回移动;所述第五推块设于第十滑块的前侧面上,所述第五推块的前侧面上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第十一导轨,所述第十四气缸通过第十一滑块能上下移动地设于第十一导轨上,所述第五夹爪连接于第十四气缸的下端并能在第十四气缸的驱动下开合,所述第十五气缸设于第五推块的顶部并与第十四气缸的顶部相连接,用于驱动第十四气缸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压持机构包括第六推块、压杆、第十六气缸,所述第六推块设于第十滑块的前侧面上,可与第五夹爪同步移动。第六推块的前侧面上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第十二导轨,第十二滑块能上下移动地设于第十二导轨上,压杆设于第十二滑块的下端,第十六气缸设于第六推块的顶部并与第十二滑块相连接,从而驱动压杆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外盖输送机构与上述吸嘴盖圈输送机构的结构相同,区别仅在于其夹爪与外盖的形状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传送通道、第二传送通道、第三传送通道相邻并平行布置,第一传送通道、第二传送通道、第三传送通道的输入端相互对齐并位于装配平台的同一侧,以便于操作人员向第一传送通道、第二传送通道、第三传送通道上放置相应配件,并提高运动水壶组装机的紧凑性,节约占地面积。

优选地,所述的输出机构为自上而下逐渐行外倾斜的斜向导槽,该斜向导槽的输入端靠近第三装配区布置,输出端延伸至装配平台的外沿,可在装配平台一侧放置一顶部开口的箱体,用于承接输出机构输出的运动水壶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通过吸嘴盖输送机构将吸嘴盖输送至第一装配区,再通过吸嘴输送机构将吸嘴输送至第一装配区并放置在吸嘴盖上,然后利用压持机构将吸嘴压入吸嘴盖中,接着第一转移件将装配在一起的吸嘴、吸嘴盖转移至第二装配区,吸嘴盖圈输送机构输送过来的吸嘴盖圈套置在吸嘴盖外周,第二转移件将装配在一起的吸嘴、吸嘴盖、吸嘴盖圈转移至第三装配区,外盖输送机构输送过来的外盖盖置在吸嘴盖圈外即完成了装配,利用输出机构将组装完毕的运动水壶盖输出即可。与现有技术中的人工组装过程相比,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运动水壶盖的组装效率,且由于全程由总控制程序自动操控运行,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吸嘴与吸嘴盖对齐准确,组装成功率接近百分百,使同批次生产的运动水壶盖具有较高的品质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运动水壶盖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利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分解图;

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移机构与装配区的配合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操作板与定位模座的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嘴盖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第一方向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嘴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3中第二方向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嘴盖圈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盖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5~19所示,本实施例的运动水壶盖组装机包括装配平台1、第一装配区10、第二装配区20、第三装配区30、吸嘴盖输送机构2、吸嘴输送机构3、压持机构4、吸嘴盖圈输送机构5、外盖输送机构6以及输出机构7。

其中,第一装配区10设于装配平台1上并用于对吸嘴a与吸嘴盖b进行装配;第二装配区20靠近第一装配区10设于装配平台a上,用于对吸嘴盖b与吸嘴盖圈c进行装配,第一装配区10中设置有能将待装配件自第一装配区10转移至第二装配区20的第一转移件101;第三装配区30靠近第二装配区20设于装配平台1上,用于对吸嘴盖圈c与外盖d进行装配,第二装配区20中设置有能将待装配件自第二装配区20转移至第三装配区30的第二转移件201,第三装配区30中设置有能将装配完毕的水壶盖移走的第三转移件301。吸嘴盖输送机构2设于装配平台1上,用于将吸嘴盖b输送至第一装配区10;吸嘴输送机构3设于装配平台1上,用于将吸嘴a输送第一装配区10并置于吸嘴盖b上;压持机构4设于装配平台1上,用于将吸嘴a压入吸嘴盖b的开口b2中;吸嘴盖圈输送机构5设于装配平台1上,用于将吸嘴盖圈c输送至第二装配区20并套置在吸嘴盖b外;外盖输送机构6设于装配平台1上,用于将外盖d输送至第三装配区30并套置在吸嘴盖圈c上;输出机构7靠近第三装配区30布置并能承接第三转移件301转移过来的运动水壶盖。

具体的,第一装配区10、第二装配区20、第三装配区30依次连接形成一架置在装配平台1上的操作板100,该操作板100上设置有能对吸嘴盖b进行定位的定位模座8,对应于第一装配区10的操作板100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模座8,对应于第二装配区20的操作板100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模座8,对应于第三装配区30的操作板100上设置有一个定位模座8。采用这样的结构,将装配区集成在一起,便于操作人员纠错,也使整台组装机结构紧凑、节约占地面积,降低成本。定位模座8的上部成形为外径逐渐减小的锥形台结构81,定位模座8的下部成形为能插入吸嘴盖圈c内腔中的配合部82,锥形台结构81上表面的中央位置向下开设有供吸嘴盖b上的竖向连接条b6及安装片b5插置其中的让位孔83,装配状态下,吸嘴盖b扣置在锥形台结构81上。定位模座8上还开设有沿轴向贯穿的第一连接孔84,对应的,操作板100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10,螺钉穿过第一连接孔84、第二连接孔110将定位模座8固定在操作板100上。

上述操作板100一侧设置有一转移机构9,该转移机构9包括第一装配板91、第二装配板92、第三装配板93、第一气缸1f、第二气缸2f及第三气缸3f,第一装配板91通过第一导轨1m、第一滑块1n能沿操作板100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地设于装配平台1上,第一气缸1f与第一装配板91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装配板91沿第一装配区10、第二装配区20、第三装配区30的连接方向来回移动。第二装配板92通过第二导轨2m、第二滑块2n能上下移动地设于第一装配板91上方,第二气缸2f与第二装配板92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二装配板92上下移动;第三装配板93通过第三导轨3m、第三滑块3n能相对于操作板100来回移动地设于第二装配板92上,第三气缸3f与第三装配板93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三装配板93来回移动。第一转移件101、第二转移件201、第三转移件301均设于第三装配板93上。第一转移件101、第二转移件201、第三转移件301结构相同,均包括有能相对开合的夹爪41f及能驱动夹爪41f开合的第四气缸4f,夹爪41f的内侧壁与吸嘴盖b或吸嘴盖圈c的外周壁形状相匹配。采用上述结构,以实现水壶盖零件在第一装配区10、第二装配区20、第三装配区30之间自动转移。

在本实施例中,吸嘴盖输送机构2包括第一传送通道21、第一方向转动机构22、第一夹爪23及第二夹爪24,第一方向转动机构22靠近第一传送通道21的输出端布置并用于将吸嘴盖b转动至设定角度,第一夹爪23能上下、左右移动地设于第一传送通21道上方并用于将第一传送通道21上的吸嘴盖b移动至第一方向转动机构22上,第二夹爪24随第一夹爪23同步移动地设于第一方向转动机构22上方并用于将第一方向转动机构22上的吸嘴盖b移走。第一方向转动机构22包括第一基座221、第一支撑座222、第一转动杆223、第一电机224、第一光电开关225及第二光电开关226,第一支撑座222设于第一基座221的顶部,第一转动杆223能转动地竖向布置在第一支撑座222上并上端能插置在吸嘴盖b的定位孔b7中,第一电机224设于第一基座221上并输出端与第一转动杆223的下端相连接,第一光电开关225、第二光电开关226竖向且对称布置在第一支撑座222上。第一光电开关225、第二光电开关226分别与吸嘴盖b上的竖向连接条b6相对齐状态下,第一转动杆223不动作;第一光电开关224、第二光电开关225中任意一个与吸嘴盖b的竖向连接条b6未对齐状态下,第一转动杆223带动吸嘴盖b转动直至第一光电开关224、第二光电开关225分别与吸嘴盖b上的竖向连接条b6相对齐。采用上述结构,将吸嘴盖b转动至特定角度,以便于后续与吸嘴a进行组装,而避免因对位不准确难以组装在一起的问题。

上述第一传送通道21中设置有能对吸嘴盖b进行连接输送的传送带211,第一传送通道2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电机212,该第二电机212上连接有一主动轮213,主动轮213通过一皮带214与从动轮215相联动,从动轮215的一侧具有能与传送带211相连接的转动轴216。

本实施例的吸嘴盖输送机构2还包括第二基座25、第一推块26、第二推块27、第五气缸5f、第六气缸6f、第七气缸7f、第八气缸8f,第二基座25的顶部设置有沿第一传送通道2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四导轨4m,第一推块26后侧面设置有能与第四导轨4m相匹配的第四滑块4n,第五气缸5f设于第二基座25的一侧并活塞杆与第一推块26相连接,从而使第一推块26能在第二基座25上横向移动;第一推块26的前侧面上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第五导轨5m,第二推块27的后侧面上设置有能与该第五导轨5m相配合的第五滑块5n,第六气缸6f设于第一推块26上并活塞杆与第二推块27的顶部相连接,从而使第二推块27能在第一推块26上上下移动。第七气缸7f、第八气缸8f并排且间隔布置在第二推块27的前侧面上并分别与相应的夹爪相连接,用于驱动夹爪的开合。

使用上述吸嘴盖输送机构2时,第一传送通道21的传送带211不断将吸嘴盖b输送至第二基座25处,第六气缸6f驱动第一夹爪23下降,同时,第七气缸7f驱动第一夹爪23张开,当第一夹抓23夹住吸嘴盖b后,第七气缸7f驱动第一夹爪23闭合,第六气缸6f驱动第一夹爪23上升,第五气缸5f驱动第一夹爪23横向移动至第一方向转动机构22上方,再下降将吸嘴盖b放置在第一方向转动机构22的第一转动杆223上,如果吸嘴盖b的方向不满足要求,则第一转动杆223带动吸嘴盖b转动至符合要求,如果吸嘴盖b的方向满足要求,则第一转动杆223不动作;由于第二夹爪24与第一夹爪23是同步运动的,在第一夹爪23抓取新的吸嘴盖b的同时,第二夹爪24将位置方向满足要求的吸嘴盖b自第一方向转动机构22上移走,上述过程往复运行,从而实现吸嘴盖b的运输,并在运输过程中对吸嘴盖b的方向位置进行纠正,以为后续的装配过程提供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吸嘴输送机构3包括第二传送通道31、第二方向转动机构32、第三夹爪33及第四夹爪34,第二方向转动机构32靠近第二传送通道31的输出端布置并用于将吸嘴a转动至设定角度,第三夹爪33能上下、左右移动地设于第二传送通道31上方并用于将第二传送通道31上的吸嘴a移动至第二方向转动机构32上,第四夹爪34随第三夹爪33同步移动地设于第二方向转动机构32上方并用于将第二方向转动机构32上的吸嘴a移走。采用该上述结构,为后续组装提供了便利。第二方向转动机构32包括第三基座321、第二支撑座322、第二转动杆323、第三电机324、第三光电开关325及第四光电开关326,第二支撑座322设于第三基座321顶部并中部形成有开口3221,第二转动杆323能转动地竖向设于第三基座321上并上端能自吸嘴a下端口插入吸嘴a中,第二转动杆323的上端位于上述第二支撑座322的开口3221中,第三电机324设于第三基座321上并输出端与第二转动杆323的下端相连接,第三光电开关325、第四光电开关326横向并排布置在第二支撑座322上;第三光电开关325、第四光电开关326均与吸嘴a上的卡脚a1未对应状态下,第二转动杆323不动作;第三光电开关325、第四光电开关326中任意一个与吸嘴a的卡脚a1相对应状态下,第二转动杆323带动吸嘴a转动直至第三光电开关325、第四光电开关326分别与吸嘴a上的卡脚a1完全错位。采用该结构,将吸嘴a转动至特定角度,以便于后续与吸嘴盖b进行组装,而避免因对位不准确难以组装在一起的问题。

上述第二传送通道31的输入端上连接有振动盘311,第二传送通道31的底部设置有振动器312。第二传送通道31的输出端上设置有能将吸嘴a自第二传送通道31中向上顶出的顶出机构35,该顶出机构35包括第四基座351、第六导轨6m、第六滑块6n、顶杆352及第九气缸9f,第四基座351设于第二传送通道31的输出端处,第六导轨6m竖向设于第四基座351上并位于第二传送通道31的下方,第六滑块6n能上下移动地设于第六导轨6m上,顶杆352竖向设于第六滑块6n上,第九气缸9f设于第四基座351下部并活塞杆与第六滑块6n的底部相连接,第二传送通道31的输出端上开有供顶杆352自下而上穿过的通孔313。

本实施例的吸嘴输送机构3还包括第五基座36、第三推块37、第四推块38、第十气缸10f、第十一气缸11f、第十二气缸12f、第十七气缸17f、第十八气缸18f,第五基座36的顶部设置有垂直第二传送通道3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七导轨7m,第三推块37后侧面、第四推块38后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一能与第七导轨7m相匹配的第七滑块7n,且第三推块37的下部与第四推块38的通过一连接板39相连接,第十气缸10f设于第五基座36的顶部并活塞杆与第三推块37或第四推块38相连接,从而使第三推块37、第四推块38能在第五基座36上横向移动;第十七气缸17f设于第三推块37上并与第十一气缸11f相连接,用于驱动第十一气缸11f上下升降,第十八气缸18f设于第四推块38上并与第十二气缸12f相连接,用于驱动第十二气缸气缸12f上下升降。第十一气缸11f通过第八导轨8m、第八滑块8n能上下移动地设于第三推块37上,第十二气缸12f通过第九导轨9m、第九滑块9n能上下移动地设于第四推块38上,第十一气缸11f的下端连接第三夹爪33并用于驱动第三夹爪33的开合,第十二气缸12f的下端连接第四夹爪34并用于驱动第四夹爪34的开合。

使用上述吸嘴输送机构3时,第二传送通道31通过振动盘311及振动器312将吸嘴a输送至第五基座36处,并通过顶出机构35将吸嘴a向上顶出,第十一气缸11f驱动第三夹抓33下降,同时,第十一气缸11f驱动第三夹抓33张开,当第三夹抓33夹住吸嘴a后,第十一气缸11f驱动第三夹抓33闭合,第十一气缸11f驱动第三夹抓33上升,第十气缸10f驱动第三夹抓33横向移动至第二方向转动机构32上方,再下降将吸嘴a放置在第二方向转动机构32的第二转动杆323上,如果吸嘴a的方向不满足要求,则第二转动杆323带动吸嘴a转动至符合要求,如果吸嘴a的方向满足要求,则第二转动杆323不动作;由于第四夹爪34与第三夹抓33是同步运动的,在第三夹抓33抓取新的吸嘴a的同时,第四夹爪34将位置方向满足要求的吸嘴a自第二转动杆323上移走,上述过程往复运行,从而实现吸嘴a的运输,并在运输过程中对吸嘴a的方向位置进行纠正,以为后续的装配过程提供方便。

本实施例的吸嘴盖圈输送机构5包括第三传送通道51、第六基座52、第五推块53、第十三气缸13f、第十四气缸14f、第十五气缸15f及第五夹爪54,第三传送通道51与第一传送通道21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做赘述。第六基座52的顶部设置有垂直第三传送通道5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十导轨10m,该第十导轨10m上设置有能沿第十导轨10m来回移动的第十滑块10n,第十三气缸13f设于第六基座52的一端并用于驱动第十滑块10n沿第十导轨10m来回移动;第五推块53设于第十滑块10n的前侧面上,第五推块53的前侧面上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第十一导轨11m,第十四气缸14f通过第十一滑块11n能上下移动地设于第十一导轨11m上,第五夹爪54连接于第十四气缸14f的下端并能在第十四气缸14f的驱动下开合,第十五气缸15f设于第五推块53的顶部并与第十四气缸14f的顶部相连接,用于驱动第十四气缸14f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的压持机构4包括第六推块41、压杆42、第十六气缸16f,第六推块41设于第十滑块10n的前侧面上,可与第五夹爪54同步移动。第六推块41的前侧面上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第十二导轨12m,第十二滑块12n能上下移动地设于第十二导轨12m上,压杆42设于第十二滑块12n的下端,第十六气缸16f设于第六推块41的顶部并与第十二滑块12n相连接,从而驱动压杆42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的外盖输送机构6与上述吸嘴盖圈输送机构5的结构相同,区别仅在于其夹爪与外盖d的形状相适配,在此不做赘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传送通道21、第二传送通道31、第三传送通道51相邻并平行布置,第一传送通道21、第二传送通道31、第三传送通道51的输入端相互对齐并位于装配平台1的同一侧,以便于操作人员向第一传送通道21、第二传送通道31、第三传送通道41上放置相应配件,并提高运动水壶组装机的紧凑性,节约占地面积。输出机构7为自上而下逐渐行外倾斜的斜向导槽,该斜向导槽的输入端靠近第三装配区30布置,输出端延伸至装配平台1的外沿,可在装配平台一侧放置一顶部开口的箱体,用于承接输出机构输出的运动水壶盖。

使用本实施例的运动水壶盖组装机时,先通过吸嘴盖输送机构2将吸嘴盖b输送至第一装配区10,再通过吸嘴输送机构3将吸嘴a输送至第一装配区10并放置在吸嘴盖b上,然后利用压持机构4将吸嘴a压入吸嘴盖b中,接着第一转移件101将装配在一起的吸嘴a、吸嘴盖b转移至第二装配区20,吸嘴盖圈输送机构5输送过来的吸嘴盖圈c套置在吸嘴盖b外周,第二转移件201将装配在一起的吸嘴a、吸嘴盖b、吸嘴盖圈c转移至第三装配区30,外盖输送机构输6送过来的外盖d盖置在吸嘴盖圈c外即完成了装配,利用输出机构7将组装完毕的运动水壶盖输出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