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蔽罩侧切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4618发布日期:2019-06-19 02:16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手机屏蔽罩侧切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配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机屏蔽罩侧切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冲压加工的生产效率高,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冲压时由于模具保证了冲压件的尺寸与形状精度,且一般不破坏冲压件的表面质量,而模具的寿命一般较长,所以冲压的质量稳定,互换性好;冲压一般没有切屑碎料生成,材料的消耗较少,且不需其它加热设备,因而是一种省料,节能的加工方法,冲压件的成本较低。由于冲压具有如此优越性,冲压加工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手机屏蔽罩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分离,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手机屏蔽罩的生产技术。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手机屏蔽罩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

连续模(又称级进模、跳步模)是指压力机在一次行程中,依次在几个不同的位置上,同时完成多道工序的冲模。冲裁件在连续模中是逐步成形的,连续成形是工序集中的工艺方法,可使切边、切口、切槽、冲孔、塑性变形、落料等多种工序在一副模具上完成。根据冲压件的实际需要,按一定顺序安排了多个冲压工序(在级进模中称为工位)进行连续冲压。它不但可以完成冲裁工序,还可以完成成形工序,甚至装配工序,许多需要多工序冲压的复杂冲压件可以在一副模具上完全成形,这就为高速自动冲压提供了有利条件。现有技术的手机屏蔽罩侧切为连续模全部完成,加工工序如图1所示,连续模全部完成产品工艺,先切边再四周成型,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产品成型时转角处回挤料,造成转角高度尺寸不稳定;2)、尺寸公差已超过0.1mm;3)、产品平面度超过0.15mm;4)、转角处毛刺太大,需要人工打磨毛刺,增加了生产成本。

如何在现有连续模具之后再增加一个侧切模具,如何使手机屏蔽罩转角成型高度尺寸稳定,如何保证产品尺寸公差及平面度,如何使产品转角无毛刺并节约人工,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在现有连续模具之后再增加的手机屏蔽罩侧切模具。

手机屏蔽罩侧切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通过导向柱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座的底部向下依次设置有上垫板、上夹板、止挡板、脱料板,其中上夹板、止挡板和脱料板的中部设置有上模插刀;

下模座的顶部设置有下垫板,下垫板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下模板、下模侧切冲头、下模挡块,其中下模侧切冲头通过带弹簧的螺栓固定在下模挡块上;

脱料板与下模板之间设置有产品,上模插刀能推动下模侧切冲头冲切产品转角。

所述的下模座的底部向下依次设置有下垫脚、下托板,数个下垫脚分别沿着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等距布置。

所述的下模板上固定有产品。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手机屏蔽罩转角成型高度尺寸稳定,尺寸公差不会超过0.03mm,平面度在0.08mm以内,转角无毛刺,无需人工打磨,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加工工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俯视图。

图中:1.上模座;2.上垫板;3.上夹板;4.止挡板;5.脱料板;6.上模插刀;7.下模板;8.下模侧切冲头;9.下模挡块;10.下垫板;11.下模座;12.下垫脚;13.下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手机屏蔽罩侧切模具,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11,上模座1与下模座11之间通过导向柱连接,所述的上模座1的底部向下依次设置有上垫板2、上夹板3、止挡板4、脱料板5,其中上夹板3、止挡板4和脱料板5的中部设置有上模插刀6;

下模座11的顶部设置有下垫板10,下垫板10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下模板7、下模侧切冲头8、下模挡块9,其中下模侧切冲头8通过带弹簧的螺栓固定在下模挡块9上;

脱料板5与下模板7之间设置有产品,上模插刀6能推动下模侧切冲头8冲切产品转角;

所述的下模座11的底部向下依次设置有下垫脚12、下托板13,数个下垫脚12分别沿着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等距布置;

所述的下模板7上固定有产品;上垫板2挡住上模插刀6;上夹板3固定上模插刀6。

具体实施时,在现有连续模具之后再增加一个侧切产品四个转角的模具,产品固定在下模板7,脱料板5压住材料,上模插刀6推动下模侧切冲头8,冲切产品转角、将四个转角侧切,产品转角成型高度尺寸稳定,尺寸公差不会超过0.03mm,产品平面度在0.08mm以内,转角无毛刺,无需人工打磨。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