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片材料产品组装用TOX铆接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6434发布日期:2019-05-24 22:32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片材料产品组装用TOX铆接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铆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片材料产品组装用 TOX铆接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层板材固定在一起进行产品的组装,现有的技术采用铆钉拉铆进行固定连接,加工用时过长,并且效率较低,同时铆钉成本较高。

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缺点,急需改善产品组装结构的技术,能够更好的进行固定工作,促进产品组装行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双片材料产品组装用TOX铆接模具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片材料产品组装用TOX铆接模具结构,包括上压模具、支撑套管、支撑弹簧、下模具和铆接板材,所述下模具上方设置有冲杆,且冲杆外侧套置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上端的冲杆上套置有支撑套管,且支撑套管上放置有铆接板材,所述铆接板材上设置有与下模具相对应的上压模具,所述上压模具下方设置有压板,且压板下方开设有模凹槽,所述压板上端设有第一螺纹套管,且第一螺纹套管内部螺接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所述下模具上端设置有冲杆,且冲杆上方设置有冲头,所述冲杆下端固定有第二螺纹套管,且第二螺纹套管内部螺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上压模具、支撑套管和下模具均为粉末高速钢材质构成,且支撑套管的直径与下模具的直径相同,并且支撑套管和支撑弹簧高度之和大于冲头和冲杆的高度之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上压模具包括压板、第一螺纹套管、第一连接杆和第一连接头,且压板和第一螺纹套管为一体结构,并且第一连接杆和第一连接头为一体结构,同时第一连接杆下端与第一螺纹套管内部螺接在一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上压模具上设置的压板为高11.7mm、直径为12.5mm的圆柱结构,且压板上开设的模凹槽直径为6.7mm、高度1.2mm的梯形凹槽结构,同时压板上方固定的第一螺纹套管直径为6mm高为4mm,且第一螺纹套管内部螺接的第一连接杆中部为竖向倾斜20°的圆台结构,并且模凹槽上端外侧设置有凸起的圆环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下模具包括冲头、冲杆、支撑块、第二螺纹套管、第二连接杆和第二连接头,且冲头、冲杆、支撑块和第二螺纹套管为一体结构,并且第二连接杆和第二连接头为一体结构,同时第二连接杆上端与第二螺纹套管内部螺接在一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下模具上端设置的冲头为倾斜角度为6.5°的圆台结构,且冲头与模凹槽结构相匹配,同时冲头的高度为22.9mm直径为7.9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铆接板材包括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且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通过铆接凹槽固定在一起,并且铆接凹槽的厚度为0.6mm,同时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的厚度为1mm,且铆接凹槽上端与模凹槽结构相匹配,并且铆接凹槽下端与冲头相匹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冲杆下端固定的支撑块的直径为16.5mm高度为11mm,且支撑块下端固定的第二螺纹套管的直径为8mm高度为8mm,并且第二螺纹套管内部安装的第二连接杆的高度为8.8mm,同时第二连接杆为夹角为15.9°的圆台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冲杆外侧套置的支撑套管可上下滑动,且冲杆上端固定的冲头为变径的圆台结构,并且冲头的直径范围为4.2—4.6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双片材料产品组装用TOX铆接模具结构,结构设置合理,采用TOX铆接代替现有的铆钉连接,挤压使两片材料局部拉伸变薄使两片材料粘合在一起,如需要分开需要一定的力才可以,固定在一起,加工效率高,解决时间,并且降低铆钉成本,能够更好的进行固定工作,促进产品组装行业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片材料产品组装用TOX铆接模具结构未铆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片材料产品组装用TOX铆接模具结构铆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片材料产品组装用TOX铆接模具结构上压模具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片材料产品组装用TOX铆接模具结构下模具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片材料产品组装用TOX铆接模具结构铆接板材示意图。

图例说明:

1、上压模具;2、支撑套管;3、支撑弹簧;4、下模具;5、铆接板材;6、模凹槽;7、压板;8、第一螺纹套管;9、第一连接杆; 10、第一连接头;11、冲头;12、冲杆;13、支撑块;14、第二螺纹套管;15、第二连接杆;16、第二连接头;17、第一板材;18、第二板材;19、铆接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片材料产品组装用TOX铆接模具结构,包括上压模具1、支撑套管2、支撑弹簧3、下模具4和铆接板材5,下模具4上方设置有冲杆12,且冲杆12外侧套置有支撑弹簧3,支撑弹簧3上端的冲杆12上套置有支撑套管2,且支撑套管2上放置有铆接板材5,上压模具1、支撑套管2和下模具4均为粉末高速钢材质构成,且支撑套管2的直径与下模具4的直径相同,并且支撑套管2和支撑弹簧3高度之和大于冲头 11和冲杆12的高度之和,铆接板材5上设置有与下模具4相对应的上压模具1,上压模具1下方设置有压板7,且压板7下方开设有模凹槽6,压板7上端设有第一螺纹套管8,且第一螺纹套管8内部螺接有第一连接杆9,且第一连接杆9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10,下模具4上端设置有冲杆12,且冲杆12上方设置有冲头11,冲杆12下端固定有第二螺纹套管14,且第二螺纹套管14内部螺接有第二连接杆15,第二连接杆15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头16;

上压模具1包括压板7、第一螺纹套管8、第一连接杆9和第一连接头10,且压板7和第一螺纹套管8为一体结构,并且第一连接杆9和第一连接头10为一体结构,同时第一连接杆9下端与第一螺纹套管8内部螺接在一起,上压模具1上设置的压板7为高11.7mm、直径为12.5mm的圆柱结构,且压板7上开设的模凹槽6直径为6.7mm、高度1.2mm的梯形凹槽结构,同时压板7上方固定的第一螺纹套管8 直径为6mm高为4mm,且第一螺纹套管8内部螺接的第一连接杆9中部为竖向倾斜20°的圆台结构,并且模凹槽6上端外侧设置有凸起的圆环结构;

下模具4包括冲头11、冲杆12、支撑块13、第二螺纹套管14、第二连接杆15和第二连接头16,且冲头11、冲杆12、支撑块13和第二螺纹套管14为一体结构,并且第二连接杆15和第二连接头16 为一体结构,同时第二连接杆15上端与第二螺纹套管14内部螺接在一起,下模具4上端设置的冲头11为倾斜角度为6.5°的圆台结构,且冲头11与模凹槽6结构相匹配,同时冲头11的高度为22.9mm直径为7.9mm,冲杆12下端固定的支撑块13的直径为16.5mm高度为 11mm,且支撑块13下端固定的第二螺纹套管14的直径为8mm高度为 8mm,并且第二螺纹套管14内部安装的第二连接杆15的高度为8.8mm,同时第二连接杆15为夹角为15.9°的圆台结构,冲杆12外侧套置的支撑套管2可上下滑动,且冲杆12上端固定的冲头11为变径的圆台结构,并且冲头11的直径范围为4.2—4.6mm;

铆接板材5包括第一板材17和第二板材18,且第一板材17和第二板材18通过铆接凹槽19固定在一起,并且铆接凹槽19的厚度为0.6mm,同时第一板材17和第二板材18的厚度为1mm,且铆接凹槽19上端与模凹槽6结构相匹配,并且铆接凹槽19下端与冲头11 相匹配。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双片材料产品组装用TOX铆接模具结构时,首先将第一板材17和第二板材18位置放好,形成铆接板材5结构放置在支撑套管2上方,同时将支撑套管2套置在冲杆12山端,并且支撑套管2底部紧紧贴合在支撑弹簧3上,将上压模具1向下压,冲头11顶起铆接板材5,并且铆接板材5上端材料进行到模凹槽6内部,铆接板材5中部会形成铆接凹槽19,使得第一板材17和第二板材18固定在一起,将铆接板材5取下,通过支撑弹簧3自动将支撑套管2弹起,方便下一次铆接工作,这就是该双片材料产品组装用 TOX铆接模具结构工作的整个过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