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拉延成型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86568发布日期:2019-10-15 21:00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拉延成型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成型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半拉延成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z”型截面和“l”截面零件一般都采用全拉延方式生产,现有的工艺其主要缺点是,工艺补充面大,材料利用率低和冲压方向设计不够灵活,不能满足目前加工成型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半拉延成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模具在机床上打开,上模压料芯突出上模压料面区域6-10mm,下模压边圈低于凸模上表面6-10mm。

(2)将料片放入在模具定位区域内。

(3)机床启动,滑块下行,首先上模压料芯接触料片,并将料片锁死在下凸模上表面并初步成型。

(4)滑块继续下行,上模压料面区域将另一侧料片压在下压边圈上开始拉伸侧面零件表面并继续拉延。

(5)滑块到达下止点,上下模具完全墩死,零件成型完成。

作为改进,所述料片的工艺造型,其上表面工艺补充设计90°坎以利于在拉延成型过程中锁住料片上端(不让其走料),料片侧面按正常拉延进行工艺进行造型设计即可。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传统的对“z”型截面和“l”截面零件都是通过对零件另外一侧进行大的工艺补充,把零件包络起来,通过全拉延的方式进行成型,而本技术的半拉延成型则是减少工艺补充,一侧锁住材料另一侧通过控制走料的工艺方法,通过本技术的半拉延成型方法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成型稳定,回弹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半拉延成型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传统成型方法的示意图。

其中,1为模具及拉延分模线,2为工艺补充。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半拉延成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模具在机床上打开,上模压料芯突出上模压料面区域6-10mm,下模压边圈低于凸模上表面6-10mm。

(2)将料片放入在模具定位区域内。

(3)机床启动,滑块下行,首先上模压料芯接触料片,并将料片锁死在下凸模上表面并初步成型。

(4)滑块继续下行,上模压料面区域将另一侧料片压在下压边圈上开始拉伸侧面零件表面并继续拉延。

(5)滑块到达下止点,上下模具完全墩死,零件成型完成。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料片的工艺造型,其上表面工艺补充设计90°坎以利于在拉延成型过程中锁住料片上端(不让其走料),料片侧面按正常拉延进行工艺造型设计即可。

结合附图1、2,附图1为本发明的拉延示意图,附图2是传统成型方法的拉延示意图,虚线部分为模具及拉延分模线,实线部分为工艺补充,本发明的半拉延成型则是减少工艺补充,一侧锁住材料另一侧通过控制走料的工艺方法,通过本技术的半拉延成型方法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成型稳定,回弹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拉延成型的方法,包括模具在机床上打开,上模压料芯突出上模压料面区域6‑10mm,下模压边圈低于凸模上表面6‑10mm,料片放入在模具定位区域内,机床启动,滑块下行,首先上模压料芯接触料片,并将料片锁死在下凸模上表面并初步成型,滑块继续下行,上模压料面区域将另一侧料片压在下压边圈上开始拉伸侧面零件表面并继续拉延,滑块到达下止点,上下模具完全墩死,零件成型完成,本申请的半拉延成型则是减少工艺补充,一侧锁住材料另一侧通过控制走料的工艺方法,通过本申请的半拉延成型方法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成型稳定,回弹小。

技术研发人员:冷华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萨尔笛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4
技术公布日:2019.10.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