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电梯绳用增强型磷化钢丝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870524发布日期:2020-02-08 05:4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高速电梯绳用增强型磷化钢丝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丝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高速电梯绳用增强型磷化钢丝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所用的钢丝对性能有极高的要求。现在电梯所使用的钢丝基本上满足了电梯的使用需要,但是随着电梯速度的增加和运输重量的不断加大,问题日益突出,钢丝的延伸率、磨损寿命、轮径比、越来越制约电梯的发展,原有的电梯用钢丝生产线生产的钢丝废品率高,并且由于设备等问题,浪费人力物力;同时,现有的电梯用钢丝生产线安全系数不高,部分生产线生产出来的钢丝耐磨性不好。

在放线时,传统的钢丝放线架通常需要操作员手工操作,缠绕在放线架上的待加工钢丝容易脱离放线架对操作员造成伤害,所以十分危险,而且这种钢丝放线架还浪费人力,另外,传统的钢丝放线架一般为竖向放线,这种放线方式只适合较细的钢丝,较粗的钢丝张力较大,不适合用竖向放线的方式进行放线;在拉丝时,传统的拉丝机模盒冷却水腔装置对冷拔丝的拉拔和降温效果不是很理想。钢丝从粉盒搅拌装置内必然会带过去一部分润滑粉,随着时间的累积,模盒冷却水腔装置内的润滑粉会累积,最终增加模盒冷却水腔装置内的压力,影响拉拔钢丝的质量;在收卷时,传统的钢丝收卷后为横向收卷或者提升收卷,收卷过程中钢丝和钢丝之间会有挤压力,影响钢丝质量。

因此,急需要设计出一种高速电梯绳用增强型磷化钢丝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高速电梯绳用增强型磷化钢丝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它能够解决传统的钢丝生产线安全系数不高、生产效率低以及产品质量差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速电梯绳用增强型磷化钢丝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它包括一字放线架、第一校直组件、第二校直组件、除锈装置、烘干装置、拉拔装置、导线组、第三校直组件、涂油装置、钢丝输送轮、收卷装置,所述一字放线架上缠绕有未加工的钢丝,所述一字放线架的输出侧设置有第一校直组件,所述钢丝经过第一校直组件进行校直,所述第一校直组件的输出侧设置有第二校直组件,所述钢丝经过第二校直组件进行校直,所述第二校直组件的输出侧设置有除锈装置,所述钢丝进入除锈装置内进行化学处理,所述除锈装置的输出侧设置有烘干装置,所述钢丝经过烘干装置进行烘干,所述烘干装置的输出侧设置有多组拉拔装置,所述钢丝经过多组拉拔装置的冷拉成为钢丝,所述拉拔装置的输出侧设置有导线组,所述导线组的输出侧设置有第三校直组件,所述导线组通过导轮将钢丝导入第三校直组件,所述钢丝经过第三校直组件后被校直,所述第三校直组件的输出侧设置有涂油装置,所述钢丝经过涂油装置进行涂油,所述涂油装置的输出侧设置有钢丝输送轮,所述钢丝输送轮的输出侧设置有收卷装置,所述钢丝经过钢丝输送轮最终进入收卷装置。

优选的,所述一字放线架包括左右布置的第一支撑架以及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以及第二支撑架上搁置有放线装置主体,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架滚轮,所述放线装置主体左半段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架轨道,从而第一支撑架能够在第一支撑架轨道上进行左右横移;

所述放线装置主体包括横向设置的放线钢架以及横向设置的放线转轴,放线钢架的右段内部设置有第一轴承座,放线钢架的右端内部设置有第二轴承座,放线转轴的左端与第一轴承座配合,放线转轴的左段与第二轴承座配合,放线钢架的左端搁置于第一支撑架上,第二支撑架顶部设置有第三轴承座,放线转轴的右端与第三轴承座配合。

优选的,所述拉拔装置包括左右布置的粉盒搅拌装置以及模盒冷却水腔装置;

所述粉盒搅拌装置包括粉盒搅拌装置支撑框架,粉盒搅拌装置支撑框架上设置有搅拌座,所述搅拌座的中心横向穿设有粉盒入口过线轴,粉盒入口过线轴为空心轴,粉盒入口过线轴的左端伸出至搅拌座左方,粉盒入口过线轴的右端伸出至搅拌座右方,粉盒搅拌装置支撑框架上还固定有一个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链轮,粉盒入口过线轴的左端套装有第二链轮,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通过皮带连接,粉盒入口过线轴的右端连接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器壳体,搅拌器壳体的内壁设置有横向的搅拌叶片,搅拌器壳体的右端中心开设有供钢丝穿过的小缺口,粉盒入口过线轴的右端与搅拌器壳体内部相连通;

所述模盒冷却水腔装置包括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内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有法兰、压模块、压模环以及压模螺丝,所述压模块与压模环之间还设置有连通件,所述连通件包括横向布置的管体,管体的左右两端为连接口,两个连接口分别与压模块、压模环连接,所述管体的顶部设置有向上的连通口,所述管体内设置有竖向的配合板,所述配合板上半段上开设有透气槽,所述连通口上开设有竖向贯通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和透气槽互通,连通口向上伸出至模盒冷却水腔装置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第三校直组件包括垂直导线部和水平导线部,所述垂直导线部上设置有两排第一导线辊,两排第一导线辊上方设置有第一调节部,所述水平导线部上设置有两排第二导线辊,所述第二导线辊一侧设置有第二调节部。

优选的,所述收卷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左机架和右机架,所述左机架上竖向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一送线轮,所述第二连接杆上下设置有第二送线轮和第三送线轮;

所述右机架上设置有提升伸缩组件、动力组件、卷筒组件以及卸丝组件;

所述提升伸缩组件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左段向上设置有支撑套筒,支撑套筒的顶部设置有气缸安装座,气缸安装座上设置有向下的气缸,安装板的左段向下设置有空心轴,气缸的伸缩端向下连接有升降杆,升降杆向下延伸并且穿过至空心轴下方,空心轴的下端设置有一个连接座,连接座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铰接座,每个铰接座上均铰接有活动支撑杆,活动支撑杆的中段与铰接座铰接,多个活动支撑杆呈中心发散方向布置,多个活动支撑杆的内端分别通过一个联接板连接在升降杆的底端,多个活动支撑杆的外端均设置有卡接部;

所述安装板的中段向上连接有升降丝杆,升降丝杆上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轮;

所述安装板的右段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滑杆套,滑杆套内向上穿设有滑杆,滑杆的上端连接于右机架上;

所述空心轴的外围设置有收线筒,收线筒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多个卡接口;

所述卷筒组件包括卷筒组件安装座,卷筒组件安装座固定于右机架上,卷筒组件安装座内从上至下穿设有一根空心管,所述空心管与卷筒组件安装座之间设置有轴承座,空心管的上端伸出至卷筒组件安装座上方,空心管的上端与一个第二传动轮连接,空心管的下段伸出至卷筒组件安装座下方,空心管的下段外围与一个卷筒固定连接,卷筒外表面设置有走丝槽,卷筒底部外圈向下均匀设置有四根收线杆,四根收线杆下端之间连接有底部加强框;

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设置于右机架上,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皮带连接第一传动轮,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皮带连接第二传动轮。

优选的,所述收线筒包括收线筒本体,收线筒本体的中段外围设置一圈凸缘,所述卷筒的外围设置有竖向布置的多根保护吊杆,所述保护吊杆的下端连接有保护圈,保护吊杆的上端连接于右机架上;保护圈的内径略小于收线筒本体的凸缘的外径。

优选的,卷筒底部中圈向下均匀设置有四根加强杆,四根收线杆和四根加强杆的下端之间连接有底部加强框,底部加强框的中心设置有孔。

优选的,所述空心管的下端向下连接有与其贯通连接的导向轴,导向轴下端穿过孔。

优选的,它还包括压轮组件,所述压轮组件包括推板,所述推板的一端连接有扭轴座,所述推板的另一端设置有推板气缸,推板气缸固定于右机架上,所述扭轴座内设置有扭轴,所述扭轴的上端与推板相连接,所述扭轴的下端连接有扭杆,所述扭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内设置有压线轮轴,所述压线轮轴的下端设置有压线轮;压线轮与卷筒紧贴,推板气缸固定于右机架上。

优选的,所述卸丝组件包括横向布置的导轨,导轨内设置有小车,小车的左方设置有一个向右的横向气缸,横向气缸的伸缩端与小车的左端连接,小车中段向上铰接有线架座,线架座的顶部设置有线架,小车左段铰接有一个向右的摆动气缸,摆动气缸伸缩端连接线架座,卸丝组件还包括一个向下的升降气缸,升降气缸固定于右机架上,升降气缸的伸缩端向右横向连接有一块托丝板,托丝板上开设有线架槽,线架槽的形状与线架的外形横截面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一种高速电梯绳用增强型磷化钢丝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对待加工的钢丝先进行除锈与酸洗,除去表面的污垢,然后通过烘干装置直接烘干,为后期的拉拔做好准备,有效降低了产品的废品率;

2、本发明一种高速电梯绳用增强型磷化钢丝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将传统的人工操作放线架替换为一字放线架,不需要通过人为控制放线机进行放线,而是将待加工的钢丝装到一字放线架的放线架上实现自动放线,减少了人力物力;

3、本发明一种高速电梯绳用增强型磷化钢丝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在一字放线架上设置有过渡辊支架、配重块等,即使由于突发状况装置骤停,缠绕在放线架上的钢丝也不会脱落;在收线时,使用倒立式收线方式,自动化收线,生产效率高,安全可靠;

4、本发明一种高速电梯绳用增强型磷化钢丝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将钢丝经过化学处理,在进行多级拉拔,保证了产品的耐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高速电梯绳用增强型磷化钢丝生产线的流程示意简图。

图2为图1中一字放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过渡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图6为图2中b部放大图。

图7为图2中c部放大图。

图8为图3中d部放大图。

图9为图1中单个拉拔装置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粉盒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模盒冷却水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9中连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中第三校直组件的主要部件细节图。

图17为图16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中收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提升伸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的a-a剖视图。

图23为图22的e部放大图。

图24为图19中卷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4的纵向剖视图。

图26为图19中压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6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19中卸丝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8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一字放线架1、第一支撑架101、第一支撑架滚轮101.1、第一支撑架轨道101.2、第二支撑架102、放线装置主体103、放线钢架103.1、第一导线支架103.2、第一配重块103.3、第二导线支架103.4、第二导线轮组103.5、放线转轴103.6、第一导线轮103.7、稳定支架103.8、第一轴承座103.9、第二轴承座103.10、第三轴承座103.11、钢丝出口模头103.12、第三导线轮组103.13、第四导线轮103.14、第二配重块103.15

第一校直组件2

第二校直组件3

除锈装置4

烘干装置5

拉拔装置6、粉盒搅拌装置支撑框架600、粉盒搅拌装置601、搅拌器601.1、搅拌器壳体601.11、搅拌叶601.12、搅拌座601.2、粉盒入口过线轴601.3、第二链轮601.4、链轮固定套601.41、模盒冷却水腔装置602、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602.1、盖板602.11、橡胶板602.12、夹板602.13、固定块602.14、花形把手602.15、活节螺栓602.16、模盒盖压紧固定块602.17、铜喷头602.18、模子支架602.19、法兰602.2、压模块602.3、压模环602.4、密封圈602.5、轴挡602.6、连通件603、连接口603.1、配合板603.11、透气槽603.111、连通口603.2、透气孔603.21、压模螺丝604、轴承605、孔挡606、隔圈607、垫圈608、电机609、感应减速马达609.1、第一链轮609.2、电机罩壳609.3

导线组7

第三校直组件8、垂直导线部801、第一导线辊801.1、第一调节部801.2、水平导线部802、第二导线辊802.1、第二调节部802.2

涂油装置9

钢丝输送轮10

收卷装置11、机架1101、左机架1101.1、第一连接杆1101.11、第二连接杆1101.12、第一送线轮1101.13、第二送线轮1101.14、张力组件1101.15、第三送线轮1101.16、右机架1101.2、提升伸缩组件1102、气缸1102.1、气缸安装座1102.2、支撑套筒1102.3、安装板1102.4、升降丝杆1102.5、滑杆套1102.6、滑杆1102.7、空心轴1102.8、升降杆1102.9、收线筒1102.10、凸缘1102.10.1、联接板1102.11、铰接座1102.12、活动支撑杆1102.13、卡接部1102.14、卡接口1102.15、第一传动轮1102.16、连接座1102.20、动力组件1103、第一电机1103.1、第二电机1103.2、卷筒组件1104、空心管1104.1、第二传动轮1104.2、卷筒组件安装座1104.4、卷筒1104.5、收线杆1104.6、底部加强框1104.7、孔1104.71、

加强杆1104.8、导向轴1104.9、保护吊杆1104.10、保护圈1104.11、压轮组件1105、推板1105.1、扭轴座1105.2、推板气缸1105.3、扭轴1105.4、扭杆1105.5、轴套1105.6、压线轮轴1105.7、压线轮1105.8、卸丝组件1107、托丝板1107.1、线架槽1107.11、线架1107.2、线架座1107.3、摆动气缸1107.6、小车1107.7、横向气缸1107.8、导轨1107.9、升降气缸1107.1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9,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高速电梯绳用增强型磷化钢丝生产线,它包括一字放线架1、第一校直组件2、第二校直组件3、除锈装置4、烘干装置5、拉拔装置6、导线组7、第三校直组件8、涂油装置9、钢丝输送轮10、收卷装置11,所述一字放线架1上缠绕有未加工的钢丝,所述一字放线架1的输出侧设置有第一校直组件2,所述钢丝经过第一校直组件2进行校直,所述第一校直组件2的输出侧设置有第二校直组件3,所述钢丝经过第二校直组件3进行校直,所述第二校直组件3的输出侧设置有除锈装置4,所述钢丝进入除锈装置4内进行化学处理,所述除锈装置4的输出侧设置有烘干装置5,所述钢丝经过烘干装置5进行烘干,所述烘干装置5的输出侧设置有多组拉拔装置6,所述钢丝经过多组拉拔装置6的冷拉成为钢丝,所述拉拔装置6的输出侧设置有导线组7,所述导线组7的输出侧设置有第三校直组件8,所述导线组7通过导轮将钢丝导入第三校直组件8,所述钢丝经过第三校直组件8后被校直,所述第三校直组件8的输出侧设置有涂油装置9,所述钢丝经过涂油装置9进行涂油,所述涂油装置9的输出侧设置有钢丝输送轮10,所述钢丝输送轮10的输出侧设置有收卷装置11,所述钢丝经过钢丝输送轮10最终进入收卷装置11;

所述一字放线架1包括左右布置的第一支撑架101以及第二支撑架102,第一支撑架101以及第二支撑架102上搁置有放线装置主体103,所述第一支撑架10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架滚轮101.1,所述放线装置主体103左半段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架轨道101.2,从而第一支撑架101能够在第一支撑架轨道101.2上进行左右横移;

所述放线装置主体103包括横向设置的放线钢架103.1以及横向设置的放线转轴103.6,放线钢架103.1的右段内部设置有第一轴承座103.9,放线钢架103.1的右端内部设置有第二轴承座103.10,放线转轴103.6的左端与第一轴承座103.9配合,放线转轴103.6的左段与第二轴承座103.10配合,放线钢架103.1的左端搁置于第一支撑架101上,第二支撑架102顶部设置有第三轴承座103.11,放线转轴103.6的右端与第三轴承座103.11配合;

所述放线钢架103.1的右段设置有稳定支架103.8,稳定支架103.8的横向位置与固定连接于第一轴承座103.9和第二轴承座103.10之间的位置对应;

所述放线转轴103.6的中段设置有左右布置的第一导线支架103.2和第二导线支架103.4,所述第一导线支架103.2与放线转轴103.6垂直布置,第二导线支架103.4与放线转轴103.6垂直布置,第一导线支架103.2的一个外端设置有第一导线轮103.7,第一导线支架103.2的另一个外端设置有第一配重块103.3,第二导线支架103.4的一个外端设置有第二导线轮组103.5,第二导线支架103.4的另一个外端设置有第二配重块103.15,放线转轴103.6的右段上设置有左右布置的第三导线轮组103.13以及第四导线轮103.14,第一导线轮103.7、第二导线轮组103.5、第三导线轮组103.13以及第四导线轮103.14与放线转轴103.6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放线转轴103.6的右端设置有钢丝出口模头103.12。放线转轴103.6在第四导线轮103.14处设置有开口,放线转轴103.6的右段内部中空,使得该开口处的钢丝能够经过第四导线轮103.14进入放线转轴103.6内部,然后通过放线转轴103.6的右端设置的钢丝出口模头103.12引出;

一字放线架1的工作原理:首先将需要加工的钢丝缠绕在放线钢架103.1上,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支撑架101可以在第一支撑架滚轮101.1的带动下沿着第一支撑架轨道101.2移动,当第一支撑架101移出放线钢架103.1时,可以吊起放线钢架103.1,便于将钢丝缠绕在放线钢架103.1上,然后将第一支撑架101回至放线钢架103.1左端下方,并且放落放线钢架103.1,使得放线钢架103.1的左端搁置于第一支撑架101上,开始放线,缠绕在放线钢架103.1上的钢丝依次经过第一导线轮103.7、第二导线支架103.4、第三导线轮组103.13、第四导线轮103.14以及钢丝出口模头103.12,并最终将钢丝输送到下一装置;

所述拉拔装置6包括左右布置的粉盒搅拌装置601以及模盒冷却水腔装置602;

所述粉盒搅拌装置601包括粉盒搅拌装置支撑框架600,粉盒搅拌装置支撑框架600上设置有搅拌座601.2,所述搅拌座601.2的中心横向穿设有粉盒入口过线轴601.1,粉盒入口过线轴601.1为空心轴,粉盒入口过线轴601.1的左端伸出至搅拌座601.2左方,粉盒入口过线轴601.1的右端伸出至搅拌座601.2右方,粉盒搅拌装置支撑框架600上还固定有一个电机609,电机609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链轮609.2,粉盒入口过线轴601.1的左端套装有第二链轮601.4,第一链轮609.2与第二链轮601.4通过皮带连接,粉盒入口过线轴601.1的右端连接有搅拌器601.1,所述搅拌器601.1包括搅拌器壳体601.11,搅拌器壳体601.11的内壁设置有横向的搅拌叶片601.2,搅拌器壳体601.11的右端中心开设有供钢丝穿过的小缺口,粉盒入口过线轴601.1的右端与搅拌器壳体601.11内部相连通;

所述模盒冷却水腔装置602包括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602.1,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602.1内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有法兰602.2、压模块602.3、压模环602.4以及压模螺丝604,所述压模块602.3与压模环602.4之间还设置有连通件603,所述连通件603包括横向布置的管体,管体的左右两端为连接口603.1,两个连接口603.1分别与压模块602.3、压模环602.4连接,所述管体的顶部设置有向上的连通口603.2,所述管体内设置有竖向的配合板603.11,所述配合板603.11上半段上开设有透气槽603.111,所述连通口603.2上开设有竖向贯通的透气孔603.21,所述透气孔603.21和透气槽603.111互通,连通口603.2向上伸出至模盒冷却水腔装置602的顶部;钢丝在压模块602.3、压模环602.4之间进行拉丝时,经过连通件603时,多余的润滑粉在此处能够泄压,保证拉丝质量;

所述搅拌座601.2的内壁与粉盒入口过线轴601.3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多个轴承605,多个轴承605两侧设置有孔挡606,轴承605通过油封的方式密封,所述轴承605之间设置有隔圈607,所述轴承605与粉盒入口过线轴601.3的配合处设置有垫圈608;

所述粉盒搅拌装置601与电机609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电机609内设置有感应减速马达609.1,所述电机609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链轮609.2,所述电机609的外侧设置有电机罩壳609.3;

所述法兰602.2与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602.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602.5,所述法兰602.2与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602.1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压模环602.4的末端设置有轴挡602.6,所述轴挡602.6与压模螺丝604的一侧相配合;

所述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602.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602.11,所述盖板602.11的下侧设置有橡胶板602.12,所述橡胶板602.12的下侧设置有夹板602.13,所述盖板602.11、橡胶板602.12和夹板602.13通过螺栓互相连接在一起,所述盖板602.11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块602.14,所述固定块602.14通过螺栓连接在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602.1上,所述盖板602.11的一侧设置有花形把手602.15,所述花形把手602.15下端设置有活节螺栓602.16,所述花形把手602.15穿过盖板602.11,所述活节螺栓602.16的下端设置有模盒盖压紧固定块602.17;

所述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602.1底部左右对称设置有铜喷头602.18,所述铜喷头之间设置有模子支架602.19,所述模子支架602.19与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602.1通过螺栓相连接;

所述第二链轮601.4的外侧安装有链轮固定套601.41;

拉拔装置6的工作原理:

电机609带动粉盒搅拌装置601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器601.1旋转并搅拌润滑粉,使得润滑粉均匀涂抹在钢丝上,涂抹了润滑粉的钢丝进入模盒冷却水腔装置602进行拉拔,模盒冷却水腔装置602内装有水,可以对拉拔产生的热量降温,钢丝从粉盒搅拌装置601内必然会带过去一部分润滑粉,随着时间的累积,模盒冷却水腔装置602内的润滑粉会积累,最终影响模盒冷却水腔装置602内的压力,从而影响拉拔钢丝的质量,这部分压力可以通过连通件4进行释放,保证了拉拔钢丝的质量;

所述第三校直组件8包括垂直导线部801和水平导线部802,所述垂直导线部801上设置有两排第一导线辊801.1,两排第一导线辊801.1上方设置有第一调节部801.2,所述水平导线部802上设置有两排第二导线辊802.1,所述第二导线辊802.1一侧设置有第二调节部802.2,钢丝首先经过垂直导线部801,然后经过水平导线部802,在这个过程中钢丝被校直便于进入下一道工序,其中第一调节部801.2和第二调节部802.2可以分别调节两排第一导线辊801.1和两排第二导线辊802.1之间的距离,保证了不同粗细的钢丝可以顺利通过;

所述收卷装置11包括机架1101,所述机架1101包括左机架1101.1和右机架1101.2,所述左机架1101.1上竖向设置有第一连接杆1101.11和第二连接杆1101.12,所述第一连接杆1101.11上设置有第一送线轮1101.13,所述第二连接杆1101.12上下设置有第二送线轮1101.14和第三送线轮1101.16;所述第一连接杆1101.11与第二连接杆1101.12之间设置有张力组件1101.15;

所述右机架1101.2上设置有提升伸缩组件1102、动力组件1103、卷筒组件1104、压轮组件1105以及卸丝组件1107,其中提升伸缩组件1102、动力组件1103、卷筒组件1104以及压轮组件1105形成收线机构;

所述提升伸缩组件1102包括安装板1102.4,安装板1102.4的左段向上设置有支撑套筒1102.3,支撑套筒1102.3的顶部设置有气缸安装座1102.2,气缸安装座1102.2上设置有向下的气缸1102.1,安装板1102.4的左段向下设置有空心轴1102.8,气缸1102.1的伸缩端向下连接有升降杆1102.9,升降杆1102.9向下延伸并且穿过至空心轴1102.8下方,空心轴1102.8的下端设置有一个连接座1102.20,连接座1102.20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铰接座1102.12,每个铰接座1102.12上均铰接有活动支撑杆1102.13,活动支撑杆1102.13的中段与铰接座1102.12铰接,多个活动支撑杆1102.13呈中心发散方向布置,多个活动支撑杆1102.13的内端分别通过一个联接板1102.11连接在升降杆1102.9的底端,多个活动支撑杆1102.13的外端均设置有卡接部1102.14;

所述安装板1102.4的中段向上连接有升降丝杆1102.5,升降丝杆1102.5上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轮1102.16;

所述安装板1102.4的右段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滑杆套1102.6,滑杆套1102.6内向上穿设有滑杆1102.7,滑杆1102.7的上端连接于右机架1101.2上;

所述空心轴1102.8的外围设置有收线筒1102.10,收线筒1102.10包括收线筒本体,收线筒本体的中段外围设置一圈凸缘1102.10.1,收线筒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多个卡接口1102.15;

当气缸1102.1伸出时,升降杆1102.9下降,联接板1102.11下降从而带动活动支撑杆1102.13的外端提升,卡接部1102.14恰好卡接于收线筒1102.10的卡接口1102.15内;

当气缸1102.1缩回时,升降杆1102.9上升,联接板1102.11上升从而带动活动支撑杆1102.13的外端下降,卡接部1102.14从收线筒1102.10的卡接口离开,收线筒1102.10下落;

所述卷筒组件1104包括卷筒组件安装座1104.4,卷筒组件安装座1104.4固定于右机架1101.2上,卷筒组件安装座1104.4内从上至下穿设有一根空心管1104.1,所述空心管1104.1与卷筒组件安装座1104.4之间设置有轴承座,空心管1104.1的上端伸出至卷筒组件安装座1104.4上方,空心管1104.1的上端与一个第二传动轮1104.2连接,空心管1104.1的下段伸出至卷筒组件安装座1104.4下方,空心管1104.1的下段外围与一个卷筒1104.5固定连接,空心管1104.1的下端向下连接有与其贯通连接的导向轴1104.9,卷筒1104.5外表面设置有走丝槽,卷筒1104.5底部外圈向下均匀设置有四根收线杆1104.6,卷筒1104.5底部中圈向下均匀设置有四根加强杆1104.8,四根收线杆1104.6和四根加强杆1104.8的下端之间连接有底部加强框1104.7,底部加强框1104.7的中心设置有孔1104.71;导向轴1104.9下端穿过孔1104.71,所述卷筒1104.5的外围设置有竖向布置的多根保护吊杆1104.10,所述保护吊杆的下端连接有保护圈1104.11,保护吊杆1104.10的上端连接于右机架1101.2上;保护圈1104.11的内径略小于收线筒本体的凸缘1102.10.1的外径;

所述压轮组件1105包括推板1105.1,所述推板1105.1的一端连接有扭轴座1105.2,所述推板1105.1的另一端设置有推板气缸1105.3,推板气缸1105.3固定于右机架1101.2上,所述扭轴座1105.2内设置有扭轴1105.4,所述扭轴1105.4的上端与推板1105.1相连接,所述扭轴1105.4的下端连接有扭杆1105.5,所述扭杆1105.5的另一端设置有轴套1105.6,所述轴套1105.6内设置有压线轮轴1105.7,所述压线轮轴1105.7的下端设置有压线轮1105.8;压线轮1105.8与卷筒1104.5紧贴,推板气缸1105.3固定于右机架1101.2上;

所述卸丝组件1107包括横向布置的导轨1107.9,导轨1107.9内设置有小车1107.7,小车1107.7的左方设置有一个向右的横向气缸1107.8,横向气缸1107.8的伸缩端与小车1107.7的左端连接,小车1107.7中段向上铰接有线架座1107.3,线架座1107.3的顶部设置有线架1107.2,小车1107.7左段铰接有一个向右的摆动气缸1107.6,摆动气缸1107.6伸缩端连接线架座1107.3,卸丝组件1107还包括一个向下的升降气缸1107.13,升降气缸1107.13固定于右机架1101.2上,升降气缸1107.13的伸缩端向右横向连接有一块托丝板1107.1,托丝板1107.1上开设有线架槽1107.11,线架槽1107.11的形状与线架1107.2的外形横截面相匹配。

所述动力组件1103包括第一电机1103.1和第二电机1103.2,第一电机1103.1和第二电机1103.2均设置于右机架1101.2上,第一电机1103.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皮带连接第一传动轮1102.16,第二电机1103.2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皮带连接第二传动轮1104.2。

收卷装置11的工作原理:

收卷时,气缸1102.1伸出,卡接部1102.14恰好卡接于收线筒1102.10的卡接口内,活动支撑杆处于水平位置,待收线的钢丝经过左机架上的第一送线轮1101.13、第二连接杆1101.12、第三送线轮1101.16后被卷筒进行收卷,收卷时压线轮压住钢丝,然后钢丝绕着四根收线杆掉落至活动支撑杆上,随着收线越来越多,提升伸缩组件1102整体随着升降丝杆转动下降,直至收卷完毕,然后小车移动至卷筒正下方,升降气缸缩回,托丝板1107.1上升至线架1107.2高度,活动支撑杆上的钢丝卷下落至托丝板1107.1上,收线筒本体落至保护圈上,然后剪断钢丝,气缸1102.1缩回,带动收线筒本体上升归位,

升降气缸伸出,托丝板1107.1下降,托丝板1107.1上的钢丝卷落至线架1107.2上,横向气缸向右推进,将小车向右推出,最后摆动气缸1107.6动作,将钢丝卷推下线架1107.2。由于钢丝在卷筒上是自由下落的,在收卷过程中不会产生多余的挤压力,减少钢丝收卷后的外界受力,保证收卷后的钢丝质量;

上述高速电梯绳用增强型磷化钢丝生产线的生产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需要加工的钢丝装到一字放线架的放线架上,一字放线架匀速旋转,使缠绕在放线架上的钢丝逐渐脱离一字放线架并进入下一个装置;

步骤二、从一字放线架出来的钢丝经过第一校直组件和第二校直组件进行校直;

步骤三、经过校直的钢丝进入除锈装置进行表面处理,保证钢丝表面无生锈、无污垢;

步骤四、钢丝通过除锈、酸洗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对其进行烘干;

步骤五、对烘干后的钢丝在保证质量和加工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多级拉拔;

步骤六、将拉拔后的钢丝经过第三校直组件对其进行横向和竖向的校直;

步骤七、将校直的钢丝进行涂油;

步骤八、涂油后的钢丝经过钢丝输送轮,最终进入收卷装置收卷。

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