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0858发布日期:2019-11-12 23:20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送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金属线圈加工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送线结构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现有金属线圈加工领域,线圈的送线通常采用人工来进行,直径较大的送线轮上绕着原料线材,机器或人工拉扯线使送线轮转动,从而实现送线的功能,此种做法存在以下几点技术问题:(1)由于送线轮及原料线材的重量,人工送线时,工作人员操作困难且费力,机器送线时,需要操作人员在旁观察输送的部分原料线材加工结束后,再次启动机器进行送线,这两种方式均严重浪费劳动资源;(2)由于原料线材本身的性质,人工送线需要工作人员对原料线材进行人工矫正以保证原料线材准直的进入到加工的环节,原料线材发生矫正时不得不暂停生产,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对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送线结构,用于金属线圈的加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送线工作效率低、线圈加工质量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送线结构,包括送线轮、支撑板、驱动装置、送线控制装置,驱动装置与送线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送线轮转动,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送线轮,所述送线控制装置包括滑轨、滑块、传动轮,所述滑轨上有顺延轨道方向的凹槽,传动轮固定在滑块上,滑块活动于滑轨上的凹槽内。

所述送线控制装置还可以选择的是,包括支撑杆、上限位结构、下限位结构、传动轮以及移动环,所述上限位结构固定安装于支撑杆的上端,下限位结构固定安装于支撑杆的下端,移动环套设在支撑杆上,上限位结构和下限位结构用于将移动环限制在支撑杆上,传动轮固定在移动环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上端有弧形凹槽,送线轮的中心轴搭设在支撑板的弧形凹槽处,支撑板紧靠送线轮的中心轴的下端设置有两个轴承,轴承的中心旋转轴垂直于支撑板。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上凹槽的上下两端有感应器,感应器与驱动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器、驱动带轮、同步带和同步带轮,同步带轮与送线轮的中心轴固定连接,第一驱动器驱动驱动带轮旋转,驱动带轮通过同步带带动同步带轮旋转,进而带动送线轮转动。还可以选择的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器,驱动齿轮,送线轮的中心轴上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配合,实现送线轮的转动送线。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减速器,可降低转速,增大扭矩。

在符合本领域公知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既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送线结构,包括送线轮、支撑板、驱动装置、送线控制装置,驱动装置与送线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送线轮转动,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送线轮,所述送线控制装置包括滑轨、滑块、传动轮,所述滑轨上有顺延轨道方向的凹槽,传动轮固定在滑块上,滑块活动于滑轨上的凹槽内。送线轮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放线,放线结束后,此时由于重力的作用,滑块位于滑轨的最低端,随着原料线材的使用加工,滑块在原料线材向上的支撑力的作用下逐渐上移至顶端,此时需要再次启动驱动装置进行放线。此种设计解决了人工送线工作效率低、线圈加工质量差的问题,且本实用新型中的送线控制装置利用了滑块本身的重力以及原料线材的支撑力,不需要额外的动力装置完成此种效果,结构简单,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的送线控制装置还可以选择的是,包括支撑杆、上限位结构、下限位结构、传动轮以及移动环,所述上限位结构固定安装于支撑杆的上端,下限位结构固定安装于支撑杆的下端,移动环套设在支撑杆上,上限位结构和下限位结构用于将移动环限制在支撑杆上,传动轮固定在移动环上。相较于上述滑轨结构,此种结构部件多,美观性差,但此结构仍可以实现控制送线的目的,且同样不需要其他额外的动力装置。

(3)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支撑板的上端有弧形凹槽,送线轮的中心轴搭设在支撑板的弧形凹槽处,支撑板紧靠送线轮的中心轴的下端设置有两个轴承,轴承的中心旋转轴垂直于支撑板。加了两个轴承,使送线轮的中心轴直接接触两个轴承,在送线轮的中心轴转动的时候减小了摩擦阻力。

(4)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滑轨上凹槽的上下两端有感应器,感应器与驱动装置相连接,当滑块滑动至滑轨的上端时,感应器将信息传递至驱动装置进行送线,当滑块滑动至滑轨下端时,感应器将信息传动至驱动装置停止送线,此种设计可以实现机器的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劳动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送线结构;

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心矩形线圈弯折机构;

图3本实用新型的整线校直机构;

图4本实用新型的送线结构、整线校直机构、牵引机构、弯折机构的整体连接图。

其中,1-送线轮,2-支撑板,3-滑轨,4-滑块,5-传动轮,6-轴承,7-第一驱动器,8-驱动带轮,9-同步带,10-同步带轮,11-第二驱动器,13-前固定块,14-后固定块,15-定位柱,16-弯折块,17-整线装置,18-校直装置,19-L型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一种送线结构,包括送线轮1、支撑板2、驱动装置、送线控制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器7、驱动带轮8、同步带9和同步带轮10,同步带轮10与送线轮1的中心轴固定连接,第一驱动器7驱动驱动带轮8旋转,驱动带轮8通过同步带9带动同步带轮8旋转,进而带动送线轮1转动用于控制所述送线轮1转动,所述支撑板2的上端有弧形凹槽,送线轮1的中心轴搭设在支撑板2的弧形凹槽处,支撑板2紧靠送线轮1的中心轴的下端设置有两个轴承,轴承的中心旋转轴垂直于支撑板2;所述送线控制装置包括滑轨3、滑块4、传动轮5,所述滑轨3上有顺延轨道方向的凹槽,传动轮5固定在滑块4上,滑块4活动于滑轨3上的凹槽内,滑轨3上凹槽的上下两端有感应器,感应器与驱动装置相连接。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