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形钢带的整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4857发布日期:2020-03-27 14:2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条形钢带的整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材平整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条形钢带的整平装置。



背景技术:

钢在空气和水中容易生锈,而锌在大气中的腐蚀率仅为钢在大气中腐蚀率的1/15,镀锌钢板就是用微密的镀锌层保护钢板,免受腐蚀。

钢带(steel-belt)是指以碳钢制成的输送带作为带式输送机的牵引和运载构件,也可用于捆扎货物;是各类轧钢企业为了适应不同工业部门工业化生产各类金属或机械产品的需要而生产的一种窄而长的钢板。

钢带又称带钢,是宽度在1300mm以内,长度根据每卷的大小略有不同。带钢一般成卷供应,具有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便于加工、节省材料等优点。

钢带按所用材质分为普通带钢和优质带钢两类;按加工方法分热轧钢带、冷轧带钢带两种。

现有的条形钢带整平装置都是采用上下两个圆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钢板进行压平操作,但是这种方式校平,使钢板表面留下圆弧形的凹坑,不利于条形钢带的整平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条形钢带的整平装置,具有快速、高效、且整平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条形钢带的整平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焊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焊接有顶板,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设置有整平装置,所述整平装置包括放置板、电机、凸轮、第二固定杆、第一套管、第一弹簧、第一滑动板,所述顶板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键连接有凸轮,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沿着装置的高度方向滑移设有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板的顶部焊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板相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和凸轮的共同作用,使第一滑动板向下对条形钢条进行整平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滑动装置,且所述滑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方,所述滑动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杆和滚筒,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焊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焊接有第一固定杆,且所述第一固定杆外侧转动设置有滚筒,其中一个所述滚筒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正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设置,保证钢板上料的便捷性,提高了上料速度,减少了工作人员的体力劳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内部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不完全齿轮、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杆、第一齿轮、第一蜗轮、蜗杆、第四固定杆、第二蜗轮、第一带轮、第五固定杆、第二带轮、皮带、第二齿轮、第六固定杆、第三齿轮及主动轮,位于所述顶板底部一侧的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键连接有不完全齿轮,所述不完全齿轮处于所述电机与所述凸轮之间,所述顶板的底部焊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板外侧,所述第三固定杆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及第一蜗轮,所述第一齿轮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且所述不完全齿轮的一侧正对着所述第一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凸轮碰触到第一滑动板时,不完全齿轮与第一齿轮不接触,当凸轮与第一滑动板分离时,不完全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接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放置板在所述第一凹槽内部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且蜗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内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两侧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三凹槽处转动连接有第四固定杆,所述第四固定杆外侧焊接有第二蜗轮,且所述第二蜗轮位于所述蜗杆的正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蜗轮、蜗杆的相互作用,将力传输到第二壳体4内部,实现力的传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四凹槽处转动连接有第五固定杆,所述第五固定杆位于所述第四固定杆的正下方,所述第四固定杆的外侧焊接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五固定杆的外侧焊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外侧均套设有皮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带轮、第一带轮及皮带形成一个有效的带传送构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开设有长方形通孔,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长方形通孔处转动连接有第六固定杆,所述第六固定杆外侧焊接有第三齿轮及主动轮,所述第五固定杆的外侧焊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底部正对着所述第三齿轮,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主动轮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动轮的部分处于第二壳体外侧,实现了间隙式运送钢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底部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三壳体、第二滑动板、第七固定杆、第二套管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底部焊接有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顶部开设有长方形凹槽,所述第三壳体在所述长方形凹槽内部底部焊接有第七固定杆,且所述第七固定杆外侧套设有第二套管,且所述第二套管的底部焊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壳体相焊接,所述第二套管的顶部焊接有第二滑动板,所述第二滑动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壳体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第二滑动板之间形成一个限位路线,限制了钢条的运行道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壳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固定杆平齐,所述主动轮的底部正对着的滚筒的顶部最上方与所述第一固定板顶部平齐,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主动轮与所述滚筒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动轮与滚筒一起作用,实现了自主送料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滑动装置、整平装置、传动装置等零部件组成结构,此结构可以对条形钢带进行校平处理,且当钢带在校平的时候,钢带自身不运动,提高了钢带的平整率,提高条形钢带质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三壳体、第二滑动板、第七固定杆、第二套管、第二弹簧等零部件组成结构,此结构可以对条形钢带进行运行路线进行规范,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壳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壳体;3、顶板;4、第二壳体;5、滑动装置;51、第一固定板;52、第一固定杆;53、滚筒;6、整平装置;61、放置板;62、电机;63、凸轮;64、第二固定杆;65、第一套管;66、第一弹簧;67、第一滑动板;7、传动装置;71、不完全齿轮;72、第二固定板;73、第三固定杆;74、第一齿轮;75、第一蜗轮;76、蜗杆;77、第四固定杆;78、第二蜗轮;79、第一带轮;710、第五固定杆;711、第二带轮;712、皮带;713、第二齿轮;714、第六固定杆;715、第三齿轮;716、主动轮;8、限位装置;81、第三壳体;82、第二滑动板;83、第七固定杆;84、第二套管;85、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条形钢带的整平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有焊接有第一壳体2,第一壳体2的顶部焊接有顶板3,第一壳体2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壳体4及第一固定板51,第一固定板51的一侧焊接有第一固定杆52,第二固定杆52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滚筒53,第一壳体2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孔,所述进料孔位于第二壳体4及滑动装置5之间。

如图2所示,顶板3底部焊接有第一套管65,第一套管65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二固定杆64,第二固定杆64顶部焊接有第一弹簧66,且第一弹簧66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板3相连接,第二固定杆64的底部焊接有第一滑动板67,顶板的底部焊接有放置板61,放置板6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62,电机62的输出端通过键连接有凸轮63。

如图3所示,第二壳体4的一侧开设有长方形通孔,第二壳体4在长方形通孔处转动连接有第六固定杆714,第六固定杆714外侧焊接有主动轮716,主动轮716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壳体4外侧,第六固定杆714外侧焊接有第三齿轮715,第二壳体4内部两侧开设有第四凹槽,第二壳体4在第四凹槽处转动连接有第五固定杆710,第五固定杆710外侧焊接有第二齿轮713,且第二齿轮713与第三齿轮715相互啮合,第五固定杆710外侧焊接有第二带轮711,第二壳体4内部两侧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二壳体4在第三凹槽处转动连接有第四固定杆77,且第四固定杆77外侧焊接有第一带轮79,第一带轮79及第二带轮711外侧套设有皮带712,且第四固定杆77外侧焊接有第二蜗轮78。

如图3所示,第二壳体4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壳体4在第二凹槽处转动连接有蜗杆711,蜗杆711位于第二蜗轮78正下方,顶板3底部焊接有两个第二固定板72,第二固定板7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固定杆73,第三固定杆7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板72外侧,第三固定杆73外侧焊接第一齿轮74及第一蜗轮75,且第一齿轮74处于两个第二固定板72之间,靠近第一齿轮74的电机62输出端外侧键连接有不完全齿轮71,且不完全齿轮71一侧正对着所述第一齿轮74,且第一齿轮74与不完全齿轮71相互啮合,第一蜗轮75底部正对着蜗杆76,且第一蜗轮75与蜗杆76接触。

如图4及图5所示,第二壳体2的内部底部焊接有第三壳体81,第三壳体81顶部开设有长方形凹槽,第三壳体81在长方形凹槽的底部焊接第七固定杆83,第七固定杆83外侧套设有套管84,套管84底部焊接有第二弹簧85,且第二弹簧85的一端与第三壳体81相焊接,套管84的顶部焊接有第二滑动板82,第二滑动板82的一端延伸至第三壳体81外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将条形钢从第二壳体4及滚筒53之间放入第一壳体2内部,条形钢放置在第三壳体81顶部表面,且条形钢放置在两个第二滑动板82之间。

操作人员连接电源,启动电机62,电机62带动凸轮63转动,当凸轮63与第一滑动板67接触时,凸轮63带动第一滑动板67向下运动,使第一滑动板67对条形钢板进行平整度校正,当第一滑动板67碰触到第二滑动板82时,第一滑动板67向下压第二滑动板82,第二滑动板82带动套管84向下运动,套管84带动第二弹簧85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二滑动板82顶部与第三壳体81顶部平齐时,第一滑动板67对条形钢板进行校正操作。

当凸轮63向上转动时,由于第一弹簧66的作用力,第一弹簧66带动第二固定杆64向上运动,使第一滑动板67处于初始状态。

另外的,当其中一个电机62带动凸轮63转动时,电机上的不完全齿轮71的有齿面与凸轮63的长边处于相反方向,即当凸轮63与第一滑动板67脱离接触时,不完全齿轮71与第一齿轮74接触,不完全齿轮71带动第一齿轮74转动,第一齿轮74带动第三固定杆73转动,第三固定杆73带动第一蜗轮75转动,第一蜗轮75带动蜗杆76转动,且蜗杆76带动第二蜗轮78转动,第二蜗轮78带动第四固定杆77转动,第四固定杆77带动第一带轮79运动,第一带轮79带动皮带712转动,皮带712带动第二带轮711转动,第二带轮711带动第五固定杆710转动,第五固定杆710带动第二齿轮713转动,第二齿轮713带动第三齿轮715转动,第三齿轮715带动第六固定杆714转动,第六固定杆714带动主动轮716转动,主动轮716和主动轮716正底部滚筒53相互配合,主动轮716带动条形钢板在第二壳体4内部运动。

进一步的,当凸轮63开设碰触到第一滑动板67时,不完全齿轮71与第一齿轮74脱离接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