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圈冲压送料结构和冲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0185发布日期:2020-02-07 21:5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挡圈冲压送料结构和冲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挡圈冲压送料结构和冲床。



背景技术:

在挡圈的生产加工中,包括挡圈冲压成型的工序,该工序需要快速准确地将挡圈送入冲压模具中,目前的冲压模具还是采用人工送件,导致模具工作效率低下且十分危险,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挡圈冲压送料结构和冲床。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挡圈冲压送料结构,包括安装架、进料筒、进料块、下模、进料气缸和卸料气缸;

进料筒安装在安装架上并竖直设置;

进料块安装在安装架上并位于进料筒下方,进料块顶面与进料筒底面间距为x,所述挡圈厚度为y,y≤x<2y;

下模安装在安装架上并位于进料块一侧;

进料气缸安装在安装架上,进料气缸活塞杆的伸缩路径位于进料块和进料筒之间,进料气缸活塞杆的伸缩路径末端位于下模上方一侧;

卸料气缸安装在安装架上,卸料气缸活塞杆的伸缩路径末端位于下模上方一侧。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感应探头,所述第一感应探头安装在进料块上,所述第一感应探头与进料气缸信号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感应探头,所述第二感应探头安装在下模上,所述第二感应探头与卸料气缸信号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定位杆,定位杆固定在进料筒上并平行于进料筒长度方向设置,定位杆凸出于进料筒内壁。

优选地,还包括多个定位销和多个弹性元件,下模顶面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多个安装孔呈圆形排列,所述多个弹性元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多个安装孔底部,多个定位销分别滑动安装在所述多个安装孔中,多个定位销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安装孔深度方向,多个定位销分别与所述多个弹性元件相抵靠,多个定位销靠近圆形内侧或所述圆形外侧为倾斜面。

优选地,进料气缸活塞杆端部形成与所述挡圈相适应的弧形面。

优选地,卸料气缸活塞杆端部形成与所述挡圈相适应的弧形面。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挡圈冲压送料结构,将较多的待冲压挡圈放置进入进料筒中,由于进料筒竖直设置,挡圈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在进料块上,又由于进料块顶面与进料筒底面间距等于所述挡圈厚度,进料块和进料筒之间始终具有一个待冲压的挡圈,进料气缸推送进料块和进料筒之间的待冲压挡圈至下模上,进料气缸活塞杆收回后,有一个挡圈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至进料块上,当挡圈在下模上冲压成型后,卸料气缸的活塞杆移动将成型后的挡圈从下模上推出;从此重复,实现挡圈的连续冲压,因而采用上述结构实现了机械化的送料和卸料,提高了冲压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冲床,包括上述挡圈冲压送料结构,下模安装在所述冲床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冲床,由于实现的机械化的送料和卸料,冲压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挡圈冲压送料结构和冲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挡圈冲压送料结构和冲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挡圈冲压送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挡圈冲压送料结构和冲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挡圈冲压送料结构和冲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挡圈冲压送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挡圈冲压送料结构,包括安装架1、进料筒3、进料块4、下模2、进料气缸5和卸料气缸6;安装架1只展示了局部结构;

进料筒3安装在安装架1上并竖直设置,进料筒3内部截面与待冲压挡圈外形相同,较多的待冲压挡圈堆叠在进料筒3内;

进料块4安装在安装架1上并位于进料筒3下方,进料筒3内底部的待冲压挡圈落在进料块4上,进料块4顶面水平设置,进料块4顶面与进料筒3底面间距为x,所述挡圈厚度为y,y≤x<2y,这样进料筒3和进料块4之间仅容纳一个待冲压挡圈;

下模2安装在安装架1上并位于进料块4一侧;

进料气缸5安装在安装架1上,进料气缸5活塞杆的伸缩路径位于进料块4和进料筒3之间,进料气缸5活塞杆的伸缩路径末端位于下模2上方一侧,因此进料气缸5活塞杆可以推动进料筒3和进料块4之间的待冲压挡圈至下模2上,当进料气缸5活塞杆缩回后,进料筒3内位于刚刚冲压的挡圈上方的另一个挡圈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至进料块4上,可见通过进料气缸5活塞杆连续的伸缩,实现挡圈的连续进料;

卸料气缸6安装在安装架1上,卸料气缸6活塞杆的伸缩路径末端位于下模2上方一侧,因此卸料气缸6活塞杆可以推走下模2上已经成型的挡圈。

本实施例提出的挡圈冲压送料结构,将较多的待冲压挡圈放置进入进料筒3中,由于进料筒3竖直设置,位于最底部的挡圈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抵靠在进料块4上,又由于进料块4顶面与进料筒3底面间距等于所述挡圈厚度,进料块4和进料筒3之间始终具有一个待冲压的挡圈,进料气缸5推送进料块4和进料筒3之间的待冲压挡圈至下模2上,进料气缸5活塞杆收回后,有一个挡圈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至进料块4上,当挡圈在下模2上冲压成型后,卸料气缸6的活塞杆移动将成型后的挡圈从下模2上推出;从此重复,进料气缸5连续推送待冲压挡圈至下模2上,卸料气缸6连续推走下模2上已经成型的挡圈,实现挡圈的连续冲压,因而采用上述结构实现了机械化的送料和卸料,提高了冲压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为了实现自动化的送料,还包括第一感应探头,所述第一感应探头安装在进料块4上,所述第一感应探头与进料气缸5信号连接,第一感应探头用于感应进料块4上的待冲压挡圈,当第一感应探头感应到进料块4上的待冲压挡圈后,第一感应探头发出信号至进料气缸5,从而进料气缸5活塞杆移动,推动进料块4上的待冲压挡圈至下模2上。

为了实现自动化的卸料,还包括第二感应探头,所述第二感应探头安装在下模2上,所述第二感应探头与卸料气缸6信号连接,第二感应探头用于感应下模2上已经冲压成型的挡圈,当第二感应探头感应到冲压成型后的挡圈后,第二感应探头发出信号至卸料气缸6,从而卸料气缸6活塞杆移动,推走下模2上的成型挡圈。

待冲压的挡圈放置在进料筒3内,需要确保的位置精准,挡圈在进料筒3内的位置精准,才能确保挡圈进入下模2后的位置精准,进而确保冲压准确,否则如果挡圈定位不准,就会导致挡圈冲压破坏,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还包括定位杆7,定位杆7固定在进料筒3上并平行于进料筒3长度方向设置,定位杆7凸出于进料筒3内壁,挡圈具有开口,挡圈放置进入进料筒3内后,挡圈的开口配合在定位杆7上,否则挡圈是不能放置进入进料筒3内的,挡圈进入进料筒3内后,所有挡圈的投影都是重合的,从而挡圈进入下模2后的位置精准,冲压精确。

参照图4,为了确保挡圈进入下模2后的位置精准,还包括四个定位销8和四个弹性元件,下模2顶面设有四个安装孔,所述四个安装孔呈圆形排列,所述四个弹性元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四个安装孔底部,四个定位销8分别滑动安装在所述四个安装孔中,四个定位销8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安装孔深度方向,四个定位销8分别与所述四个弹性元件相抵靠,按压四个定位销8,可以使四个定位销8按压进入安装孔内,四个定位销8靠近圆形内侧为倾斜面,当挡圈进入下模2后,挡圈外侧抵靠在四个定位销8上,从而对挡圈定位,防止挡圈在进入下模2时位置发生偏差;也可以是四个定位销8靠近圆形内侧为倾斜面,当挡圈进入下模2后,挡圈内侧抵靠在四个定位销8上,从而对挡圈定位,防止挡圈在进入下模2时位置发生偏差;卸料气缸6推送成型的挡圈时,定位销8被挡圈压下去,从而挡圈可以被推走。

为了防止进料气缸5推送挡圈时挡圈发生偏移,进料气缸5活塞杆端部形成与所述挡圈相适应的弧形面,挡圈外侧与所述弧形面相适应,从而避免上述问题。

同样,卸料气缸6活塞杆端部形成与所述挡圈相适应的弧形面,挡圈外侧与所述弧形面相适应,便于推走挡圈。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冲床,包括上述挡圈冲压送料结构,下模2安装在所述冲床上,下模2上方既是冲头。

本实施例提出的冲床,由于实现的机械化的送料和卸料,冲压效率更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