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管生产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3926发布日期:2020-01-10 16:00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铜管生产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管生产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铜管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热升温,例如铜管在经过联拉处理后,由于塑性变形和摩擦等原因,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铜管温度大幅度上升,导致产生一定的油烟,造成环境污染,劣化了车间工作环境,损害现场工作人员的健康,而且铜管温度过高形成人员烫伤隐患,威胁生产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管生产冷却装置,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将温度过高的铜管予以冷却降温处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铜管生产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管体,所述冷却管体具有供铜管穿入的冷却通孔,所述冷却通孔包括液冷段、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液冷段两端部的第一风冷段和第二风冷段,所述冷却管体的周侧部开设有供冷却液进入所述液冷段中的进液口、以及供所述液冷段中的冷却液流出的出液口,所述冷却管体的周侧部还开设有使得所述第一风冷段与外界连通的第一进风口、以及使得第二风冷段与外界连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都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冷却通孔内位于所述液冷段与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以及位于所述液冷段与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都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液冷段轴向相远离的两端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液冷段相连通处位于所述液冷段远离所述第二风冷段的端部,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液冷段相连通处位于所述液冷段远离所述第一风冷段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液冷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风冷段的内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冷却管体包括沿轴向依次连接的第一风冷管体、液冷管体、第二风冷管体,所述第一风冷管体的内腔构成所述第一风冷段,所述液冷管体的内腔构成所述液冷段,所述第二风冷管体的内腔构成所述第二风冷段。

优选地,所述铜管生产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却液箱,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都与所述冷却液箱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冷段与所述铜管、所述第二风冷段与所述铜管都为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冷段、所述第二风冷段、所述铜管都与所述密封圈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冷段远离所述液冷段的端部、所述第二风冷段朝向所述液冷段的端部都为喇叭口形。

优选地,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所述液冷段轴心线相异的两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该铜管生产冷却装置能对高温的铜管同时进行液冷和风冷降温,冷却效果较好,避免因铜管温度过高而产生的油烟现象,提升了车间环境,同时,冷却液能够循环使用,不会从铜管生产冷却装置中泄漏,而且该铜管生产冷却装置实现了在线对铜管冷却,便于与集成到铜管生产线上。

附图说明

附图1为铜管联拉冷却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冷却管体;11、冷却通孔;111、第一风冷段;112、第二风冷段;113、液冷段;12、进液口;13、出液口;14、第一进风口;15、第二进风口;16、密封圈;2、第一风冷管体;3、液冷管体;4、第二风冷管体;5、冷却液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所示,铜管生产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管体1,冷却管体具有供铜管穿入的冷却通孔11,冷却通孔11包括液冷段113、以及分别位于液冷段113两端部的第一风冷段111和第二风冷段112,冷却管体1的周侧部开设有供冷却液进入液冷段113中的进液口12、以及供液冷段113中的冷却液流出的出液口13,冷却管体1的周侧部还开设有使得第一风冷段111与外界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4、以及使得第二风冷段112与外界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5,第一进风口14和第二进风口15都连接有进气管,冷却通孔1内位于液冷段113与第一进风口14之间、以及位于液冷段113与第二进风口15之间都设置有密封圈16。第一风冷段111、第二风冷段112、铜管都与密封圈16过盈配合,防止液冷段113内的冷却液泄漏。加工过的铜管依次穿过第一风冷段111、液冷段113和第二风冷段112,冷却液经进液口12进入液冷段113内对铜管进行冷却,吸收了铜管热量的冷却液从出液口13流出。进气管不断地向第一风冷段111和第二风冷段112内充气,形成正压,与密封圈16共同作用使得液冷段113保持密封,冷却液不会发生泄漏,而且第一风冷段111和第二风冷段112内不断流动的气流也对铜管起到风冷的作用。因此,该铜管生产冷却装置能对高温的铜管同时进行液冷和风冷降温,冷却效果较好,避免因铜管温度过高而产生的油烟现象,提升了车间环境,而且该铜管生产冷却装置实现了在线对铜管冷却,便于与集成到铜管生产线上。

第一风冷段111与铜管、第二风冷段112与铜管都为间隙配合,因此第一风冷段111和第二风冷段112内比较容易形成正压,防止液冷段113内的冷却液进入第一风冷段111和第二风冷段112内。液冷段113的内径大于第一风冷段111或第二风冷段112的内径,这样便于冷却液的流动,同时也能够容纳较多的冷却液,有利于铜管的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管体1由多段管体组成,具体地,冷却管体1包括沿轴向依次连接的第一风冷管体2、液冷管体3、第二风冷管体4,第一风冷管体2的内腔构成第一风冷段111,液冷管体3的内腔构成液冷段113,第二风冷管体4的内腔构成第二风冷段112。由于第一风冷段111、第二风冷段112、液冷段113的内径不尽相同,因此将冷却管体1分为多段组装而成,更有利于降低加工难度,减少冷却装置的加工成本。

进液口12和出液口13位于液冷段113轴向相远离的两端部,而且进液口12和出液口13位于液冷段113轴心线相异的两侧,因此冷却液能够在液冷段113内充分流动,有利于铜管冷却。进液口12与液冷段113相连通处位于液冷段113远离第二风冷段112的端部,出液口13与液冷段113相连通处位于液冷段113远离第一风冷段111的端部,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和铜管的运动方向相同,冷却效果较好。

铜管生产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却液箱5,进液口12和出液口13都与该冷却液箱5相连通,因此冷却液能够实现循环使用,较为节约环保。

第一风冷段111远离液冷段113的端部、第二风冷段112朝向液冷段113的端部都为喇叭口形,这使得铜管较容易进入第一风冷段111和第二风冷段112中,避免铜管在铜管生产冷却装置内输送时产生损伤。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