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压差动装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7268发布日期:2020-01-21 23:3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压差动装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组装一种精密流量调节器的气压差动装配机。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zl201520531736.1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精密流量调节器,该精密流量调节器由下盖、胶垫、上盖和销柱组装而成。在组装过程中,先将胶垫放入下盖,再将上盖与下盖扣合,最后将销柱插入下盖。由于没有专用组装器具,所以目前是靠人工手动组装,因此存在组装效率低、组装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另外,在扣合上盖与下盖、插入销柱的组装过程中,下盖扣柱的扣合接触面与上盖转动孔柱的扣合接触面相互紧贴,扣合接触面会因摩擦、挤压而损伤,从而影响到扣合有效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化组装精密流量调节器的气压差动装配机,使其具有组装效率高、组装质量稳定、组装时无损扣合接触面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压差动装配机,包括左压力气缸、右压力气缸和中铆压气缸,在给左压力气缸、右压力气缸、中铆接气缸供气的总气路上设有第一气压调节阀,在给中铆接气缸供气的分支气路上设有第二气压调节阀;左压力气缸的驱动件、右压力气缸的驱动件均固接可上下运动的下压件;在下压件中设有可上下运动的冲压杆,冲压杆固接于中铆接气缸的驱动件;在冲压杆的下方设有铆压反冲件,该铆压反冲件具有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精密流量调节器下盖的下底面与扣柱的下底面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首先,人工将下盖放置于铆压反冲件上,此时,下盖扣柱的下底面搁置在铆压反冲件的第一支撑面上,因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精密流量调节器下盖的下底面与扣柱的下底面之间的距离,所以下盖的下底面此时悬空在第二支撑面上方一点点;然后,人工将胶垫放入下盖,接着将上盖放在下盖之上,使上盖的转动孔柱套在下盖的扣柱上一小部分,接着将销柱放入扣柱一小部分;然后,启动本实用新型的气压差动装配机。事先通过调节好第一气压调节阀,可控制左压力气缸、右压力气缸的驱动下落速度,事先通过调节好第二气压调节阀,可控制中铆压气缸的驱动下落速度,使得中铆压气缸的驱动下落速度慢于左压力气缸、右压力气缸的驱动下落速度。左压力气缸、右压力气缸驱动下压件下落,使下压件压在上盖的上表面,进而促使上盖的转动孔柱向下套在下盖的扣柱上,当上盖的侧壁下行与下盖的侧壁接触后,便会促使下盖的侧壁向下形变直至接触到铆压反冲件的第二支撑面,此时的下盖发生弹性形变,扣柱被向上升高,因此,扣柱的扣合接触面会高出转动孔柱的扣合接触面,两扣合接触面之间存有间隙,当上盖、下盖扣合时,就不会因两扣合接触面紧贴摩擦、挤压而受损,从而保障扣合的有效性。因第一气压调节阀、第二气压调节阀的事先调节设置,由中铆压气缸驱动的冲压杆慢于由左压力气缸、右压力气缸驱动的下压件的下压,形成差动,当冲压杆促使销柱插入扣柱时,扣柱已被抬升,两扣合接触面之间因存有间隙同样不会紧贴摩擦、挤压而受损。在上盖、下盖扣合以及销柱插入完成后,下压件、冲压杆上行,下盖恢复原状,如此装配便能无损扣合接触面,保证扣合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机械化组装精密流量调节器,从而具有组装效率高、组装质量稳定的特点,还能实现组装时无损扣合接触面,保障产品装配质量。

将销柱插入扣柱中,可防止扣柱内缩而引起上盖、下盖的扣合失效。为进一步保障销柱不会从扣柱中脱落,在所述铆压反冲件的顶部设有锥形体,在销柱插入扣柱的过程中,销柱的底部与该锥形体发生碰撞,销柱的底部会向外炸开,形成反扣卷边,从而防止销柱从扣柱中脱落。

考虑到精密流量调节器的材质为塑胶,自身强度不会很高,弹性形变量不会很大,所以为严格限制下压件的最大下压行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有左限位支撑立板和右限位支撑立板,在左限位支撑立板上设有台阶状左限位支撑面,在右限位支撑立板上设有台阶状右限位支撑面,左限位支撑面与右限位支撑面处于同一高度,均位于所述下压件的下压路径上。左限位支撑面、右限位支撑面可阻止下压件进一步下行,从而达到限制下压件最大下压行程的目的。

为便于制造、组装,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将下压件设计为包括下压板和下压块,下压板固接于所述左压力气缸的驱动件、所述右压力气缸的驱动件,下压板的下表面上安装用于对上盖施压的下压块。

为保障下压件下行运动的准确度,进一步还设有上下方向的左导柱、右导柱,下压板套在左导柱和右导柱上,利用左导柱、右导柱对下压板的下行运动进行精确引导。

进一步将总气路的气压值设置在6.0-8.0mpa之间,既可控制下压力,不会对精密流量调节器造成很大冲击,又可具有较高的组装速度。

进一步将总气路的气压值设置为7.0mpa,是下压冲击力与组装速度的最佳平衡点。

进一步将铆压反冲件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之间的距离设置成比精密流量调节器下盖的下底面与扣柱的下底面之间的距离大0.25-0.35mm,既可迫使下盖拥有充足的形变量,又可保障下盖不会变形受损。

进一步将铆压反冲件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之间的距离设置成比精密流量调节器下盖的下底面与扣柱的下底面之间的距离大0.3mm,是下盖充足变形量与变形受损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精密流量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掉供气气路以及控气部分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冲压杆、下压块在下压时冲压杆、下压块、铆压反冲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分别是:

1-下盖,2-胶垫,3-上盖,4-销柱,5-扣柱,6-转动孔柱,

7-下盖的下底面,8-扣柱的下底面,9-上盖的侧壁,10-下盖的侧壁;

11-下固定板,12-左限位支撑立板,121-左限位支撑面,13-右限位支撑立板,131-右限位支撑面,14-上支撑板,15-左导柱,

16-右导柱;

21-左压力气缸,22-右压力气缸,23-中铆压气缸;

31-下压板,32-下压块;

41-冲压杆;

51-总气路,52-第一气压调节阀,53-电磁换向阀,54-分支气路,55-第二气压调节阀;

61-铆压反冲件,611-第一支撑面,612-第二支撑面,613-圆锥形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看图1,一种精密流量调节器,包括下盖1、胶垫2、上盖3和销柱4,下盖1中设有扣柱5,上盖3中设有转动孔柱6,通过转动孔柱6与扣柱5的扣合,使得上盖3与下盖1形成可转动扣合连接,销柱4插入扣柱5内,胶垫2位于上盖3与下盖1之间。对于该精密流量调节器的组装,是先将胶垫2放入下盖1,再将上盖3与下盖1扣合,最后将销柱4插入下盖1。

参看图2、3、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压差动装配机,可机械化完成精密流量调节器的组装。本气压差动装配机包括下固定板11,在下固定板11的左侧上表面安装有左限位支撑立板12,在下固定板11的右侧上表面安装有右限位支撑立板13,在左限位支撑立板12的中部位置设有台阶状左限位支撑面121,在右限位支撑立板13的中部位置设有台阶状右限位支撑面131,左限位支撑面121与右限位支撑面131处于同一高度。

在左限位支撑立板12、右限位支撑立板13的顶部安装有上支撑板14。在由下固定板11、左限位支撑立板12、右限位支撑立板13、上支撑板14形成的框架中设有上下方向的左导柱15和右导柱16。

在上支撑板14上安装有位于左部的左压力气缸21、位于右部的右压力气缸22和位于中间的中铆压气缸23,左压力气缸21、右压力气缸22、中铆压气缸23均向下设置。左压力气缸21的驱动件、右压力气缸22的驱动件均固接下压板31,下压板31套在左导柱15、右导柱16上,下压板31的下表面上安装用于对上盖3施压的下压块32。左压力气缸21、右压力气缸22可驱动下压板31、下压块32沿左导柱15、右导柱16向下压着上盖3扣合于下盖1。当下压板31向下运动时,会被左限位支撑立板12的左限位支撑面121、右限位支撑立板13的右限位支撑面131限位在下压

板31下压最大行程处。

中铆接气缸23的驱动件固接冲压杆41,冲压杆41从下压板31、下压块32中穿过,中铆接气缸23可驱动冲压杆41向下压着销柱4插入下盖1的扣柱5中。

在给左压力气缸21、右压力气缸22、中铆接气缸23供气的总气路51上设有第一气压调节阀52和电磁转向阀53,通过调节第一气压调节阀52,将总气路51的气压控制在7.0mpa,利用电磁转向阀53控制左压力气缸21、右压力气缸22、中铆压气缸23实现上下转向驱动;在给中铆接气缸23供气的分支气路54上设有第二气压调节阀55。通过预先对第一气压调节阀52、第二气压调节阀55的气压设定,可使由中铆压气缸23驱动的冲压杆41向下运动的速度慢于由左压力气缸21、右压力气缸22驱动的下压块32向下运动的速度,相差0.5秒左右,形成差动。

在冲压杆41下方的下固定板11上设有铆压反冲件61,该铆压反冲件61具有第一支撑面611和第二支撑面612,第一支撑面611与第二支撑面612之间的距离比精密流量调节器下盖的下底面7与扣柱的下底面8之间的距离大0.3毫米。当下盖1放置在铆压反冲件61上时,下盖1扣柱的下底面8搁置在铆压反冲件61的第一支撑面611上,此时,下盖的下底面7悬空在第二支撑面612上方,距离第二支撑面612有0.3毫米。当上盖3被向下压向下盖1时,上盖的侧壁9下行,直至与下盖的侧壁10接触后,便

会促使下盖的侧壁10向下形变,直至下盖的侧壁10接触到铆压反冲件61的第二支撑面612,迫使下盖1发生弹性形变,此时下盖1的扣柱5被向上抬升,于是,扣柱5的扣合接触面与转动孔柱6的扣合接触面之间存有间隙,不会发生摩擦、挤压损伤。当下压力解除后,下盖1恢复形变。

在铆压反冲件61的顶部设有圆锥形体613,用于铆压销柱4的底部,使其形成反扣卷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上面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