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贴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88089发布日期:2020-07-24 16:33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定位贴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定位贴屏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产品都成为日常生活常见用品。

生产中,产品外壳与屏幕进行贴合时需要进行高精度的定位,传统定位贴屏机构的定位做法是,利用一个相机对产品外壳拍照,另外一个相机对屏幕拍照,通过计算校正位置后,进行贴屏。贴屏后再无检测矫正手段,不能保证产品100%贴合成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位贴屏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一个相机,多次调整屏幕的位置,可大大提高良品率。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定位贴屏装置,包括:

机架,包括顶板、底板、安装于所述顶板朝向所述底板的一面上的相机、及连接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支撑板;所述相机的数量为一个;

位置调整组件,所述位置调整组件安装于所述机架内;所述位置调整组件包括连接所述支撑板的第一驱动模组、及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的第二驱动模组;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用于带动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移动;

下压组件,所述下压组件连接所述位置调整组件;所述下压组件包括下压组件模组,所述下压驱动模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组,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用于带动所述下压驱动模组移动;

取屏组件,所述取屏组件连接所述下压组件;所述取屏组件包括吸嘴,所述吸嘴用于连接所述下压驱动模组,所述吸嘴用于吸取屏幕;及

治具,所述治具用于承载产品外壳,所述产品外壳与所述屏幕均位于所述相机的下方。

上述定位贴屏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一个相机,通过第一驱动模组与第二驱动模组,可多次调整屏幕的位置,确保屏幕和产品外壳的位置无偏差后再进行贴屏,可大大提高良品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的运动方向的所在直线平行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的运动方向的所在直线平行于所述顶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压驱动模组的运动方向的所在直线垂直于所述顶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屏组件还包括旋转模组,所述旋转模组连接于所述下压驱动模组与所述吸嘴之间;所述旋转模组包括固定座、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的旋转驱动件、及连接所述旋转驱动件的旋转轴;所述吸嘴安装于所述旋转轴朝向所述治具的一端上,所述旋转驱动件驱动所述旋转轴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的中轴线与所述相机的中轴线平行或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驱动件为电机;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一端的主动轮、安装于所述固定座另一端的从动轮、及套设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的同步带;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旋转驱动件的转子,所述从动轮连接所述旋转轴,所述从动轮与所述旋转轴同步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模组为kk直线模组,所述第一驱动模组设有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可沿着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的运动方向做直线运动;所述第一滑座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模组为kk直线模组,所述第二驱动模组设有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可沿着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的运动方向做直线运动;所述第二滑座连接所述下压驱动模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压驱动模组为kk直线模组,所述下压驱动模组设有下压滑座,所述下压滑座可沿着所述下压驱动模组的运动方向做直线运动;所述下压滑座连接所述取屏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定位贴屏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定位贴屏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定位贴屏装置中位置调整组件与下压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定位贴屏装置中取屏组件与屏幕的应用状态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定位贴屏装置中取屏组件与屏幕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定位贴屏装置中治具与产品外壳的应用状态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机架,11-顶板,12-底板,13-支撑板,14-相机;

20-位置调整组件,21-第一驱动模组,210-第一滑座,22-第二驱动模组,220-第二滑座;

30-下压组件,31-下压驱动模组,310-下压滑座;

40-取屏组件,41-吸嘴,42-旋转模组,43-固定座,44-旋转驱动件,45-旋转轴,46-主动轮,47-从动轮,48-同步带;

50-治具,60-屏幕,70-产品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定位贴屏装置,包括:

机架10,所述机架10包括呈平行间隔设置的顶板11与底板12、安装于顶板11朝向底板12的一面上的一个相机13、及连接于顶板11与底板12之间的支撑板14。位置调整组件20,所述位置调整组件20安装于机架10内;位置调整组件20包括连接支撑板14的第一驱动模组21、及连接第一驱动模组21的第二驱动模组22。第一驱动模组21可带动第二驱动模组22移动。下压组件30,所述下压组件30连接位置调整组件20;下压组件30包括下压驱动模组31,下压驱动模组31连接第二驱动模组22,第二驱动模组22可带动下压驱动模组31移动。取屏组件40,取屏组件40连接下压组件30;取屏组件40包括吸嘴41,吸嘴41用于连接下压驱动模组31,吸嘴41用于吸取屏幕60。所述治具50放置于所述底板12上,治具50用于承载产品外壳70。产品外壳70与屏幕60均位于相机13的下方。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模组21为kk直线模组,第一驱动模组21设有第一滑座210,第一滑座210连接第二驱动模组22,第一滑座210可沿着第一驱动模组21的运动方向做直线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模组22为kk直线模组,第二驱动模组22设有第二滑座220,第二滑座220连接下压驱动模组31,第二滑座220可沿着第二驱动模组22的运动方向做直线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下压驱动模组31为kk直线模组,下压驱动模组31设有下压滑座310,下压滑座310连接取屏组件40,下压滑座310可沿着下压驱动模组31的运动方向做直线运动,带动吸嘴40朝向治具50方向运动,并把屏幕压合到产品外壳上进行贴合。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模组21的运动方向与第二驱动模组22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第一驱动模组21的运动方向的所在直线平行于顶板11,第二驱动模组22的运动方向的所在直线平行于顶板11;下压驱动模组31的运动方向的所在直线垂直于顶板1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取屏组件40还包括旋转模组42,旋转模组42连接于下压滑座310与吸嘴41之间。旋转模组42包括连接下压滑座310的固定座43、安装于固定座43上的旋转驱动件44、及连接旋转驱动件44的旋转轴45;吸嘴41安装于旋转轴45朝向治具的一端上,旋转驱动件44驱动旋转轴45转动,从而带动屏幕60旋转,以提高屏幕60与产品外壳70位置的精确性。旋转轴45的中轴线与相机13的中轴线平行或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驱动件44为电机,取屏组件40还包括安装于固定座43一端的主动轮46、安装于固定座43另一端的从动轮47、及套设主动轮43与从动轮47的同步带48。主动轮46连接旋转驱动件44的转子,从动轮47连接旋转轴45,从动轮47与旋转轴45同步转动。

如图5及图6所示,工作时,先将治具50移动到相机13的下方,确保产品外壳70的中轴线与相机13的中轴线重合,相机13对产品外壳70的定位点进行拍照,记为参考位置。取屏组件40的吸嘴41吸取屏幕60,再通过第一驱动模组21与第二驱动模组22将屏幕60移动到相机13与产品外壳70之间,调整屏幕60的位置,使屏幕60的中轴线与相机13的中轴线重合,此时,相机13对屏幕60的定位点进行拍照,记为实测位置。比对实测位置与参考位置,若实测位置与参考位置重合,此时再拍照一次,新的实测位置与参考位置依然保持重合无偏差,则下压驱动模组31带动取屏组件40下压,将屏幕60下压到产品外壳70上进行贴屏;反之,若实测位置与参考位置之间有偏差,则继续启动第一驱动模组21与第二驱动模组22来校正屏幕的位置,直到新的实测位置与参考位置保持重合无偏差为止。相比于传统的贴屏方式,本实用新型先确保屏幕60和产品外壳70的位置无偏差后再进行贴屏,可大大提高良品率。

上述定位贴屏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一个相机,通过第一驱动模组21与第二驱动模组22,可多次调整屏幕60的位置,确保屏幕60和产品外壳70的位置无偏差后再进行贴屏,可大大提高良品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