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罩级进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4829发布日期:2020-05-15 17:20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屏蔽罩级进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屏蔽罩级进模。



背景技术:

屏蔽罩类型的产品,四周都要折弯,成品成型后呈四周封闭结构,模具设计成型没有带料点可供连料位置,因此在加工屏蔽罩类型产品时,大都采用单动模加工,经过多道加工工序进行加工,加工效率低,且每道工序,都需要送料、取料,安全性低,效率也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屏蔽罩级进模,能够连续的对屏蔽罩进行切边和折弯,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屏蔽罩级进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设有一料带运输通道,所述运输通道从前往后依次设有冲引导孔工位、第一剪外形工位、第二剪外形工位、折边工位、整平面工位以及下料带折边工位,料带沿着上述工位连续冲切并折弯出屏蔽罩。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冲引导工位包括安装在所述上模上的引导孔冲头以及对应安装在所述下模上的下模引导孔入子。

所述第一剪外形工位包括安装在所述上模上的第一冲孔冲头、第二冲孔冲头以及对应安装在所述下模上的下模冲孔入子。

所述第二剪外形工位包括安装在所述上模上的剪切冲头和对应安装在所述下模上的下模剪切入子。

所述剪切冲头包括位于其两侧的冲切部,所述冲切部分别剪切出屏蔽罩的左半部以及与所述屏蔽罩相邻的另一屏蔽罩的右半部,所述左半部与所述右半部之间部分留在所述料带上。

所述折边工位包括安装在所述上模上的第一折弯冲头和第二折弯冲头,所述下模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折弯冲头配合的第一下模折弯入子以及与所述第二折弯冲头配合的第二下模折弯入子,所述第一折弯冲头对所述左半部的切边折弯,所述第二折弯冲头对所述右半部的切边折弯。

所述下料带折边工位包括安装在上模上的折弯剪切冲头和压料入块,所述下模上对应安装有配合所述折弯剪切冲头的第三下模折弯入子。

所述折弯剪切冲头包括折弯部以及长于所述折弯部的剪切部,所述剪切部对所述屏蔽罩的上、下端与所述料带连接处进行剪切,所述折弯部对所述屏蔽罩的上端和下端折弯。

所述冲引导孔工位与所述第一剪外形工位之间还设有打凸包工位,所述打凸包工位包括包括安装在所述上模上的若干打凸包冲头以及对应安装在所述下模上的若干打凸包入子。

所述折边工位与所述下料带折边工位之间设有空步工位以及整平面工位,所述整平面工位包括若干固定在所述上模上的螺丝,所述螺丝沿着所述屏蔽罩的平面的轮廓分别并对所述屏蔽罩的平面度进行调整。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屏蔽罩级进模每合模一次,多道工序同步进行,实现连续加工,连续成型,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屏蔽罩级进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屏蔽罩级进模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屏蔽罩级进模的脱料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屏蔽罩级进模的下模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1屏蔽罩级进模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屏蔽罩级进模a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5合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屏蔽罩级进模b处的放大图。

图9是屏蔽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

一种屏蔽罩级进模,包括上模100和下模200,上模从上往下依次设有上模座101、上夹板103、止挡板104以及脱料板105,上模座101和上夹板103之间设有上垫板102。下模200从下往上依次设有下垫块201、下模座202和下模板204,下模座202和下模板204之间设有下垫板203。上模座101与下模座202之间设置有用于导向合模的内导柱106,由于薄料模具精密度要求高,内导柱106采用精密双向型带滚珠套内导柱。

进一步参照图2和图9,上模100和下模200之间设有一料带运输通道1,料带运输通道设有八个工位,从前往后依次包括冲引导孔工位2、打凸包工位3、第一剪外形工位4、第二剪外形工位5、折边工位6、空步工位7、整平面工位8以及下料带折边工位9。料带300沿着上述工位冲切并折弯出屏蔽罩400。

进一步参照图3和图4,冲引导孔工位2包括安装在上夹板103上的引导孔冲头21和对应安装在下模板204上的下模引导孔入子22,合模时,引导孔冲头21对料带300进行引导孔冲孔。

打凸包工位3包括安装在上模100上的若干打凸包冲头31和对应安装在下模200上的若干下模打凸包入子32,打凸包冲头31穿过脱料板105和止挡板104固定在上夹板103上,下模打凸包入子32安装在下模板204上。

第一剪外形工位4用于冲切出屏蔽罩400的内孔401,第一剪外形工位4包括安装在上模100上的第一冲孔冲头41、第二冲孔冲头42以及与对应安装在下模200上的下模冲孔入子43,第一冲孔冲头41和第二冲孔冲头42穿过脱料板105和止挡板104固定在上夹板103上,下模冲孔入子43安装在下模板204上,第一冲孔冲头41和第二冲孔冲头42分别冲切出屏蔽罩400相邻的两内孔401。

第二剪外形工位5用于冲切出屏蔽罩400的外轮廓,第二剪外形工位5包括剪切冲头51和下模剪切入子52,剪切冲头51穿过脱料板105和止挡板104固定在上夹板103上,下模剪切入子52对应安装在下模板204上,剪切冲头51两侧的冲切部511每次下降分别剪切出屏蔽罩400的左半部402以及与屏蔽罩400相邻的另一屏蔽罩400的右半部403的外轮廓,从而使得冲切时,左半部402和右半部403之间能够有部分仍留在料带300上作为连料点,确保模具加工的连续性,优选的,连料点尽可能做小。

折边工位6用于折弯屏蔽罩400的左端和右端,折边工位6包括第一折弯冲头61、第二折弯冲头62以及与二者相对应的第一下模折弯入子63和第二下模折弯入子64,第一折弯冲头61和第二折弯冲头62穿过止挡板104和脱料板105固定在上夹板103上,第一下模折弯入子63和第二下模折弯入子64对应安装在下模板204上。

整平面工位8用于对屏蔽罩400的平面404进行平整,其包括若干固定在上模100上的螺丝81,螺丝81沿着平面404的轮廓进行分布,当模具合模时,螺丝81能够对屏蔽罩400的平面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参照图5至图8,下料带折边工位9对料带300的连料点进行剪断并对屏蔽罩400的上端和下端进行折弯,其包括安装在上模100上的折弯剪切冲头91和压料入块92,折弯剪切冲头91穿过脱料板105和止挡板104并固定在上夹板103上,折弯剪切冲头91包括剪切部911和折弯部912,剪切部911长于折弯部912,从而实现先剪切再折弯的目的。下料带折边工位9还包括安装在下模200上的第三下模折弯入子93、下模剪料刀口94和脱料块95,第三下模折弯入子93、下模剪料刀口94和脱料块95均安装在下模板204内,下模剪料刀口94与剪切部911对应配合,第二下模折弯入子93与折弯部912对应配合。模具合模时,压料入块92对屏蔽罩400进行压紧,剪切部911先对连料点进行剪切,使其脱离料带300,折弯部912对上端和下端向下折弯。

本实用新型模具工作过程如下:下料,模具合模,引导孔冲头21冲出引导孔,然后上模上行;在送料机构的作用下料带300移动一工位,通过打凸包冲头31对料带300冲压,冲出屏蔽罩400的凸包;上模上行,料带300继续移动一工位,第一冲孔冲头41和第二冲孔冲头42配合各自的冲孔入子对料带300进行冲压,以此冲出屏蔽罩400的内孔401;上模上行,料带300继续移动一工位,剪切冲头51配合下模剪切入子52对料带300进行剪切,以此剪切出屏蔽罩400的左半部402以及相邻屏蔽罩400的右半部,左半部402和右半部403之间有部分仍留在料带300上作为连料点;上模上行,料带300继续移动一工位,通过第一折弯冲头61和第二折弯冲头62将屏蔽罩400切边后的左端和右端向下折弯90°;上模上行,料带300途径空步后移动到下一工位,通过螺丝81对屏蔽罩400的平面404进行平整;上模上行,料带300继续移动一工位,模具合模,压料入块92压紧料带300,先通过剪切部911配合下模剪料刀口94将连料点剪切,然后折弯部912配合第三下模折弯入子93将屏蔽罩400的上端和下端向下折弯90°,得到四周均折弯的屏蔽罩400,上模上行,在脱料块95的作用下脱离下模板204,并流出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屏蔽罩级进模每合模一次,多道工序同步进行,实现连续加工,连续成型,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避免了现有工艺,逐个单模加工,而单模加工,一合模一工序,中间还需要物料的传递,且不同的模具加工,不断的重复定位,容易因定位基准的偏差导致出现次品和报废品,效率低,成品率也低。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