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吸尘功能的智能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8365发布日期:2020-05-26 17:43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吸尘功能的智能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自吸尘功能的智能床。



背景技术:

智能床是一种新型床体,使得传统的床体在本身供人休息的功能上增加了其他的功能,满足了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虽然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床的种类多种多样,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公告号为“cn208969456u”和专利名为“一种便于清理床底的智能床”,解决了市场上传统的床长期放置在地面上,会产生垃圾灰尘,清理家庭内的卫生比较麻烦,尤其是对于床体底部的垃圾,由于床较大,在打扫时,若想将床体底部的卫生打扫干净需要将床移开,之后再对床体底部的垃圾进行清扫,费时费力,但是该技术中的吸尘器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这样就使得吸尘器的工作面积是固定的,影响吸尘器的使用范围,使得清理的不彻底,同时,堆积的灰尘有的会粘连在地板的表面,风力不足时,会清理的不彻底;

因此我们便提出了具有自吸尘功能的智能床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吸尘功能的智能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传统的智能床在清理床体底部的垃圾灰尘时清理的不彻底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吸尘功能的智能床,包括床体主体、小型伺服电机、控制机构和吸尘器,所述床体主体的上表面左侧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凸块,并且凸块的上方安装有靠背主体,所述床体主体的底部安装有双向丝杆,且双向丝杆的左端外侧螺纹连接有左移动杆,并且双向丝杆的右端外侧螺纹连接有右移动杆,所述左移动杆和右移动杆的顶端均安装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槽,并且限位槽的外侧安装有床体主体,所述左移动杆和右移动杆的底端均固定有毛刷主体,且右移动杆的左侧安装有吸尘罩,并且吸尘罩的右端贯穿右移动杆与连接软管相连接,所述连接软管的右端固定有吸尘器,且吸尘器的右端安装有收集室,所述双向丝杆的右端与小型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且小型伺服电机的上方连接有控制机构,并且控制机构的右端连接有按钮开关,所述左移动杆和右移动杆的后端内部均设置有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左移动杆和右移动杆的外形尺寸相同,且左移动杆和右移动杆内部的螺纹方向相反,并且左移动杆和右移动杆均通过双向丝杆与床体主体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毛刷主体的最低点与床体主体的最低点在同一平面上,且毛刷主体的长度等于床体主体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吸尘罩的底端呈倾斜状,且吸尘罩与右移动杆为一体化结构,并且吸尘罩通过右移动杆和连接软管与床体主体构成往复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收集室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板,且收集室的底部固定有排渣口,并且收集室的右端安装有排风口,同时排风口的右端与床体主体的右端在同一竖直面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左移动杆和右移动杆的连接方式为嵌套连接,且支撑杆的外表面为光滑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自吸尘功能的智能床;

(1)设置有双向丝杆,通过双向丝杆的旋转会带动外侧螺纹连接的右移动杆进行移动,因此便于右移动杆带动吸尘罩在连接软管的作用下向左移动,由此便于吸尘罩进行移动对周边的灰尘进行吸附工作,便于提高清理的效率和质量;

(2)安装有左移动杆和右移动杆,左移动杆和右移动杆内部的螺纹方向相反,因此在双向丝杆的旋转下会带动左移动杆和右移动杆同时向内或向外移动,进而便于左移动杆和右移动杆底部的毛刷主体对床底进行清扫,不仅便于杂质和灰尘与地板分离,还便于杂质和灰尘能够很好的堆积在一处,便于后期吸尘罩的清理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向丝杆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体主体;2、安装槽;3、凸块;4、靠背主体;5、左移动杆;6、双向丝杆;7、限位槽;8、限位块;9、毛刷主体;10、右移动杆;11、小型伺服电机;12、控制机构;13、按钮开关;14、吸尘罩;15、吸尘器;16、连接软管;17、收集室;171、过滤板;172、排渣口;173、排风口;18、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吸尘功能的智能床,包括床体主体1、安装槽2、凸块3、靠背主体4、左移动杆5、双向丝杆6、限位槽7、限位块8、毛刷主体9、右移动杆10、小型伺服电机11、控制机构12、按钮开关13、吸尘罩14、吸尘器15、连接软管16、收集室17和支撑杆18,所述床体主体1的上表面左侧开设有安装槽2,且安装槽2的内部设置有凸块3,并且凸块3的上方安装有靠背主体4,所述床体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双向丝杆6,且双向丝杆6的左端外侧螺纹连接有左移动杆5,并且双向丝杆6的右端外侧螺纹连接有右移动杆10,所述左移动杆5和右移动杆10的顶端均安装有限位块8,且限位块8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槽7,并且限位槽7的外侧安装有床体主体1,所述左移动杆5和右移动杆10的底端均固定有毛刷主体9,且右移动杆10的左侧安装有吸尘罩14,并且吸尘罩14的右端贯穿右移动杆10与连接软管16相连接,所述连接软管16的右端固定有吸尘器15,且吸尘器15的右端安装有收集室17,所述双向丝杆6的右端与小型伺服电机11的输出端相连接,且小型伺服电机11的上方连接有控制机构12,并且控制机构12的右端连接有按钮开关13,所述左移动杆5和右移动杆10的后端内部均设置有支撑杆18;

左移动杆5和右移动杆10的外形尺寸相同,且左移动杆5和右移动杆10内部的螺纹方向相反,并且左移动杆5和右移动杆10均通过双向丝杆6与床体主体1构成滑动结构,进而便于左移动杆5和右移动杆10相互配合带动底端的毛刷主体9进行工作;

毛刷主体9的最低点与床体主体1的最低点在同一平面上,且毛刷主体9的长度等于床体主体1的长度,通过毛刷主体9的最低点与床体主体1的最低点在同一平面上,以便于毛刷主体9很好的地板上的垃圾和灰尘进行清扫工作,便于垃圾和灰尘与地板分离;

吸尘罩14的底端呈倾斜状,且吸尘罩14与右移动杆10为一体化结构,并且吸尘罩14通过右移动杆10和连接软管16与床体主体1构成往复滑动结构,由此使得右移动杆10带动吸尘罩14进行移动,以便于吸尘罩14很好的对不同区域的灰尘进行清理;

收集室17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板171,且收集室17的底部固定有排渣口172,并且收集室17的右端安装有排风口173,同时排风口173的右端与床体主体1的右端在同一竖直面上,因此便于收集室17将灰尘和风进行分离排出;

支撑杆18与左移动杆5和右移动杆10的连接方式为嵌套连接,且支撑杆18的外表面为光滑状结构,以便于支撑杆18对左移动杆5和右移动杆10进行支撑,保持左移动杆5和右移动杆10移动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具有自吸尘功能的智能床时,首先,如附图4所示,将整个智能床移动到工作区域内进行放置,接着,如附图1所示,将靠背主体4底端的凸块3放入床体主体1内部的安装槽2内,进而便于将靠背主体4稳定的放置在床体主体1的上方,然后,整个床体主体1便可以进行使用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床体主体1的底部地板上会堆积一些垃圾或是灰尘,这时,需要对灰尘进行清理,如附图1-2所示,使用者手动按动按钮开关13,按钮开关13在控制机构12的控制下使得小型伺服电机11和吸尘器15与内部的蓄电池相连接,然后小型伺服电机11和吸尘器15便同时进行工作;

小型伺服电机11带动双向丝杆6进行旋转,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双向丝杆6在旋转时带动外侧螺纹连接的左移动杆5和右移动杆10同时向内侧移动,左移动杆5和右移动杆10顶端的限位块8在限位槽7内进行滑动限位,保证左移动杆5和右移动杆10稳定的移动,同时,左移动杆5和右移动杆10的后端在支撑杆18的外侧进行嵌套滑动,由此保证左移动杆5和右移动杆10稳定的进行移动,左移动杆5和右移动杆10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底部的毛刷主体9的设置,便于毛刷主体9对底部地板表面的垃圾和灰尘进行清扫,不仅便于将垃圾和灰尘与地板进行分离,还便于将垃圾和灰尘堆积在一处,便于后期的清理,接着,右移动杆10带动吸尘罩14向左移动,这时,对连接软管16进行向左拉动,使得吸尘罩14在连接软管16的作用下很好的移动对垃圾和灰尘进行清理,提高了清理的质量和效率,然后,吸尘器15将灰尘和垃圾输送到收集室17内,通过收集室17内部的过滤板171进行过滤,使得垃圾和灰尘通过排渣口172排出,风力通过排风口173排出,以上便是整个智能床的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例如小型伺服电机11、控制机构12、按钮开关13和吸尘器15之间的电路连接关系以及内部的具体结构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