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调直数控钢筋弯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16109发布日期:2020-12-15 12:3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调直数控钢筋弯箍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弯箍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全自动调直数控钢筋弯箍机。



背景技术:

弯箍机是对钢筋作业的一种加工工具,其目的将钢筋加工成规定的角度、模型,弯箍机一般分为半自动弯箍机和全自动弯箍机。其中,全自动数控钢筋弯箍机,能自动完成钢筋的矫直、定尺、弯曲成型和切断等工序,加工能力非常全面,可以加工更多更复杂的形状。

目前市面上的钢筋弯箍机的调直方式均为通过手动调整各调直轮的下压力,来调整钢筋的直线度。当更换不同大小的钢筋时,或钢筋本身直径发生变化时,特别是两根钢筋直线度不一致时,单独可调轮的相对位置就需要重新调整,调整的范围大多依靠操作员的实际经验,若操作员的经验不足,就会造成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下,并且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调直数控钢筋弯箍机,解决了现有数控弯箍机调整钢筋直线度大多采用手动调节调直轮下压力的方式实现,从而导致钢筋直线度调整效率低、精度低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自动调直数控钢筋弯箍机,包括:机架,机架上固定有预调直组件、钢筋检测组件、牵引组件、调直组件、折弯组件以及剪切组件;单独可调轮组件,单独可调轮组件摆动连接在调直组件上,单独可调轮组件包括第一调直轮、可调轮组件以及第一驱动机构,第一调直轮转动连接在调直组件上,可调轮组件与第一调直轮相对,可调轮组件包括可调轮板和安装在可调轮板两侧的两个可转动地单独可调轮,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可调轮板摆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一端与可调轮板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穿过固定调直轮板与旋转臂固定连接;微调传动接头,微调传动接头通过销轴与旋转臂的条形孔铰接相连;微调传动轴,微调传动轴一端与微调传动接头螺纹连接,其另一端与固定在固定调直轮板上的第一驱动电机连接并可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其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调直组件包括:支架,支架包括固定调直轮板以及活动调直轮板;第二调直轮,多个第二调直轮转动连接在固定调直轮板和活动调直轮板上,固定调直轮板以及活动调直轮板上的第二调直轮交错分布;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对称设置在固定调直轮板上,升降机构的升降端与活动调直轮板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传动轴,第二驱动电机和传动轴连接,第二驱动电机固定在固定调直轮板上,传动轴和活动调直轮板螺纹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还包括辅助送料组件,辅助送料组件包括:第一减速机;第三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与第一减速机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牵引轮,第一牵引轮与第一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气缸,第一气缸铰接在机架上;压紧组件,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压紧轮、第一连接杆、第一压紧臂、第二旋转轴以及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固定在机架上,第二旋转轴铰接在第一固定座上,第一连接杆固定在第二旋转轴上,第一压紧轮固定在第一连接杆上,第一压紧臂一端与第一气缸的伸缩端铰接,第一压紧臂另一端与第二旋转轴固定连接,第一压紧轮与牵引轮相对。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钢筋检测组件包括:钳形支架,所述钳形支架由两根交叉布置的第二连接杆铰接构成;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上下两端分别与两第二连接杆的尾部固定连接;直线位移传感器,直线位移传感器上下两端分别与两第二连接杆的尾端铰接相连;测量轮组件,测量轮组件安装在第二连接杆前端,并可使待测量钢筋从两测量轮组件之间通过。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测量轮组件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与第二连接杆前端固定连接;旋转编码器,旋转编码器固定安装在安装座之上;测量轮轴,测量轮轴一端与旋转编码器的转轴固定连接,测量轮轴上设有活动测量轮和固定测量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测量轮轴与旋转编码器的转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牵引组件包括:两个第二牵引轮,第二牵引轮铰接在机架上,两个所述第二牵引轮的转轴之间设有环形链条;第四驱动机构,第四驱动机构的驱动轴驱动其中一个第二牵引轮转动;移动块组件,移动块组件包括移动块以及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固定在机架的凹槽内,移动块与第二弹性件固定并在凹槽内移动;两个第二压紧轮,第二压紧轮铰接在移动块上,第二压紧轮与牵引轮相对;压紧机构,压紧机构推动移动块在凹槽内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压紧机构包括:双向气缸;第二压紧臂,第二压紧臂包括驱动臂以及从动臂,驱动臂一端与双向气缸的伸缩端铰接,驱动臂另一端与从动臂铰接,第二压紧臂另一端与机架铰接,第二压紧臂在机架上旋转时能挤压凹槽内移动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机架上的预调直组件、钢筋检测组件、牵引组件、调直组件、折弯组件、剪切组件以及单独可调轮组件构成全自动调直数控钢筋弯箍机,实现对盘管钢筋拉直、弯箍和剪切,单独可调轮组件上的第一调直轮与可调轮组件构成调直轮组,使可调轮组件在第一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可根据实际生产状况自动完成钢筋调直时对钢筋直线度的调整。提高了钢筋调直时的调直精度和调整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

(2)本发明通过钳形支架、第一弹性件、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和测量轮组件的配合可完成对进入数控弯箍机的钢筋的大小、种类、长度、根数相关参数的收集,以方便数控弯箍机根据上述参数完成对自身运行参数的调整,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本发明的钢筋监测机构与人工操作相比,收集的信息参数更加精确,效率也更高。

(3)本发明通过用升降机构控制活动调直轮板相对于固定调直轮板运动,可机械调节活动调直轮板上第二调直轮的下压力,有利于根据实际生产状况自动完成钢筋调直时对钢筋直线度的调整,提高了钢筋调直时的调整效率。

(4)本发明通过辅助送料组件对钢筋卷进行松卷,有利于牵引组件对钢筋进行牵引。

(5)本发明通过用双向气缸驱动压紧臂对机架凹槽内的移动块进行挤压,使固定在移动块上的第二压紧轮在凹槽内移动,且第二牵引轮与第二压紧轮相对,即刻实现第二牵引轮和第二压紧轮将钢筋夹紧,在第四驱动机构驱动第二牵引轮,可带动钢筋前进或后退。

附图说明

本申请将以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将通过附图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全自动调直数控钢筋弯箍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全自动调直数控钢筋弯箍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单独可调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单独可调轮组件中第一驱动机构的轴测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单独可调轮组件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单独可调轮组件中可调轮组件逆时针摆动时钢筋弯曲方向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单独可调轮组件中可调轮组件顺时针摆动时钢筋弯曲方向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调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辅助送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钢筋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钢筋检测组件中测量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钢筋检测组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13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牵引组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移动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第四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两个第二牵引轮传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折弯组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折弯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剪切组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剪切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辅助送料组件,210第三驱动电机,220第一减速机,230第一牵引轮,240第一压紧轮,250第一固定座,260第二旋转轴,270第一连接杆,280第一压紧臂,290第一气缸,3钢筋检测组件,3010测量轮组件,3011旋转编码器,3012转轴,3013联轴器,3014安装座,3015测量轮轴,3016活动测量轮,3017固定测量轮,3020铰链轴,3030钳形支架,3040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3050第一弹性件,3060调直轮板,4预调直组件,5牵引组件,510第二牵引轮,520第二压紧轮,530双向气缸,540第二压紧臂,541驱动臂,542从动臂,550移动块组件,551移动块,552第二弹性件,560环形链条,570第四驱动机构,571第四驱动电机,572第一主动带轮,573第一同步带,574第一从动带轮,575牵引主轴,6调直组件,610支架,611固定调直轮板,612活动调直轮板,620第二调直轮,630第三直线位移传感器,640传动轴,650扭力传感器,660第二驱动电机,7单独可调轮组件,7001第一调直轮,7002第一驱动电机,7003可调轮板,7004单独可调轮,7005传感器安装轴,7006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7007旋转臂,7008微调传动接头,7010电机安装板,7011第一旋转轴,7012套筒,7013销轴,8剪切组件,810第六驱动电机,820第二减速机,830转臂,840偏心轴,850连杆,860剪切摇臂,870活动刀片,880第二固定座,881钢筋输出通道,890固定刀片,9折弯组件,910第五驱动电机,920第二主动带轮,930第二同步带,940第二从动带轮,950折弯固定轴,960折弯旋转轴,970折弯轮,980折弯模具,10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20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全自动调直数控钢筋弯箍机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图1~20对本申请所涉及的全自动调直数控钢筋10弯箍机进行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图1~20仅作为示例,并不对全自动调直数控钢筋10弯箍机的具体形状和结构形成限定。

参阅图1~3,本实施方式中,一种全自动调直数控钢筋弯箍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上固定有预调直组件4、钢筋检测组件3、牵引组件5、调直组件6、折弯组件9以及剪切组件8;单独可调轮组件7,单独可调轮组件7摆动连接在调直组件6上,单独可调轮组件7包括第一调直轮7001、可调轮组件以及第一驱动机构,第一调直轮7001转动连接在调直组件6上,可调轮组件与第一调直轮7001相对,可调轮组件包括可调轮板7003和安装在可调轮板7003两侧的两个可转动地单独可调轮7004,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可调轮板7003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预调直组件4和调直组件6对钢筋10的调直方向不同,用预调直组件4先对钢筋10的一个相对的方向进行限定,钢筋检测组件3用于对钢筋10的大小、种类、长度、根数相关参数的收集,以方便数控弯箍机根据上述参数完成对自身运行参数的调整,牵引组件5用于对钢筋10进行牵引,预调直组件4在钢筋检测组件3与牵引组件5之间,可实现对钢筋10一个方向的调直,牵引组件5后为调直组件6,可实现对钢筋10另一个方向的调直,从而将钢筋10调直,又因调直组件6上摆动连接有单独可调轮组件7,单独可调轮组件7的第一调直轮7001与可调轮组件构成可调整的调直轮组,当钢筋10从第一调直轮7001与可调轮组件构成的调直轮组件通过时,钢筋10便可在调直轮组的作用下被调直。同时,第一驱动机构可根据使实际生产状况调整可调轮板7003的摆动角度,以此可调整可调轮板7003两侧单独可调轮7004与第一调直轮7001的间距,完成钢筋10调直时对钢筋10直线度的调整,钢筋10调直后依次经过剪切组件8和折弯组件9,先启动折弯组件9,对调直后的钢筋10进行弯箍,再启动剪切组件8,将弯箍后的钢筋10从调直后的钢筋10上分离。本发明通过机架1上的预调直组件4、钢筋检测组件3、牵引组件5、调直组件6、折弯组件9、剪切组件8以及单独可调轮组件7构成全自动调直数控钢筋10弯箍机,实现对盘管钢筋10拉直、弯箍和剪切,单独可调轮组件7上的第一调直轮7001与可调轮组件构成调直轮组,使可调轮组件在第一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可根据实际生产状况自动完成钢筋10调直时对钢筋10直线度的调整。提高了钢筋10调直时的调直精度和调整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

参阅图6,当可调轮板7003逆时针摆动时可以使钢筋10往上弯。参阅图7,相应的,当可调轮板7003顺时针摆动时可以使钢筋10往下弯。以此,可根据实际生产状况自动完成钢筋10调直时对钢筋10直线度的调整。从而提高了钢筋10调直时的调直精度,提高了产品质量。

此处的预调直组件4与调直组件6的结构相同,因为预调直组件4和调直组件6对钢筋10的两个相对的方向进行调直,因此预调直组件4和调直组件6再机架1上的安装位置不同,本实施例的预调直组件4横向限定钢筋10的直线度,调直组件6竖向限定钢筋10的直线度,从而实现对钢筋10的调直。

参阅图4~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轴7011,第一旋转轴7011一端与可调轮板7003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穿过固定调直轮板611与旋转臂7007固定连接;微调传动接头7008,微调传动接头7008通过销轴7013与旋转臂7007的条形孔铰接相连;微调传动轴640,微调传动轴640一端与微调传动接头7008螺纹连接,其另一端与固定在固定调直轮板611上的第一驱动电机7002连接并可通过第一驱动电机7002驱动其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原理是,通过第一驱动电机7002带动微调传动轴640转动,且由于微调传动轴640与微调传动接头7008是螺纹连接,还由于微调传动接头7008与旋转臂7007是铰接连接。当微调传动轴640转动时,由于微调传动接头7008是不可转动的,则与微调传动轴640螺纹连接的微调传动接头7008便会在螺纹作用下沿微调传动轴640水平方向活动从而带动旋转臂7007转动,最终旋转臂7007通过第一旋转轴7011带动可调轮板7003摆动,以此达到自动调整钢筋10调直度的目的。其中,第一驱动电机7002的正反转方向将会决定可调轮板7003的摆动方向。且为了保证微调传动接头7008能够一直与微调传动轴640保持水平一致,旋转臂7007与微调传动接头7008铰接处连接孔为条形孔,条形孔可在旋转臂7007摆动时调整微调传动接头7008的位置使其与微调传动轴640保持水平一致。

此外,为了适用于双排调直机构的数控弯箍机,可设置两组并排的可调轮组件并将其中靠近固定调直轮板611的一个可调轮组件其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一旋转轴7011制作成套筒7012,将其套在另一组可调轮组件其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一旋转轴7011上。套筒7012伸出固定调直轮板611后的长度小于第一旋转轴7011,两者再均固定安装上旋转臂7007,以此便可在互不干扰的状况下,通过两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两个并排的可调轮组件对两根钢筋10的调直度进行调整。

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电机7002通过电机安装板7010固定在调直轮板3060上,方便牢固地将第一驱动电机7002安装在调直轮板3060上。

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调直轮板3060上还设有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7006,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7006一端与传感器安装轴7005铰接相连,其另一端与旋转臂7007铰接相连。

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7006可收集旋转臂7007的转动信息,并向驱动机构的控制系统反馈,以此便可准确判断旋转臂7007是否转动到位。具体的,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7006可采用kpc、kpm鱼眼铰接式位移传感器,此类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7006的两端设有鱼眼接头,可方便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7006与传感器安装轴7005、旋转臂7007之间的连接安装。

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调直组件6包括:支架610,支架610包括固定调直轮板611以及活动调直轮板612;第二调直轮620,多个第二调直轮620转动连接在固定调直轮板611和活动调直轮板612上,固定调直轮板611以及活动调直轮板612上的第二调直轮620交错分布;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对称设置在固定调直轮板611上,升降机构的升降端与活动调直轮板61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钢筋10穿过固定调直轮板611和活动调直轮板612上的第二调直轮620之间,启动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升降端带动活动调直轮板612相对于固定调直轮板611移动,即可实现通过升降机构控制活动调直轮板612的下压力,固定调直轮板611和活动调直轮板612的第二调直轮620交错分布,有利于钢筋10在固定调直轮板611和活动调直轮板612的第二调直轮620之间传输。

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660和传动轴640,第二驱动电机660和传动轴640连接,第二驱动电机660固定在固定调直轮板611上,传动轴640和活动调直轮板612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启动第二驱动电机660,第二驱动电机660为伺服电机,第二驱动电机660转动带动传动轴640转动,传动轴640为丝杠,又因传动轴640和活动调直轮板612螺纹连接,即可实现第二驱动电机660转动带动活动调直轮板612上下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构还可以是气缸,气缸的伸缩端和活动调直轮板612连接,启动气缸,实现活动调直轮板612相对于固定调直轮板611的移动。

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电机660上设有扭力传感器650。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实时测量第二驱动电机660的扭力。

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调直轮板611和活动调直轮板612之间设有第三直线位移传感器63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直线位移传感器630用于检测固定调直轮板611和活动调直轮板612的相对位置,防止运动超程而造成设备损坏。

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辅助送料组件2,辅助送料组件2包括:第一减速机220;第三驱动电机210,第三驱动电机210与第一减速机220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牵引轮230,第一牵引轮230与第一减速机22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气缸290,第一气缸290铰接在机架1上;压紧组件,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压紧轮240、第一连接杆270、第一压紧臂280、第二旋转轴260以及第一固定座250,第一固定座250固定在机架1上,第二旋转轴260铰接在第一固定座250上,第一连接杆270固定在第二旋转轴260上,第一压紧轮240固定在第一连接杆270上,第一压紧臂280一端与第一气缸290的伸缩端铰接,第一压紧臂280另一端与第二旋转轴260固定连接,第一压紧轮240与牵引轮相对。

在本实施例中,启动第三驱动电机210,第三驱动电机210和第一减速机220连接,第三驱动电机210转动经过第一减速机220带动第一牵引轮230转动,同时启动第一气缸290,第一气缸290的伸缩端伸缩,推动与第一压紧臂280连接的第二旋转轴260在第一固定座250上转动,第二旋转轴260转动带动连接第一压紧轮240的第一连接杆270转动,从而实现第一压紧轮240相对第一牵引轮230移动,将钢筋10卷套在输出轴上,使第一压紧轮240通过第一气缸290压住钢筋10,第三驱动电机210提供动力,通过第一减速机220带动第一牵引轮230旋转,从而带动钢筋10前进。辅助送料机构停止工作,当设备需要退出钢筋10时,相应的第一牵引轮230带动钢筋10后退,直至钢筋10退出设备。

参阅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钢筋检测组件3包括:钳形支架3030,钳形支架3030由两根交叉布置的第二连接杆铰接构成;第一弹性件3050,第一弹性件3050上下两端分别与两第二连接杆的尾部固定连接;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3040,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3040上下两端分别与两第二连接杆的尾端铰接相连;测量轮组件3010,测量轮组件3010安装在第二连接杆前端,并可使待测量钢筋10从两测量轮组件3010之间通过。

在本实施例中,当带测量钢筋10从两测量轮组件3010之间通过时,由于测量轮组件3010和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3040分处于钳形支架3030两侧钳口处,钢筋10的直径变化会使两测量轮组件3010靠拢或间隔增大并使钳形支架3030产生相应变形,从而使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3040产生相应的位移变化。通过采集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3040的数据便可分析计算出带测量钢筋10的直径大小。

此外,对于数控弯箍机处理的钢筋10而言,其种类主要分为盘圆钢筋10和盘螺钢筋10两类,盘圆钢筋10与盘螺钢筋10的区别在于盘螺钢筋10的表面带有肋纹。由于盘螺钢筋10肋纹的存在,其通过测量轮组件3010时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3040的数据会呈规律变化,以此便可以通过直线位移的数据变化频率来确定钢筋10的种类。

其中,第一弹性件3050的作用在于使钳形支架3030能够在变形后复位并使测量轮组件3010能够保持与待测量钢筋10的接触,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具体的,第一弹性件3050为弹簧。

具体的,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3040可采用kpc、kpm鱼眼铰接式位移传感器,此类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3040的两端设有鱼眼接头,可方便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3040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连接安装。

参阅图11~12,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轮组件3010包括:安装座3014,安装座3014与第二连接杆前端固定连接;旋转编码器3011,旋转编码器3011固定安装在安装座3014之上;测量轮轴3015,测量轮轴3015一端与旋转编码器3011的转轴3012固定连接,测量轮轴3015上设有活动测量轮3016和固定测量轮3017。

在本实施例中,测量轮组件3010在实际使用时,应将两测量轮组件3010的活动测量轮3016和固定测量轮3017交叉布置,以形成一测量轮组件3010的活动测量轮3016与另一测量轮组件3010的固定测量轮3017对应的分布结构,这样便可并排形成两组用于检测钢筋10的长度和根数的测量轮结构。

当待测量钢筋10从一组测量轮结构中通过时,此组测量轮结构的固定测量轮3017会带动相应测量轮转动,由于测量轮轴3015与旋转编码器3011的转轴3012固定连接,测量轮轴3015转动会带动旋转编码器3011的转轴3012转动。此时,旋转编码器3011的转动代表此组测量轮结构中有钢筋10通过,以此便可确定钢筋10根数为0、1或2的情况,以便根据钢筋10根数确定数控弯箍机后续部件的运行状态,且亦能根据根数情况判断弯箍机上料状态,方便操作人员及时补充钢筋10。

此外,由于固定测量轮3017的周长可知,固定测量轮3017旋转一周便可代表固定测量轮3017周长长度的钢筋10通过,且固定测量轮3017转动一周旋转编码器3011同步亦转动一周,结合旋转编码器3011的旋转圈数数据便可得出通过的测量轮组件3010的钢筋10长度。

参见图11~12,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测量轮3016通过轴承与测量轮轴3015活动连接,固定测量轮3017通过键与测量轮轴3015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测量轮轴3015与旋转编码器3011的转轴3012通过联轴器3013固定连接。

在一些不需要双排检测的弯箍机上,可以通过对测量轮组件3010进行简化达成测量需求。具体结构为,在一根第二连接杆上安装去除活动测量轮3016的测量轮组件3010,在另一根第二连接杆上安装可旋转的测量轮。以此,便可实现对单根钢筋10的监测。

参见图11~12,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3014呈圆筒形,测量轮轴3015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座3014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轴承将测量轮轴3015安装在安装座3014内,通过安装座3014对测量轮轴3015其支撑作用,使安装在测量轮轴3015上的活动测量轮3016和固定测量轮3017的结构更加牢固,测量轮轴3015的转动也更加稳定。

参见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钳形支架3030其铰接处通过铰链轴3020安装在调直轮板3060上。

在本实施例中,钳形支架3030的安装结构简单、可靠,可使钢筋10监测机构作为扩展机构安装在现有数控弯箍机上对其进行改造。

参见图13~16,在一些实施例中,牵引组件5包括:两个第二牵引轮510,第二牵引轮510铰接在机架1上,两个第二牵引轮510的转轴3012之间设有环形链条560;第四驱动机构570,第四驱动机构570驱动其中一个第二牵引轮510转动;移动块组件550,移动块组件550包括移动块551以及第二弹性件552,第二弹性件552固定在机架1的凹槽内,移动块551与第二弹性件552固定并在凹槽内移动;两个第二压紧轮520,第二压紧轮520铰接在移动块551上,第二压紧轮520与第二牵引轮510相对;压紧机构,压紧机构推动移动块551在凹槽内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驱动机构570包括第四驱动电机571、第一主动带轮572、第一同步带573、第一从动带轮574以及牵引主轴575,第四驱动电机571固定在机架1上,第四驱动电机571的旋转轴3012和第一主动带轮572连接,第一从动带轮574铰接在机架1上,第一主动带轮572与第一从动带轮574之间连接有第一同步带573,第一从动带轮574与第二牵引轮510之间连接有牵引主轴575。

在本实施例中,启动第四驱动机构570,第四驱动机构570带动其中一个第二牵引轮510转动,又因两个第二牵引轮510之间设有环形链条560,因此另一个第二牵引轮510也发生转动,同时,启动压紧机构,因移动块551和机架1凹槽内的第二弹性件552连接,压紧机构推动移动块551,实现第二压紧轮520向第二牵引轮510移动,使第二压紧轮520与第二牵引轮510间的钢筋10受到牵引力,从而带动钢筋10的前进或后退,由于钢筋10有多种规格,可以通过第二弹性件552以及调节压紧机构对移动块551的压力实现牵引组件5对多种规格的钢筋10进行牵引。

参见图13~14,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机构包括:双向气缸530;第二压紧臂540,第二压紧臂540包括驱动臂541以及从动臂542,驱动臂541一端与双向气缸530的伸缩端铰接,驱动臂541另一端与从动臂542铰接,第二压紧臂540另一端与机架1铰接,第二压紧臂540在机架1上旋转时能挤压凹槽内移动块551。

在本实施例中,启动双向气缸530,又因为驱动臂541一端与双向气缸530的伸缩端铰接,驱动臂541另一端与从动臂542铰接,第二压紧臂540另一端与机架1铰接,从而双向气缸530的伸缩端带动从动臂542绕机架1的铰接端转动时,从动臂542挤压凹槽内的移动块551,从而实现使第二压紧轮520向第二牵引轮510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压紧机构还可以是2个单向作用气缸,将单向作用气缸固定在机架1上,单向作用气缸的伸缩端和移动块551连接,从而实现移动块551在凹槽内的移动。

参见图17~18,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弯组件9包括:第五驱动电机910、第二主动带轮920、第二同步带930、第二从动带轮940、折弯固定轴950、折弯旋转轴960、折弯轮970以及折弯模具980;第五驱动电机910固定在机架1上,第五驱动电机910的旋转轴3012和第二主动带轮920连接,第二从动带轮940铰接在机架1上,第二主动带轮920与第二从动带轮940之间连接有第二同步带930,折弯旋转轴960和第二从动带轮940连接,折弯固定轴950固定在机架1上和折弯旋转轴960同心,折弯轮970和折弯旋转轴960连接,折弯模具980和折弯固定轴95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启动第五驱动电机910,第五驱动电机910带动第二主动带轮920转动,第二主动带轮920通过第二同步带930带动第二从动带轮940转动,第二从动带轮940转动带动折弯旋转轴960转动,折弯旋转轴960转动带动折弯轮970转动,而折弯固定轴950固定在机架1上和折弯旋转轴960同心,折弯模具980和折弯固定轴950连接,当钢筋10经过折弯模块的钢筋10通道后,折弯轮970转动,从而实现对钢筋10的弯箍。

参见图19~20,在一些实施例中,剪切组件8包括:第六驱动电机810、第二减速机820、转臂830、偏心轴840、连杆850、剪切摇臂860、活动刀片870、第二固定座880以及固定刀片890,第六驱动电机810的旋转轴3012和第二减速机820的输入端连接,转臂830与第二减速机820的输出端连接,偏心轴840和转臂830连接且偏心轴840与第二减速机820输出端不同心,连杆850和偏心轴840连接,剪切摇臂860和连杆850连接,活动刀臂和活动刀片870连接,第二固定座880连接在机架1上,第二固定座880的钢筋输出通道881口处有固定刀头,活动刀片870在转动时和固定刀头对接。

在本实施例中,启动第六驱动电机810,第六驱动电机810的旋转轴3012转动带动转臂830转动,转臂830转动带动偏心轴840转动,转臂830转动带动和连杆850连接的剪切摇臂860转动,剪切摇臂860转动带动活动刀盘转动,钢筋10在经过固定座的钢筋输出通道881口处,活动刀片870转动和固定刀片890作用将钢筋10切断,实现对钢筋10的剪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直轮7001、第二调直轮620、活动测量轮3016、固定测量轮3017、第二牵引轮510以及第二压紧轮520设有环状凹槽,有利于防止钢筋10从第一调直轮7001、第二调直轮620、活动测量轮3016、固定测量轮3017、第二牵引轮510以及第二压紧轮520脱离。

如上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发明的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